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珠寶首飾,尤其是指一種特殊的可晃動的雙鑲口吊墜。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吊墜,多數情況下掛件本體是和吊墜的框體固定連接在一塊兒的,缺乏靈動效果。雖然市面上也有掛件可在一定程度上晃動的吊墜,但是結構較為簡單,造型缺乏美感,整體的晃動效果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方案公開了一種可晃動的雙鑲口吊墜,包括框體及掛件,掛件兩端分別連接一扣環,掛件的重心位于兩個扣環連線的中點,框體上固定設置有與所述扣環相對應的懸掛環,懸掛環與所述扣環相扣,所述掛件由鑲口和鑲嵌物組成,所述鑲口由左鑲口和右鑲口組成,左鑲口與右鑲口間通過一連接片固定相連,左鑲口和右鑲口處于同一平面上。
進一步的,所述左鑲口的左側與一所述扣環固定相連,所述右鑲口的右側與另一所述扣環固定相連,兩個所述扣環處于同一平面上,扣環所處平面與鑲口所處平面平行。
進一步的,所述鑲口上設置有固定所述鑲嵌物的爪,所有的爪相對于兩個所述鑲口連線的中點呈中心對稱。
進一步的,每個所述鑲口上有三個爪且均勻分布于鑲口上,每一鑲口上的爪相對于過該鑲口中心且與兩所述扣環的連線垂直的直線對稱。
進一步的,該吊墜在佩戴狀態下,所述鑲嵌物分別鑲嵌于兩個所述鑲口中,所述連接片可部分或全部隱藏于鑲嵌物后面。
進一步的,該吊墜在佩戴狀態下,所述框體的底部設有開口朝下的內凹部,所述懸掛環固定于該內凹部內。
進一步的,該吊墜在佩戴狀態下,所述懸掛環完全位于所述內凹部內,與所述左鑲口相連的扣環的左部和底部都位于內凹部之內,與所述右鑲口相連的扣環的右部和底部都位于內凹部之內。
進一步的,該吊墜在佩戴狀態下,所述框體上設有穿鏈位,該穿鏈位位于框體的頂端。
進一步的,該吊墜在佩戴狀態下,所述框體呈倒”V”狀,懸掛環位于框體底部的兩端,且懸掛環所處平面垂直于框體所處平面。
這種吊墜不僅樣式新穎、造型獨特,同時掛件還可根據人體心臟跳動的頻率,靈活跳動。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詳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
圖1為本實用新型可晃動的雙鑲口吊墜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可晃動的雙鑲口吊墜的仰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可晃動的雙鑲口吊墜的左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可晃動的雙鑲口吊墜的右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可晃動的雙鑲口吊墜的后試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可晃動的雙鑲口吊墜的俯視圖。
其中,包括框體1、懸掛環2、扣環3、左鑲口4、連接片5、右鑲口6、爪7、鑲嵌物8、內凹部9、穿鏈位10。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結合圖1至圖6,一種可晃動的雙鑲口吊墜,包括框體1及掛件,掛件兩端分別連接一扣環3,掛件的重心位于兩個扣環3連線的中點,框體1上固定設置有與所述扣環3相對應的懸掛環2,懸掛環2與所述扣環3相扣,所述掛件由鑲口和鑲嵌物8組成,所述鑲口由左鑲口4和右鑲口6組成,左鑲口4與右鑲口6間通過一連接片5固定相連,左鑲口4和右鑲口6處于同一平面上。扣環3和懸掛環2相扣的設計,使得掛件整體可在一定程度上相對于框體1晃動。同時兩個鑲口及其鑲嵌物8的設計,可使掛件的造型更為精致美觀,增強靈動的效果。不過,當將鑲及鑲嵌物8設計為兩個時,就必須通過合理設計兩鑲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來保證掛件的重心位于兩個扣環3連線的中心上,以保證掛件的晃動效果。
優選的,所述左鑲口4的左側與一所述扣環2固定相連,所述右鑲口6的右側與另一所述扣環2固定相連,兩個所述扣環2處于同一平面上,扣環2所處平面與鑲口所處平面平行。這種設計也是為了保證掛件的重心能處于兩個扣環連線的中點處。兩個鑲口首先必須是在一個平面內,同時兩個扣環也必須是在同一個平面內,以保證鑲嵌物的晃動效果。與此同時,鑲嵌物8本身也必須適合鑲口和扣環所形成的這種結構。鑲嵌物8的腰部直接與鑲口接觸,而這個腰部具體是在鑲嵌物哪兒,或者說該接觸的腰部距離鑲嵌物8頂部或者底部的具體距離,則需要根據實際鑲嵌物8與鑲口之間的配合關系來進行調整。反正,最終都得以整個掛件的重心位于兩個扣環2連線的中點來進行調整。
優選的,所述鑲口上設有固定所述鑲嵌物8的爪7,所有的爪相對于兩個所述鑲口連線的中點呈中心對稱。鑲口上爪7的設計,其目的自然是為了固定鑲嵌物8,不然,單單只是依靠鑲口自身很難保證一段時間后鑲嵌物8依舊不脫落。同時,各個爪7呈中心分布的設計,自然也是為了控制各個爪7的重心位置。當各個爪7相對于兩個扣環2的連線呈中心對稱時,各個爪7的重心便就落在了兩個扣環2連線的中心處了。進而達到控制整個掛件的重心位于兩個扣環連線的中點的目的。
優選的,每個所述鑲口上有三個爪且均勻分布于鑲口上,每一鑲口上的爪相對于過該鑲口中心且與兩所述扣環2的連線垂直的直線對稱。同樣,這種結構的設計也是為了控制爪的中心分布,是在保證所有爪呈中心對稱的情況下,更為具體的一種實施方式。每一鑲口上的爪相對于過該鑲口中心且與兩所述扣環2的連線垂直的直線對稱,即意味著其中一個鑲口的爪在兩扣環連線的一側為兩個,兩扣環連線的另一側爪為1個,另一個鑲口上爪的分布則完全相反,從而平衡重心,達到預期的晃動效果。
優選的,吊墜在佩戴狀態下,所述鑲嵌物8分別鑲嵌于兩個所述鑲口中,所述連接片5部分或全部隱藏于鑲嵌物8后面。
優選的,吊墜在佩戴狀態下,所述框體1的底部設有開口朝下的內凹部9,所述懸掛環2固定于該內凹部9內,且懸掛環2完全位于所述內凹部9內,與所述左鑲口4相連的扣環的左部和底部都位于內凹部9之內,與所述右鑲口6相連的扣環的右部和底部都位于內凹部9之內。
優選的,吊墜在佩戴狀態下,所述框體1上設有穿鏈位10,該穿鏈位10位于框體1的頂端。有了這個穿鏈位10的設計,可以穿上金屬鏈條或者是繩索類,進而佩戴于脖子上。
優選的,吊墜在佩戴狀態下,所述框體1呈倒”V”狀,懸掛環2位于框體1底部的兩端,且懸掛環2所處平面垂直于框體1所處平面。獨特的倒“V”形設計不僅僅是為了更為美觀的造型,同時還便于掛件位置的布置,利用關鍵自身的形狀特點,與框體1相連后,便可將倒“V”的口部封住,形成一個閉合的吊墜。
這種吊墜不僅樣式新穎、造型獨特,同時掛件還可根據人體心臟跳動的頻率,靈活跳動。
此處,上、下、左、右、前、后只代表其相對位置而不表示其絕對位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