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保健設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高跟鞋以及穿戴設備。
背景技術:
高跟鞋是指鞋跟高于普通鞋的一種鞋,使穿此鞋人的腳跟明顯比腳趾高。高跟鞋有許多種不同款式,尤其是在鞋跟的變化上更是非常多,如細跟、粗跟、楔型跟、釘型跟、槌型跟、刀型跟等。
發明人在研究中發現,傳統的高跟鞋在穿戴過程中至少存在如下缺點:
其一、穿戴高跟鞋時,重量會集中在腳前掌的第1至第3塊跖骨頭之間,同時,這些腳趾還受到鞋尖的擠壓,從而出現頑固而反復的疼痛癥狀---足前掌疼痛;
其二、高跟鞋因重量會集中在腳前掌的內側,故易發生拇外翻;
其三、穿戴高跟鞋時,由于膝關節和踝關節的活動度受到一定影響和受力不均,比穿平底鞋更易發生踝關節扭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跟鞋,以改善傳統的高跟鞋在穿戴過程中易出現足前掌疼痛、拇外翻和踝關節扭傷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跟鞋,以改善傳統的高跟鞋在穿戴過程中易出現足前掌疼痛、拇外翻和踝關節扭傷的問題。
本發明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跟鞋,包括高跟鞋鞋底、高跟鞋鞋幫以及高跟鞋鞋跟,其中:
所述高跟鞋鞋幫安裝在所述高跟鞋鞋底上,所述高跟鞋鞋跟安裝在所述鞋底的后部,其與所述高跟鞋鞋幫位于所述高跟鞋鞋底的兩側;所述高跟鞋鞋底具有用于支撐在地面上的前掌部,所述前掌部的底面設置為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由所述高跟鞋鞋底的外側朝向所述高跟鞋鞋底的內側傾斜,且所述前掌部的底面到所述前掌部的內面的距離由所述高跟鞋鞋底的外側向所述高跟鞋鞋底的內側方向逐漸增加。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的傾斜角度為1°-10°。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的傾斜角度為3°-7°。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高跟鞋鞋底的內底面設置有拱形凸起部,所述拱形凸起部位于所述高跟鞋鞋底的對應人體的足弓位置。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高跟鞋還包括高跟鞋鞋墊,所述高跟鞋鞋墊貼合在所述高跟鞋鞋底的內底面,所述拱形凸起部位于所述高跟鞋鞋墊上。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高跟鞋鞋墊與所述高跟鞋鞋底一體成型。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高跟鞋鞋幫的腳跟的外側與所述高跟鞋鞋底之間通過墊塊連接,所述墊塊的靠近所述高跟鞋鞋底的內側的面設置為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的厚度由所述高跟鞋鞋底向所述高跟鞋鞋幫的穿戴開口的方向逐漸增加。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墊塊與所述高跟鞋鞋墊一體成型。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高跟鞋鞋幫具有與人體的跖骨相對應的跖骨穿戴部,所述跖骨穿戴部設置為弧面。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穿戴設備,包括所述的高跟鞋。
本發明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高跟鞋,其結構簡單合理,便于制造加工,安裝與使用方便,同時,穿戴該高跟鞋時,能夠減輕前掌疼痛,減少踝關節扭傷的幾率,還能夠減緩拇外翻的發展,將前足壓力轉移到跖骨干、中跗關節和足弓處。具體如下:
本實施例提供的高跟鞋,包括有高跟鞋鞋底,在鞋底上安裝有高跟鞋鞋幫,高跟鞋鞋幫圍成了供人體的腳穿戴的空腔以及便于人體的腳伸入的穿戴開口,在高跟鞋鞋底的后部,也即靠近人體的腳后跟的部位安裝有高跟鞋鞋跟,高跟鞋鞋跟和高跟鞋鞋幫位于高跟鞋鞋底的兩側。同時,穿戴者穿戴高跟鞋后,由高跟鞋鞋跟和高跟鞋鞋底的前部受力,起到支撐人體的作用。高跟鞋鞋底的前部為前掌部,即為人體的前掌所在的位置,高跟鞋鞋底的前掌部的底面設置為第一斜面,該斜面由高跟鞋的外側斜向高跟鞋的內側,第一斜面的外側的高度高于內側的高度,人們穿戴該高跟鞋后,行走或者站立過程中,前掌部接觸地面時,由于前掌部的底面為斜面,即前掌部與地面的接觸位置會在受力過程中發生變化,前掌部的靠近高跟鞋的內側的底面先接觸地面,然后前掌部的靠近高跟鞋的外側的底面再接觸地面,在該過程中,能夠分散前掌受到的壓力,并能夠將人體的前掌受到的壓力均勻分布到整個前掌上,不會造成壓力集中在第1至第3塊跖骨頭之間,減輕了前掌的疼痛,也限制了拇外翻的發展,拇趾的變形小,也不易發生踝關節扭傷的情況,穿戴該高跟鞋更加安全舒適。
本實施例提供的穿戴設備包括上述的高跟鞋,具有的上述高跟鞋的所有優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腳掌的拇外翻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高跟鞋的第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高跟鞋的第二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高跟鞋的高跟鞋鞋底的前掌部的剖視圖。
圖標:100-高跟鞋鞋底;110-前掌部;111-鞋底底面;120-第一斜面;200-高跟鞋鞋跟;300-高跟鞋鞋幫;310-跖骨穿戴部;400-高跟鞋鞋墊;410-拱形凸起部;420-墊塊;421-第二斜面;500-內側;600-外側。
具體實施方式
傳統的高跟鞋穿戴時主要有以下問題,穿戴過程中,重量會集中在腳前掌的第1至第3塊跖骨頭,同時,這些腳趾還受到鞋尖的擠壓,從而出現頑固而反復的疼痛癥狀---足前掌疼痛;高跟鞋因重量會集中在腳前掌的內側,故易發生拇外翻;由于膝關節和踝關節的活動度受到一定影響和受力不均,比穿平底鞋更易發生踝關節扭傷。
鑒于此,本發明設計者設計了一種高跟鞋以及穿戴設備,通過將高跟鞋鞋底100的前掌部110與地面接觸的面設置為斜面,人們穿戴該高跟鞋后,在行走過程中,能夠將前掌受到的壓力分散,且均勻分布到整個前掌上,能減輕前掌疼痛、減少踝關節扭傷的幾率、減緩拇外翻的發展。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發明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發明的選定實施例?;诒景l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發明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高跟鞋實施例
請參閱圖2-圖4,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高跟鞋,通過改進高跟鞋的結構,在人們穿戴過程中,能夠減輕前掌疼痛,減緩拇外翻的發展,降低踝關節扭傷的幾率,使穿戴者更加舒適,穿戴更加安全可靠。
高跟鞋包括有高跟鞋鞋底100、高跟鞋鞋幫300以及高跟鞋鞋跟200,高跟鞋鞋幫300圍繞高跟鞋鞋底100的周面設置,高跟鞋鞋幫300圍成一個環狀結構,其一側與高跟鞋鞋底100連接,可以采用粘接、縫接等方式,保證結構牢固性即可,高跟鞋鞋跟200安裝在高跟鞋鞋底100的底面,與高跟鞋鞋幫300位于高跟鞋鞋底100的兩側,高跟鞋鞋跟200的材料、高度和形狀按需設置即可。
請參閱圖4,高跟鞋鞋底100的形狀與人體的腳的形狀相匹配,保證穿戴者穿上鞋子后便于行走,不易發生相對摩擦損失皮膚的情況,保證穿戴者的舒適性和安全性。高跟鞋鞋底100具有相對的鞋底底面111和鞋底內面,穿戴高跟鞋后,人體的鞋底底面111和底面接觸,人體的腳與鞋底內面接觸。人們穿戴高跟鞋時,由高跟鞋鞋跟200和高跟鞋鞋底100共同支撐,而高跟鞋鞋底100又是由其前掌部110主要起到支撐作用,穿戴后,前掌部110與地面接觸,具體的,是前掌部110的鞋底底面111與地面接觸。而傳統的高跟鞋在穿戴時,重量會集中在腳前掌的第1至第3塊跖骨頭之間,同時,這些腳趾還受到鞋尖的擠壓,從而出現頑固而反復的疼痛癥狀,即足前掌疼痛,給穿戴者帶來痛苦,穿戴不舒適,且時間較長后易使穿戴者出現較嚴重的拇外翻現象,穿戴者腳發生變形。本實施例提供的高跟鞋,將高跟鞋鞋底100的前掌部110進行改進,將前掌部110的鞋底底面111設置為第一斜面120,該第一斜面120由高跟鞋的外側600斜向高跟鞋的內側500,第一斜面120的外側600的高度高于內側500的高度,人們穿戴該高跟鞋后,行走或者站立過程中,前掌部110接觸地面時,由于前掌部110的底面為斜面,即前掌部110與地面的接觸部位會在受力過程中發生變化,前掌部110的靠近高跟鞋的內側500的底面先接觸地面,然后前掌部110的靠近高跟鞋的外側600的底面再接觸地面,在該過程中,能夠分散前掌受到的壓力,并能夠將人體的前掌受到的壓力均勻分布到整個前掌上,不會造成壓力集中在第1至第3塊跖骨頭之間,減輕了前掌的疼痛,也限制了拇外翻的發展,拇趾的變形小,也不易發生踝關節扭傷的情況,穿戴該高跟鞋更加安全舒適。需要說明的是,高跟鞋的內側500是指與腳的內側500相應的一側,高跟鞋的外側600是指與腳的外側600(腳背所在的一側)相對應的一側。
不同高跟鞋的高跟鞋鞋底100的形狀不同,前掌部110也不同,但是,將前掌部110設置為斜面的方案都在本實施例的保護范圍內。
實際加工時,前掌部110的第一斜面120的傾斜角角度為1度-10度,能夠滿足大眾的穿戴要求,進一步的,將前掌部110的第一斜面120的傾斜角角度設置為3度或者4度,能夠增加穿戴的效果,穿戴過程中更加舒適,且腳的受力更加均衡,不易過度變形或者出現腳踝扭傷等情況。
請參閱圖3,本實施例的優選方案中,高跟鞋鞋底100的內底面設置有拱形凸起部410,拱形凸起部410位于高跟鞋鞋底100的對應人體的足弓位置,人體的足弓呈拱形,有一定的高度,拱形凸起部410的剛好位于人體的足弓處,且拱形凸起部410的高度要高于人體的足弓高度1cm-2cm,設計時,拱形凸出部的高度在小于20cm的高度范圍內按需進行改變。為了便于拱形凸起部410的加工和制造,高跟鞋還包括高跟鞋鞋墊400,高跟鞋鞋墊400與高跟鞋鞋底100為一體加工成型,高跟鞋鞋墊400貼合在高跟鞋鞋底100的內底面,拱形凸起部410位于高跟鞋鞋墊400上。人們穿戴該高跟鞋后,足弓剛好位于拱形凸出部的位置,腳掌受到的壓力能夠分散在整個腳掌上,即分散在足前掌和足后跟上,減小了足前掌受到的壓力,穿戴更加舒適。
進一步的,在高跟鞋鞋墊400上設置有墊塊420,墊塊420位于高跟鞋鞋幫300的腳跟的外側600和高跟鞋鞋底100之間,墊塊420與高跟鞋鞋墊400一體成型,便于加工制造,墊塊420位于高跟鞋鞋幫300和高跟鞋鞋墊400的連接位置處,墊塊420的一部分延伸到高跟鞋鞋幫300上,另一部分延伸至高跟鞋鞋墊400上,墊塊420的內側500設置為第二斜面421,即墊塊420的靠近高跟鞋的內側500的一面為第二斜面421,穿戴該高跟鞋后,第二斜面421與腳后跟的外側600相接觸,第二斜面421的厚度由高跟鞋鞋底100向高跟鞋鞋幫300的穿戴開口的方向逐漸增加,人們穿戴該高跟鞋后,通過將前掌部110的底面設置為第一斜面120,同時,配合墊塊420,能夠有效的將前足壓力轉移到跖骨干、中跗關節處、足弓處,進而能夠減輕前掌疼痛、減少踝關節扭傷的幾率、減緩拇外翻的發展,穿戴舒適安全。
進一步的,在實際加工時,墊塊420的第二斜面421的斜度按需設置即可,優選為1度-10度,進一步為3度-7度,穿戴后的效果更佳,更佳舒適安全。
高跟鞋鞋底100和高跟鞋鞋幫300共同作用,來穩固人們的腳,保證人們能夠順利行走。腳的腳背上具有多根跖骨,跖骨的形狀為弧形,穿戴高跟鞋后,跖骨與高跟鞋鞋幫300的內側500面接觸,因此,為了增加舒適性,將高跟鞋鞋幫300的與跖骨接觸的位置設置為弧面,即將高跟鞋的與跖骨對應的跖骨穿戴部310設置為弧面,能夠更好的與跖骨接觸,增加穿戴過程中的舒適度。
穿戴設備實施例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穿戴設備,包括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高跟鞋,將高跟鞋的鞋跟的底面設置為斜面,人們行走過程中,能夠將腳掌前部受到的壓力均勻分散在整個腳掌上,穿戴更加舒適。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