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扣合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由其構成的環(huán)狀首飾,以及該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珠寶首飾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尤其是女性)的常戴用品。對于一般戴在脖子、手腕或腳腕上的首飾,為了穿戴方便,在飾物的端頭都設置有扣合結構。珠寶首飾一般都比較貴重,所以扣合結構的牢固性一定要好。傳統(tǒng)的的扣合結構,結構較復雜;尤其是扣合結構內的彈性件在長時間使用后容易損壞,后續(xù)的維修不太方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扣合方便的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還提供了一種由上述的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構成的環(huán)狀首飾。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還提供了一種上述的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的加工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
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包括用于與固定端固定聯(lián)接的固定臂,及一端與固定臂鉸接的活動臂;所述活動臂另一端的外側設有用于與活動端設有的止擋部構成扣合關系的凸起部;所述固定臂與活動臂之間還設有使活動臂向外張開的彈性件。
上述結構的扣合結構,結構簡單,尤其是活動臂另一端的外側設有用于與活動端設有的止擋部構成扣合關系的凸起部,且固定臂和活動臂之間設置了彈性件,只需將活動臂的凸起部與活動端的止擋部扣合,就實現(xiàn)了整個扣合結構的固定,當要拆開本扣合結構時,只需按壓活動臂的側壁,將凸起部和止擋部分離;本結構在扣合和拆卸的過程中,操作非常方便,用戶體驗度高。
進一步的,為了便于加工,同時與為了美觀,所述固定臂和活動臂的截面形狀為方形。
進一步的,為了能方便地實現(xiàn)固定臂和活動臂的端部鉸接,所述固定臂的一端設有固定鉸接孔,所述活動臂的一端設有與固定鉸接孔同軸心的活動鉸接孔;所述固定臂和活動臂并排設置后,在固定鉸接孔和活動鉸接孔內穿設銷軸,并在固定臂和活動臂鉸接處的端部分別設置相互配合的限位部,在實現(xiàn)固定臂和活動臂的端部鉸接的同時,限定兩臂展開的最大角度不超過40°。
進一步的,在保證彈性件的良好彈性下,為了方便取材,所述彈性件為壓簧、扭簧或彈片。
進一步的,為了方便彈性件的安裝,所述固定臂和活動臂的內側近鉸接處,設有彈性件安裝槽;所述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觸于彈性件安裝槽的兩側。
進一步的,為了能方便地在固定臂和活動臂之間插入較細物件,從而能夠將固定臂和活動臂之間的夾角掰到最大,方便對彈性件的安裝或更換,所述彈性件與固定臂和活動臂的鉸接處具有縫隙。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環(huán)狀首飾,包括上箍體和下箍體;所述上箍體和下箍體的左端部鉸接,右端部扣合彈性聯(lián)接;所述上箍體的右端部設有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所述下箍體的右端部設有容置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的容納腔;所述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包括固設于上箍體右端部的固定臂,及一端與固定臂鉸接的活動臂;所述活動臂另一端的外側設有凸起部;所述固定臂與活動臂之間還設有使活動臂向外張開的彈性件;所述容納腔設有與凸起部構成扣合關系的止擋部。
上述結構的環(huán)狀首飾,當需要穿戴時,只需將固定臂和活動臂同時插入容納腔內,在彈性件的彈力作用下,凸起部和止擋部牢固地扣合在一起;當需要解下時,只需按壓活動臂的側壁,使得固定臂和活動臂之間的夾角變小,就能將凸起部和止擋部脫離開來,最后將固定臂和活動臂從容納腔內退出即可;本環(huán)狀首飾的扣合和拆卸,操作非常方便,用戶體驗度高。
進一步的,在活動臂進入到容納腔內后,為了能方便凸起部在容納腔內的移動,所述容納腔設有用于容置凸起部的側開口。
進一步的,為了便于加工,同時也為了首飾的美觀,所述上箍體和下箍體的截面形狀為方形、橢圓形或圓形。
進一步的,為了能方便地實現(xiàn)固定臂和活動臂的端部鉸接,所述固定臂的一端設有固定鉸接孔,所述活動臂的一端設有與固定鉸接孔同軸心的活動鉸接孔;所述固定臂和活動臂并排設置后,在固定鉸接孔和活動鉸接孔內穿設銷軸,并在固定臂和活動臂鉸接處的端部分別設置相互配合的限位部,在實現(xiàn)固定臂和活動臂的端部鉸接的同時,限定兩臂展開的最大角度不超過40°。
進一步的,為了方便彈性件的安裝以及維修更換,所述固定臂和活動臂的內側近鉸接處設有彈性件安裝槽;所述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抵觸于彈性件安裝槽的兩側,并將固定臂和活動臂分開成一定夾角。還有,本結構可以先對環(huán)狀首飾稱重后,再將彈性件裝入到彈性件安裝槽內,因為彈性件一般都是不銹鋼制作的,如果預先裝入彈性件,就造成不能當場確認環(huán)狀首飾中貴金屬的重量。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加工步驟:
①、在兩個金屬條的相鄰平面,加工出彈性件安裝槽;
②、將兩個相鄰面為平面的金屬條并排夾緊,然后在其一端加工出圓形槽,且兩個金屬條的該端部均留有余量;
③、在圓形槽內設置兩個同軸心且重疊設置的圓筒;其中一個圓筒與一側的金屬條焊接固定,構成固定臂,另一個圓筒與另一側的金屬條焊接固定,構成活動臂,兩個金屬條端部的余量構成相互配合的限位部;
④、將一端帶有凸起的銷軸穿過兩個圓筒的中心孔,銷軸的另一端與圓筒焊接固定,構成固定臂和活動臂的的鉸接;
⑤、將彈性件裝入安裝槽內,彈性件使活動臂向外張開。
上述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的加工方法,由于是將兩個相鄰面為平面的金屬條并排夾緊,然后在其一端加工出圓形槽,且兩個金屬條的該端部均留有余量,接著在在圓形槽內設置兩個同軸心且并排設置的圓筒;其中一個圓筒與一側的金屬條焊接固定,構成固定臂,另一個圓筒與另一側的金屬條焊接固定,構成活動臂;該種加工方法,兩個金屬條夾緊后加工圓形槽,相互之間的配合精度較高,兩個金屬條留有的余量分別形成設于固定臂和活動臂鉸接處端部的相配合的限位部,加工過程簡單;而且整個加工過程中采用的設備都是比較常規(guī)的,成本也低。
進一步的,為了方便對活動臂的側壁進行按壓,步驟⑤之后,還包括步驟⑥,在活動臂遠于鉸接處的端部外側焊接有凸起部,并于凸起部的外側加工出按壓槽;
為了能夠保證固定臂和活動臂之間的良好的彈性聯(lián)接,步驟⑤中,所述彈性件為扭簧;同時,為了方便扭簧的安裝,以及方便后續(xù)對扭簧的更換,所述彈性件安裝槽為半圓柱形槽,且半圓柱形槽的側壁上還設有用于插入扭簧外側桿部的插孔或插槽;扭簧的外側桿部插入插孔或插槽后,固定臂和活動臂分開。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具體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一種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具體實施例1的活動臂的主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一種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具體實施例1的活動臂的右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一種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具體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一種環(huán)狀首飾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0 固定臂 11 固定鉸接孔
20 活動臂 21 凸起部
22 活動鉸接孔 23 按壓槽
30 彈性件 31 彈性件安裝槽
32 插孔 40 限位部
S 環(huán)狀首飾 S1 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
S2 上箍體 S3 下箍體
S31 容納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充分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內容,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一步介紹和說明,但不局限于此。
實施例1
如圖1~圖3所示,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S1,包括用于與固定端固定聯(lián)接的固定臂10,及一端與固定臂10鉸接的活動臂20;活動臂20另一端的外側設有用于與活動端設有的止擋部(圖中未示出)構成扣合關系的凸起部21;固定臂10與活動臂20之間還設有使活動臂20向外張開的彈性件30;固定臂10和活動臂20的截面形狀為方形。具體的,彈性件30為壓簧、扭簧或彈片。
進一步的,在其他實施例中,固定臂10的一端設有固定鉸接孔11,活動臂20的一端設有與固定鉸接孔11同軸心的活動鉸接孔22;固定臂10和活動臂20并排設置后,在固定鉸接孔11和活動鉸接孔22內穿設銷軸,并在固定臂10和活動臂20鉸接處的端部分別設置相互配合的限位部40,在實現(xiàn)固定臂10和活動臂20的端部鉸接的同時,限定兩臂展開的最大角度不超過40°。
進一步的,在其他實施例中,固定臂10和活動臂20的內側近鉸接處,設有彈性件安裝槽31;彈性件30的兩端分別抵觸于彈性件安裝槽31的兩側,使固定臂10和活動臂20之間具有一定的夾角,夾角最大不超過40°;同時,彈性件30與固定臂10和活動臂20的鉸接處具有縫隙。
上述結構的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S1,結構簡單,尤其是活動臂20另一端的外側設有用于與活動端設有的止擋部構成扣合關系的凸起部21,且固定臂10和活動臂20之間設置了彈性件30,只需將活動臂20的凸起部21與活動端的止擋部扣合,就實現(xiàn)了整個扣合結構的固定,當要拆開本扣合結構時,只需按壓活動臂20的側壁,將凸起部21和止擋部分離;本結構在扣合和拆卸的過程中,操作非常方便,用戶體驗度非常高。
實施例2
如圖4所示,本發(fā)明還提供了另一種結構的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S1,與實施例1相比,彈性件30為扭簧,彈性件安裝槽31為半圓柱形槽,且半圓柱形槽的側壁上還設有用于插入扭簧的外側桿部的插孔32(還可以是插槽),同時,固定臂10和活動臂20鉸接處的端部不設置限位部;在不設置限位部的情況下,僅僅通過扭簧的扭力就能限制固定臂10和活動臂20之間的夾角的大小;其他同實施例1。
實施例3
如圖5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環(huán)狀首飾S,包括上箍體S2和下箍體S3;上箍體S2和下箍體S3的左端部鉸接,右端部扣合彈性聯(lián)接;上箍體S2的右端部設有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S1;下箍體S3的右端部設有容置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S1的容納腔S31;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S1包括固設于上箍體S2右端部的固定臂10,及一端與固定臂10鉸接的活動臂20;活動臂20另一端的外側設有凸起部21;固定臂10與活動臂20之間還設有使活動臂20向外張開的彈性件30;容納腔S31設有與凸起部21構成扣合關系的止擋部(圖中未示出),以及用于容置凸起部21的側開口。
具體的,上箍體S2和下箍體S3的截面形狀為方形、橢圓形或圓形。
進一步的,在其他實施例中,固定臂10的一端設有固定鉸接孔11,活動臂20的一端設有與固定鉸接孔11同軸心的活動鉸接孔22;固定臂10和活動臂20并排設置后,在固定鉸接孔11和活動鉸接孔22內穿設銷軸,實現(xiàn)固定臂10和活動臂20的端部鉸接。
進一步的,在其他實施例中,固定臂10和活動臂20的內側近鉸接處設有彈性件安裝槽31;彈性件30的兩端分別抵觸于彈性件安裝槽31的兩側,使固定臂10和活動臂20之間分開,夾角最大不超過40°;同時,彈性件30與固定臂10和活動臂20的鉸接處具有縫隙。
綜上所述:上述結構的環(huán)狀首飾S,當需要穿戴時,只需將固定臂10和活動臂20同時插入容納腔S31內,在彈性件30的彈力作用下,凸起部21和止擋部牢固地扣合在一起;當需要解下時,只需按壓活動臂20的側壁,使得固定臂10和活動臂20之間的夾角變小,就能使凸起部21和止擋部脫離開來,最后將固定臂10和活動臂20從容納腔S31內退出即可;當長時間的使用造成彈性件30損壞,需要對其進行更換時,只需用較細的物件伸入固定臂10和活動臂20之間的縫隙,將其夾角掰到盡量大,然后從中取出壞掉的彈性件30,裝上新的彈性件30,即完成了相關的維修;同時,在商家賣本環(huán)狀首飾S時,顧客確定購買并稱重后,再裝入彈性件30,實現(xiàn)現(xiàn)場確認環(huán)狀首飾S中的貴金屬的重量,讓顧客購買首飾時,更加放心。
實施例4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另一種結構的環(huán)狀首飾S,與實施例3相比,不同之處僅僅在于采用的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S1為實施例2中的結構。
實施例5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如實施例2中所述的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S1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加工步驟:
①、在兩個金屬條的相鄰平面,加工出彈性件安裝槽;
②、將兩個相鄰面為平面的金屬條并排夾緊,然后在其一端加工出圓形槽,且兩個金屬條的該端部均留有余量;
③、在圓形槽內設置兩個同軸心且重疊設置的圓筒;其中一個圓筒與一側的金屬條焊接固定,構成固定臂,另一個圓筒與另一側的金屬條焊接固定,構成活動臂,兩個金屬條端部的余量構成相互配合的限位部;
④、將一端帶有凸起的銷軸穿過兩個圓筒的中心孔,銷軸的另一端與圓筒焊接固定,構成固定臂和活動臂的的鉸接;
⑤、將彈性件裝入安裝槽內,彈性件使活動臂向外張開。
進一步的,在其他實施例中,步驟⑤之后,還包括步驟⑥,在活動臂20遠于鉸接處的端部外側焊接有凸起部21,并于凸起部21的外側加工出按壓槽23;
進一步的,在其他實施例中,步驟⑤中,彈性件30為扭簧,彈性件安裝槽31為半圓柱形槽,且半圓柱形槽的側壁上還設有用于插入扭簧的外側桿部的插孔32(還可以是插槽);彈性件30的兩端分別抵觸于彈性件安裝槽31的兩側,使固定臂10和活動臂20之間分開,兩者之間形成的夾角最大不超過40°。
綜上所述:上述側壓式彈性扣合結構S1的加工方法,由于是將兩個相鄰面為平面的金屬條并排夾緊,然后在其一端加工出圓形槽,接著在在圓形槽內設置兩個同軸心且并排設置的圓筒;其中一個圓筒與一側的金屬條焊接固定,構成固定臂10,另一個圓筒與另一側的金屬條焊接固定,構成活動臂20。采用該種加工方法,工件易于實現(xiàn)快速定位,降低生產(chǎn)人員的勞動強度,簡化加工過程,提高生產(chǎn)效率,易于實現(xiàn)批量生產(chǎn),及半自動或自動化生產(chǎn)。
上述僅以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內容,以便于讀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僅限于此,任何依本發(fā)明所做的技術延伸或再創(chuàng)造,均受本發(fā)明的保護。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