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安全氣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彈性安全氣囊結構。
背景技術:
安全氣囊工作原理是在判定施放安全氣囊的條件正確之后,控制回路便會將電流送至點火器,借著瞬時快速加熱,將內含的氮化鈉推進劑點燃。在近乎爆炸的化學反應快速發生的同時,會產生大量無害的以氮氣為主的氣體,將氣囊充氣至飽滿的狀態,并借著強大的沖擊力,氣囊能夠沖開方向盤上的蓋而完全展開,以保護駕駛者頭部不受傷害。但由于氣囊往外膨脹的瞬間,氣囊的硬度很大,會對人體頭部同樣有沖擊力,會造成額外的傷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彈性安全氣囊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彈性安全氣囊結構,它包括有方向盤、氣囊、氣囊室、充氣反應裝置、導線一、撞擊傳感器開關、傳感連接線、導線二、熱熔絲、壓縮彈簧和導向桿;所述方向盤固定在氣囊室上;所述氣囊設置在氣囊室的內腔中;所述充氣反應裝置的出氣口與氣囊的內腔相連通;所述撞擊傳感器開關通過傳感連接線與充氣反應裝置相接通;所述氣囊室的內腔設置固定有導向環;所述充氣反應裝置插入到導向環中;所述充氣反應裝置的底部設置固定有圓環;所述氣囊室的內腔底部設置固定有固定臺;所述固定臺的頂表面分別設置有導向孔和過線孔;所述導向桿一端與圓環相固定連接;導向桿另一端穿過導向孔;所述導向桿上設置有熱熔絲孔;所述熱熔絲穿過熱熔絲孔;所述熱熔絲的兩端分別與導線一、導線二相接通;所述導線一、導線二均連接在撞擊傳感器開關上;所述充氣反應裝置與撞擊傳感器開關通過傳感連接線相接通;所述壓縮彈簧一端與固定臺的前表面相固定連接;所述壓縮彈簧另一端抵壓在圓環上;所述固定臺的底部設置固定有支撐筒;所述導線一、撞擊傳感器開關、傳感連接線和導線二均設置在支撐筒的內部。
進一步地,所述氣囊上設置有若干個通氣小孔。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彈性安全氣囊結構,它包括有方向盤、氣囊、氣囊室、充氣反應裝置、導線一、撞擊傳感器開關、傳感連接線、導線二、熱熔絲、壓縮彈簧和導向桿;所述方向盤固定在氣囊室上;所述氣囊設置在氣囊室 的內腔中;所述充氣反應裝置的出氣口與氣囊的內腔相連通;所述撞擊傳感器開關通過傳感連接線與充氣反應裝置相接通;所述氣囊室的內腔設置固定有導向環;所述充氣反應裝置插入到導向環中;所述充氣反應裝置的底部設置固定有圓環;所述氣囊室的內腔底部設置固定有固定臺;所述固定臺的頂表面分別設置有導向孔和過線孔;所述導向桿一端與圓環相固定連接;導向桿另一端穿過導向孔;所述導向桿上設置有熱熔絲孔;所述熱熔絲穿過熱熔絲孔;所述熱熔絲的兩端分別與導線一、導線二相接通;所述導線一、導線二均連接在撞擊傳感器開關上;所述充氣反應裝置與撞擊傳感器開關通過傳感連接線相接通;所述壓縮彈簧一端與固定臺的前表面相固定連接;所述壓縮彈簧另一端抵壓在圓環上;所述固定臺的底部設置固定有支撐筒;所述導線一、撞擊傳感器開關、傳感連接線和導線二均設置在支撐筒的內部。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時,熱熔絲作為一個開關鎖,導向桿定位在固定臺上;撞擊傳感器開關接通后熱熔絲熔斷,導向桿自由滑動;由于在壓縮彈簧的推動下,充氣反應裝置往外運動,縮短氣囊與人之間的相對運動時間,使人得到更有效保護,人與氣囊碰撞時,人的頭部擠壓氣囊,充氣反應裝置緊壓壓縮彈簧,緩沖時間加長,此時減緩了人對氣囊的沖擊力,使人體得到更好的保護。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設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打開狀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的A部放大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方向盤;2、氣囊;2-1、通氣小孔;3、氣囊室;3-1、導向環;
4、充氣反應裝置;5、圓環;6、固定臺;6-1、導向孔;6-2、過線孔;
7、導線一;8、撞擊傳感器開關;9、傳感連接線;10、支撐筒;
11、導線二;12、熱熔絲;13、壓縮彈簧;14、導向桿;
14-1、熱熔絲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至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彈性安全氣囊結構,它包括有方向盤1、氣囊2、氣囊室3、充氣反應裝置4、導線一7、撞擊傳感器開關8、傳感連接線9、導線二11、熱熔絲12、壓縮彈簧13和導向桿14;所述方向盤1固定在氣囊室3上;所述氣囊2設置在氣囊室3的內腔中;所述充氣反應裝置4的出氣口與氣囊2的內腔相連通;所述撞擊傳感器 開關8通過傳感連接線9與充氣反應裝置4相接通;所述氣囊室3的內腔設置固定有導向環3-1;所述充氣反應裝置4插入到導向環3-1中;充氣反應裝置4能在導向環3-1中滑動;所述充氣反應裝置4的底部設置固定有圓環5;所述氣囊室3的內腔底部設置固定有固定臺6;所述固定臺6的頂表面分別設置有導向孔6-1和過線孔6-2;所述導向桿14一端與圓環5相固定連接;導向桿14另一端穿過導向孔6-1;所述導向桿14上設置有熱熔絲孔14-1;所述熱熔絲12穿過熱熔絲孔14-1;通過熱熔絲12對導向桿14進行限位;所述熱熔絲12的兩端分別與導線一7、導線二11相接通;所述導線一7、導線二11均連接在撞擊傳感器開關8上;所述充氣反應裝置4與撞擊傳感器開關8通過傳感連接線9相接通;傳感連接線9穿過過線孔6-2和圓環5后與充氣反應裝置4接通;充氣反應裝置4與熱熔絲12并聯且均通過撞擊傳感器開關8控制;所述壓縮彈簧13一端與固定臺6的前表面相固定連接;所述壓縮彈簧13另一端抵壓在圓環5上;所述固定臺6的底部設置固定有支撐筒10;所述導線一7、撞擊傳感器開關8、傳感連接線9和導線二11均設置在支撐筒10的內部;熱熔絲12作為一個開關鎖,導向桿14定位在固定臺6上;撞擊傳感器開關8接通后熱熔絲12熔斷,導向桿14自由滑動;由于在壓縮彈簧13的推動下,充氣反應裝置4往外運動,縮短氣囊2與人之間的相對運動時間,使人得到更有效保護,人與氣囊2碰撞時,人的頭部擠壓氣囊2,充氣反應裝置4緊壓壓縮彈簧13進行延長緩沖時間;此時減緩了人對氣囊的沖擊力。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氣囊2上設置有若干個通氣小孔2-1;氣囊2受到強大的壓力時,會從通氣小孔2-1排氣,減緩氣囊對人體的沖擊力。
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時,熱熔絲作為一個開關鎖,導向桿定位在固定臺上;撞擊傳感器開關接通后熱熔絲熔斷,導向桿自由滑動;由于在壓縮彈簧的推動下,充氣反應裝置往外運動,縮短氣囊與人之間的相對運動時間,使人得到更有效保護,人與氣囊碰撞時,人的頭部擠壓氣囊,充氣反應裝置緊壓壓縮彈簧緩,沖時間加長,此時減緩了人對氣囊的沖擊力,使人體得到更好的保護。該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制造成本低。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