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頭盔,具體是一種可作為全盔或是半盔使用的兩用頭盔。
背景技術:
騎自行車或是摩托車等時都需要戴頭盔,以保護騎車人的安全。在常規頭盔中,顎頰板裝在頭盔的前下側,用于保護騎車人的下巴,顎頰板的兩側固定在頭盔主體的兩側。固定于頭盔的顎頰板被牢固地固定,以防止與頭盔脫開。因此通常頭盔的下巴結構是固定的,例如與頭盔盔體構成一整體(全盔)。另有一些頭盔沒有下巴結構,例如半盔。為方便佩戴者,顎頰板結構通常都做成可打開式的。這樣,當佩戴者需說話、喝飲料或抽煙等的時候,不需要摘掉頭盔,而只要打開下巴結構即可。現在市面上還有一些全盔半盔兩用盔,其通過將下巴結構設計為拆卸式,作為半盔使用時將顎頰板結構上推至盔體上不來實現。但是此設計是將下巴結構做拆卸設計來完成,做半盔使用時下巴不能拆卸,不僅影響美觀,同時該頭盔不能減輕重量,給使用者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已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做全盔及半盔使用的兩用頭盔。
本發明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實現的:一種兩用頭盔,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頭盔本體及顎頰板,頭盔本體與顎頰板間通過快拆裝置連接,顎頰板與頭盔本體組成后形成全盔,拆卸顎頰板后頭盔本體為半盔,頭盔本體內設置綁帶。
所述的快插裝置包括設置在頭盔本體內部的快拆器,設置在顎頰板頂端的快拆座,快拆座插入快拆器內與其連接,將顎頰板固定在頭盔本體內部。
所述的快拆器內設置有卡扣,快拆座頂端設置有掛鉤,掛鉤插入卡扣內固定。
所述的快拆器內還設置有彈性推板,按壓彈性推板驅動掛鉤與卡扣分離,實現顎頰板與頭盔本體拆卸。
所述的顎頰板頂端設置有連接柱插入設置在頭盔本體內的定位孔。
所述的頭盔本體與顎頰板的對接面設置有“凹”字型對接槽,顎頰板的對接面設置有“凸”字型的凸臺。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提高市場競爭力。2、顎頰板通過快拆裝置與頭盔本體安裝,因此用戶可選擇是否安裝顎頰板來選擇佩戴全盔或是半盔,以適應不同場所使用。3、快拆裝置結構簡單,操作簡便,連接強度大,能保證頭盔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全盔使用時效果圖。
圖2為本發明中頭盔本體與顎頰板裝配圖。
圖3為本發明中頭盔本體與快拆器裝配圖。
圖4為本發明中頭盔本體與快拆器裝配使用效果圖。
圖5、6為本發明半盔使用時效果圖。
圖7為本發明中圖6的a部結構放大圖。
圖8為本發明中快拆器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具體進一步的說明。一種兩用頭盔,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頭盔本體1及顎頰板2,頭盔本體1與顎頰板2間通過快拆裝置連接,顎頰板2與頭盔本體1組成后形成全盔,拆卸顎頰板2后頭盔本體1為半盔,頭盔本體1內設置綁帶。
所述的快插裝置包括設置在頭盔本體內部的快拆器3,設置在顎頰板2頂端的快拆座4,快拆座4插入快拆器3內與其連接,將顎頰板2固定在頭盔本體1內部。
所述的快拆器3內設置有卡扣31,快拆座4頂端設置有掛鉤41,掛鉤41插入卡扣31內固定。
所述的快拆器3內還設置有彈性推板32,按壓彈性推板驅動掛鉤與卡扣分離,實現顎頰板2與頭盔本體1拆卸。
所述的顎頰板2頂端設置有連接柱21插入設置在頭盔本體1內的定位孔11。
所述的頭盔本體1與顎頰板2的對接面設置有“凹”字型對接槽12,顎頰板2的對接面設置有“凸”字型的凸臺22。
工作原理:在生產頭盔本體時,將快拆器至于頭盔本體注塑成型模具內,使得快拆器置入頭盔本體內部與其連接為一整體。同理,在制作顎頰板時,將快拆座結構同樣置入注塑成型模具內,將快拆座與顎頰板一體連接為一整體。
進一步地:當用戶需要全盔使用時,將顎頰板上的快拆座插入頭盔本體內部的快拆器內,快拆器3內設置有卡扣31,快拆座4頂端設置有掛鉤41,掛鉤41插入卡扣31內固定。實現了顎頰板與頭盔本體的連接。其中,為了令兩者間連接更為牢固可靠,本案中在顎頰板2頂端設置有連接柱21插入設置在頭盔本體1內的定位孔11。連接柱設置一個或是多個,對稱分布在快拆座兩側。于此同時頭盔本體1與顎頰板2的對接面設置有“凹”字型對接槽12,顎頰板2的對接面設置有“凸”字型的凸臺22。頭盔本體與顎頰板間的凹、凸配合可以增加來自正面的沖擊力,也有利于增加頭盔連接面的美觀性。
而當用戶需要半盔使用時,只需要用力按壓快拆器內設置的彈性推板,按壓彈性推板驅動掛鉤與卡扣分離,實現顎頰板與頭盔本體拆卸。因此,與傳統技術相比,本案中的頭盔可根據用戶的實際使用要求,變換為全盔使用或是半盔使用,在方便用戶使用的同時,也避免了分別購買全盔及半盔帶來的經濟壓力,故可廣泛推廣使用。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