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智能穿戴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頭盔外掛件。
背景技術:
傳統的外觀件安裝方式都是通過3m膠以粘結的方式粘在頭盔本體上,這種粘結的方式雖然安裝比較方便,但是時間長了后容易失去粘性而掉落,當需要更換時膠也會黏在頭盔本體上,難以處理,影響外觀和二次粘結。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以上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智能頭盔外掛件。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智能頭盔外掛件,包括頭盔本體及與所述頭盔本體固定連接的外掛件;所述頭盔本體尾部設有帽檐,頂部分別設有第一頭盔掛孔和第二頭盔掛孔,前部設有第三頭盔掛孔;所述外掛件為條形結構,其與頭盔本體的接觸面貼合所述頭盔本體的外部輪廓;所述外掛件的一端設置有外掛件尾勾,所述外掛件尾勾與所述頭盔本體的帽檐扣合;所述外掛件與所述頭盔本體的第一頭盔掛孔、和第二頭盔掛孔、第三頭盔掛孔相對應的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一外掛件扣、第二外掛件扣和第三外掛件扣;所述第一外掛件扣、第二外掛件扣和第三外掛件扣分別與第一頭盔掛孔、和第二頭盔掛孔、第三頭盔掛孔扣合。
進一步地,所述外掛件尾勾為j型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外掛件扣和第二外掛件扣均為l型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第三外掛件扣為l型與反向l型的組合結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將外掛件與頭盔本體的接觸面貼合貼合頭盔本體的外部輪廓,分別在頭盔本體和外掛件的前部、頂部和尾部設置對應的卡扣和掛孔,有效簡化了外掛件的安裝,方便外掛件進行更換,同時保持外掛件與頭盔本體的貼合程度,結構簡單可靠,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智能頭盔外掛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外掛件尾勾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外掛件扣和第二外掛件扣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三外掛件扣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外掛件1,頭盔本體2,外掛件尾勾3,第一頭盔掛孔4,第一外掛件扣5,第二外掛件扣6,第二頭盔掛孔7,第三外掛件扣8,第三頭盔掛孔9。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如圖1所示,為本發明的智能頭盔外掛件的結構示意圖。一種智能頭盔外掛件,包括頭盔本體2及與所述頭盔本體2固定連接的外掛件1;所述頭盔本體2尾部設有帽檐,頂部分別設有第一頭盔掛孔4和第二頭盔掛孔7,前部設有第三頭盔掛孔9;所述外掛件1為條形結構,其與頭盔本體2的接觸面貼合所述頭盔本體2的外部輪廓;所述外掛件1的一端設置有外掛件尾勾3,所述外掛件尾勾3與所述頭盔本體2的帽檐扣合;所述外掛件1與所述頭盔本體2的第一頭盔掛孔4、和第二頭盔掛孔7、第三頭盔掛孔9相對應的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一外掛件扣5、第二外掛件扣6和第三外掛件扣8;所述第一外掛件扣5、第二外掛件扣6和第三外掛件扣8分別與第一頭盔掛孔4、和第二頭盔掛孔7、第三頭盔掛孔9扣合。
如圖2所示,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外掛件尾勾的結構示意圖。本發明的外掛件尾勾3為j型結構,其凹槽部分可以卡入頭盔本體2的尾部帽檐進行鎖緊配合。
如圖3所示,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外掛件扣和第二外掛件扣的結構示意圖。本發明的第一外掛件扣5和第二外掛件扣6均為l型結構,其凸出部分通過卡入第一頭盔掛孔4、和第二頭盔掛孔7的限位孔進行鎖緊配合。
如圖4所示,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三外掛件扣的結構示意圖。本發明的第三外掛件扣8為l型與反向l型的組合結構,其通過將兩端的凸出部分卡入第三頭盔掛孔9的限位孔進行鎖緊配合。
本發明的智能頭盔外掛件的安裝流程為:
先將外掛件的第三外掛件扣8卡入頭盔本體2前部的第三頭盔掛孔9進行鎖緊配合,再將外掛件1的第二外掛件扣6卡入頭盔本體2頂部的第二頭盔掛孔7進行鎖緊配合,再將外掛件1的第一外掛件扣5卡入頭盔本體2頂部的第一頭盔掛孔4進行鎖緊配合,最后將外掛件1的外掛件尾勾3輕輕向外掰開,使得頭盔本體2的尾部帽檐卡入外掛件尾勾3的凹槽部分進行鎖緊配合。
本發明的智能頭盔外掛件的安裝流程簡單易操作,耗時短,且裝配后效果較好;外掛件與頭盔本體的接觸輪廓一致,扣件為防脫落結構形式,因此外掛件與頭盔本體結合穩固良好,在使用過程中不會自我發生松動。
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將會意識到,這里所述的實施例是為了幫助讀者理解本發明的原理,應被理解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這樣的特別陳述和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發明公開的這些技術啟示做出各種不脫離本發明實質的其它各種具體變形和組合,這些變形和組合仍然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