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呼吸過濾器材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口罩。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用于該口罩的提高口罩密閉性的方法。
背景技術:
口罩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一方面生活中總免不了氣味、灰塵、細微顆粒等物質的侵擾,另一方面,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霧霾日益嚴重影響普通人的生活,防霧霾過濾空氣口罩也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但是一種口罩設計完成后,其規(guī)格尺寸是有限的,而人多臉型千變萬化,因此,消費者在佩戴口罩時難免有口罩尺寸與個人臉型不自相適應導致的口罩與人臉接觸不緊密,這種不緊密主要體現(xiàn)在鼻翼、鼻溝,下巴等形變較大的部位。這導致了以下幾個主要問題。其一,對于防霧霾口罩,空氣濾棉在口罩本體上起作用,如果口罩邊緣與人臉貼合不緊密,導致空氣從口罩邊緣不經(jīng)過過濾棉而進入口罩內,從而大大降低了防霧霾口罩的過濾效果;其二,對于一般口罩,人體呼出的氣體應該盡可能避免從鼻翼、鼻溝與口罩的間隙排除,因為這樣一方面會造成眼部的不適,另一方面對佩戴眼鏡的個人來說,呼出的氣體容易在鏡片上凝結而模糊視線,從而造成個人安全隱患。
因此,如何提高口罩佩戴后與人體臉部的貼合度和密閉性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口罩,該口罩佩戴后與人體臉部的貼合度較高且密閉性較好。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上述口罩的提高口罩密閉性的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口罩,包括本體,所述本體的邊緣部設置有與人臉貼合適配的密閉件,所述密閉件中部具有可填充氣體或液體的空間。
優(yōu)選地,所述密閉件的外部套裝有包覆件。
優(yōu)選地,所述包覆件為棉布、絨布或無紡布。
優(yōu)選地,所述密閉件為軟質彈性材料制件。
優(yōu)選地,所述密閉件為硅膠制件、海綿制件、乳膠制件、聚氯乙烯制件或TPU(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制件中的任一種。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提高口罩密閉性的方法,用于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口罩,包括步驟:
預裝配,將與口罩的本體邊緣部適配的密閉件密閉組裝,使其內部形成足夠的封閉空間,并使其與人臉貼合適配;
基材組裝,將密閉件可靠連接于本體的邊緣部。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預裝配中,向上述密閉件內部的空間中通入氣體或液體,所述密閉件內部可充滿氣體或液體,也可不充滿氣體或液體。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基材組裝中,密閉件與本體間的連接方式為縫合、粘接或超聲波焊接中的任一種。
相對上述背景技術,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口罩,其佩戴使用過程中,由于采用了內部填充有氣體的密閉件作為口罩與人臉接觸結構,從而在實際佩戴時該種充氣或充液結構能夠使密閉件能夠與不同臉型自相適應,保證不同面部結構的用戶佩戴時均能夠與口罩充分匹配并緊密貼合,保證使用過程中的口罩邊緣處密閉性,從而保證口罩的過濾效果。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優(yōu)選方案中,所述密閉件的外部套裝有包覆件。該包覆件能夠將密閉件的全部或局部包裹起來,以提高用戶觸感,并避免因密閉件直接暴露在外而導致的結構損傷。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提供的口罩的結構正視圖;
圖2為圖1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密閉件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提供的提高口罩密閉性的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種口罩,該口罩佩戴后與人體臉部的貼合度較高且密閉性較好;同時,提供一種用于上述口罩的提高口罩密閉性的方法。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請參考圖1和圖2,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提供的口罩的結構正視圖;圖2為圖1中密閉件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在具體實施方式中,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口罩,包括本體11,本體11的邊緣部設置有與人臉貼合適配的密閉件12,密閉件12中部具有可填充氣體或液體的空間121。
佩戴使用過程中,由于采用了內部填充有氣體或液體的密閉件12作為口罩與人臉接觸結構,從而在實際佩戴時該種充氣或充液結構能夠使密閉件12能夠與不同臉型自相適應,保證不同面部結構的用戶佩戴時均能夠與口罩充分匹配并緊密貼合,保證使用過程中的口罩邊緣處密閉性,從而保證口罩的過濾效果。
應當說明的是,具體到實際應用中,當向密閉件12內通入氣體時,通常上述密閉件12內的氣體并未充滿空間121,以保證充氣后的密閉件12仍具備較高的結構可塑性和形變緩沖能力。當然,工作人員可以根據(jù)實際工況需要靈活調整密閉件12內氣體的填充量和氣壓,并選擇是否將密閉件12內部用氣體充滿,以滿足不同用戶在不同使用環(huán)境下的佩戴需求。
此外,特殊工況下,上述密閉件12實施裝配時僅需閉合組裝即可,無需向其內部通入氣體,以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簡化生產工藝,并滿足一些極端工況下的使用需要。
進一步地,密閉件12的外部套裝有包覆件(圖中未示出)。該包覆件能夠將密閉件12的全部或局部包裹起來,以提高用戶觸感,并避免因密閉件12直接暴露在外而導致的結構損傷。
更具體地,包覆件為棉布。該種棉布的觸感較好,且成本低廉,能夠在保證用戶觸感舒適的同時,降低所述口罩的整體生產成本。
另一方面,密閉件12為氣囊。該種氣囊結構簡單可靠,且充氣效率高,制造簡便成本低廉,能夠有效簡化所述口罩的整體結構并使其制造成本相應降低。
另外,密閉件12為軟質彈性材料制件。該種軟質彈性材料制件的柔韌性較好,能夠與不同臉型的用戶面部充分貼合,保證口罩使用效果,并具備一定的密閉緩沖能力。
此外,密閉件12為硅膠制件、海綿制件、乳膠制件或聚氯乙烯制件中的任一種。硅膠制件、海綿制件、乳膠制件和聚氯乙烯制件是較為常見的軟質親膚材料制件,且原料市場供應量較大,采購成本較低,能夠使所述口罩的整體制造成本相應降低。當然,上述密閉件12的選材并不局限于上文所述,只要是能夠滿足所述口罩生產使用需要的其他類型軟質彈性親膚材料制件均可。
請參考圖3,圖3為本發(fā)明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提供的提高口罩密閉性的方法的流程圖。
在具體實施方式中,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提高口罩密閉性的方法,用于如上文所述的口罩,包括:
步驟101,預裝配:
將與口罩的本體11邊緣部適配的密閉件12密閉組裝,使其內部形成足夠的封閉空間121,并使其與人臉貼合適配。
進一步地,上述步驟101預裝配中,向上述密閉件12內部的空間121中通入氣體或液體,但密閉件12內部可充滿氣體,也可不充滿氣體。密閉件12內部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保持氣體充滿或未充滿的狀態(tài),以保證密閉件12具備一定的彈性形變能力,避免其內部預裝配過滿或氣壓過大的狀態(tài)下影響密閉件12與用戶面部的貼合效果及密閉性。
步驟102,基材組裝:
將密閉件12可靠連接于本體11的邊緣部。
更具體地,上述步驟102基材組裝中,密閉件12與本體11間的連接方式為縫合或粘接。這兩種連接方式操作簡便且結構可靠,能夠簡化所述口罩的制造工藝并提高其產品結構可靠性。
當然,具體到實際應用中,上述密閉件12與本體11間的連接形式并不局限于上文所述的粘接或縫合,還可以采用卡接或套裝等,當采用一些工程塑料等特殊材料時,還可以采用超聲波焊接等特殊工藝。原則上,只要是能夠滿足所述提高口罩密閉性的方法的實際操作需要均可。
綜上可知,本發(fā)明中提供的口罩,包括本體,所述本體的邊緣部設置有與人臉貼合適配的密閉件,所述密閉件中部具有可填充氣體或液體的空間。佩戴使用過程中,由于采用了內部填充有氣體或液體的密閉件作為口罩與人臉接觸結構,從而在實際佩戴時該種充氣或充液結構能夠使密閉件能夠與不同臉型自相適應,保證不同面部結構的用戶佩戴時均能夠與口罩充分匹配并緊密貼合,保證使用過程中的口罩邊緣處密閉性,從而保證口罩的過濾效果。
此外,本發(fā)明所提供的用于上述口罩的提高口罩密閉性的方法,其操作過程簡便易行,且其口罩產品與人體臉部貼合度和密閉性較好。
以上對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口罩以及用于該口罩的提高口罩密閉性的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fā)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