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制鞋廠制鞋機械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腳踩式手啤機。
背景技術:
制鞋廠在制作鞋子時,需要裝訂大量的紐扣,特別是四合扣,尤其需要人力和時間進行裝訂。現(xiàn)有的裝訂方式都是人工手動安裝,或者使用手啤機進行安裝,現(xiàn)有的手啤機安裝時都是使用手動進行的打壓,工人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影響企業(yè)效益。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出一種腳踩式手啤機,腳踩驅動手啤機壓桿進行打扣操作,不僅釋放出雙手用于對準紐扣,提高打扣質量,而且腳踩驅動更加省力,減小勞動強度,增加工作效率。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
一種腳踩式手啤機,包含臺架、底座、立柱、沖桿、下模座、彈簧、壓桿、腳踏板,所述臺架為桌式的機架,底座固定于臺架上,立柱和下模座分別設置于底座上的兩側,立柱上設有向下模座橫向延伸的橫梁,下模座正上方的橫梁上設有前后貫穿橫梁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形狀為豎向的長方形,通孔的上壁和下壁的中心處設有貫穿橫梁的圓孔,兩圓孔之間的通孔內設有豎直放置的彈簧,通孔上方的圓孔的側壁上設有豎向的限位槽,沖桿從上向下插入兩個圓孔和彈簧之中,沖桿的上部設有與限位槽相對應的限位凸起,彈簧的直徑大于圓孔的直徑,其半徑小于限位凸起的高度與沖桿半徑的和,沖桿上端周圍的橫梁上設有短軸,壓桿的下端與短軸的頂部相鉸鏈,壓桿繞短軸轉動,壓桿的側部架在沖桿的頂部,臺架的底部設有平板,腳踏板的底部邊沿鉸接在平板上,腳踏板的上端與壓桿的頂端通過繩索相連接,沖桿的底部安裝有沖頭,下模座上安裝有下模。
進一步地,所述橫梁上設有緩沖柱,緩沖柱位于立柱與沖桿之間,且與沖桿、短軸在同一直線上,緩沖柱與壓桿相接觸的位置設置有牛筋塊,牛筋塊固定在壓桿上或者固定在緩沖柱的頂部,壓桿下壓沖桿使沖頭與下模完成合扣的狀態(tài)下,壓桿抵在緩沖柱的頂部。
進一步地,所述繩索為鋼絲繩,或者為兩端分別與腳踏板和壓桿相鉸接的連桿。
進一步地,所述短軸設置于橫梁的端部。
進一步地,所述短軸的高度短于在彈簧自然狀態(tài)下的橫梁上方的沖桿部分的長度。
進一步地,所述限位槽和限位凸起的數(shù)量為2-6個,且對稱分布。
進一步地,所述壓桿上與沖桿相接觸的位置處設有弧形凸起。
進一步地,所述下模座上設有安裝下模的頂緊螺栓。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將手啤機固定在臺架上,并在臺架的底部設置風琴式腳踏板,再將腳踏板和手啤機的壓桿末端相連接,踩動腳踏板帶動壓桿壓下完成打扣操作,腳踩代替了原來的手壓,另外緩沖柱的設置保證了操作員用力踩踏操作手啤機也不會造成紐扣損壞,保證了生產(chǎn)質量。本發(fā)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腳踩驅動手啤機壓桿進行打扣操作,不僅釋放出雙手用于對準紐扣,提高打扣質量,而且腳踩驅動更加省力,減小勞動強度,增加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手啤機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圓孔和限位槽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fā)明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
本技術:
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腳踩式手啤機,如圖1、2、3所示,包含臺架1、底座2、立柱3、沖桿4、下模座5、彈簧6、壓桿7、腳踏板8,所述臺架1為桌式的機架,底座2固定于臺架1上,立柱3和下模座5分別設置于底座2上的兩側,立柱3上設有向下模座5橫向延伸的橫梁31,下模座5正上方的橫梁31上設有前后貫穿橫梁的通孔32,所述通孔32的形狀為豎向的長方形,通孔32的上壁和下壁的中心處設有貫穿橫梁32的圓孔33,兩圓孔33之間的通孔32內設有豎直放置的彈簧6,通孔32上方的圓孔33的側壁上設有豎向的限位槽34,沖桿4從上向下插入兩個圓孔33和彈簧6之中,沖桿4的上部設有與限位槽34相對應的限位凸起41,彈簧6的直徑大于圓孔33的直徑,其半徑小于限位凸起41的高度與沖桿4半徑的和,沖桿4上端周圍的橫梁31上設有短軸35,壓桿7的下端與短軸35的頂部相鉸鏈,壓桿7繞短軸35轉動,壓桿7的側部架在沖桿4的頂部,臺架1的底部設有平板11,腳踏板8的底部邊沿鉸接在平板11上,腳踏板8的上端與壓桿7的頂端通過繩索81相連接,沖桿4的底部安裝有沖頭,下模座5上安裝有下模。
進一步地,所述橫梁31上設有緩沖柱9,緩沖柱9位于立柱3與沖桿4之間,且與沖桿4、短軸35在同一直線上,緩沖柱9與壓桿7相接觸的位置設置有牛筋塊91,牛筋塊91固定在緩沖柱9的頂部,壓桿7下壓沖桿4使沖頭與下模完成合扣的狀態(tài)下,壓桿7抵在緩沖柱9的頂部。
進一步地,所述繩索81為鋼絲繩,或者為兩端分別與腳踏板8和壓桿7相鉸接的連桿。
進一步地,所述短軸35設置于橫梁的端部。
進一步地,所述短軸35的高度短于在彈簧6自然狀態(tài)下的橫梁31上方的沖桿4部分的長度。
進一步地,所述限位槽34和限位凸起41的數(shù)量為2個,且對稱分布。
進一步地,所述壓桿7上與沖桿4相接觸的位置處設有弧形凸起71。
進一步地,所述下模座5上設有安裝下模的頂緊螺栓51。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將手啤機固定在臺架上,并在臺架的底部設置風琴式腳踏板,再將腳踏板和手啤機的壓桿末端相連接,踩動腳踏板帶動壓桿壓下完成打扣操作,腳踩代替了原來的手壓,另外緩沖柱的設置保證了操作員用力踩踏操作手啤機也不會造成紐扣損壞,保證了生產(chǎn)質量。本發(fā)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腳踩驅動手啤機壓桿進行打扣操作,不僅釋放出雙手用于對準紐扣,提高打扣質量,而且腳踩驅動更加省力,減小勞動強度,增加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