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飾品設計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3d打印的鏈式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鏈式結構廣泛應用于手鏈、項鏈中,但由于鏈式結構的活動性比較大,穩定性不足,在制作過程中很難通過3d打印的方法一次打印成型,而且打印過程中鏈式結構必須在下方放置一定的支撐物才可以進行打印,操作繁瑣,打印效果不佳,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結構穩定,不需支撐,能一次3d打印成型的適用于3d打印的鏈式結構。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適用于3d打印的鏈式結構,包括若干鏈式單元,相鄰的鏈式單元彼此連接并相互支撐構成穩固的適用于3d打印的鏈式結構,所述鏈式單元包括頂板、底板和斜半圓環,所述頂板和底板對應設置,所述頂板和底板均為n邊形,n≥3,所述頂板和底板均有n個邊角處,所述頂板的邊角處內側均設有支撐斜墩,所述斜半圓環的數量為n,所述斜半圓環的上端固定在支撐斜墩下側,所述斜半圓環的下端固定在底板邊角處的內側,所述斜半圓環的上端和下端間隔固定。
進一步,所述頂板和底板相對位置的邊角處開始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分別為第一邊角處、第二邊角處至第n邊角處,所述頂板第一邊角處、第二邊角處至第n邊角處的內側分別對應設有第一支撐斜墩、第二支撐斜墩至第n支撐斜墩,所述斜半圓環的上端固定在第一支撐斜墩的下側,所述斜半圓環的下端固定在底板的第一邊角處相鄰的邊角處的內側。
進一步,所述斜半圓環呈向外彎曲的弧形,所述斜半圓環的傾斜角度小于90°,所述斜半圓環的上端彎曲連接支撐斜墩,所述斜半圓環的下端彎曲連接底板。
進一步,所述鏈式單元的一斜半圓環與相鄰鏈式單元的一相鄰斜半圓環纏在一起,進而將鏈式單元和相鄰鏈式單元連接在一起。
進一步,所述斜半圓環的傾斜角度均為45°。
進一步,所述頂板和底板均為正n邊形。
進一步,所述頂板和底板為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或正六邊形。
進一步,所述支撐斜墩的側面為傾斜面,所述支撐斜墩上寬下窄。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結構簡單,設計巧妙,既能保持鏈式結構的美感,又能保持自身的穩定性,打印過程中,不需要任何支撐就可以一次打印成型,操作簡單方便,省時省力,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適用于3d打印的鏈式結構的一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種適用于3d打印的鏈式結構的另一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一種適用于3d打印的鏈式結構的部分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一種適用于3d打印的鏈式結構中一鏈式單元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一種適用于3d打印的鏈式結構中另一鏈式單元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描述。
實施例1
請參考圖1和圖2,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適用于3d打印的鏈式結構,包括若干鏈式單元1,相鄰的鏈式單元1彼此連接并相互支撐構成穩固的適用于3d打印的鏈式結構。
鏈式單元1包括頂板11、底板12和斜半圓環13。
頂板11和底板12均為n邊形,n≥3,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頂板11和底板12均為正n邊形,所述頂板11和底板12為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或正六邊形,優選為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板12和頂板11構成的鏈式單元1結構更小,用料更省,更輕薄。
請參考圖3和圖4,頂板11和底板12均有n個邊角處14,所述頂板11的邊角處14內側均設有支撐斜墩15,在一實施例中,支撐斜墩15的側面為傾斜面,所述支撐斜墩15上寬下窄。
n=3時,所述頂板11和底板12相對位置的邊角處14開始沿順時針方向分別為第一邊角處141、第二邊角處142至第三邊角處143,所述頂板11第一邊角處141、第二邊角處142至第三邊角處143的內側分別對應設有第一支撐斜墩151、第二支撐斜墩152至第三支撐斜墩153。
請參考圖2和圖3,斜半圓環13呈向外彎曲的弧形,向外彎曲的弧形結構方便斜半圓環13和相鄰斜半圓環13環纏在一起,在一實施例中,鏈式單元1的一斜半圓環13與相鄰鏈式單元1的一相鄰斜半圓13環纏在一起,進而將鏈式單元1和相鄰鏈式單元1連接在一起。
請參考圖4,斜半圓環13的傾斜角度小于90°,優選地,斜半圓環13的傾斜角度均為45°,所述斜半圓環13的上端彎曲連接支撐斜墩15,所述斜半圓環13的下端彎曲連接底板12,斜半圓環13的上端彎曲連接支撐斜墩15的彎曲方向和斜半圓環13的下端彎曲連接底板12的彎曲方向均與斜半圓環13的彎曲方向不同,此傾斜角度和彎曲方向既能保證能夠相互纏繞,又保證了穩定性。
斜半圓環13的數量為n,在一實施例中,n=3,所述斜半圓環13的上端固定在支撐斜墩15下側,所述斜半圓環13的下端固定在底板12邊角處的內側,所述斜半圓環13的上端和下端間隔固定,所述斜半圓環13的上端固定在第一支撐斜墩151的下側,所述斜半圓環13的下端固定在底板12的第一邊角處141相鄰的邊角處14的內側。即所述斜半圓環13的下端固定在底板12的第二邊角處142或第三邊角處143的內側,以此類推,斜半圓環13的上端固定在第一支撐斜墩152的下側,所述斜半圓環13的下端固定在底板12的第二邊角處143或第三邊角處141的內側,斜半圓環13的上端固定在第一支撐斜墩153的下側,所述斜半圓環13的下端固定在底板12的第二邊角處141或第三邊角處142的內側。斜半圓環13的上端和下端間隔固定便于相鄰鏈式單元1間的相互纏繞,有效保證相鄰鏈式單元1間纏繞的穩定性,進而保證整個鏈式單元結構的穩定性。
實施例2
請參考圖1、圖2、圖3和圖5,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僅在于,n=4時,所述頂板11和底板12相對位置的邊角處14開始沿逆時針方向分別為第一邊角處141、第二邊角處142、第三邊角處143至第四邊角處144,所述頂板第一邊角處141、第二邊角處142、第三邊角處143至第四邊角處144的內側分別對應設有第一支撐斜墩151、第二支撐斜墩152、第三支撐斜墩153至第四支撐斜墩154。余則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
本發明結構簡單,設計巧妙,既能保持鏈式結構的美感,又能保持自身的穩定性,打印過程中,不需要任何支撐就可以一次打印成型,操作簡單方便,省時省力,效率高。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詞是以附圖中零部件位于圖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間的位置來定義的,只是為了表達技術方案的清楚及方便。應當理解,所述方位詞的使用不應限制
本技術:
請求保護的范圍。
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文中上述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結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