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飯盒,尤其涉及一種一次性飯盒。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一次性飯盒,飯盒包括盒體和盒蓋,在盒體內設有盛放不同食物的格子,但格子并非密封,格子之間的食物的汁水容易相互流竄,造成不同食物之間串味。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設有密封格的放串味的飯盒。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設有密封格的飯盒,包括盒蓋和盒體;所述盒蓋包括從中央向四周的方向依次連接的蓋頂面、蓋側面、蓋外緣、蓋密封邊緣,以及設置在所述盒蓋內的蓋分隔條;所述盒體包括從中央向四周的方向依次連接的盒底面、盒側面、盒外緣、盒密封邊緣,以及設置在所述盒體內的盒分隔條;所述蓋外緣與所述盒外緣、所述蓋密封邊緣和所述盒密封邊緣分別相互貼合,形成密封;所述盒分隔條固定在所述盒底面和盒側面上,使所述盒體內部形成多個獨立的格子,所述蓋分隔條固定在所述蓋頂面和蓋側面上,與所述盒分隔條對應;所述蓋分隔條的底部和盒分隔條的頂部分別設有相互嵌合的結構,當所述盒蓋和盒體合起時,所述蓋分隔條的底部和盒分隔條的頂部相互嵌合形成密封。
本實用新型的飯盒,在飯盒內設置密封的格子,用于盛放不同食物,同時防止食物的汁水相互流竄,造成不同食物之間串味。
進一步地,所述蓋分隔條的底部設有一水平延伸的凹槽,所述盒分隔條的頂部可嵌入所述蓋分隔條的底部中,形成密封。
進一步地,所述盒分隔條的頂部的兩側分別設有水平延伸的凸條,當所述盒分隔條的頂部嵌入所述蓋分隔條的凹槽中時,所述凸條頂在所述凹槽的內壁上。
進一步地,所述蓋分隔條的底部的一側凸起,另一側凹陷,相應地,所述盒分隔條的頂部的一側突起,另一側凹陷,使蓋分隔條的底部與盒分隔條的頂部能夠相互嵌合,形成密封。
進一步地,所述盒分隔條的凸起處設有一水平延伸的凸條,所述凸條設置在盒分隔條面向蓋分隔條的側面上,當盒分隔條的頂部與蓋分隔條的底部嵌合時,所述凸條頂在所述蓋分隔條的相向側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蓋密封邊緣水平向外延伸形成蓋凸片,所述盒密封邊緣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盒凸片;所述蓋凸片和盒凸片上下層疊并設置在所述飯盒的一側上,所述飯盒的一側為所述飯盒的開啟側;所述盒分隔條和蓋分隔條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開啟側上。
進一步地,所述盒分隔條和蓋分隔條為直條或弧形條。
進一步地,所述蓋側面的邊緣處水平向外延伸形成蓋外緣,所述盒側面的邊緣處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盒外緣。
進一步地,所述蓋外緣向外延伸形成倒U字型的蓋密封邊緣,所述盒外緣向外延伸形成倒U字型的盒密封邊緣;所述蓋密封邊緣包括依次連接的上彎段、過渡段和下彎段;所述盒密封邊緣包括依次連接的上延段、連接段和下延段。
進一步地,所述盒蓋和盒體為分體結構;或所述盒蓋和盒體為連體結構,其在一側邊緣處連接。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飯盒的俯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飯盒的剖視圖之一,具體是圖1在A-A方向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飯盒的剖視圖之二,具體是圖1在B-B方向的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飯盒的展開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飯盒的俯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飯盒的剖視圖之一;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飯盒的剖視圖之二;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飯盒的展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請參閱圖1-4,其分別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飯盒的俯視圖、剖視圖之一、剖視圖之二、展開圖,其中圖2為圖1在A-A方向的剖視圖,圖3為圖1在B-B方向的剖視圖。本實施例一的飯盒包括盒蓋10和盒體20,該盒蓋10和盒體20為連體結構,其在一側邊緣處連接。該飯盒可以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圓形、橢圓形飯盒。
該盒蓋10包括從中央向四周的方向依次連接的蓋頂面11、蓋側面12、蓋外緣13、蓋密封邊緣14,以及設置在盒蓋10內的蓋分隔條16。該盒體20包括從中央向四周的方向依次連接的盒底面21、盒側面22、盒外緣23、盒密封邊緣24,以及設置在盒體20內的盒分隔條26。其中,該蓋頂面11和盒頂面為平面薄片,該蓋側面12、蓋外緣13、蓋密封邊緣14和盒側面22、盒外緣23、盒密封邊緣24為環形薄片。
請參閱圖1和2,該蓋頂面11上還設有卡位凸條,該卡位凸條凸起于該蓋頂面11,其分布在蓋頂面11的邊緣處,包括拐角卡位凸條111和直線卡位凸條112。拐角卡位凸條111設置在蓋頂面11的四個拐角處,直線卡位凸條112設置在蓋頂面11的邊線處。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若飯盒為圓形或橢圓形飯盒,則該卡位凸條為弧線卡位凸條,可以設置在蓋頂面11的弧形邊緣處,其數量和長度根據需要設置。該卡位凸條的作用是用于放置廣告宣傳單,廣告宣傳單的大小對應設置,具體是略小于蓋頂面大小,并略大于卡位凸條所圍起的頂面區域大小,使廣告宣傳單放置在由該卡位凸條圍起的區域中時,廣告宣傳單與卡位凸條間產生過盈配合而卡在卡位凸條上。該廣告宣傳單可以用普通的紙張印刷而成,優選使用厚度較大或材質較硬的紙張制作,例如卡紙,也可采用塑料薄片等。該廣告宣傳單可簡單固定在蓋頂面上,無需其他粘合方式,方便外賣工作人員可快速操作。另外,該飯盒的盒底面21的面積大小做成略小于卡位凸條所圍起的盒頂面區域的面積大小,當飯盒上下疊放時,盒蓋上的卡位凸條將盒體20底部圍起,盒體20和盒蓋10可以對應嵌合,相對固定,增加疊放時的安全性。
請參閱圖2,為了示意清楚對部分結構進行了夸張的放大,并非對應真實的尺寸。具體地,該蓋側面12的邊緣處大致水平地向外延伸形成蓋外緣13,沿著蓋外緣13繼續向外延伸形成倒U字型的蓋密封邊緣14,該蓋密封邊緣14包括依次連接的上彎段141、過渡段142、下彎段143,該上彎段141與蓋外緣13連接,沿著下彎段143再大致水平地向外延伸形成蓋凸片15,該蓋凸片15與蓋外緣13大致處于同一水平面上。相應地,該盒側面22的邊緣處大致水平地向外延伸形成盒外緣23,沿著盒外緣23繼續向外延伸形成倒U字型的盒密封邊緣24,該盒密封邊緣24包括依次連接的上延段241、連接段242、下延段243,該上延段241與盒外緣23連接,沿著下延段243再大致水平地向外延伸形成盒凸片25,該盒凸片25與盒外緣23大致處于同一水平面上。該蓋外緣13與盒外緣23緊貼,該蓋密封邊緣14與盒密封邊緣24相互緊貼嵌合形成密封,該蓋凸片15和盒凸片25上下層疊。
進一步地,飯盒的四個拐角處的上彎段141和上延段241分別設有卡扣部,該卡扣部是凹槽,具體分別為第一凹槽1411和第二凹槽2411,其相互嵌合,使盒蓋和盒體20的扣合更牢固,密封效果更好。同理,飯盒的四個拐角處的下彎段143和下延段243也分別設有卡扣部,該卡扣部具體是凹槽,具體為第三凹槽1431和第四凹槽2431,其相互嵌合,使盒蓋和盒體20的扣合更牢固,密封效果更好,進一步防止汁水溢出。
飯盒的長度方向的兩個相鄰拐角處,設有分別從蓋密封邊緣14、盒密封邊緣24大致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的蓋凸片15和盒凸片25,其上下層疊,該長度方向上的一側作為飯盒的開啟側30。蓋凸片15和盒凸片25的大小或形狀不完全一致,使其上下層疊時產生一定的錯位,便于使用者打開飯盒時分別捏住該蓋凸片15和盒凸片25,分離盒蓋和盒體20。進一步地,該蓋凸片15或盒凸片25上設有一凸點251,本實施例中,凸點251設置在盒凸片25上,并將蓋凸片15向上頂起,使蓋凸片15和盒凸片25稍微上下分離,不貼合,更方便使用者打開飯盒。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該蓋凸片和盒凸片也可以設置在飯盒的長度方向的任意一側邊的中部。
該蓋外緣13與蓋側面12的過渡處還設有上封條121,該上封條121在盒蓋10內側水平環繞延伸,形成環狀的上封條121。該上封條121突出于盒蓋10內壁并向下延伸。同理,該盒外緣23與盒側面22的過渡處還設有下封條221,該下封條221在盒體20內側水平環繞延伸,形成環狀的下封條221。該下封條221突出于盒體20內壁并向上延伸。該上封條121和下封條221用于阻止飯盒內的熱氣,直接從蓋外緣13和盒外緣23間的水平縫隙處漏出,而是引導熱氣沿著其延伸方向回流,如圖中箭頭所示。另外,上封條121也可防止盒蓋10內壁上的冷凝水珠從蓋外緣13和盒外緣23間的水平縫隙處流出,而將水珠引導回盒體20內,特別是在打開飯盒時,水珠不會通過飯盒邊緣流出,有利于保持清潔。進一步地,該上封條121和下封條221分別與水平面形成夾角a和b,a和b均為45°,在該角度下,最有利于熱氣在飯盒內循環,使熱量持久。該上封條和下封條221的端部可以接觸也可不接觸,本實施例優選上封條和上封條的端部相互抵住,形成過盈配合的密封。
請參閱圖3,該盒底面21上還設有收納部,用于放置一次性筷子和勺子等餐具。該收納部為長條形,沿著飯盒的長度方向設置,其橫截面形狀為U型,其U型的兩臂部分與盒底面21固定,形成長方狀中空結構,可將一次性餐具穿插放置在該中空腔內。該收納部包括第一收納部2111,用于放置筷子,第二收納部2112,用于放置勺子,該第一收納部和第二收納部的形狀大小可以一致,也可根據一次性餐具的形狀大小設置,例如第二收納部相對于第一收納部的長度較小,寬度較大。該收納部不僅可用于放置一次性餐具,而且在盒底面21形成一隔熱結構,當飯盒盛有較熱的食物時,盒底面會較為燙手,該隔熱結構避免使用者在拿起飯盒時被盒底面燙傷,另外將飯盒放置在桌面上時,也避免木質桌面受熱變色或變形。
請參閱圖4,該飯盒內還設有分隔條。具體地,該盒體20內側設有盒分隔條26,其固定在盒底面21和盒側面22上,使盒體20內部形成多個獨立盛放食物的格子。該盒蓋10內側設有與盒分隔條26對應的蓋分隔條16,該蓋分隔條16固定在蓋底面和蓋側面12上,使盒蓋10內部形成與盒體20上的格子相對應的獨立格子。當盒蓋10和盒體20合起時,該蓋分隔條16與盒分隔條26可相互嵌合并形成密封,使飯盒內的格子相互獨立并密封,防止飯盒在運送過程中顛簸使不同格子內的食物汁液相互流竄,造成不同食物之間串味。該蓋分隔條16的頂部和盒分隔條26的頂部設有可相互扣合的密封結構。具體地,該蓋分隔條16的底部設有一水平延伸的凹槽161,該盒分隔條26的頂部可嵌入蓋分隔條的凹槽161中,形成密封。進一步地,該盒分隔條26的頂部的兩側分別設有水平延伸的凸條261,當盒分隔條26的頂部嵌入蓋分隔條的凹槽161中時,該凸條261頂在凹槽的內壁上,更好地保證密封性。在本實施例中,該盒分隔條26和蓋分隔條16為直條,其一端固定在飯盒的開啟側30上,其設置方向與飯盒的開啟側30相垂直,使飯盒的開啟方向與分隔條的設置方向相同。當從開啟側30開啟飯盒時,蓋分隔條16被從盒分隔條26上揭起并分離,然后隨著飯盒的開啟,分隔條順著同樣的方向被揭開,避免分隔條的上下密封結構導致飯盒難以開啟,方便使用。
實施例二
該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僅有如下區別:該盒體和盒蓋為分體結構,盒蓋可完全從盒體上揭開。
請參閱圖5和6,其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飯盒的俯視圖和剖視圖之一,圖6的剖面方向與圖2相同。該卡位凸條113設置在蓋頂面的長度方向的兩側邊緣上,并凸起于蓋頂面,且形成一彎鉤狀,其彎鉤方向向內,該彎鉤可以是突出的條狀或薄片結構,可以將廣告宣傳單的兩側插入彎鉤與蓋頂面的縫隙之間,更好地固定。
請參閱圖6,在飯盒的四個拐角處的下彎段1432和下延段2432所分別設有的卡扣部是凸起而非凹槽,具體分別為第一凸起1433和第二凸起2433。在上彎段1412和上延段2412處不設置卡扣部,也可以分別設置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該卡扣部可以靈活設置,既可以是凹槽,也可以是凸起,可以設置在上彎段1412、上延段2412和/或下彎段1432、下延段2432處。
該蓋凸片和盒凸片的形狀大小一致,通過設置在盒凸片上的凸點使蓋凸片和盒凸片分離。
該上封條1211的延伸方向為豎直向下,該下封條的延伸方向為水平向內,可將位于盒蓋內的熱氣引導向盒體,將盒體內的熱氣保持在盒體內循環。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設置上封條1211的延伸方向為水平向內,下封條的眼神方向為豎直向上。
請參閱圖7,其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飯盒的剖視圖之二,其剖面方向與圖3相同。該盒底面上的收納部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收納條2113,每個收納條2113的橫截面形狀為L型,兩個L型收納條的豎直部分別與盒底面固定,其水平部相對,使收納部中央形成長方狀中空結構,可將一次性餐具穿插放置在該中空腔內。
請參閱圖8,其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飯盒的展開圖。該分隔條的形狀和設置位置與實施例一不同。該分隔條為弧形條,其一端固定在飯盒的開啟側30上,另一端固定在開啟側30相鄰的兩側上。同時雖然分隔條并非直線狀而是弧狀,但由于分隔條一端固定在飯盒的開啟側30上,當從開啟側30開啟飯盒時,可同時將蓋分隔條162從盒分隔條262上揭起并分離,分隔條順著弧線方向揭開,相對于分隔條的端部沒有與開啟側固定的飯盒,開啟更加方便。請同時參閱圖6,該蓋分隔條162的底部的一側凸起,另一側凹陷,相應地,該盒分隔條262的頂部的一側突起,另一側凹陷,使蓋分隔條162的底部與盒分隔條262的頂部能夠相互嵌合,形成密封。進一步地,蓋分隔條162或盒分隔條262的凸起處還設有一水平延伸的凸條263,該凸條263設置在蓋分隔條162與盒分隔條262的相向側面上,本實施例中選擇設置在盒分隔條262上并面向蓋分隔條162的側面上,當盒分隔條262的頂部與蓋分隔條162的底部嵌合時,該凸條263頂在蓋分隔條162的相向側面上,更好地保證密封性。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