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密封結構領域,特別涉及氣體密封結構。
背景技術:
機器設備的密封結構可以防止外界雜質的侵入,同時也可以杜絕被密封介質從結合處泄漏,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保證設備的運行安全。在中低壓氣體的密封管道中,常以氣體工作介質或者輸送流體,氣體的密封顯得尤為重要,氣體泄漏會造成設備的損壞,造成經濟損失,同時也會污染環境、引起人員傷亡。目前的氣體密封結構一般為密封圈與矩形密封槽組合形成,如圖1所示,在密封圈10受到封蓋件30壓力后壓縮,如果密封圈10壓縮量較大,密封圈10壓縮后可能會與密封槽20的兩側面接觸,但是側向的接觸力比較小,難以與密封槽側壁壓緊密封,造成氣體密封結構的密封效果差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氣體密封結構,以解決目前的氣體密封結構密封效果差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氣體密封結構的技術方案為:氣體密封結構,包括密封槽、封蓋件及設置在密封槽內的密封圈,所述的密封槽的橫截面為T型,包括靠近密封槽槽口的寬槽段和靠近密封槽槽底的窄槽段,所述的兩窄槽段側壁與寬槽段槽底之間設有過渡連接壁,所述的密封圈與封蓋件、密封槽槽底和兩過渡連接壁壓緊配合以實現密封。
所述的寬槽段槽底傾斜設置,寬槽段槽底在遠離窄槽段槽口的部分高于靠近窄槽段槽口的部分。
兩窄槽段側壁傾斜設置以使窄槽段形成擴口結構。
所述的兩窄槽段側壁之間的距離小于處于原始狀態的密封圈沿窄槽段槽寬方向的尺寸。
所述的寬槽段的高度小于窄槽段的高度。
所述的密封圈為O型密封圈。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的氣體密封結構的密封槽的橫截面為T型,包括靠近槽口的寬槽段和靠近槽底的窄槽段,兩窄槽段側壁與對應的兩寬槽段槽底之間設有過渡連接壁,密封圈與封蓋件、密封槽槽底及兩過渡連接壁壓緊配合以實現密封,增加了密封圈與密封槽的密封面數量,同時由于密封圈與兩密封槽側壁上的過渡連接壁壓緊配合以實現密封,在兩過渡連接壁的擠壓作用下,密封圈處于寬槽段內沿寬槽段槽寬方向的尺寸增大,增大了密封圈與封蓋件的接觸面積。與目前的氣體密封結構相比,本發明的氣體密封結構的密封圈與密封槽的密封面數量,同時也增加了密封圈與封蓋件的接觸面積,提高了密封效果,解決了目前的氣體密封結構密封效果差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氣體密封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氣體密封結構的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氣體密封結構的具體實施例的密封槽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本發明的氣體密封結構的具體實施例,如圖2和圖3所示,氣體密封結構包括密封槽2、設置在密封槽內的密封圈1及封蓋件3,本實施例中的密封圈1為O型密封圈,密封槽2包括靠近密封槽槽口21的寬槽段22和靠近密封槽槽底23的窄槽段24,密封槽2具有相對設置的兩個密封槽側壁,兩個密封槽側壁均包括寬槽段側壁221、寬槽段槽底222、窄槽段側壁241、寬槽段槽底222與窄槽段側壁241之間的過渡連接壁25。
密封圈1與封蓋件3、密封槽槽底23及兩過渡連接壁25壓緊配合以實現密封。本實施例中,密封圈1還與寬槽段槽底靠近過渡連接壁25的部分、與窄槽段側壁靠近過渡連接壁25的部分密封配合,其他實施例中,密封圈1可以與整個寬槽段槽底密封配合,當然也可僅與過渡連接壁密封配合。
本實施例中,兩密封槽側壁上的寬槽段槽底222傾斜設置,寬槽段槽底在遠離窄槽段槽口的部分高于靠近窄槽段槽口的部分。兩密封槽側壁上的窄槽段側壁241在自槽底到槽口方向上相互遠離傾斜設置,以使窄槽段形成擴口結構。寬槽段槽底222的傾斜角度為α,窄槽段側壁241的傾斜角度為α1,本實施例中,過渡連接壁25為半徑為R的圓弧過渡連接壁,寬槽段槽底222與寬槽段側壁221連接處、窄槽段24與密封槽槽底23的連接處均圓弧過渡,過渡圓弧半徑也均為R,圓弧過渡設計可以避免密封圈被劃傷。
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更好的密封效果,使密封圈1與密封槽2之間具有足夠大的密封面積,寬槽段槽寬W與窄槽段槽寬W1及密封槽槽深D、窄槽段槽深D1均具有合適的尺寸。本實施例中的窄槽段槽寬W1小于處于原始狀態下的密封圈的直徑,而寬槽段槽寬W大于處于原始狀態下密封圈的直徑,窄槽段的高度大于寬槽段的高度,窄槽段的高度大于寬槽段的高度可以使密封圈中心上移,增大密封圈處于寬槽段內部分沿槽寬方向的尺寸。
通過限制寬槽段高度、窄槽段高度D1、窄槽段槽寬W1,使密封圈處于窄槽段內的部分不能自由變形,壓縮后的密封圈變形,密封圈中心向上移動,使得壓縮后的密封圈處于寬槽段內的部分沿槽寬方向的尺寸增加,增大密封圈數量和與密封槽的接觸面積,同時也增大了封蓋件3與密封圈的接觸面積。
本發明的氣體密封結構在使用時,密封圈1在封蓋件3的作用下被壓進密封槽2內,由于窄槽段側壁221傾斜設置,密封圈1在窄槽段24受窄槽段側壁221的限制不能自由變形,使密封圈1的中心朝向密封槽槽口21方向移動,密封圈型心上移,增大密封圈1處于寬槽段221內的沿槽寬方向的尺寸,進而增大密封去圈1與封蓋件3的密封面面積。使密封圈1與密封槽側壁上的過渡連接壁25密封接觸配合,在封蓋件壓力作用下,密封槽在受到側向的氣壓后,不會與兩密封槽側壁中其中一個密封槽側壁上的過渡連接壁相脫離,保證氣密封效果與保證密封效果。
本發明充分利用了密封槽的自身特點,使被壓縮后的密封圈受密封槽槽型的影響,密封槽型心高度上移,使寬槽段內的密封圈部分與封蓋件的接觸面積加大,窄槽段通過槽型控制密封圈的變形,可以使密封圈與窄槽段緊密貼合,增加密封圈與密封圈密封面數量,加大密封面面積,從而保證年泄漏率在0.1%以下。
其他實施例中,寬槽段槽底可以與密封槽槽底平行設置;上述窄槽段側壁面可以與密封槽槽底垂直設置;上述相對設置的兩窄槽段側壁面之間的距離可以等于或者稍大于處于原始狀態下密封圈的直徑,上述的窄槽段的高度也可以等于或者小于寬槽段的高度,此時為了保證密封效果,應減小密封槽的高度以使密封圈與密封槽側壁上的過渡連接壁密封配合;上述O型密封圈還可以為D型等其他類型密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