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皮帶扣。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皮帶扣,其結構和款式多樣,其作用是對穿過扣體的皮帶進行壓緊固定,以調節皮帶長度,適合不同(腰圍)人士的使用需要;然而,現有的皮帶扣結構復雜,皮帶扣笨重,不夠貼身,組裝難,容易刮傷皮帶,成本高,而且使用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皮帶扣。
本實用新型的皮帶扣,包括扣身和設置在扣身尾部的尾夾,所述扣身的前后兩側壁上均設有扣身卡槽和螺釘孔,扣身的內部固定有尾夾,螺釘孔內插設有固定在尾夾上的螺釘,尾夾的前后兩端面上靠近左端處均設有卡設在扣身卡槽內部的尾夾卡子,尾夾的內部固定有跳桿,跳桿的中間部位固定有扭簧,尾夾的右端下方通過銷軸固定有牙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的皮帶扣結構新穎,配件少,組裝方便,卡皮帶效果好,不易傷皮帶,尾夾與扣身之間通過尾夾卡子與扣身卡槽的相互卡合固定,減少了其他附屬配件,從而減輕了重量,采用牙仔固定皮帶,使用戶更方便的更好皮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皮帶扣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皮帶扣去除扣身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皮帶扣中扣身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皮帶扣中尾夾與跳桿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皮帶扣中牙仔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皮帶扣中牙仔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中:
1、扣身;2、尾夾;3、扣身卡槽;4、螺釘孔;5、螺釘;6、尾夾卡子;7、跳桿;8、扭簧;9、牙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6所示,一種皮帶扣,包括扣身1和設置在扣身1尾部的尾夾2,所述扣身1的前后兩側壁上均設有扣身卡槽3和螺釘孔4,扣身1的內部固定有尾夾2,螺釘孔4內插設有固定在尾夾2上的螺釘5,尾夾2的前后兩端面上靠近左端處均設有卡設在扣身卡槽3內部的尾夾卡子6,尾夾2的內部固定有跳桿7,跳桿7的中間部位固定有扭簧8,尾夾2的右端下方通過銷軸固定有牙仔9。
本實用新型的皮帶扣在具體使用時,把扭簧裝進跳桿的凹槽內,再把裝上扭簧的跳桿放到尾夾內部,放好后再將尾夾放到扣身內,放進扣身內時,尾夾上的卡子一定要對準扣身兩側的扣身卡槽內,卡子和卡槽對準后,再把尾夾壓進扣身,使尾夾上的孔對準扣身上的螺釘孔,再把螺釘打入扣身兩側的螺釘孔內,最后安裝完畢。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