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鞋,具體涉及一種安全型智能保健鞋。
背景技術:
現有鞋底的腳掌至腳后跟之間一般都有一條增加其強度的勾心,其材料多選用鋼材或硬質橡膠,由于勾心一般是處于鞋大底與鞋中底或鞋上底之間,位置不固定,容易滑動,更有甚者,勾心在鞋底的運動摩擦中逐漸將鞋中底或上底刺穿,傷及使用者的足底,為避免上述情況發生,現有勾心多在其前后兩端各開設一個鉚釘孔,通過安裝其中的鉚釘固定勾心,由于勾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鞋子的穿著舒適度。
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人們對于鞋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在于穿著舒適,而是越來越看中養生和智能化,市面上已經出現大量養生鞋和智能鞋,但是現有鞋由于養生元素和智能元素的添加,增加了鞋體的質量和體積,因而降低了穿著舒適度。
社會老齡化正在不斷加劇,老年人的數量激增,由于摔跤造成的老年人骨折等事故的發生率也逐年上升,對于家中無人照料的老人,發生嚴重摔跤時家人往往無從得知,因而引起老年人原有病情加重,更有甚者會引起死亡,如何在老年人摔跤時及時通知家人也是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并提供一種安全型智能保健鞋,在不增加現有鞋體體積的情況下使得鞋體智能化并且具有養生保健功效,當發生摔跤時可報警提示,適用于無人照料的老年人。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安全型智能保健鞋,包括鞋底、鞋墊以及帶鞋舌和鞋帶的鞋面,鞋面與鞋底通過注塑固連為一體,鞋面的后跟領口處、鞋舌中以及鞋面內襯處均設有內含中草藥的泡棉;鞋舌上端設有自動系鞋帶裝置;所述鞋底中設有勾心,勾心的寬度為25m~50mm,其前端和后端上均開設有一個鉚釘孔,勾心的中部厚度增大構成外凸部,外凸部位于前后兩個鉚釘孔之間并且與足弓的位置相對,外凸部中設有安裝槽,安裝槽的位置正對腳心,安裝槽的槽口上活動安裝有封蓋,安裝槽中封裝有智能芯片,所述智能芯片包括電性連接的控制器模塊、傾角傳感器、計時模塊、報警模塊、無線通訊模塊、開關模塊和電源模塊,傾角傳感器和計時模塊均連接控制器模塊的輸入端口,報警模塊連接控制器模塊的輸出端口,控制器模塊通過無線通訊模塊與外界智能終端信息交互。
所述安裝槽前槽壁的槽口處設有朝向安裝槽中心突出的卡板,封蓋的前端呈階梯結構,階梯結構的臺階高度等于卡板的厚度,階梯結構的低階面與卡板下表面固連。
所述安裝槽的后槽壁上設有外擴的擴孔,封蓋的后端設有外凸的U型卡,U型卡嵌于擴孔中。
所述U型卡活動臂的外側面上開設有內凹的卡位,擴孔的后側壁上設有外凸的卡凸,卡凸與卡位相匹配。
所述電源模塊為干電池或者外源充電模塊,所述外源充電模塊由電性連接的充電電池和充電端口構成,所述充電端口為數據線充電接口、磁吸式充電接口或無線充電模塊。
所述鞋墊由內含中草藥的泡棉以及覆蓋于泡棉上表面的耐磨布粘固構成,泡棉中的中草藥為艾絨或蘄艾精油。
鞋底的與足底的接觸面為腳模托盤,腳模托盤包裹足底并且與足底完全貼合,包括沿鞋底邊緣向上凸起的圍沿、位于后腳跟處并且與后腳跟形狀相匹配的后跟托槽、位于足弓處并且與足弓形狀相匹配的弓凸和位于腳掌與腳趾連接處并且與連接處橫溝形狀相匹配的橫凸。
鞋底下表面上設有耐磨防滑結構,所述耐磨防滑結構包括位于鞋底底面前腳掌與后腳跟處邊緣的齒圈以及位于鞋底底面前腳掌與后腳跟處中心的2個以上鋸齒凸起,各鋸齒凸起間隔分布于齒圈包圍的區域中,所述齒圈由2個以上圍繞鞋底底面前腳掌與后腳跟處邊緣輪廓間隔分布的耐磨凸塊構成。
位于鞋尖和鞋跟的耐磨凸塊呈弧形條狀、位于鞋尖與鞋跟之間的耐磨凸塊呈多邊形。
所述鋸齒凸起的沿鞋底長度方向的中軸線向外突出構成凸脊,凸脊的兩側設有支脊,各支脊自凸脊延伸至鋸齒凸起的各鋸齒齒尖,凸脊的高度自鞋跟至鞋尖遞減,支脊的高度自凸脊至鋸齒齒尖遞減。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安全型智能保健鞋,鞋面與鞋底通過注塑固連為一體,非膠粘設計使得鞋子結構更穩固,延長穿著時間;鞋面和鞋墊中所使用的海綿均為內含中草藥的泡棉,泡棉較柔軟并且具有一定彈性,增加該智能保健鞋的穿著舒適度,泡棉中添加中草藥,使得該鞋底具有很好的保健療效,由于鞋墊和鞋面本身為鞋的組成部分,因此保健元素的添加并不會增加鞋體體積或質量;針對現有系帶鞋需手工系鞋帶并且鞋帶易開散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在其鞋舌上端設置自動系鞋帶裝置,自動系鞋帶,并且鞋帶系好后通過自動系鞋帶裝置內部結構卡緊鞋帶,不易開散,外殼兩側開設有中空容納腔,鞋帶打結后的兩端線頭塞于中空容納腔中,避免外物將線結鉤開,也可避免鞋帶松開時誤踩鞋帶而摔跤;為提高本實用新型安全型智能保健鞋鞋底的強度,鞋底中安裝勾心,勾心結構中部設置厚度增加的外凸部,并在外凸部中開設安裝槽,其槽口上安裝封蓋,安裝槽中封裝智能芯片,安裝槽的位置正對足弓中心即腳心處,能盡可能的避免行走時腳部對智能芯片的壓迫,從而減少智能芯片的故障率,延長智能芯片的使用壽命,在安裝槽中還可以放置藥片,實現養生理療功能,或者放置活性炭,去除腳底異味;封蓋可開啟,便于更換安裝槽中的物品,又能起到對物品的防護作用還能起到防水防塵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中勾心封蓋的安裝不需要使用任何螺紋緊固件,其前端為階梯結構,凸出的低階位于安裝槽卡板的下方并且與之粘固,其后端通過U型卡與安裝槽的擴孔相連接,當擠壓U型卡的U型口時其活動臂向前偏移,使得U型卡能夠順利進入擴孔中,釋放U型卡,活動臂在恢復力作用下抵緊擴孔的后側壁,使得活動臂的卡位恰好卡在擴孔的卡凸上,封閉安裝槽。
智能芯片包括電性連接的控制器模塊、傾角傳感器、計時模塊、報警模塊、無線通訊模塊、開關模塊和電源模塊,通過鞋子的傾角和保持該角度的時間來判斷是否摔跤,當判斷摔跤時控制模塊控制報警模塊報警,該智能芯片與移動設備的信息交互通過無線通訊模塊進行,該鞋適用于兒童和老人穿著,當發生嚴重摔跤穿著者無法自行起身時鞋子可報警,同時通過無線通訊模塊向智能終端發送信息,提醒穿著者的家人及時處理;電源模塊為整個智能芯片的各電器元件供能,可采用普通電池或充電電池,充電電池的充電端口可選用數據線充電接口、磁吸式充電接口或無線充電模塊,若為數據線充電接口,則通過一電線將接口引出,接口固定在鞋底側邊靠近腳心處;開關模塊可在鞋子閑置時關閉智能芯片;本實用新型為智能鞋提供硬件基礎。
本實用新型基于人體工學原理,將鞋底的與足底的接觸面設計為腳模托盤,腳模托盤包裹足底并且與足底完全貼合,包括沿鞋底邊緣向上凸起的圍沿、位于后腳跟處并且與后腳跟形狀相匹配的后跟托槽、位于足弓處并且與足弓形狀相匹配的弓凸和位于腳掌與腳趾連接處并且與連接處橫溝形狀相匹配的橫凸,通過弓凸和橫凸支撐足弓和腳掌與腳趾連接處橫溝,進而減輕腳跟與前腳掌的受力,后跟托槽包裹足跟,圍沿包裹腳掌邊緣,將鞋床與足底的接觸面像托盤一樣把腳托著,使得腳掌被鞋體承托而非綁束,增加穿著舒適性。
針對現有防滑結構防滑效果差并且易磨損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安全型智能保健鞋在現有防滑紋路的基礎上對其自身結構進行改進,改變現有防滑紋路單一形狀的設計,耐磨防滑結構包括位于鞋底底面前腳掌與后腳跟處邊緣的齒圈以及位于鞋底底面前腳掌與后腳跟處中心的2個以上鋸齒凸起,齒圈由2個以上圍繞鞋底底面前腳掌與后腳跟處邊緣輪廓間隔分布的耐磨凸塊構成,耐磨凸塊位于邊緣,主要起提高磨損耐受性的效果,鋸齒凸起由于自身鋸齒的存在,使得鞋底在各個方向上均可與地面產生有效摩擦。
此外本實用新型還改變了現有鞋底防滑結構單一厚度的設計,在各鋸齒凸起上設置凸脊和支脊,凸脊的高度自鞋跟至鞋尖遞減,支脊的高度自凸脊至鋸齒齒尖遞減,構成立體錯齒結構,提高防滑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安全型智能保健鞋的整體結構圖。
圖2為腳模托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安全型智能保健鞋鞋底的底面結構圖。
圖4為勾心的主視圖。
圖5為圖4的AA向剖面圖。
圖6為圖4的BB向剖面圖。
圖7為封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安裝槽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00-鞋面,101-鞋舌,102-鞋帶,103-后跟領口,104-透氣孔,200-鞋底,201-爬墻結構,202-咬花,203-腳模托盤,204-圍沿,205-后跟托槽,206-耐磨凸塊,207-鋸齒凸起,208-凸脊,209-支脊,210-開槽,211-弓凸,212-橫凸,300-自動系鞋帶裝置;1-勾心本體,2-外凸部,3-安裝槽,4-鉚釘孔,5-封蓋,6-階梯結構,7-U型卡,8-卡位,9-活動臂,10-卡板,11-卡凸,12-擴孔,13-智能芯片,14-足底。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安全型智能保健鞋,其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鞋底200、鞋墊以及帶鞋舌101和鞋帶102的鞋面100,鞋面100與鞋底200通過注塑固連為一體,鞋面套楦后與鞋底模具合模,鞋底模具從進料口注入發泡聚氨酯材料,材料發泡的時候滲透到幫面材料中,鞋底成型的過程即為鞋底與鞋面粘合為一體的過程,滲透于鞋面連接處的發泡聚氨酯材料實現幫面與底部的粘合,鞋底成型后即與鞋面形成一體式結構,無需膠粘,連接強度高,
為保證連接強度、防止崴腳,鞋底200側面靠近鞋跟處設置三角爬墻結構201,鞋底側面周邊設置咬花202;所述鞋面的后跟領口103處、鞋舌101中以及鞋面內襯處均設有內含中草藥的泡棉,鞋墊由內含中草藥的泡棉以及覆蓋于泡棉上表面的耐磨布粘固構成,泡棉中的中草藥為艾絨或蘄艾精油,在泡棉發泡的過程中即加入,發泡成型后再次噴灑蘄艾精油延長藥效,鞋面的鞋幫處開設透氣孔104,穿著透氣不捂腳;
鞋舌101上端設有自動系鞋帶裝置300,通過開關自動系鞋帶,自動系鞋帶裝置300可采用現有裝置,此處不再贅述,自動系鞋帶裝置的外殼兩側開設有中空容納腔,鞋帶打結后的兩端線頭塞于中空容納腔中,避免外物將線結鉤開,也可避免鞋帶松開時誤踩鞋帶而摔跤;
參見圖2,鞋底200的與足底14的接觸面為腳模托盤203,腳模托盤203包裹足底14并且與足底14完全貼合,包括沿鞋底邊緣向上凸起的圍沿204、位于后腳跟處并且與后腳跟形狀相匹配的后跟托槽205、位于足弓處并且與足弓形狀相匹配的弓凸211和位于腳掌與腳趾連接處并且與連接處橫溝形狀相匹配的橫凸212;
參見圖3,鞋底200的下表面上設有耐磨防滑結構,所述耐磨防滑結構包括位于鞋底底面前腳掌與后腳跟處邊緣的齒圈以及位于鞋底底面前腳掌與后腳跟處中心的2個以上鋸齒凸起207,各鋸齒凸起207間隔分布于齒圈包圍的區域中,鋸齒凸起207的沿鞋底長度方向的中軸線向外突出構成凸脊208,凸脊的兩側設有2條以上支脊209,各支脊209自凸脊208延伸至鋸齒凸起的各鋸齒齒尖,凸脊208的高度自鞋跟至鞋尖遞減,支脊209的高度自凸脊至鋸齒齒尖遞減,所述齒圈由2個以上圍繞鞋底底面前腳掌與后腳跟處邊緣輪廓間隔分布的耐磨凸塊206構成,位于鞋尖和鞋跟的耐磨凸塊呈弧形條狀、位于鞋尖與鞋跟之間的耐磨凸塊呈多邊形,各耐磨凸塊206的中部均設置開槽210,減輕行走時耐磨凸塊206的表面拉應力;
所述鞋底200中設有勾心1,參見圖4和圖5,勾心1寬度為25m~50mm,其前端和后端上均開設有一個鉚釘孔4,勾心的中部厚度增大構成外凸部2,外凸部2位于前后兩個鉚釘孔4之間并且與足弓的位置相對,外凸部2中設有安裝槽3,安裝槽的形狀可為其它任意適配形狀,安裝槽3的槽口上活動安裝有封蓋5,封蓋5為橡膠封蓋,其寬度大于安裝槽3的寬度,參見圖8,安裝槽3前槽壁的槽口處設有朝向安裝槽中心突出的卡板10、后槽壁上設有外擴的擴孔12,擴孔12的后側壁上設有外凸的卡凸11,參見圖7,封蓋5的前端呈階梯結構6、后端設有外凸的U型卡7,U型卡的活動臂9的外側面上開設有內凹的卡位8,階梯結構6的臺階高度等于卡板的厚度,階梯結構6的低階面與卡板下表面粘固,U型卡7嵌于擴孔12中,卡凸11與卡位8相匹配;
參見圖6,所述安裝槽3中封裝有智能芯片13,所述智能芯片包括電性連接的控制器模塊、防摔單元、無線通訊模塊、開關模塊和電源模塊,防摔單元包括傾角傳感器、計時模塊和報警模塊,傾角傳感器和計時模塊均連接控制器模塊的輸入端口,報警模塊連接控制器模塊的輸出端口,上述計時模塊和報警模塊均為成熟的現有技術,此處不再贅述,所述電源模塊為干電池或者外源充電模塊,外源充電模塊由電性連接的充電電池和充電端口構成,所述充電端口為數據線充電接口、磁吸式充電接口或無線充電模塊。
實際使用中,無線通訊模塊可選藍牙模塊、2G/3G/4G無線網絡模塊或WiFi模塊,在智能芯片中寫入控制程序,并與對應的手機APP數據通訊,傾角傳感器可監測鞋體的傾斜角度,通過鞋子的傾角和保持該角度的時間來判斷是否摔跤,當判斷摔跤時控制模塊控制報警模塊報警,適用于家中無人照料的老人,在發生嚴重摔跤時智能芯片向手機發出信號,提醒監護人及時處理;計時模塊還可用于久坐提醒和喝水提醒,設定時間值,當到達設定值,手機APP以響鈴或震動提醒用戶活動;設定起始時間和時間間隔,到點提醒用戶喝水;當鞋體與手機之間距離超出設定距離范圍值時(手機被盜),智能芯片的控制器模塊控制報警模塊報警,實現手機防丟功能;電源模塊為整個智能芯片的各電器元件供能,可采用普通電池或充電電池,充電電池的充電端口可選用數據線充電接口、磁吸式充電接口或無線充電模塊,若為數據線充電接口,則通過一電線將接口引出,接口固定在鞋底側邊靠近腳心處;通過開關模塊在鞋子閑置時關閉智能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