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底速穿脫雨鞋,尤指雨鞋利用包覆方式束套于人體足部及其穿著的鞋子外側,防止雨水沾濕穿戴者的鞋襪及褲管。
背景技術:
一般騎腳踏車的學生及騎機車的上班族,通常會于雨天時穿上鞋套,避免鞋襪及褲管被雨水沾濕,而習有的鞋套主要以橡膠等不透水材質一體成型的靴狀體,供穿戴者穿著鞋子的足部直接套入其中,因此,為了因應不同穿套進入的鞋子外型,一般鞋套的整體體積較大,會與穿套進入的鞋子之間形成空隙,且鞋套內底平滑,導致穿著鞋子的人體足部套入鞋套內時,鞋子底部與平滑的鞋套內底會容易因為摩擦力不足而打滑,導致穿戴者容易發生滑倒或扭傷腳踝等意外,再者,由于雨鞋以橡膠等不透水材質一體成型的靴狀體,無法因應不同鞋款的外型作調整,導致穿戴者將鞋子由雨鞋上方的上開口往下套穿時,鞋子容易受上開口阻擋,造成穿戴者穿脫不易的困擾。
因此,要如何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的問題與缺失,即為相關業者所亟欲研發的課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利用包覆方式將雨鞋的鞋體束套于人體足部及其穿著的鞋子外側,防止雨水沾濕穿戴者的鞋襪及褲管,以達到快速穿脫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乃在于,利用鞋體的無底設計,讓穿戴鞋子的人體足部穿置于鞋體內后,該鞋子底部可直接透過鞋體底部的下開口露出于鞋體外,且于行走時直接接觸于地面,而非現有技術接觸于雨鞋內底,以提升整體防滑的安全效果。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無底速穿脫雨鞋,包含有鞋體、開合組件及彈性束縛件,該鞋體為中空結構,具有鞋領部、鞋型部及開裂口,其中鞋領部連接設置于鞋型部上方,并于遠離鞋型部的另側設置有上開口,鞋型部于遠離鞋領部的另側環設有皺褶環狀帶,皺褶環狀帶用于固定穿置入的鞋子外緣,且皺褶環狀帶底部設置有下開口,而穿置入的鞋子底部透過下開口露出于鞋體外,上述開裂口設置于鞋體一側,并由鞋領部的上開口延伸至鞋型部的下開口,使鞋體于開裂口二側形成有第一連接部及第二連接部;該開合組件設置于上述鞋體的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之間,供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迭合形成連接,將鞋體束套于人體小腿部位;該彈性束縛件設置于上述鞋體內側,供鞋體緊密結合于人體足部。
前述的無底速穿脫雨鞋,其中該鞋體的皺褶環狀帶以具撓性的材質所制成,供穿置于鞋型部內的鞋子外緣塞入而相互緊配合形成固定。
前述的無底速穿脫雨鞋,其中該鞋體的皺褶環狀帶具有多層的皺褶,供穿戴者依不同鞋子外型作剪裁微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外觀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視角的外觀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于使用時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外觀立體圖。
附圖標記說明:1-鞋體;11-鞋領部;111-上開口;12-鞋型部;121-皺褶環狀帶;122-下開口;13-開裂口;14-第一連接部;15-第二連接部;2-開合組件;21-沾黏部;22-被沾黏部;3-彈性束縛件。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用新型的無底速穿脫雨鞋,包含有鞋體1、開合組件2及彈性束縛件3,其中:
該鞋體1以纖維不織布、皮革、可塑性塑料或可塑性橡膠等防水的撓性材質所制成,且為中空結構,并具有鞋領部11、鞋型部12及開裂口13,其中鞋領部11設置于鞋型部12上方,且于遠離鞋型部12的另側設置有上開口111,上開口111處設置有彈性束帶(圖中未顯示),使上開口111具有彈性伸縮能力,鞋型部12則于遠離鞋領部11的另側環設有具撓性的皺褶環狀帶121,且皺褶環狀帶121底部設置有下開口122,而開裂口13設置于鞋體1一側,并由鞋領部11的上開口111延伸至鞋型部12的下開口122,使鞋體1于開裂口13二側形成有第一連接部14及第二連接部15。
該開合組件2設置于上述鞋體1的第一連接部14與第二連接部15之間,且該開合組件2于本實施例中為魔鬼氈,具有沾黏部21及被沾黏部22,沾黏部21設置于第一連接部14內側表面,被沾黏部22設置于第二連接部15外側表面,當然開合組件2可因應不同實施例將魔鬼氈更換為黏扣帶或按扣組。
該彈性束縛件3設置于上述鞋體1內側,對應于人體腳踝部位的位置,且該彈性束縛件3為彈性卷尺、塑料彈性骨架、金屬彈性骨架或組合式機械骨架等可伸縮的束縛件,于本實施例中,該彈性束縛件3為彈性卷尺。
于穿戴時,將穿著鞋子的人體足部從鞋體1的上開口111,由上而下穿套進入鞋體1內,或將鞋體1側方的第一連接部14及第二連接部15扳開,使鞋體1展開,再直接包覆于穿著鞋子的人體足部外側,讓人體小腿部位位于鞋領部11內,且鞋領部11上緣的上開口111束縛定位于人體小腿處,避免雨水由上開口111侵入鞋體1內部,而人體足部所穿著的鞋子則位于鞋型部12內,此時,穿置于鞋型部12內的鞋子外緣塞入鞋型部12的皺褶環狀帶121內,而相互緊配合形成固定,鞋子的底部則透過皺褶環狀帶121底部的下開口122,露出于鞋體1外,再藉由開合組件2的沾黏部21沾黏被沾黏部22,使第一連接部14迭合黏貼于第二連接部15外側表面連接形成定位,以將鞋體1束套、包覆于人體小腿部位,而鞋型部12的上緣則受彈性束縛件3束縛緊密結合于人體腳踝部位,以避免行走時產生松動滑移的情形,并使鞋型部12確實包覆于穿戴者穿著的鞋子外部,避免雨水沾濕穿戴者的鞋襪及褲管,讓穿戴者于行走時,可直接藉由露出于鞋體1外的鞋底接觸于地面,而非習知接觸于雨鞋內底,以避免穿置入的鞋子底部與平滑的鞋套內底因為摩擦力不足而打滑,導致穿戴者容易發生滑倒或扭傷腳踝等意外,且于脫卸時,僅需將第一連接部14扳離第二連接部15,即可解除鞋體1與人體小腿部位的束縛狀態。
請參閱圖4所示,由圖中可清楚看出,該鞋體1的皺褶環狀帶121具有多層的皺褶,以供穿戴者可因應不同的鞋子外型,剪裁皺褶環狀帶121的皺折作微調。
是以,本實用新型可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與缺失,其關鍵技術在于:
(一)利用包覆方式將雨鞋的鞋體1束套于人體足部及其穿著的鞋子外側,防止雨水沾濕穿戴者的鞋襪及褲管,以達到快速穿脫的效果。
(二)利用鞋體1的無底設計,讓穿戴鞋子的人體足部穿置于鞋體1內后,該鞋子底部可直接透過鞋體1底部的下開口122露出于鞋體1外,并直接接觸于地面,而非習知接觸于雨鞋內底,以提升整體防滑的安全效果。
以上說明對本實用新型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在不脫離以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做出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