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地質行業考察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雙肩地質包。
背景技術:
現在市面上沒有專用于地質考察的地質包,地質人員多用普通單肩或雙肩背包代替,但是在實際的野外考察中,一般背包首先不能很合適地裝下專業的考察器材(尤其是地質錘),其次是不能很方便的拿取器材,尤其是雙肩背包在身后不便拿取,而單肩背包容易滑落,在攀巖等動作中會阻礙使用者行動。另一個普通地質保存的弊病是不夠輕便,不能使形狀各異的地質器材盡量少的占據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地質包的不足,提供一種新型雙肩地質包,可以防止地質人員攀巖時攜帶的地質包滑落以及方便拿取考察器材。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雙肩地質包,包括細掛鉤、背帶、右粗繩帶、上掛扣、網袋、右掛扣、左粗繩帶、筆袋、本體和細鉤,所述細掛鉤位于背帶的尾部并固定在上面,所述背帶呈帶狀且有彈性,所述背帶位于本體的上部并通過細線縫在本體上,所述右粗繩帶固定在本體上,所述右粗繩帶呈方形,所述上掛扣位于本體上部且分布在本體的兩端各一個,所述上掛扣呈半圓狀,所述網袋縫在本體的右端且上面開有一入口,所述右掛扣位于本體的最右側,所述右掛扣呈半圓形,所述左粗繩帶固定在本體上,所述左粗繩帶呈半圓狀,所述筆袋位于本體的左邊且靠近左粗繩帶,所述筆袋呈長條狀,所述本體為帶狀,所述細鉤位于本體的最左端,所述背帶、右粗繩帶、上掛扣、網袋、右掛扣、左粗繩帶、筆袋和本體材料為布料,所述細掛鉤和細鉤材料為金屬。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功能齊全,使 用便利,易于制造,十分適用于在地質考察中有各種工具需求的人群,解放了考察者的雙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地質包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細掛鉤1、背帶2、右粗繩帶3、上掛扣4、網袋5、右掛扣6、左粗繩帶7、筆袋8、本體9、細鉤1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新型雙肩地質包,包括細掛鉤1、背帶2、右粗繩帶3、上掛扣4、網袋5、右掛扣6、左粗繩帶7、筆袋8、本體9和細鉤10,所述細掛鉤1位于背帶2的尾部并固定在上面,所述背帶2呈帶狀且有彈性,所述背帶2位于本體9的上部并通過細線縫在本體9上,所述右粗繩帶3固定在本體9上,所述右粗繩帶3呈方形,所述上掛扣4位于本體9上部且分布在本體9的兩端各一個,所述上掛扣4呈半圓狀,所述網袋5縫在本體9的右端且上面開有一入口,所述右掛扣6位于本體9的最右側,所述右掛扣6呈半圓形,所述左粗繩帶7固定在本體9上,所述左粗繩帶7呈半圓狀,所述筆袋8位于本體9的左邊且靠近左粗繩帶7,所述筆袋8呈長條狀,所述本體9為帶狀,所述細鉤10位于本體9的最左端,所述背帶2、右粗繩帶3、上掛扣4、網袋5、右掛扣6、左粗繩帶7、筆袋8和本體9材料為布料,所述細掛鉤1和細鉤10材料為金屬。
工作原理:使用者將帶狀本體9的左右兩端通過細鉤10和右掛扣6連接 即可固定在腰間,兩條背帶2可以從前面通過細掛鉤1和上掛扣4固定在地質包本體9,帶狀地質包前方設置有網袋5用于放置地質記錄本,右側設置有右粗繩帶3用于掛上地質羅盤,左側設置有呈半圓狀的左粗繩帶7用于放置地質錘和插筆的筆袋8。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