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油性工作環境下使用的橡膠鞋底,具體涉及一種勞動鞋防滑橡膠鞋底。
背景技術:
現有的用于地面積油場所的勞動鞋,多存在長時間使用出現鞋底防滑性能降低,市場上也有一些鞋底帶鋼釘的勞動鞋,但多存在,抓著力不夠,鋼釘安裝在鞋底表面,長時間使用容易脫落,影響鞋子在油性工作環境下的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在性工作環境下使用的勞動鞋的鞋底。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勞動鞋防滑橡膠鞋底,包括前腳掌底,過渡底和后腳跟底;所述前腳掌底通過過渡底與后腳跟底相連成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腳掌底內鑲嵌有前腳掌防滑裝置;所述后腳跟底內鑲嵌有腳后跟防滑裝置;前腳掌和后腳跟都是著地的受力點,在該處設立防滑裝置起到的效果的最佳。
所述前腳掌防滑裝置包括前鋼板,前肋板,前鋼釘板和前腳掌鋼釘;所述前鋼板通過前肋板與前鋼釘板固定連接;所述前鋼釘板上設有多個前腳掌鋼釘;前鋼板與人的前腳掌最先接觸,人體壓力通過前鋼板作用于前肋板,最后將力傳達至前鋼釘板的前腳掌鋼釘上,增加鞋底與地面的壓力,從而起到防滑的效果。
所述腳后跟防滑裝置包括后鋼板,后肋板,腳后跟鋼板和后跟鋼釘;所述后鋼板通過后肋板與腳后跟鋼板固定連接;所述腳后跟鋼板上設有多個后跟鋼釘;其力的作用傳遞方式與前腳掌防滑裝置相同。
所述前鋼板距離鞋底的上表面垂直距離不低于0.4mm,且前鋼板的形狀為橢圓形;可以保證足夠的橡膠厚度,防止腳掌與前鋼板接觸損傷腳,橢圓形的前鋼板具有較好的受力效果,符合前腳掌受力情況。
所述后鋼板距離鞋底的上表面垂直距離不低于0.4mm,且后鋼板為圓形。可以保證足夠的橡膠厚度,防止腳后跟與后鋼板接觸損傷腳,圓形的后鋼板具有較好的受力效果,符合前腳掌受力情況。
進一步的,所述前鋼釘板為等邊三角形鋼板,且所述前鋼釘板上設有的前腳掌鋼釘位于等邊三角形鋼板的頂角以及該等邊三角形鋼板各邊的中點上。采用正倒正三角結合的形狀,確定前腳掌鋼釘的位置,該種分布的特點受力均勻,抓地力好,進一步增加防滑的效果。
進一步的,所述腳后跟鋼板為等邊三角形鋼板,且所述腳后跟鋼板上設有的后跟鋼釘位于等邊三角形鋼板的頂角。該種鋼釘的分布具有與地面接觸壓力均勻。
進一步的,所述前鋼釘板與所述腳后跟鋼板頂角位置相對。該種設計使得整個腳掌受力均勻,抓地力效果更優,在使用效果上優異。
進一步的,所述前肋板和所述后肋板上均設有多個通孔。其目的在于,使得前腳掌防滑裝置和腳后跟防滑裝置與鞋底相結合的更加緊密,保證長時間使用。
本實用新型有益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便于生產和制造,使用效果好,在地面油性環境下防滑效果優異。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剖面圖;
圖中:1-前腳掌底;2-過渡底;3-后腳跟底;4-前腳掌防滑裝置;4.1-前鋼板;4.2-前肋板;4.3-前鋼釘板;4.4-前腳掌鋼釘;5-腳后跟防滑裝置;5.1-后鋼板;5.2-后肋板;5.3-腳后跟鋼板;5.4-后跟鋼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清楚,該實施例是為了讓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具體保護的限定。
實施例1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勞動鞋防滑橡膠鞋底,包括前腳掌底1,過渡底2和后腳跟底3;所述前腳掌底1通過過渡底2與后腳跟底3相連成鞋底;所述前腳掌底1內鑲嵌有前腳掌防滑裝置4;所述后腳跟底3內鑲嵌有腳后跟防滑裝置5;
所述前腳掌防滑裝置4包括前鋼板4.1,前肋板4.2,前鋼釘板4.3和前腳掌鋼釘4.4;所述前鋼板4.1通過前肋板4.2與前鋼釘板4.3固定連接;所述前鋼釘板4.3上設有多個前腳掌鋼釘4.4;
所述腳后跟防滑裝置5包括后鋼板5.1,后肋板5.2,腳后跟鋼板5.3和后跟鋼釘5.4;所述后鋼板5.1通過后肋板5.2與腳后跟鋼板5.3固定連接;所述腳后跟鋼板5.3上設有多個后跟鋼釘5.4;
所述前鋼板4.1距離鞋底的上表面垂直距離不低于0.4mm,且前鋼板4.1的形狀為橢圓形;
所述后鋼板5.1距離鞋底的上表面垂直距離不低于0.4mm,且后鋼板5.1為圓形。
所述前鋼釘板4.3為等邊三角形鋼板,且所述前鋼釘板4.3上設有的前腳掌鋼釘4.4位于等邊三角形鋼板的頂角以及該等邊三角形鋼板各邊的中點上。
所述腳后跟鋼板5.3為等邊三角形鋼板,且所述腳后跟鋼板5.3上設有的后跟鋼釘5.4位于等邊三角形鋼板的頂角。
所述前鋼釘板4.3與所述腳后跟鋼板5.3頂角位置相對。
所述前肋板4.2和所述后肋板5.2上均設有多個通孔。
所述鞋底底部設有花紋,所述前腳掌鋼釘4.4和后跟鋼釘5.4超出鞋底部分的長度與相應的花紋厚度相同。
所述前鋼釘板4.3和所述腳后跟鋼板5.3均具有鞋底防刺穿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