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間隙可調剪切鉗夾的指甲鉗(或指甲刀),該間隙可調剪切鉗夾能夠調節上鉗夾和下鉗夾之間的間隙,從而允許用戶剪切具有更寬厚度范圍的指甲。
背景技術:
指甲鉗典型地包括:金屬材料的第一板構件和第二板構件,第一板構件和第二板構件在一端結合在一起并且具有位于其相反端的一對鉗夾部;以及操作桿,該操作桿聯接至板構件以將鉗夾從打開位置移動到指甲剪切位置。
為了完成指甲剪切操作,傳統的指甲鉗包括柱形的鉤構件,該鉤構件聯接至第一板構件和第二板構件的前側,并且操作桿接合至該鉤構件以提供杠桿作用來剪切插入在鉗夾構件之間的指甲。更具體地說,柱形鉤構件包括形成在鉤構件的上側的鉤槽,并且操作桿的前頂端部接合至該鉤槽以實現杠桿作用,從而將鉗夾的剪切力放大。由于這種指甲鉗具有單個鉤槽,因而傳統指甲鉗的上下鉗夾之間的間隙根據指甲鉗的設計而被設置為固定尺寸。因而,一般的指甲鉗具有有限的間隙尺寸,并且它們不能有效地用來剪切更大厚度的指甲,諸如不正常生長的手指或腳趾的指甲、較厚的腳趾指甲以及過度或較大變形地生長的腳趾指甲。因而,必須使用另一個具有更大間隙尺寸的尺寸更大的指甲鉗來剪切這種更大厚度的指甲,因而需要多個指甲鉗才能覆蓋他們指甲的必要厚度范圍。
技術實現要素:
因而,已經做出了本實用新型來解決現有技術指甲鉗中出現的上述問題或缺點,并且預期本實用新型能提供一種結構可靠、耐用的指甲鉗,同時還允許用戶通過簡單的間隙調節操作而容易地調節指甲鉗的剪切間隙。
本實用新型的指甲鉗利用具有特殊設計形狀的鉤構件來由用戶容易地實現間隙調節操作,并且該指甲鉗的操作桿的前部具有特殊構造的結構,從而使其能夠與該鉤構件實現聯接功能以進行指甲剪切操作以及間隙調節操作。
因而,本實用新型的指甲鉗僅僅利用能夠通過普通行外人沒有任何困難容易地執行的簡單間隙調節操作就能夠用來覆蓋人們指甲的寬厚度范圍,包括小厚度或正常厚度的指甲以及更大厚度或異常形狀的指甲如變形或彎曲指甲。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方式,該指甲鉗包括:
具有第一鉗身構件和第二鉗身構件的鉗身,所述第一鉗身構件和所述第二鉗身構件均具有位于前側處用于進行修剪操作的配合鉗夾部;
操作桿,該操作桿被構造成移動所述配合鉗夾部以剪切插入在所述配合鉗夾部之間的指甲;以及
安裝在所述第一鉗身構件和所述第二鉗身構件的前部區域的鉤構件,所述鉤構件具有柱形軸部,該柱形軸部的上部區域形成有鉤槽,
其中所述鉤槽包括從所述柱形軸部的上端豎直向下延伸的豎直槽部、從所述豎直槽部在側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側向槽部以及從所述豎直槽部在另一側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側向槽部,所述第一側向槽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側向槽部的下方,
其中所述操作桿包括桿主體部以及從所述桿主體部在成角度或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頂端部,所述頂端部具有貫穿地形成的聯接孔并且在所述聯接孔的前側限定前頂端部,并且
其中所述操作桿的所述前頂端部成形并且被構造成插入穿過所述鉤構件的所述豎直槽部并且與所述鉤構件的所述第一側向槽部和所述第二側向槽部中的選定的一個側向槽部聯接以設定所述鉗身的所述配合鉗夾部的期望間隙尺寸。
優選地,在所述指甲鉗被組裝好時,所述鉤構件的所述第一側向槽部以15到75度的傾角在朝向所述指甲鉗的后端取向的斜對角向上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指甲鉗被組裝好時,所述第二側向槽部以15到75度的傾角在朝向所述指甲鉗的前端取向的斜對角向上的方向上延伸。還優選的是,所述操作桿的所述聯接孔具有帶兩個相對的平行側邊的大體D形或矩形或足跡形狀。
附圖說明
從如下結合附圖的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將清楚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其中: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的指甲鉗的側視圖,其中上鉗夾和下鉗夾的間隙被設置成具有正常間隙;
圖2是圖1的指甲鉗的側視圖,其中上鉗夾和下鉗夾的間隙被設置成具有寬間隙;
圖3是示出了圖1和圖2的鉤構件的結構的放大剖視圖,其中截面是沿著鉤構件的縱向軸線截取的;
圖4是圖3的鉤構件的平面俯視圖;以及
圖5是示出了圖1和圖2的操作桿的遠端部的放大平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這里,將結合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或當前優選的實施方式來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指甲鉗。然而,這些實施方式的如下描述主要用來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指甲鉗的原理和示例性結構,并且本實用新型不具體限于這些示例性實施方式。因而,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意識或認識到,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對其進行各種修改和替換。在整個公開中,為了簡單和例示之目的,以相同的附圖標記參考并描述其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部分。
參照圖1和圖2,下面將在這里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方式的指甲鉗。如在附圖中所示,該指甲鉗包括第一鉗身構件102和第二鉗身構件104,第一鉗身構件102和第二鉗身構件104在后端(例如,在所示的附圖中的右端)通過銷構件或其它已知聯接元件(未示出)諸如銷、鉚釘、聯接螺釘等聯接在一起。這些鉗身構件102和104分別具有位于前端的第一剪切鉗夾106和第二剪切鉗夾108,并且被構造成在操作時與操作桿(下面將描述)相配合地剪切指甲。這些鉗身構件102和104被構造成使得剪切鉗夾106、108通常處于間隔開的關系,并且在用戶操作指甲鉗時能夠移動到剪切位置。
為了進行修剪操作,該指甲鉗100包括連接至銷或鉤構件120的操作桿110,該銷或鉤構件120延伸穿過形成在第一鉗身構件102和第二鉗身構件104的前端部的一組孔。鉤構件120包括用于聯接至鉗身構件的孔的柱形軸122以及用于如圖所示抵靠第二鉗身構件104的底表面的凸緣124。在剪切操作中,桿110的前頂端區域接觸第一鉗身構件102的上表面以提供杠桿作用,并且能夠操作鉗夾部朝向彼此移動以剪切或修剪插入在鉗夾部之間的期望物體(例如,手指指甲或腳趾指甲)。
該鉤構件120優選由金屬或復合材料形成,并且包括具有特殊設計槽構造的鉤槽126,該鉤槽126使得能夠進行間隙調節操作以由用戶調節剪切鉗夾106和108的間隙,桿110的遠端頂端以下面描述的方式接合至鉤槽126。如圖3中具體所示,鉤槽126包括從鉤構件120的上表面豎直向下延伸到槽端面126b的豎直槽部126a、從豎直槽部126a在側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側向槽部126c以及從豎直槽部126a在側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側向槽部126d。根據附圖中所示的優選實施方式,在組裝好時,第一側向槽部126c在朝向指甲鉗的后端取向的斜對角向上的方向上(優選具有15到75度的傾角)延伸,并且在組裝好時,第二側向槽部126d在朝向指甲鉗的前端取向的斜對角向上的方向上(優選具有15至75度的傾角)延伸,如圖1和圖2所示。然而,需要具體指出,第一側向槽部和第二側向槽部的形狀和延伸方向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側向槽部126c和第二側向槽部126d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延伸或者以小于15度的傾角在斜對角向上的方向上延伸。
鉤構件120的尺寸以及槽部126a、126c和126d的長度和寬度被選擇成在鉗夾106和108之間提供多個間隙尺寸(例如,正常間隙G1和較寬間隙G2)以適合于覆蓋用戶的指甲的正常厚度和較寬厚度的范圍。更具體地說,柱形軸122具有優選在從1/8英寸到6/16英寸的范圍內的直徑d,并且豎直槽部126a和側向槽部126c和126d中的每個都具有優選在從1/32英寸到3/32英寸的范圍內的槽寬度t。從凸緣124的上表面到柱形軸122的上頂端的長度h優選在從7/16英寸到15/16英寸的范圍內。從凸緣124的上表面到槽端面126b的長度a優選在從1/4英寸到1/2英寸的范圍內的,并且從凸緣124的上表面到第一側向槽部126c的上頂端的長度b優選在從6/16到10/16英寸的范圍內,而從凸緣124的上表面到第二側向槽部126d的上頂端的長度c優選在從8/16到12/16英寸的范圍內。
操作桿110優選由薄金屬材料形成,并且包括供用戶放置拇指以保持并操作指甲鉗的桿主體部112以及從桿主體部112在成角度或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頂端部114。如圖5中所示,頂端部114包括前桿部114b以及一對相對的邊緣部或周緣部114a,并由此在其中限定具有兩個相對的平行側邊的大體為D形或矩形或足跡形的聯接孔116。前桿部114b形成為大體線性延伸的桿或類似形狀,并且具有適合于可滑動地插入并聯接至豎直槽部126a以及側向槽部126c和126d的尺寸(例如,寬度和厚度)。根據一個優選實施方式,該前桿部114b具有與鉤構件120的槽部126a、126c、126d的寬度t大約相同或略小的厚度和寬度t1。因而,桿110的前桿部114b能夠可滑動地插入到豎直槽部126a內,然后根據用戶的選擇而進入側向槽部126c和126d中的選定的一個側向槽部并聯接于此。鑒于在間隙調節操作過程中需要允許柱形軸122能夠在聯接孔116內移位以由用戶移動操作桿110的位置,桿的D形(或大體矩形)聯接孔116具有大約相同于或略大于柱形軸122的直徑d的直徑d1(即,兩個平行邊緣114a之間的距離)以及大約相同于或略小于柱形軸122的直徑d的寬度W。
為了初始地將指甲鉗組裝到具有正常(或較小)間隙尺寸G1的第一位置(即,桿110的前頂端聯接至第一側向槽部126c),用戶首先將操作桿的前桿部114b與鉤構件120的豎直槽部126a對準,并且推動頂端部沿著豎直槽部向下滑動并抵靠被向上彈性偏壓的第一鉗身構件,同時在朝向指甲鉗的后側的向后方向上拉動桿120。當前桿部114b與第一側向槽部126c對準時,這致使前桿部114b與第一側向槽部126c接合。這樣,用戶能夠容易地以正常或較小鉗夾間隙G1將桿110組裝至指甲鉗的鉤構件120,并且將桿110的前頂端牢固地聯接至第一側向槽部126c,如圖1中所示。這里,因為桿110的前頂端由于第一鉗身構件102的向上偏壓的彈簧力而被僅僅地卡在第一側向槽部126c(參見圖1)中,所以其不能容易地從該槽部脫出,除非用戶在克服其彈性彈簧力向下按壓第一鉗身構件102的同時在向前方向上(即,在附圖中向左)向操作桿110施加足以使桿110的前頂端從槽部移出的力。以這種方式,能夠容易地將指甲鉗組裝成具有第一間隙尺寸G1以剪切具有正常或較小厚度的指甲,并且能夠可靠地使用指甲鉗而沒有任何意外拆散的風險。
相反,為了將指甲鉗組裝到具有較大間隙尺寸G2的第二位置(即,桿110的前頂端聯接至第二側向槽部126d),用戶首先將操作桿的前桿部114b與鉤構件120的豎直槽部126a對準,并且推動頂端部沿著豎直槽部向下滑動并抵靠被向上彈性偏壓的第一鉗身構件,同時也在朝向指甲鉗的前側的向前方向上推動桿120。在前桿部114b與第二側向槽部126d對準時,這致使前桿部114b與第二側向槽部126d接合。這樣,用戶能夠容易地以較寬的鉗夾間隙G2將桿110組裝至指甲鉗的鉤構件120,并且將桿110的前頂端牢固地聯接至第二側向槽部126d,如圖2所示。這里,由于在第一鉗身構件102施加向上偏壓的彈簧力時桿110的前頂端通過接合至前桿部114b的聯接孔116的突出頂端126t(參見圖3)而卡在第二側向槽部126d中(參見圖2),桿110的前頂端不容易從第二側向槽部126d脫出,除非用戶在克服其彈性彈簧力而向下按壓第一鉗身構件102的同時在向后方向上(即,在附圖中向右)施加足以將桿110的前頂端從槽部中移除的力。以這種方式,能夠容易地將指甲鉗組裝成具有第二間隙尺寸G2以剪切具有較大厚度的指甲,并且能夠可靠地使用指甲鉗而沒有任何意外拆散的風險。
另外,不管什么時候需要,用戶都可以通過首先將前桿部114b從第一和第二側向槽部中的當前聯接的一個槽部解鎖并且然后移位成與另一個空閑的側向槽部接合而容易地在正常/較小尺寸G1和較寬尺寸G2之間改變指甲鉗的間隙尺寸。例如,為了解鎖并將接合從正常/較小尺寸G1的第一側向槽部126c轉換到較寬尺寸G2的第二側向槽部126d,用戶需要在向前方向上推動操作桿110以將操作桿110從第一槽部126c解鎖,并且使前桿部114b借助于第一鉗身構件102的彈性彈簧力而接合至第二槽部126d。同樣,為了解鎖并將接合從較寬尺寸G2的第二側向槽部126d轉換到正常/較小尺寸G1的第一側向槽部126c,用戶需要在向后方向上拉動操作桿110以將操作桿110從第二側向槽部126d解鎖,并且克服第一鉗身構件102的彈性彈簧力而向下按壓前桿部114b以使前桿部114b接合至第一側向槽部126c。這樣,間隙轉換操作能夠由行外人沒有困難地進行。
進一步指出,通過使操作桿110以類似于傳統指甲鉗的方式倒置轉動,可以使操作桿110在操作位置(圖1和圖2中所示)與縮回或存儲位置之間旋轉。這是通過利用操作桿110使鉤構件120樞轉地旋轉180度并且隨后將其倒置旋轉而實現的。這里省略了這種桿翻轉特征的進一步詳細描述,在檢查以上公開的本實用新型的指甲鉗的結構之后并且進一步考慮到具有類似桿翻轉功能的公知且容易獲得傳統指甲鉗,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容易地認識到可以如何進行這種桿位置轉換。
如以上連同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預期提供一種指甲鉗,該指甲鉗結構可靠且耐用,并且還允許用戶通過簡單地調節操作而容易地調節指甲鉗的剪切間隙以適應具有寬厚度范圍的指甲(無論是具有較小或正常厚度還是具有較大厚度)。
以上公開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是本實用新型的當前優選的形式,但是旨在是例示性而非是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限制。因而,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意識或認識到,在不脫離如所附權利要求所闡述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對其進行各種修改和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