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良結構車縫拉鏈用的車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針,特別是涉及一種設成極為簡潔,安裝、使用極為簡易、方便,可使一般拉鏈或隱形拉鏈鏈齒的車縫綁固具有更為穩固、安定效果,及可使隱形拉鏈二布帶反折部邊緣的密合性更具有穩定、確實性,而極符合實際適用性、理想性與進步性,且前所未有的改良結構車縫拉鏈用的車針。
將單絲尼龍拉鏈鏈齒車縫于布帶的車針結構,大概均如
圖1、圖2所示,其主要是將二只車針10的相對邊分別實施設定量單邊研磨(圖示A處),使其相互并合并固設于縫車夾頭后,該二只車針10之間可以最佳的中心距離a車縫位設在單絲尼龍拉鏈的鏈齒齒腹位置。即,如圖3、圖4所示,當該二并合式車針10應用于傳統式單絲尼龍拉鏈車縫運作時,以車縫最具有安定、穩固性的3號或4號拉鏈為例,其全齒寬K約為2.6mm,齒腹寬d約為1.15mm,其等使用的車針是所謂11號的規格,即,針的上端定位部為∮2mm,下端針柱部為∮0.75mm,而該二車針10是分別將上端定位部101單邊研磨掉0.6mm,使其并合后相互的中心距離a約為0.8mm(0.4+0.4)左右;當二車針10牽引著縫線20將鏈齒3暨穿設于其中心的棉束4一并車縫在拉鏈布帶2時,以該二縫線20之間的最大距離約為0.9~1mm(縫線直徑加上二車針的中心距離),而可完全位設在齒腹寬d(1.15mm)之內,并約為全齒寬K(2.56mm)的三分之一,自然的,該單絲尼龍拉鏈鏈齒3被車縫的實施便確實可達到牢固的功效。再如圖5所示,當分別完成車縫運作的二鏈齒條3(3′)呈外露狀(布帶2、2′是位于下方)透過拉鏈頭(圖未示)運作,而致相互實施嚙合動作時,其等便確可在不松脫、不游離中發揮傳統拉鏈,即鏈齒呈外露狀的拉鏈運作的鏈合效果。
另,當以上述11號規格的并合式雙針運用于3號或4號單絲尼龍隱形拉鏈車縫運作時,如圖6、圖7所示,由于將鏈齒條3車縫于布帶2的方式與傳統拉鏈相同,所不同處主要是必須將完成車縫的布帶2再行反折燙平使其具有反折布邊21而已,故就實際車縫的運作而言,該雙線20所展現的綁固性是同樣具有確實與穩定性;當然,由于該3號、4號單絲尼龍拉鏈鏈齒的齒腹d被雙線20車縫后,該鄰靠齒頭31的縫線20′與齒頭31內緣之間具有的間距并不大,而恰可供布帶2反折,故如圖8所示,當該二車縫在具有反折布邊21(21′)的鏈齒條3、3′透過拉鏈頭(圖中未示)互行嚙合動作時,其等除同可達到不松脫、不游離的結合效果外,尤其,該二反折布邊21(21′)亦可互行密合使鏈齒3(3′)不外露,可達到隱形拉鏈預期使用的美觀效果。
不可否認,上述利用雙針個別實施單邊研磨,然后再做并合組裝,其對單絲尼龍傳統或隱形拉鏈實施車縫運作的方式,確實可對3號或4號拉鏈鏈齒提供適切的車縫綁固效果,且是目前業界所完全采用的方式。但,業者亦知,該雙針雙線車縫拉鏈的方式,對于較大型號的拉鏈而言,欲仍有令人極感擔心的缺陷存在。即就以5號單絲尼龍拉鏈為例,以其鏈齒的全齒寬約為3.7~3.8mm、齒頭寬約為0.6mm、單絲鏈齒直徑約為0.68mm、齒腹寬約為2.52mm,則上述該雙針以0.9~1.0mm的雙線寬車縫分配在較大距離的齒腹寬d(2.52mm)及全齒寬K(3.7~3.8mm)的情形下,明顯的,對于車縫綁固具有弧形狀的鏈齒而言,必然會有較不確實、穩固及安定的束緊現象發生,進而使拉鏈的品質直接受到影響。當然,針對鏈齒朝外的傳統式拉鏈而言,由于該二拉鏈布帶2、2′相互間并不需要完全的密合,故尚可以增大縫線的線徑,或將雙針單邊研磨的量稍微減少,以稍微擴大二縫線間距,達到稍微改善的功效(事實上,只是方式所達到的改善,效果亦非穩定,尤其,愈大型號數的拉鏈,其綁固的效果愈差,甚至根本無法車縫綁固,而必須改以金屬拉鏈為之);但,針對隱形拉鏈而言,增大縫線直徑或減少車針單邊研磨量的方式,對于5號以上的隱形拉鏈而言,欲根本不適用且無法達到預期車縫的效果;即,除同樣具有綁固不安定、不穩定與不確實之虞外,尤其,如圖9所示,該反折布邊21、21′相互間根本無法達到密合銜接之境,而會產生一大小不一的間隙e,進而完全無法達到隱形拉鏈所預期的美觀性,事實上,至目前為止,業界均無法以雙針雙線完成車縫5號以上的隱形拉鏈。
針對上述所述,實用新型設計者曾提供出一種如附件一所示第96244625.4號「車縫隱形拉鏈的車針裝置」的專利案,使5號以上單絲尼龍拉鏈車縫所遭遇的問題得以達到確實改善、克服之效。該主要如
圖10、
圖11、
圖12所示,是將車縫5號以上較大型拉鏈的車針10,是以單絲尼龍拉鏈鏈齒的齒腹寬為基準,而以至少三只以上互行并排組裝并定位在縫車夾頭B,其中,該位設在二邊針10之間的縫針10′,且是將上端定位部101′以中心線為基準,而做適量的雙邊等距研磨;借以,該并排組裝后的復數只縫針10(10′),便可以欲車縫的拉鏈的齒腹寬為基準,而呈最多數量排列及相互間的針距a亦呈最小狀布設,進而達到鏈齒不但可被至少三條縫線做更牢固、確實且安定的車縫綁固,同時,隱形拉鏈的反折布邊21、21′必須完全密合的特性更得確實展現。該種車針結構由于確實具有實際實施的進步性與實用性,故除蒙鈞局核準專利,同時,在市場上亦因確實具有突破性與適用性而頗受好評與廣被利用,而確實具有產業上可利用的產品。
然而,受到上述開發與市場認同、接受的鼓勵,實用新型設計者時時刻刻不忘懷對該拉鏈車縫車針結構的再探討與再改進,期在不斷改良、進步中,可提供更具有進步性與實用性的車針結構。
即,針對上述實用新型設計者提供的第96244625.4號「車縫隱形拉鏈的車針裝置」專利案,由于有感該等車針是依各型號拉鏈的不同,而必須分別實施不等量的精密研磨動作,而在制作、組裝上有較感麻煩、不便及費時的情形,故設計者再萌發改良動機,并潛心精研及配合學理的動作,特將該案再予設計改良,終于再提供出本實用新型,其使車縫拉鏈用的車針結構可更具有進步性、理想性與實用性。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良結構車縫拉鏈用的車針,其中,借該車縫各型號單絲尼龍拉鏈的復數只并排式車針,是直接依各型號拉鏈鏈齒的齒腹寬為基準,而以一體成型結構設成,則改變了原有必須個別逐一實施精密研磨、組裝的麻煩、不便與費時現象;同時,該各車針之間的距離更可達到精確制定,而使車縫后的拉鏈鏈齒更具有牢固、安定及拉鏈的品質具有更佳的穩定性、均一性。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良結構車縫拉鏈用的車針,使其設成極為簡潔,安裝、使用極為簡易、方便,可使一般傳統式或隱形單絲尼龍拉鏈鏈齒的車縫綁固具有更佳束緊性、安定性與確實性,及使拉鏈品質具有更佳的穩定性、美觀性與均一性,而極符合實際適用性、理想性與進步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改良結構車縫拉鏈用的車針,其中設有一體成型并排呈雙針以上結構的車針,在各車針上端設有共同的定位部,并可固設縫車夾頭,在各并排車針之間,設有相互剖開的銜接線由下端延伸至上端共同定位部的底部。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積極效果。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改良結構車縫拉鏈用的車針,可提供具有極符合一般單絲尼龍拉鏈,包括一般縫齒外露的現有拉鏈及鏈齒被布帶遮蔽的隱形拉鏈實施車縫運作實際需要的解決問題的功效,其設計不復雜、繁瑣,但整體的運作設想欲深富實施的具體性,且是目前同型產品所未見的運用,從而更加適于實用,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圖1是現有并排組合式雙車針的正視示意圖。
圖2是現有并排組合式雙車針的俯視示意圖。
圖3是現有雙車針行雙線車縫單絲尼龍拉鏈的俯視示意圖。
圖4是現有雙車針行雙線車縫單絲尼龍拉鏈的正視剖面示意圖。
圖5是現有以雙線車縫的傳統式單絲尼龍拉鏈呈嚙合狀態的正視剖面示意圖。
圖6是現有雙車針行雙線車縫3號或4號單絲尼龍形拉鏈的俯視示意圖。
圖7是現有雙車針行雙線車縫3號或4號單絲尼龍隱形拉鏈的正視剖面示意圖。
圖8是現有以雙線車縫的3號或4號單絲尼龍隱形拉鏈呈嚙合結構狀態的正視剖面示意圖。
圖9是現有以雙線車縫5號以上單絲尼龍隱形拉鏈呈嚙合結構狀態的正視剖面示意圖。
圖10是現有實用新型第96244625.4號專利案并合組裝式單針結構實施例的正視示意圖。
圖11是現有實用新型第96244625.4號專利案并合組裝式單針結構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
圖12是現有實用新型第96244625.4號專利案以三針三線車縫的5號隱形拉鏈相互嚙合實施例的正視剖面示意圖。
圖13是本實用新型雙車針一體成型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14是
圖13中D-D剖面的平面示意圖。
圖15是本實用新型三車針一體成型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16是本實用新型四車針一體成型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其具體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首先,請參閱
圖13、
圖14及
圖15所示,本實用新型改良結構車縫拉鏈用的車針,其主要是將車縫一般鏈齒呈外露的傳統式單絲尼龍拉鏈,或鏈齒呈隱藏的隱形式單絲尼龍拉鏈的并排式車針,直接改以復數只呈一體成型結構設成,而改善了現有各車針必須個別、逐一實施研磨,繼之,再并合組裝所產生的缺陷。即,由于該各種型號的單絲尼龍拉鏈鏈齒的齒腹寬、全齒寬等的尺寸均是設定呈不同狀,故本實用新型是將可以最佳方式車縫,即最牢固、最密合的連接方式在各型號的單絲尼龍鏈鏈齒的復數只排式車針10,預先以一體成型設成呈多種結構形態,如雙針并排成型、三針并排成型、四針并排成型等,利用各設有精確設定針距a的并排式車針10,并均在車針10的上端設有共同定位部105,而恰可供縫車夾頭固定并直接運行車縫,則改善了現有必須將各車針10依各型號單絲尼龍拉鏈鏈齒為歸依,而個別、逐一實施不等量精確研磨,繼之,再逐一做并合組裝動作的較為麻煩、不便等缺陷。亦即,在各具有精確設定針距a的并排車針10之間,具有相互剖開的銜接線G,其由下端延伸于上端并排固定于定位部105底部,則其等實施車縫運作而插設于布帶時,自可借由該剖開的銜接線G配合,而順暢且分別的插設車縫于布帶。
權利要求1.一種改良結構車縫拉鏈用的車針,其特征在于設有一體成型并排呈雙針以上結構的車針,在各車針上端設有共同的定位部,并可固設縫車夾頭,在各并排車針之間,設有相互剖開的銜接線由下端延伸至上端共同定位部的底部。
專利摘要一種改良結構車縫拉鏈用的車針,尤指一種將車縫拉鏈用的數只并排式組合車針,直接依欲車縫拉鏈的鏈齒腹寬為基準,而以一體成型結構設成。借以改善現有必須個別實施研磨、組裝的麻煩、不便性;同時,該各車針之間的距離更可借以被精確設定,車縫后的拉鏈鏈齒確實具有牢固性與安定性,拉鏈整體的品質亦連帶更具有穩定與均一功效。
文檔編號A44B19/02GK2372952SQ99207850
公開日2000年4月12日 申請日期1999年4月14日 優先權日1999年4月14日
發明者彭沐勛 申請人:玄唐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