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組胺誘導的協同破壞腫瘤作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治療癌癥的方法,其中與其它癌癥療法聯合給予組胺。所述癌癥療法包括手術、放射療法、免疫療法、給予增強患者體液免疫應答的藥物或者它們的任意組合。
背景技術:
盡管在過去幾年癌癥治療取得巨大的進展,但是當前的癌癥療法仍不能治愈許多類型的癌癥。研究人員和臨床醫師面臨的問題頗多。一些腫瘤為不能切除腫瘤或者放療或化療或這些方法的組合治療無效。而且,常常與這些療法有關的嚴重致病性使許多人尋找全新的破壞癌細胞的特異性更高而對正常細胞毒性更低的腫瘤療法。通過用滅活的癌細胞或癌細胞特異性抗原免疫癌癥患者從而促進對腫瘤的免疫應答的各種努力很不成功,而使用單克隆抗體(mAb)作為“魔彈”特異性地破壞癌細胞而不損傷正常細胞在臨床上仍受到限制。迫切需要提高已知癌癥療法有效性的方法。
手術受到很多人的青睞,是胃癌、胰腺癌、類癌瘤以及卵巢腫瘤患者唯一可能的有效療法。(Norton,Digestion 55(suppl 3)98-103(1994))。雖然手術經常是惡性腫瘤的必要療法,但是這種形式的癌癥療法有兩個主要缺點。首先,許多腫瘤因位于重要結構或擴散入重要結構而不能切除。(Dvorak等,Cancer Cell 377-85(1991))。盡管減少(debulking)關鍵區域的腫瘤已成為可選擇的方法,但是許多人認為這類方法不能充分治療所述疾病而只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Norton,Digestion 55(suppl 3)98-103(1994))。其次,在診斷和去除原發腫瘤時,許多腫瘤已經轉移。(Dvorak等,Cancer Cells 377-85(1991))和(Norton,Digestion 55(suppl3)98-103(1994))。轉移瘤往往為多發并且廣泛擴散,不容易外科手術切除,因此進行大手術的許多患者只是發現術后不久疾病進展更快。(Dvorak等,Cancer Cells 377-85(1991))。盡管手術仍是一線癌癥防御方法,但是腫瘤學家現在還是聯合包括放療、化療和免疫療法在內的其它療法以獲得更好的患者生存率。(Hacker and van der Burg,Annals of Oncology 4(suppl.4)S17-S22(1993))。
對于頭頸部、子宮頸、膀胱、前列腺和皮膚的許多腫瘤的長期控制,外部遠距放射療法(external beam radiation)替代了手術治療,其中外部遠距放射療法通常達到相當概率的具有良好美容效果的腫瘤控制。(Basic Clinical Radiobiology第2版Steel編輯,Arnold Publishers,第1-13頁(1997))。外部遠距放射療法通常有助于治療局部腫瘤,但因它對周圍細胞產生明顯破壞并危害患者免疫系統,這種方法也存在問題。使用放射性“種子型小管植入物(seed implant)”更集中針對腫瘤細胞而對周圍組織破壞較小,但是需要更特異的將輻射傳遞給腫瘤的方法。盡管放射療法為手術的良好替代療法,但是它不能治療占大多數的對放射線不敏感的癌癥,而且,由于與高劑量外部遠距射線照射相關的高發病率,使用放射療法治療轉移性疾病并不理(Dvorak等,Cancer Cells377-85(1991))。
還報告了多種形式的治療癌癥的抗體療法。早期抗體療法治療幾乎全部依賴于完全活化破壞腫瘤細胞。(cellular and MolecularImmunology,編輯Abul K.Abbas,Andrew H.Lichtman和Jordan S.Pober,W.B.Saunders Co.,Philadelphia(1991))。最近使用阻斷癌細胞生長因子受體的抗體獲得了較大的成功。(Wong,Genetic Engineering News,第23和49頁(1988年7月)和Ashley等,J.of Neuro-Oncology35259-273(1997))。使用具有諸如毒性分子或放射性同位素的細胞毒性物質的結合腫瘤細胞的抗體綴合物也見到有前景的結果。(Larson等,ACTAOncologica32709-715(1993);Quack和van Dongen,Eur ArchDtorhinolaryngol 2511-5(1994);Frankel等,Cancer Biology6307-317(1995);Mach等,Curr Op in Immunol.3685-693(1991)和Recent Resultsin Cancer Research,第141卷Svstemic Radiotherapy with MonoclonalAntibodies M.L.Sautter-Bihl和M.Wannenmacher編輯,Springer-Verlag出版社(1996)。另一創新的癌癥抗體療法使用抗體復共軛對配位化合物-將結合的癌細胞引導至免疫系統吞噬細胞的雙功能抗體。(Wong,Genetic Engineering News,第23和49頁(1998年7月))。使用mAb復共軛對配位化合物的初步臨床試驗證實了其在腎癌和前列腺癌治療中的前景。(同前)。
雖然可通過諸如補體激活或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的抗體依賴性機制在體外溶解各種腫瘤細胞,但是很少基于增強受治療者體液應答的療法在臨床上獲得成功。(Sedlacek,Critical Reviewsin Oncogenesis 5(6)555-587(1994)。在一個研究中,對患有黑素瘤的患者給予包含三種同種異體黑素瘤細胞系混合物的疫苗,表明10年精算存活率為71%,相反,接受單個細胞系疫苗的黑素瘤患者的10年精算存活率為40%。(Slingluff和Seigler,Ann Plast Surg 28104-107(1992))。然而,在另一個研究中,用滅活的白血病細胞免疫的白血病患者沒有表現出任何顯著的改善。(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編輯Abul K.Abbas,Andrew H.Lichtman和Jordan S. Pober,W.B.Saunders Co.,Philadelphia(1991))。
在改善癌癥疫苗的嘗試中,研究人員嘗試了許多方案以使癌細胞疫苗更具抗原性。(Sedlacek,Critical Reviews in Oncogenesis 5(6)555-587(1994))。例如,用編碼確定腫瘤抗原的質粒DNA或用包含聯接致癌受體蛋白的疏水性多糖的復合物進行免疫的研究中,可表現出更好的臨床效果。(Tuting等,J Mol Med75478-491(1997)和Gu等,CancerResearch 583385-3390(1998))。目前研究人員在通過給予增強患者體液應答的藥物治療癌癥方面取得的成功有限,尚需改善這種形式治療的有效性的方法。
盡管最近在癌癥療法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但是仍存在許多問題。腫瘤常常轉移、在敏感區域生長且不能通過手術或放射療法治療。(Dvorak等,Cancer Cells 377-85(1991))。腫瘤細胞還通常避開癌癥患者的免疫監測,而且當前大多數疫苗不能充分地激發癌癥患者的免疫系統以克制這種免疫耐受狀態。(Sedlacek,Critical Reviews inOncogenesis 5(6)555-587(1994)。此外,針對性腫瘤相關抗原低水平表達、低親和力mAb、無效放射性核素、抗體綴合物非特異性毒性以及腫瘤對治療藥物吸收較差限制了使用抗體療法如免疫毒素、免疫放射性核素、免疫復共軛對配位化合物和受體特異性抗體。(Ashley等,J.of Neuro-Oncology 35259-273(1997);Frankel等,Cancer Biology 6307-317(1995);March等,Curr Op in Immunol.3685-693(1991)和Sedlacek,Critical Reviews in Oncogenesis 5(6)555-587(1994))。長期以來需要增強當前癌癥療法的藥物。
發明概述本發明提供治療癌癥的新方法,該方法中聯合常規癌癥療法給予組胺,所述常規療法例如手術、放射療法、免疫療法及促進患者體液免疫應答的藥物。在一個實施方案中,增強癌癥療法的方法包括在一定時間內給予受治療者藥學上可接受形式的組胺,以達到足以增強所述癌癥療法的血液組胺濃度,并對該受治療者實施一種癌癥療法,例如手術、放療、免疫療法以及增強受治療者體液免疫應答的藥物。
最好使用藥學上可接受形式的組胺如組胺、二鹽酸組胺、磷酸組胺、組胺鹽類、組胺酯、組胺同類物質、組胺藥物前體、組胺受體激動劑和diphenyleneiodonium。可使用的放射療法類型包括外部遠距放射療法、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植入物、放射性抗體、放射性脂質、放射性蛋白質、放射性糖脂和放射性糖蛋白。可使用的免疫療法類型包括給予單克隆抗體、人源化單克隆抗體、Fab、(Fab’)2、Fv、抗體綴合物、Fab綴合物、(Fab’)2綴合物、Fv綴合物及抗體復共軛對配位化合物。可使用的增強受治療者體液免疫應答的幾種藥物類型包括病毒抗原、癌細胞抗原、滅活癌細胞、疫苗及同效維生素。
組胺的給予方式使受治療者在接受所述癌癥療法期間,保持穩定的血液組胺濃度。可通過給予一種誘導內源性組胺釋放的物質如視黃酸、視黃醛衍生物、IL-3或可食變應原間接給予受治療者組胺。可在進行所述癌癥療法之前、之后或期間給予組胺。而且,給予組胺的劑量為每天0.1mg-10.0mg。
在另一實施方案中,本發明提供篩選癌癥療法的方法,在該方法中,將組胺給予移植了人腫瘤細胞的非人類哺乳動物,并對其使用一種癌癥療法如放射性物質、抗體、增強非人類哺乳動物體液免疫應答的藥物、放射療法或手術。實施所述癌癥治療后,在各個不同的時間點對非人類哺乳動物檢測對腫瘤的破壞作用。按照這種方法,可使用單克隆抗體、綴合諸如毒素的化合物的單克隆抗體、放射性物質、放射性核素、抗體片段或二抗、疫苗(包括滅活的癌細胞)、放射性種子形小管植入物或外部遠距放射療法。
優選實施方案的詳細描述組胺為生物源性胺,即脫羧后具有藥理學受體介導的生物活性的氨基酸。組胺在速發型超敏反應中的作用已非常明確。(Plaut,M和Lichtenstein,L.M.,1982,Histamine and Immune Responses inPharmacology of Histamine Receptors,Ganellin,C.R.和M.E.Parsons,eds.John Wright&Sons,Bristol,第392-435頁)。組胺還介導小動脈擴張,小動脈擴張可引起毛細血管和小靜脈壓升高。(Majno等,J Cell Bio42647-672(1969))。而且,組胺誘導內皮細胞收縮,導致形成細胞間隙和血管外滲。(同前)本發明基于這樣的意外發現當組胺聯合手術、放射療法、抗體療法或增強癌癥患者體液免疫應答的藥物給予時,它產生協同破壞腫瘤的作用。
“組胺”是指組胺、其二鹽酸鹽(二鹽酸組胺)、磷酸組胺、其它組胺鹽、組胺酯或組胺前體藥物,以及組胺受體(H1、H2、H3)激動劑。還考慮五羥色胺、緩激肽、diphenyleneiodonium和5HT激動劑。適用于本發明的其它組胺類似物或組胺受體激動劑公開在美國專利第5,728,378號并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了解。給予誘導內源性組胺從患者自身組織釋放的化合物也包括在本發明范疇之內;因此本文所用術語“組胺”也包括這些化合物。
“癌癥療法”是指手術、放療、化療、抗體療法以及增強癌癥患者體液免疫應答的藥物療法。“癌癥療法”還可包括上述治療的組合。本領域技術人員知道數種組合的上述癌癥療法對惡性腫瘤產生協同作用。如下所述,優化這種聯合組胺治療的組合治療方法應該是常規性的。
“手術”是指從患者身體中去除癌細胞的外科學操作,包括但不限于腫瘤切除和/或腫瘤壓實(debulking of a tumor)。明確的外科腫瘤學方法依腫瘤類型和患者具體情況而異。外科技術實例見SurgicalOncology,Raphael E.Pollock編輯,Kluwer Academic出版社,1997。
“放射療法”是指應用外部遠距放射療法或給予癌癥患者放射性物質,包括但不限于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植入物、放射性抗體或放射性蛋白。本領域已知多種放射性療法,其實例可參見Basic ClinicalRadiobiology(第二版),G.Gordon Steel編輯,Arnold出版社,1997。
“抗體療法”是指給予癌癥患者抗體、抗體綴合物或抗體復共軛對配位化合物以達到治療或預防癌癥的目的。本領域已知許多形式的抗體療法,包括但不限于給予單克隆抗體或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給予毒素或放射性核素綴合的抗體以及給予單克隆抗體復共軛對配位化合物,后者具有一個與癌抗原結合的結構域及另一個與IgG的Fc區結合的結構域。而且,術語抗體療法是指包括給予具有或不具有綴合毒素或放射性核素的(Fab’)2或Fab片段。抗體療法的數個實例參見RecentResults in Cancer Research第141卷Systemic Rediotherapy withMonoclonal Antibodies,M.L.Sautter-Bihl和M.Wannenmacher編輯,Springer-Verlag出版社,1996。
“促進體液免疫應答的藥物”是指給予癌癥患者以增強其體液免疫應答的物質。已知許多增強癌癥患者體液免疫應答的物質,包括但不限于給予病毒抗原、癌細胞抗原、滅活的癌細胞、疫苗以及包括抗壞血酸、生育酚及β胡蘿卜素在內的同效維生素。
組胺的給予可遵照幾種治療方案,下列方案是使用本發明的一些方法的范例,但并不是用它們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本發明包括在進行明確形式的癌癥療法如手術、放療、抗體療法或給予增強患者體液免疫應答的藥物之前、期間或之后,給予所述癌癥患者有效量的組胺。
通過以約0.1-10.0mg/天、優選約0.5-8.0mg/天及更優選約1.0-5.0mg/天的劑量給予組胺,以獲得有效水平的循環血液組胺。在另一個實施方案中,在1-4周的時間內給予組胺。在一個高度優選的實施方案中,在1-2周的時間內給予組胺。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中,保持有效穩定的循環血液組胺濃度(即至少約0.2μM的穩定的循環血液組胺濃度水平)。
本領域技術人員知道還可在治療過程中監測患者循環血液組胺水平,并且每當所述血液組胺水平降至有效血液組胺水平以下或接近有效血液組胺水平的低限時提高所述血液組胺水平。例如,在本實施方案中,每當受治療者的組胺水平降至0.2μM以下時可給予組胺。或者,最好可周期性間歇性地以足以達到和保持有效血液組胺水平的劑量給予組胺。
給予組胺的途徑和載體組合物已在美國專利第5,348,739號和第5,728,378號中公開,所述專利通過引用結合到本文中。控釋載體也是制藥科學技術人員所熟知的。該領域的技術和產品在不同情況下稱為控釋、緩釋、延時作用、depro、貯庫、延遲作用、延緩釋放及定時釋放;本文所用詞語“控釋”用來包括前述每項技術。美國專利申請第08/767,338號還公開許多用于給予組胺的控釋載體及輸注設備。
最好是以每分鐘約0.5-0.2mg的速率將組胺注射、輸注或釋放入患者體內。優選速率為每分鐘約0.1mg。組胺最好在約1、3或5分鐘至約30分鐘的時間內給予,優選上限為約20分鐘,使得組胺的成人每日總劑量為約0.1-10.0mg,優選約1.0-5.0mg。已發現在更長的時間(即超過約30分鐘)內給予組胺引起療效降低或喪失,而在少于1-3分鐘的時間內快速給予可引起更明顯和更嚴重的副作用,包括anaphalaxis、心力衰竭、支氣管痙攣(broncospasm)、明顯的面部潮紅、不適、心率及呼吸速率增加、高血壓以及嚴重的頭痛。
各劑量組胺的給予可為每天1次至每天最多達約4次,優選每天2次。給予途徑可為皮下、靜脈內、肌肉內、眼內、口服、經粘膜或經皮膚,并可使用直接皮下注射或其它注射或輸液方法,或可通過以上公開類型的控釋機制介導。可使用任何能夠在約1-30分鐘的時間內給予有效治療量組胺的控釋載體或輸液設備。
除組胺、二鹽酸組胺、磷酸組胺或其它組胺鹽類、酯類、同類物質、前體藥物和組胺受體激動劑外,5-羥色胺、5HT激動劑及誘導組胺從患者自身組織釋放的化合物也包括在本發明的范疇內。視黃酸、諸如9-順式-視黃酸和全-反式-視黃酸的其它視黃醛衍生物、IL-3及可食變應原是已知誘導內源性組胺釋放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可通過口服、靜脈內、肌肉、皮下或其它批準途徑給予患者。然而,給予誘導組胺從患者自身組織釋放的化合物應使內源性組胺的釋放為約0.1-10.0mg/天,優選約0.5-8.0mg/天,更優選約1.0-5.0mg/天。
給予各劑誘導組胺釋放的化合物可為每天1次至每天最多達約4次,優選每天2次。給予途徑可為皮下、靜脈內、肌肉內、眼內、口服、經粘膜或經皮膚,并可包括以上公開類型的控釋機制。可使用任何能夠給予有效治療量的誘導組胺在約1-30分鐘時間內釋放的化合物的控釋載體。
所述治療適用的惡性腫瘤包括但不限于原發性和轉移性惡性實體腫瘤疾病,以及血液學惡性腫瘤如急性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癥、毛細胞白血病、骨髓發育不良綜合癥、真性紅細胞增多癥(polycytaemia vera)及特發性血小板增多癥。
借助于以下實施例可更好地了解本發明,以下實施例代表更優選的實施方案,但不應認為用其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給予組胺后可將升高血液組胺水平并保持在有效水平為實施本發明,必須提高患有惡性腫瘤的受治療者的組胺有效水平。以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在癌癥患者中建立穩定有效的循環血液組胺水平的方法。
實施例15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緩解患者接受用無菌氯化鈉溶液稀釋的二鹽酸組胺進行的治療。在連續21天的時間內在上午和晚上于獨立皮下注射位點注射組胺。使用裝有0.1mg/ml組胺的1ml注射器皮下注射給予組胺。每天給予2次(上午和晚上)組胺治療,劑量為每次注射0.4-0.7mg組胺(即每日組胺的總劑量為0.8-1.4mg/天)。
開始治療前和治療后每周用10ml肝素化試管取外周靜脈血樣品。最后一次注射組胺后至少8小時取樣品。通過使用得自Bionerica,Inc.,Newport Beach,California 92663(商品目錄號1051)的雙抗體放射免疫測定試劑盒分析全血樣品中組胺濃度。按照日期為1989年6月的試劑盒提供的生產廠家的說明書進行分析。在指定的時間測定血液組胺水平。
實驗之初患者血液組胺水平低于0.2μM。給予組胺后,循環血液組胺水平升至有效水平(即至少約0.2μM的穩定的循環血液組胺濃度水平)。令人驚奇的是,循環血液組胺水平在持續給藥期間、甚至停止給予組胺后仍然保持高水平。本實驗的結果證明給予組胺后血液組胺水平可升高并保持在有效水平。
這種升高惡性腫瘤疾病患者循環血液組胺水平并將組胺濃度保持在有效水平的性能可與下列實施例2、3、4以及實施例5中詳述的癌癥治療方法相結合。
聯合組胺與外科手術的癌癥療法按照本發明者考慮,聯合手術切除腫瘤給予組胺以對患者達到協同破壞腫瘤的作用。一種方法是,在手術前給予組胺足夠時間以使患者穩定的血液組胺濃度提高到至少約0.2μM。然后按照標準技術手術去除腫瘤。(參見例如Surgical Oncology,Raphael E.Pollock編輯,Kluwer Academic出版社,1997)。去除腫瘤后,繼續進行組胺療法足夠時間,以達到對所述腫瘤完全有效。根據惡性腫瘤的類型,可利用幾種確定腫瘤細胞殘留情況的方法,包括通過ELISA檢測脫落的癌細胞特異性抗原或使用放射性標記的抗體和成像技術原位檢測癌細胞。(Quak和van Dongen,Eur.Arch.Otorhinolaryngol 2511-5(1994))。
實施例2通過在手術去除前列腺腫瘤之前、期間及之后給予組胺獲得協同破壞腫瘤的作用。相應地在手術前將溶于無菌載體溶液中的藥學上可接受形式的組胺給前列腺癌患者皮下注射一周(每天0.5-2.0mg)。治療之后,當循環血液組胺水平提高到至少0.2μM時,手術切除腫瘤。
一旦去除所述腫瘤后,循環血液組胺水平至少保持在約0.2μM,直到觀察到完全的治療反應。按照常規方法在不同時間檢測患者PSA抗原水平評價對腫瘤的破壞作用。通過采用本實施例公開的方法,觀察到協同破壞腫瘤的作用并且前列腺癌得到有效治療。
聯合組胺和放射治療的癌癥療法在另一個實施方案中,聯合放射療法給予組胺以在患者達到協同破壞腫瘤的作用。一種方法是,在放療之前給予組胺足夠時間,使患者血液組胺的穩定濃度提高到至少約0.2μM。然后按照標準技術對所述腫瘤進行外部遠距射線照射。(參見例如Basic Clinical Radiobiology(第二版),G.Gordon Steel編輯,Arnold出版社,1997)。組胺療法一直持續至觀察到如上檢測的完全的治療反應。如果腫瘤消退不很明顯,還可聯合組胺療法進一步進行放射治療。
實施例3通過在前列腺腫瘤的放射治療之前、期間及之后給予組胺獲得協同破壞腫瘤的作用。相應地在放射療法前將溶于無菌載體溶液中的藥學上可接受形式的組胺給前列腺癌患者皮下注射一周(每天0.5-2.0mg)。治療之后,當循環血液組胺水平提高到至少0.2μM時,對所述腫瘤進行外部遠距射線照射(60-70Gy)。
一旦照射所述腫瘤后,循環血液組胺水平保持在至少約0.2μM,直到觀察到完全的治療反應,按照常規方法在不同時間檢測患者PSA抗原水平評價對腫瘤的破壞作用。通過使用本實施例公開的方法,觀察到協同破壞腫瘤的作用并且前列腺癌得到有效治療。
聯合組胺和抗體療法的癌癥療法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方案中,聯合抗體療法給予組胺。根據本實施方案的一個方面,聯合組胺給予放射性單克隆抗體。最好在抗體療法之前給予組胺1-2周,以使患者血液組胺的穩定濃度提高到至少約0.2μM。達到至少約0.2μM血液組胺的穩定水平后,聯合組胺治療給予所述患者放射性標記的針對癌細胞抗原的mAb。(參見例如Recent Results in Cancer Research第141卷 Systemic Radiotherapy withMonoclonal Antibodies,M.L.Sautter-Bihl和M.Wannenmacher編輯,Springer-Verlag出版社,1996)。組胺治療可一直持續至觀察到如上檢測的完全的治療反應。
通過用一種同位素或如131I、90Y、67Cu、186Re、188Re、212Bi或211At同位素的組合標記抗體,制備腫瘤抗原特異性的放射性mAb。優選放射性標記mAb能夠向腫瘤傳送的射線高于6000rad,并對腫瘤具有足夠的親合力,使暴露于患者骨髓的射線不超過300rad。在最近的臨床試驗中,針對表達于成熟B-細胞表面CD-20抗原的131I標記的抗B1(Bexxar)mAb是放射性標記mAb成功治療濾泡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一個實例。(Wong,Genetic Engineering News,第23-49頁(1998年7月))。聯合組胺治療使用131I標記的抗B1(Bexxar)mAb以及其它放射性標記mAb在本實施方案的范疇內。
另一方面,聯合上面詳述的組胺治療方法使用復共軛對配位化合物mAb,該mAb將所結合的癌細胞引向免疫系統的吞噬細胞。例如,已證實mAb MDX-210(Medarex)對腎癌及前列腺癌具有有效的治療作用,mAb MDX-210包括一個結合原癌基因HER-2/neu(C-erbB2)、與表皮生長因子(EGF)受體部分同源的細胞表面生長因子p185HER-2受體的結構域,和第二個識別高親和力IgG Fc受體的結構域,高親和力IgG激活并引導免疫系統的天然破壞傷細胞(NK)到達病灶部位。(Wong,Gnentic Engineering News,第23-49頁(1998年7月))。本發明者考慮聯合給予組胺使用該抗體及類似設計的復共軛對配位化合物抗體以獲得協同破壞腫瘤的作用。
包括在本發明的本實施方案的另一種用法涉及給予抗癌細胞特異性受體的人源化mAb。例如已證實p185HER-2受體(Genetech)阻斷表皮生長因子與受體的結合,并因此切斷了隨后的細胞增殖的信號轉導。(Wong,Genetic Engineering News,第23-49頁(1998年7月))。在使用p185HER-2抗體的臨床試驗中,乳腺癌患者表現為總體腫瘤療效的明顯改善。本發明者還考慮聯合組胺治療使用人源化抗p185HER-2受體的mAb(Genetech)和其它針對癌細胞特異性受體的mAb。
實施例4通過在抗體治療之前、期間及之后將組胺給予乳腺癌患者獲得協同破壞腫瘤的作用。相應地,在抗體療法之前將溶于無菌載體溶液的藥學上可接受形式的組胺給所述患者皮下注射一周(每次注射0.5-1.0mg,每天1-2次)。組胺治療后,給予患者人源化131I標記的p185HER-2抗體(Genetech)并繼續進行組胺療法。
一旦用所述抗體治療所述腫瘤,循環血液組胺水平保持在至少0.2μM,直到觀察到完全的治療反應。按照常規方法通過測定患者不同時間的p185HER-2受體水平評價破壞腫瘤的作用。(Quak和van Dongen,Eur.Arch.Otorhinolaryngol 2511-5(1994))。通過采用本實施例公開的方法,觀察到協同破壞腫瘤的作用并有效治療乳腺癌。
組胺和增強癌癥患者體液免疫應答方法相結合的癌癥療法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方案包括聯合組胺療法給予增強患者體液免疫應答的藥物。一種方法是,將所述藥物提供給患者之前給予組胺以便開始就使患者血液組胺穩定濃度達到至少約0.2μM。然后將增強體液免疫應答藥物如病毒抗原、癌細胞抗原、滅活癌細胞、疫苗或同效維生素給予所述患者。組胺療法持續至觀察到如上檢測的完全治療反應為止。此外,本發明者還考慮聯合組胺療法和給予已知增強細胞免疫應答的細胞因子,用增強患者體液免疫應答的藥物治療。
實施例5通過在用增強免疫應答的藥物治療黑素瘤患者之前、期間及之后給予組胺獲得協同破壞腫瘤的作用。相應地,在給予所述增強體液免疫應答的藥物之前將溶于無菌載體溶液中的藥學上可接受形式的組胺給患者皮下注射一周(每次注射0.5-1.0mg,每天1-2次)。組胺治療后,當循環血液組胺水平增加到至少0.2μM時,按照常規技術給予患者包含三種滅活黑素瘤細胞系混合物的疫苗。(Slingluff等,Ann.Plast.Surg.28104-107(1992))。
一旦用所述疫苗治療腫瘤后,循環血液組胺水平保持在至少0.2μM,一直到觀察到完全的治療反應。按照常規方法通過檢測患者不同時間的黑素瘤情況評價破壞腫瘤的作用。(Quak和van Dongen,Eur.Arch.Otorhinolaryngol 2511-5(1994)。通過采用本實施例公開的方法,觀察到協同破壞腫瘤的作用并有效治療黑素瘤。
盡管實施例2-5的方法詳述幾種依靠聯合已明確的癌癥療法給予組胺而產生協同破壞腫瘤的作用的治療方案,但是可通過使用篩選方法或其變通方法開發出更多的利用組胺誘導的協同作用的癌癥治療方案,這些方案描述于實施例6。
篩選當聯合給予組胺時產生協同破壞腫瘤作用的治療藥物篩選當與組胺一起給予時產生協同破壞腫瘤作用的治療藥物的能力的方法是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方案。一般來說,實現需要建立癌癥模型系統,然后給予受治療者組胺和治療藥物,以及測定破壞腫瘤的作用。
實施例6模型系統和放射性標記mAb的制備如下。例如,將約106人SK-N-SH神經母細胞瘤細胞系(購自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Rockville MD)腫瘤細胞皮下注射入裸鼠右側腹而建立人神經母細胞瘤異種移植。使所述腫瘤增殖直到該腫瘤直徑約1cm。mAb BW575/9(Behringwerke,Marburg,Germany)為抗神經細胞粘附分子(NCAM)的鼠同種型IgG1,由神經母細胞瘤、黑素瘤及其它癌癥表達。(Bosslet等,歐洲專利公布第EP 0443 599 A2號)。已有報告BW575/9特異性地與神經母細胞瘤細胞系SK-N-SH結合。(Recent Results in CancerResearch,第141卷Systemic Radiotherapy with MonoclonalAntibodies,Sautter-Bihl和Wannermacher編輯,Springer-Verlag出版社,Bihl和Bihl,小鼠神經母細胞瘤異種移植系統的實驗數據,第124-135頁(1996)。作為對照,使用抗獨特型mAb B40(購自GermanCancer Research Center,Heidelberg,Germany)。通過lodogen方法用131□I標記所述mAb,按照明確的方法達到比活為1μCi/μg。(同上)。
為了評價聯合放射免疫療法實施組胺療法獲得的協同破壞腫瘤作用,進行了一個實驗。在抗體治療之前將溶于無菌載體溶液的藥學上可接受形式的組胺給荷載惡性腫瘤的裸鼠尾靜脈注射一周(每天0.5mg)。一個對照組未給予組胺以便測定組胺療法的協同破壞腫瘤作用。組胺治療之后,當循環血液組胺水平增加到至少0.2μM時,按照常規技術經尾靜脈注射給予小鼠10μCi131I標記的mAb。
在實施所述抗體療法后1、4、12、24、36和48天,頸椎脫臼處死小鼠,收集小鼠的腫瘤、脾、腎、肝、肌肉和骨,在多頻道γ計數器上測量并分析131I。如上所述,在所述實驗過程中繼續每日組胺治療,并在第24天第二次給予抗體。該實驗的結果表明,當聯合組胺給予BW575/9mAb時,比單獨給予BW575/9mAb獲得更強的破壞腫瘤作用。
使用變通形式的上述模型系統,可對新研制的治療藥物和治療方法進行快速篩選,以確定聯合組胺治療給予這些藥物或實施這些方法時,它們產生協同破壞腫瘤作用的能力。事實上,實施例6中使用的方法可用于或易于修改以篩選其它抗體、抗體綴合物、抗體復共軛對配位化合物、增強受治療者體液免疫應答的藥物、放射療法及外科技術。
雖然參照實施方案和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但是應該知道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情況下可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進。相應地,本發明只受到以下權利要求書的限制。本文所列舉的所有參考文獻通過引用特別結合到本文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增強癌癥療法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在一定時間內給予受治療者藥學上可接受形式的組胺,達到足以增強所述癌癥療法的血液組胺濃度;以及對所述受治療者實施一種癌癥療法,其中所述癌癥療法選自手術、放療、免疫療法及給予增強所述受治療者體液免疫應答的藥物。
2.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藥學上可接受形式的組胺選自組胺、二鹽酸組胺、磷酸組胺、組胺鹽類、酯類、同類物、前體藥物、組胺受體激動劑及diphenvleneiodonium。
3.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癥療法為放射療法,它選自外部遠距放射療法(extemal beam radiation)、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植入物、放射性抗體、放射性脂質、放射性蛋白、放射性糖脂以及放射性糖蛋白。
4.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癥療法為免疫療法,它選自單克隆抗體、人源化單克隆抗體、Fab、(Fab’)2、Fv、抗體綴合物、Fab綴合物、(Fab’)2綴合物、Fv綴合物及抗體復共軛對配位化合物。
5.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癥療法為給予增強所述受治療者體液免疫應答的藥物,該藥物選自病毒抗原、癌細胞抗原、滅活的癌細胞、疫苗及同效維生素。
6.權利要求1的方法,它還包括對所述受治療者實施所述癌癥療法期間保持穩定的血液組胺濃度。
7.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通過給予一種誘導內源性組胺釋放的物質間接地給予所述受治療者組胺。
8.權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所述物質選自視黃酸、視黃醛衍生物、IL-3及可食變應原。
9.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組胺的給予是在實施所述癌癥療法之前進行的。
10.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組胺的給予是在實施所述癌癥療法之后進行的。
11.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組胺的給予是在實施所述癌癥療法期間進行的。
12.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組胺的給予還包括以每天0.1-10.0mg的劑量給予組胺。
13.組胺用于生產治療癌癥的藥物的用途,用于給予接受手術、放療、免疫療法或第二種增強所述受治療者體液應答的藥物的患者。
14.組胺用于生產增強癌癥治療法的藥物的用途,其中所述癌癥療法選自手術、放療、免疫療法以及第二種增強受治療者體液應答的藥物。
15.按照權利要求13或14的用途,其中所述組胺選自組胺、二鹽酸組胺、磷酸組胺、組胺鹽類、酯類、同類物、前體藥物、組胺受體激動劑及diphenyleneiodonium。
16.按照權利要求13或14的用途,其中所述放射療法選自外部遠距放射療法、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植入物、放射性抗體、放射性脂質、放射性蛋白、放射性糖脂以及放射性糖蛋白。
17.按照權利要求13或14的用途,其中所述免疫療法選自單克隆抗體、人源化單克隆抗體、Fab、(Fab’)2、Fv、抗體綴合物、Fab綴合物、(Fab’)2綴合物、Fv綴合物及抗體復共軛對配位化合物。
18.按照權利要求13或14的用途,其中所述第二種增強所述受治療者體液應答的藥物選自病毒抗原、癌細胞抗原、滅活的癌細胞、疫苗及同效維生素。
19.按照權利要求13或14的用途,其中所述組胺在所述癌癥治療前提供。
20.按照權利要求13或14的用途,其中所述組胺在所述癌癥治療之后提供。
21.按照權利要求13或14的用途,其中所述組胺在所述癌癥治療期間提供。
22.按照權利要求13或14的用途,其中所述組胺以每天0.1-10.0mg的劑量提供。
23.一種篩選癌癥療法的方法,該方法包括提供非人類哺乳動物;將人腫瘤細胞移植入所述非人類哺乳動物;將組胺給予所述非人類哺乳動物;對所述非人類哺乳動物實施一種癌癥療法,其中所述癌癥療法選自給予放射性物質、給予抗體、給予增強所述非人類哺乳動物體液免疫應答的藥物、放療以及手術;和檢測對所述非人類哺乳動物腫瘤的破壞作用。
24.權利要求23的方法,其中所述抗體為單克隆抗體。
25.權利要求24的方法,其中所述單克隆抗體與選自以下的一種化合物綴合毒素、放射性物質、放射性核素、抗體片斷及第二抗體。
26.權利要求23的方法,其中所述增強所述非人類哺乳動物體液免疫應答的藥物為疫苗。
27.權利要求26的方法,其中所述疫苗包括滅活的癌細胞。
28.權利要求23的方法,其中所述放射性物質包括種子形小管植入物(seed implant)。
29.權利要求23的方法,其中所述放射療法包括外部遠距放射療法。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治療癌癥的方法,其中與其它癌癥療法聯合給予組胺。所述癌癥療法包括手術、放射療法、免疫療法、給予增強患者體液免疫應答的藥物或它們的任意組合。
文檔編號A61K45/00GK1342096SQ00804524
公開日2002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00年1月4日 優先權日1999年1月6日
發明者K·R·格爾森, K·赫爾斯特蘭德, S·赫爾莫德松 申請人:馬克西姆藥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