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式輸液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特別是一種輸液器。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輸液器的藥瓶懸掛于輸液架的上部,利用液體與人體之間的高度差所產生的壓力將藥液輸入人體,達到治療的目的,采用這種方式,對接受輸液者的體位和藥瓶的高度有一定的要求,接受輸液者在輸液的過程中活動受到限制,有諸多不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便攜式輸液泵,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輸液者在輸液時可隨意活動。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便攜式輸液泵,包括有藥瓶和彈性輸液管等,藥瓶的瓶口連接彈性輸液管,所述彈性輸液管設有輸液泵,輸液泵的電機輸出軸連接凸輪軸,凸輪軸上間隙聯接有三個以上同軸的凸輪,從進液方向各凸輪的凸緣順序通過與其接觸的壓塊與彈性輸液管形成壓緊接觸。
本實用新型的凸輪有三個,第一凸輪的0至36度范圍輪緣勻速凸起到凸起位置,至270度,270至290度范圍輪緣勻速凹下至凹下位置,至360度,第二凸輪的0至36度范圍輪緣凹下,36度至270度范圍輪緣勻速凸起到凸起位置,270度至290度范圍輪緣勻速凹下至凹下位置,290至360度范圍輪緣凹下,第三凸輪的0至36度范圍輪緣凸起,36至270度范圍輪緣勻速凹下至凹下位置,270度至290度范圍輪緣勻速凸起到凸起位置,至360度。
本實用新型第一壓塊壓下彈性輸液管的下壓移動距離是3毫米,壓下彈性輸液管的長度是5毫米,第二壓塊壓下彈性輸液管的下壓移動距離是2.5毫米,壓下彈性輸液管的長度是10毫米,第三壓塊壓下彈性輸液管的下壓移動距離是3毫米,壓下彈性輸液管的長度是5毫米。
本實用新型凸輪的輪緣其凸起與凹下銜接處為圓滑過渡弧段。
本實用新型的電機是步進電機,彈性輸液管采用硅膠管。
本實用新型第二壓塊壓下彈性輸液管的相對方設有調節板。
本實用新型彈性輸液管上、與三個壓塊下壓呈90度方向的位置設有壓縮彈簧。
本實用新型壓縮彈簧的壓縮量為1.5毫米。
本實用新型電機的驅動電源采用鋰電池。
本實用新型的電機帶有微電腦控制器,微電腦控制器上設有液晶顯示器,彈性輸液管的輸入端設有光電傳感器,其輸出端設有壓力傳感器,光電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測得的信號輸入微電腦控制器。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設置三個凸輪,從進液方向凸輪凸緣在直流電機的驅動下依順序通過壓塊與彈性輸液管形成壓緊接觸,對彈性輸液管產生擠壓和松弛,使管內藥液往一個方向流動,達到輸送藥液的目的。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一凸輪凸緣展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二凸輪凸緣展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三凸輪凸緣展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帶調節板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帶壓縮彈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輸液泵包括藥瓶1、藥瓶1瓶口連接的彈性輸液管2、彈性輸液管2上設置有三個壓塊3、4和5,一電機6的輸出軸連接凸輪軸7,凸輪軸7上間隙聯接有三個凸輪8、9和10。如圖2、3和4所示,第一凸輪8的0至36度范圍輪緣勻速凸起到凸起位置,直至270度,此時為藥液輸入人體時間,270至290度范圍輪緣勻速凹下至凹下位置,這個角度范圍也可在5至30度范圍選取,直至360度范圍輪緣一直凹下,此時藥液進入第一凸輪8所控制的彈性輸液管2內。第二凸輪9的0至36度范圍輪緣凹下,36度至270度范圍輪緣勻速凸起到凸起位置,此時液體輸入人體內,270度至290度范圍輪緣勻速凹下至凹下位置,這個角度范圍也可在5至30度范圍選取,但須與第一凸輪8輪緣勻速凹下同步,290至360度范圍輪緣一直凹下,凹下位置藥液進入第二凸輪9所控制的彈性輸液管2內。第三凸輪10的0至36度范圍輪緣凸起,36至270度范圍輪緣勻速凹下至凹下位置,此時藥液進入人體,270度至290度范圍輪緣勻速凸起到凸起位置,這個角度范圍也可在5至30度范圍選取,但須與第一凸輪8和第二凸輪9輪緣勻速凹下同步,直至360度。第一凸輪8和第二凸輪9對彈性輸液管2同步松弛,同時第三凸輪10對彈性輸液管2擠壓以關閉彈性輸液管2。三個凸輪8、9和10的凸緣分別與三個壓塊3、4和5相接觸,第一壓塊3壓下彈性輸液管2的下壓移動距離是3毫米,壓下時彈性輸液管2被阻斷,第二壓塊4壓下彈性輸液管2的下壓移動距離是2.5毫米,第三壓塊5壓下彈性輸液管2的下壓移動距離是3毫米,壓下時彈性輸液管2被阻斷,第一壓塊3壓下彈性輸液管2的長度是5毫米,第二壓塊4壓下彈性輸液管2的長度是10毫米,第三壓塊5壓下彈性輸液管2的長度是5毫米,三個凸輪和三個壓塊每組合壓一次,輸入的藥液為一滴。如圖5所示,第二壓塊4壓下彈性輸液管2的相對方設有可調節距離的調節板11,可采用調節調節板11與第二壓塊4端部之間距離的方法,調節每滴輸入藥液的多少。電機6通過凸輪軸7帶動凸輪轉動時,從進液方向開始各凸輪的凸緣順序通過與其接觸的壓塊與彈性輸液管2形成壓緊接觸,電機6的不斷旋轉,使三個組合的凸輪對彈性輸液管2的三個部位產生組合式擠壓和松弛,迫使管內藥液往一個方向流動,達到輸送藥液的目的。為使各個凸輪在旋轉的過程中其凸緣與所對應的壓塊接觸良好,各個凸輪的輪緣其凸起與凹下銜接處均為圓滑過渡弧段。電機6采用步進電機,彈性輸液管2采用硅膠管。如圖6所示,為克服天冷時硅膠管受壓變扁后回彈力減弱的不足,在彈性輸液管2上、與三個壓塊下壓呈90度方向的位置設有壓縮彈簧12,當壓塊下壓時壓縮彈簧12被壓塊推起,當壓塊松開時,壓縮彈簧12復位,壓向彈性輸液管2,使彈性輸液管2復位,壓縮彈簧12的壓縮量為1.5毫米。為方便攜帶和反復使用,電機6的驅動電源可采用鋰電池。電機6帶有微電腦控制器,可控制電機的轉速,檢測藥瓶內是否有藥液,微電腦控制器上設有液晶顯示器,彈性輸液管2的輸入端設有光電傳感器,用于輸液管內2混入空氣時報警,其輸出端設有壓力傳感器,用于輸液管2堵塞報警,光電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測得的信號輸入微電腦控制器。本實用新型結構結構簡單,安全可靠,不受接受輸液者的體位和器械的限制,特別適用于輸液時需要活動的患者、戶外救護等場合。
權利要求1.一種便攜式輸液泵,包括有藥瓶和彈性輸液管等,藥瓶的瓶口連接彈性輸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輸液管設有輸液泵,輸液泵的電機輸出軸連接凸輪軸,凸輪軸上間隙聯接有三個以上同軸的凸輪,從進液方向各凸輪的凸緣順序通過與其接觸的壓塊與彈性輸液管形成壓緊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輸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輪有三個,第一凸輪的0至36度范圍輪緣勻速凸起到凸起位置,至270度,270至290度范圍輪緣勻速凹下至凹下位置,至360度,第二凸輪的0至36度范圍輪緣凹下,36度至270度范圍輪緣勻速凸起到凸起位置,270度至290度范圍輪緣勻速凹下至凹下位置,290至360度范圍輪緣凹下,第三凸輪的0至36度范圍輪緣凸起,36至270度范圍輪緣勻速凹下至凹下位置,270度至290度范圍輪緣勻速凸起到凸起位置,至360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攜式輸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壓塊壓下彈性輸液管的下壓移動距離是3毫米,壓下彈性輸液管的長度是5毫米,第二壓塊壓下彈性輸液管的下壓移動距離是2.5毫米,壓下彈性輸液管的長度是10毫米,第三壓塊壓下彈性輸液管的下壓移動距離是3毫米,壓下彈性輸液管的長度是5毫米。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攜式輸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輪的輪緣其凸起與凹下銜接處為圓滑過渡弧段。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便攜式輸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是步進電機,彈性輸液管采用硅膠管。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便攜式輸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壓塊壓下彈性輸液管的相對方設有調節板。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便攜式輸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輸液管上、與三個壓塊下壓呈90度方向的位置設有壓縮彈簧。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便攜式輸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縮彈簧的壓縮量為1.5毫米。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便攜式輸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的驅動電源采用鋰電池。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便攜式輸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帶有微電腦控制器,微電腦控制器上設有液晶顯示器,彈性輸液管的輸入端設有光電傳感器,其輸出端設有壓力傳感器,光電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測得的信號輸入微電腦控制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便攜式輸液泵,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輸液者在輸液時可隨意活動,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便攜式輸液泵,包括有藥瓶和彈性輸液管等,藥瓶的瓶口連接彈性輸液管,所述彈性輸液管設有輸液泵,輸液泵的電機輸出軸連接凸輪軸,凸輪軸上間隙聯接有三個以上同軸的凸輪,從進液方向各凸輪的凸緣順序通過與其接觸的壓塊與彈性輸液管形成壓緊接觸,與現有技術相比,從進液方向凸輪凸緣在直流電機的驅動下依順序通過壓塊與彈性輸液管形成壓緊接觸,對彈性輸液管產生擠壓和松弛,使管內藥液往一個方向流動,達到輸送藥液的目的,適用于輸液時需要活動的患者、戶外救護等場合。
文檔編號A61M5/142GK2688299SQ200420043089
公開日2005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04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04年2月27日
發明者姚力芝 申請人:姚力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