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治療白血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由一種由中草藥配制用于治療白血病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俗稱血癌。特征為骨髓、脾和淋巴結等造血組織內白細胞無限制地異常增生,并侵犯、彌散到全身各組織器官,同時周圍血液里白細胞顯著增多或減少,并出現幼稚的白細胞,也就是白血病細胞。根據增生的白細胞類型,常見的是粒細胞性、淋巴細胞性和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等。根據病程長短、起病緩急和骨髓中原始多少,分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白血病人血液中正常白細胞減少,免疫功能功能差,很容易發熱可伴有感染病灶,一般抗生素不易控制。貧血加重,除皮膚粘膜有出血外,尚可內臟出血,顱內出血常是白血病的致命原因。白血病對個人、家庭、社會造成嚴重危害。現在市場上有很多治療白血病藥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根據一祖傳秘方研制,提出一種由中草藥配制有用于治療白血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的技術方案。該技術方案具有療效快,效果明顯,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的特點。
發明內容一種用于治療白血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藥劑,山茶花30-50克,蜜桶花30-50克,細楊梅皮30-50克,大血藤50-100克,白酒1200-1800克。本發明可加入紅糖400-600克。
治療白血病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山茶花,蜜桶花,細楊梅皮,大血藤及紅糖浸泡在白酒7-10天,過濾、去渣、裝瓶、入庫。
山茶花,山茶科茶屬,味甘而微辛氣平微寒,涼血,止血,散瘀,消腫。治吐血,衄血,血崩,腸風,血痢,血淋,跌打損傷,燙傷。
蜜桶花,玄參科來江藤屬,又名蜂蜜花、扎蜜花。性寒味苦、澀。消炎,止痛,除濕。
細楊梅皮,性溫味苦辛澀。治痢疾,跌打損傷,目翳,牙痛,燙火傷,惡瘡疥賴。
大血藤,又名血藤,活血藤,為大血藤科大血藤屬植物的莖,微苦澀溫。祛風濕,敗毒消癰,活血通絡,祛風殺蟲。治急慢性闌尾炎,風濕痹痛,麻木拘攣,赤痢,血淋,月經不調,疳積,蟲痛,跌打損傷。
酒,為米、麥、黍、高梁、玉米等糧食和曲釀成的飲料。味甘苦辛,性溫。通血脈,御寒氣,行藥勢。治風寒痹痛,筋脈攣急,胸痹,心腹冷痛。
本發明根據中醫對白血病發病原理及中藥君臣佐使的配伍原理,將祖傳密方去粗取精,研制出用于治療白血病藥物。本發明采用價格低廉的普通原料藥,經科學的配制,將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發明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5-25克。
在臨床上試驗,11例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用藥15-20天后病情均有所緩解,白細胞減少,脾腫縮小,病情好轉或穩定,血紅蛋白逐漸恢復正常,白血病癥狀明顯改善。藥物顯效時間最短5天,最長30天。其中1例病人服藥65天后,白細胞總數由20萬降至正常,末稍血中幼稚白細胞由45%逐漸至消失,脾腫大不能觸及,血紅蛋白恢復正常,白血病癥狀明顯改善。另1例病人服藥84天后,白細胞總數由59.9萬降至正常,末稍血中幼稚白細胞由37%逐漸至消失,脾腫大由15厘米縮小至2厘米。
經多年的實踐驗證,本發明具有明顯療效,本發明具有見效快、療效高、無毒副作用、原料價格低等特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
按下表所列中藥處方及重量備料,注意中藥均為干品。白酒為高粱或玉米等糧食酒。
紅糖為藥引子,可根據病情的需要加減。
治療白血病的藥物制備方法為,將山茶花,蜜桶花,細楊梅皮,大血藤及紅糖浸泡在白酒7-10天,過濾、去渣、裝瓶、入庫。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白血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藥劑,山茶花30-50克,蜜桶花30-50克,細楊梅皮30-50克,大血藤50-100克,白酒1200-1800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白血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加入紅糖400-600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白血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白酒為糧食酒。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白血病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山茶花,蜜桶花,細楊梅皮,大血藤及紅糖浸泡在白酒7-10天,過濾、去渣、裝瓶、入庫。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治療白血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藥劑,山茶花30-50克,蜜桶花30-50克,細楊梅皮30-50克,大血藤50-100克,白酒1200-1800克。用于治療白血病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山茶花,蜜桶花,細楊梅皮,大血藤及紅糖浸泡在白酒7-10天,過濾、去渣、裝瓶、入庫。本發明具有明顯療效,本發明具有見效快、療效高、無毒副作用、原料價格低等特點。
文檔編號A61P35/00GK1879758SQ20061001089
公開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16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16日
發明者張士金 申請人:張仕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