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32244閱讀:46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以中藥為原料制成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因腰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癥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表現的一種綜合癥,是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目前治療方法有手術治療和持續牽引、手法推拿、復位治療等非手術治療,但其費用高,風險大,后遺癥多,療效不確切。近年來以中藥治療為主成為非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又一個重要途徑,但現有中藥制劑在療效,制備等方面均存有不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克服背景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療效顯著,治愈率高,無任何副作用,服用方便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藥制劑。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制成該中藥制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為楤木20-50份老鸛草10-30份制馬錢子1-3份鹿銜草10-30份 赤芍10-30份 杜仲10-30份麻黃10-20份川芎10-20份 制乳香1-3份制沒藥1-3份甘草10-20份。
實現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是一種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制成該中藥制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為楤木30-40份老鸛草15-25份制馬錢子1-3份鹿銜草15-25份 赤芍15-25份 杜仲15-25份麻黃12-18份川芎12-18份制乳香1-3份制沒藥1-3份甘草12-18份。
所述中藥制劑為膠囊劑、散劑、丸劑、片劑、顆粒劑、口服液劑或外用膏劑。上述各種制劑按常規中藥制備方法制備。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傳統中醫的“腰腿痛”范圍,早在隋代巢元方就在《諸病源候論》中論述到了腰痛。認為腰寒有風寒、勞傷、外傷和濕邪等之分;“凡腰痛病有五一云少陰,少陰腎也,十月萬物陽氣傷,是以腰痛。二云風痹,風寒著腰,是以痛。三云腎差,役用傷腎,是以痛。四云既腰墜,墮傷腰,是以痛。五云寢臥濕地,是以痛”;“腎氣不足,受風邪之所為也,勞傷則腎虛,虛則受于風冷,風冷與正氣交爭,故腰腳痛”。綜上所述,目前醫家認為腰腿痛有四種原因,一為外傷;二為勞損;三為腎陽不足,精神衰微,筋脈失養;四為風寒,濕邪流注經絡,經絡困阻,氣血凝滯,不通則痛。腰椎間盤突出癥癥其病因主要屬外傷,近年中醫骨傷科對該病研究較多,其論治內服藥多以溫經通絡,化瘀止痛為主。
本組方中制馬錢子、麻黃二味藥為君藥。制馬錢子,中國《藥典》記載該品“苦、溫。歸肝脾經。通絡止痛,散結消腫”,為歷代醫家治療跌打損傷骨折,最常選用之藥。清末張錫純認為該品“開通經絡透達關節之力實遠勝于他藥”。麻黃性溫,其活血化瘀作用早有記載,《本經》謂其有“破癥堅積聚”之功;《本草綱目》言其可制“赤目腫痛,水腫及產后血滯”;《外科證治全生集》中的陽和湯把麻黃與熟地黃同用來消散陰疽、痰核、流注、結塊等積痰瘀血之證。近代《用藥心得十講》(焦樹德,人民衛生出版社,1980)及《活血化瘀臨床實踐》(顏德馨,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亦有用麻黃治療肢端動脈痙攣、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多發性大動脈炎等與血瘀有關疾病的記述。故本方應用麻黃旨在加強溫養通脈作用,與馬錢子同用可增強活血和消腫止痛之力。
楤木、老鸛草為臣藥。二藥仍為通經活絡止痛之要藥,但其作用較君藥平和。楤木,浙江省中藥材地方標準認為該品性味微苦,溫。入肝、心、腎經。具有祛風濕,活血止痛,功能可主治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跌仆損傷,湖南省中藥材地方標準,記載該品祛風濕,利小便,散瘀血,消腫毒。日本近多年對該品研究較多,據研究資料報道,認為該品具有鎮痛,滋補和消除疲勞的作用。老鸛草,中國《藥典》記載該品“性味辛、苦,平。歸肝、腎、脾經。祛風濕,通經絡,用于風濕痹痛,麻木拘攣,筋骨酸痛”等證。歷代本草對該藥功能也多有記載,如《滇南本草》記載“祛諸風皮膚發癢,治筋骨疼痛,手足攣急,麻木等癥”;《四川中藥志》“治筋骨癱疾”;《貴州民間方要集》“治跌打損傷,止刀傷出血,又可止咳,益肺氣”。上述兩味臣藥作用平和,溫而不燥,所以和君藥配伍,既可加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協同作用,同時可以抑制君藥的剛烈燥性。
制乳香、制沒藥、鹿銜草、川芎、杜仲和赤芍為佐藥。乳香、沒藥皆為臨床常用的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之品。然乳香辛苦性溫,氣香竄,偏入氣分而善于調氣,治痛力強。沒藥苦平,氣淡薄偏入血分,而長于散瘀,破瀉力大。二藥合用,氣血并治,相得益彰,功增效宏。《醫學衷中參西錄》云“乳香、沒藥,二藥合用,為宣通臟腑、疏通經絡之要藥。故凡心胃、肋腹、肢體關節諸疼痛皆能治之。又善治風寒濕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瘡瘍腫痛,或其瘡硬不疼。”故肢體之內、諸身上下、經絡臟腑,凡見氣血凝滯,或疼痛,或腫脹,或結節,或麻木等證均可用之。川芎更是一味重要的行氣活血止痛藥,該藥辛溫而不燥,善于行走,能活血化瘀,行氣祛風。赤芍苦而微寒,具有清熱涼血、祛瘀止痛的作用。杜仲有滋腎育肝,溫腎助陽,強筋骨的作用,近年研究該品還具有明顯的鎮痛、鎮靜、抗炎等作用。鹿銜草《藥典》記載可祛風濕,強筋骨。
生甘草為使藥。甘草性味甘、平,入十二經。除具有健脾和中,緩急止痛作用外,還具有調和藥性的作用,對方中一些烈性、毒性藥物,可減輕其對機體的毒副作用或對胃腸道的刺激作用。
本發明全方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主,同時配伍滋補肝腎,強筋壯骨的藥物,使活血而不傷正,互輔相助,配伍協調,作用專一,故療效顯著。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配方獨特,經臨床試用證明,具有針對性強,療效顯著,治愈率高,無任何副作用,服用方便等優點,完全可以免去牽引,手法復位和一般手術的治療。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
按以下重量份稱取各組分楤木50份 老鸛草30份制馬錢子3份鹿銜草30份 赤芍30份 杜仲30份麻黃10份 川芎10份 制乳香1份制沒藥1份甘草10份。
本實施例的制備工藝為(1)按重量份取制馬錢子、制乳香、制沒藥和1/3重量份的甘草分別粉碎成細粉,過100目篩,備用;(2)按重量份取麻黃和川芎以乙醇提取清膏,備用,藥渣用其它容器保存;(3)按重量份取楤木、赤芍、鹿銜草、老鸛草、杜仲和2/3重量份的甘草與步驟(2)中的藥渣加水煎煮,醇沉,與步驟(1)中的1/3重量份甘草細粉和步驟(2)中的醇提清膏混合,干燥粉碎成膏粉,備用;(4)將步驟(1)中的制馬錢子、制乳香和制沒藥細粉與步驟(3)中的膏粉混勻,裝1號膠囊,每粒膠囊裝成藥0.28克。
實施例2按以下重量份稱取各組分楤木20份老鸛草10份制馬錢子1份鹿銜草10份 赤芍10份 杜仲10份麻黃20份川芎20份 制乳香3份制沒藥3份 甘草20份。
本實施例的制備工藝為(1)按重量份取制馬錢子、制乳香、制沒藥和1/3重量份的甘草分別粉碎成細粉,過100目篩,備用;(2)按重量份取麻黃和川芎以乙醇提取清膏,備用,藥渣用其它容器保存;(3)按重量份取楤木、赤芍、鹿銜草、老鸛草、杜仲和2/3重量份的甘草與步驟(2)中的藥渣加水煎煮,醇沉,與步驟(1)中的1/3重量份甘草細粉和步驟(2)中的醇提清膏混合,干燥粉碎成膏粉,備用;(4)將步驟(1)中的制馬錢子、制乳香和制沒藥細粉與步驟(3)中的膏粉混勻,用乙醇潤濕制軟材,干燥后制成散劑。
實施例3
按以下重量份稱取各組分楤木35份 老鸛草20份 制馬錢子2份鹿銜草20份 赤芍20份杜仲20份麻黃15份 川芎15份制乳香2份制沒藥2份 甘草15份。
本實施例的制備工藝同實施例1。
實施例4按以下重量份稱取各組分楤木30份 老鸛草15份 制馬錢子1份鹿銜草15份 赤芍15份杜仲15份麻黃18份 川芎18份制乳香3份制沒藥3份 甘草18份。
本實施例的制備工藝同實施例1。
實施例5按以下重量份稱取各組分楤木40份 老鸛草25份 制馬錢子3份鹿銜草25份 赤芍25份杜仲25份麻黃12份 川芎12份制乳香1份制沒藥1份 甘草12份。
本實施例的制備工藝同實施例1。
實施例6按以下重量份稱取各組分楤木34份 老鸛草22份 制馬錢子2份鹿銜草22份 赤芍22份杜仲22份麻黃16份 川芎16份制乳香2份制沒藥2份 甘草16份。
本實施例的制備工藝同實施例1。
本發明用法用量及治療方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4-5粒(以5粒為主),28為一療程。
本發明臨床觀察病例121例,按中醫證型分瘀血癥80例,寒濕證41例。治療結果為臨床痊愈87例(71.9%),顯效18例(14.9%),愈顯率(痊愈+顯效)86.8%,總有效率為94.2%。中醫辯證瘀血證患者臨床痊愈61例(76.3%),顯效12例(15.0%),愈顯率(痊愈+顯效)91.3%,總有效率為96.2%;寒濕證患者臨床痊愈26例(63.4%),顯效6例(14.6%),愈顯率(痊愈+顯效)78.0%,總有效率為90.2%,兩組經Ridit分析,無顯著性差異。在試驗過程中,未發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說明該制劑安全有效。臨床觀察情況如下。
一、一般資料1.病例來源選擇門診患者共121例,全部病例均符合納入病例選擇標準。
2.性別兩證型患者間性別情況可比性分析,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性別分布情況

x2(2×2)=0.1312 P>0.05由上表可以看出,瘀血證組與寒濕證組間性別分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3.年齡瘀血證組最大年齡65歲,最小年齡25歲;寒濕組最大年齡63歲,最小年齡23歲,年齡可比性分析,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年齡分布情況

x2(R×C)=0.1248 P>0.05由上表可以看出,瘀血證組與寒濕證組間年齡分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4.職業兩組患者職業分布情況可比性分析,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職業分布情況

x2(R×C)=1.4960 P>0.05由上表可以看出,瘀血證組與寒濕證組間職業分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二、病例選擇1.西醫診斷標準按照《中藥新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制定發布,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第三輯)診斷標準(1)疼痛好發于下腰部,且向下肢放射,可出現坐骨神經痛;(2)有局限性壓痛點;(3)直腿抬高試驗和加強試驗陽性;(4)跟臀試驗陽性;(5)有皮膚感覺、肌力和腱反射減弱的改變;(6)脊柱姿態的改變;(7)x線腰椎正側位片提示脊柱側凸或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8)B超檢查或CT檢查提示有椎間盤突出癥癥。
其中前3項為基本依據。
2.臨床分型主要觀察急性腰4、5椎間盤突出癥癥。
3.中醫辯證標準根據《中藥新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衛生部制定發布,1997年)而制定。
瘀血證腰痛如刺,痛有定處,輕則俯仰不變,重則因痛劇而不能轉側,痛處拒按,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澀,部分病人有外傷史。
寒濕證腰部冷痛重著,轉側不利,漸漸加重,雖靜臥亦不稍減或反加重,舌苔白膩,脈沉而遲緩。
4.病例納入標準臨床應用納入病例為符合本病診斷標準及中醫辨證者,以急性腰4、5椎間盤突出癥癥(病程不超過1個月)者。
5.排除標準(包括不適應癥或剔除標準)(1)慢性或反復發作以及病程超過1個月者;(2)年齡在18歲以下,65歲以上,妊娠和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者;(3)合并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4)凡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定用藥者,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和安全性判斷者。
三、試驗方法1.病例來源臨床試驗單位的門診和住院病例,門診患者嚴格控制可變因素,以保證試驗的可比性。
2.采用自身前后對照的觀察方法。
3.用藥方法每日3次,每次4-5粒(以5粒為主),28天為一療程。
四、療效判定標準臨床痊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陰性,恢復正常工作。
顯效腰腿疼痛部分消失,無明顯壓痛點,直腿抬高試驗陰性,基本恢復正常工作。
有效有輕度腰腿疼痛,直腿抬高試驗可疑陽性,部分恢復工作。
無效腰腿疼痛無好轉,直腿抬高試驗陽性,不能勝任工作。
五、治療結果1.總體療效,詳見表4。
表4 兩組總體療效情況

該制劑總體療效為臨床痊愈71.9%,總有效率為94.2%。
2.兩證型間療效對比,詳見表5。
表5 兩證型間療效情況比較

Ridit分析R瘀血證=0.5128,R寒濕證=0.4387,u=1.3362,P>0.05。
從上表可以看出,瘀血證組療效和寒濕證組療效接近,總有效率均高于90%,兩者療效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3.年齡與療效的關系,詳見表6。
表6 年齡與療效情況比較

Ridit分析R<30=0.4104,

R>50=0.4527,x2=3.1030,P>0.05。
從上表可以看出,患者年齡大小與療效無明顯差異,表明不同年齡之間療效無顯著性差異,P>0.05。
4.性別分布與療效情況,詳見表7。
表7 性別分布與療效情況比較

Ridit分析R男=0.4991,R女=0.4655,u=0.6049,P>0.05。
從上表可以看出,患者性別與療效無明顯差異,表明不同性別之間療效無顯著性差異,P>0.05。
5.職業與療效的關系,詳見表8。
表8 職業與療效情況比較

Ridit分析R工=0.5099,R干=0.4905,R農=0.5191,R其他=0.4495,x2=0.8133,P>0.05。
從上表可以看出,患者職業不同與療效無明顯差異,表明不同職業之間療效無顯著性差異,P>0.05。
六、安全性分析本發明在臨床應用過程中未發現明顯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治療前后對80%的患者作了血、尿、糞常規和心電圖、肝、腎功能檢查,檢查結果均無異常,表明使用該制劑安全,且無毒副作用。
七、討論1.通過臨床應用可以看出該制劑對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癥瘀血證和濕熱證患者都有顯著的療效。其療效為臨床痊愈87例(71.9%),顯效18例(14.9%),愈顯率(痊愈+顯效)86.8%,總有效率為94.2%。
2.中醫辯證瘀血證患者80例,治療結果臨床痊愈61例(76.3%),顯效12例(15.0%),愈顯率(痊愈+顯效)91.3%,總有效率為96.2%;寒濕證患者41例,治療結果臨床痊愈26例(63.4%),顯效6例(14.6%),愈顯率(痊愈+顯效)78.0%,總有效率為90.2%,兩組經Ridit分析,無顯著性差異。
3.該制劑對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癥的腰痛、坐骨神經痛等癥狀的改善作用明顯,一般服藥1~2周后癥狀即得到改善,服藥3周后癥狀大多明顯消失,一個療程后多恢復正常。
4.該制劑對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癥患者的年齡分段、性別、職業與療效之間經Ridit分析,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該制劑不受上述因素的影響,療效接近。
5.該制劑臨床試驗過程中,未發現明顯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通過對治療前后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心電圖、肝、腎功能檢查,表明該該制劑應用安全。
八、結論通過121例臨床應用觀察,表明該制劑對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癥有顯著的療效,臨床痊愈率達到了71.9%,愈顯率(臨床痊愈率+顯效率)達到了86.8%。且未發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說明該制劑安全有效。
本發明小鼠急性毒性試驗報告如下1、試驗目的觀察本發明一日灌胃后產生的急性毒性反應和死亡情況。
2、受試藥物本發明膠囊內藥粉為棕色粉末,將藥粉過100目篩,用蒸餾水配成適宜濃度。
3、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主治椎間盤突出癥所表現的血瘀證型。
4、用法用量成人每日三次,每次4粒,每粒膠囊重0.28克。
5、受試動物ICR小鼠,體重18~22g,雌雄各半,由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動物研究室提供,合格證號醫動證字第08-24號。
6、試驗方法取ICR小鼠12只,雌雄各半,每組4只共3組,禁食12h后,一天內給各組小鼠灌胃給藥分別37.5%,0.40ml/10g(一次)、12.5%,0.40ml/10g(一次)、7.86%,0.40ml/10g(一次),預試結果37.5%濃度0.40ml/10g動物全部死亡,7.86%濃度0.40ml/10g動物全部存活。另取ICR小鼠80只,雌雄各半,分8組,每組10只,禁食12h后,一天內給各小鼠灌胃給藥一次,按等比級數(1∶0.8)灌胃,37.5%濃度0.80ml/20g給藥為第一組,第二組30%濃度0.80ml/20g,第三組24%濃度0.40ml/20g,第四組19.20%濃度0.40ml/20g,第五組15.36%濃度0.80ml/20g,第六組12.29%濃度0.80ml/20g,第七組9.83濃度0.80ml/20g,第八組7.86%濃度0.80ml/20g,動物以顆粒料飼養,自由飲水,自然光照12h/12h,室溫20~24℃,濕度60%,給藥后依下表觀察一周內動物的一般活動情況及存活情況。
7、試驗結果小鼠給藥后興奮、不安、在籠內竄動、跳躍,大劑量組于給藥后一小時內死亡,動物后肢后伸。解剖發現胃充盈,腸無脹氣,呼吸先停止,然后心臟再停跳。心室先停跳,然后心房停跳。解剖肉眼觀察心、肝、脾、肺、腎、腎上腺、胸腺、卵巢、子宮、精囊、前列腺、睪丸、胃、腸及胸腔、腹腔,各器官均無異常,藥物濃度不同,死亡率不同,見半數致死量Bliss′s法測得LD50。據此本發明小白鼠灌胃給藥的LD50=6.28±1.13g/kg。
8.結論本發明灌胃給藥在ICR小鼠測得LD50=6.28±1.13g/kg。
本發明對大鼠的長期毒性試驗結果本發明膠囊以藥粉0.84g/kg、1.68g/kg、3.36g/kg三個劑量(分別相當于成人日用劑量的15倍、30倍、60倍,折合生藥分別為5.964g/kg,11.928g/kg,23.856g/kg),連續給大鼠灌胃給藥六個月,不影響動物的生長發育,動物一般狀況良好,血液學檢查及血液生化指標檢查值均在正常范圍內,各重要臟器指數正常。各重要臟器組織學檢查未見明顯病理改變。停藥恢復30天檢查未發現延遲毒性反應,據此在大鼠給藥六個月的長期毒性試驗中,未發現本發明有明顯的毒性反應及延遲毒性反應。試驗提供動物安全用量為3.36g/kg,相當于臨床成人日用劑量的60倍。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制成該中藥制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為楤木20-50份 老鸛草10-30份制馬錢子1-3份鹿銜草10-30份赤芍10-30份 杜仲10-30份麻黃10-20份 川芎10-20份 制乳香1-3份制沒藥1-3份 甘草10-2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制成該中藥制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為楤木30-40份 老鸛草15-25份制馬錢子1-3份鹿銜草15-25份赤芍15-25份 杜仲15-25份麻黃12-18份 川芎12-18份 制乳香1-3份制沒藥1-3份 甘草12-18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為散劑、膠囊劑、丸劑、片劑、顆粒劑、口服液劑或外用膏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制成該中藥制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為楤木20-50份、老鸛草10-30份、制馬錢子1-3份、鹿銜草10-30份、赤芍10-30份、杜仲10-30份、麻黃10-20份、川芎10-20份、制乳香1-3份、制沒藥1-3份和甘草10-20份。本發明配方獨特,經臨床試用證明,具有針對性強,療效顯著,治愈率高,無任何副作用,服用方便等優點,完全可以免去牽引,手法復位和一般手術的治療。
文檔編號A61P19/00GK1899391SQ200610043190
公開日2007年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06年7月21日
發明者許群 申請人:許群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疏勒县| 扎赉特旗| 芜湖市| 沙洋县| 都昌县| 徐闻县| 红桥区| 安龙县| 沙湾县| 共和县| 万源市| 保德县| 巴东县| 高淳县| 施甸县| 富阳市| 沛县| 信宜市| 伊通| 响水县| 胶州市| 十堰市| 广汉市| 福安市| 高要市| 公主岭市| 岳西县| 阆中市| 广德县| 即墨市| 乐陵市| 磐石市| 巴彦淖尔市| 雷波县| 五家渠市| 汝州市| 宝山区| 土默特右旗| 邮箱| 理塘县| 扎鲁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