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疼痛的膏藥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提出的是醫藥領域用于治療疾病的膏藥和制作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疼痛的膏藥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在本發明提出以前,將藥制成膏狀涂抹在基質上貼于人體的皮膚上治療疾病。根據治療疾病的需要,選擇有針對性的藥物組合。
經過專利檢索,發現有治療疼痛的膏藥。
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各種關節炎、骨質增生、椎間盤脫出、頸椎病、軟組織損傷的外用膏藥,由紅花、川芎、乳香、沒藥、生川烏、生草烏、海馬、肉桂、桃仁、蘇木、細辛、全蟲、蜈蚣、烏梢蛇、土元、川斷、血竭、牛膝、兒茶、冰片、威靈仙、雞血藤、黑芝麻香油、黃丹組成,具有益氣養血、活血通痺、祛風除濕、舒筋通絡、活血消腫、散寒止痛作用,起效快、療程短、藥效持久,無副作用,價格低,治療各種疾病,是一種理想的膏藥。
2、本發明涉及一種純中藥制成的消炎止痛膏藥及其制備方法。為解決現有的外敷膏劑藥效差、適用范圍窄、見效慢的問題,其原料包括乳香、沒藥、紅粉、輕粉、銀珠、松香、樟丹、冰片、麝香。因此,其具有治療效果好,內病外治、標本兼施、適用范圍廣、見效迅速,大大縮短了治療期,用藥方法簡便,愈后難以復發,免除打針、服藥、理療、輸液等治療程序,且無副作用的優點。
3、本發明屬中藥技術領域,為一種治療頸、肩、腰、腿痛的膏藥及其制備方法,膏藥藥分配伍包括生洋金花、白芍、威靈仙、山楂、生南星、生馬錢子、生川烏、生草烏、雷公藤、羌活等40多種中藥組分,并配有撲爾敏、強的松西藥組分,中西藥結合,選擇藥分講究,配伍科學,制備方法科學合理,容易實施,療效快,療效好,標本兼治,無過敏等副作用,用于治療頸、肩、腰、腿痛等痹癥,一帖見效,二至三療程即可痊愈。經300多例患者臨床驗證,有效率達99%,治愈率達66%。
4、治療頸、肩、腰腿痛的外貼膏藥,它涉及一種中藥。現有的治療頸、肩、腰腿痛的膏藥容易導致皮膚過敏,容易使皮膚產生局部丘疹、腫脹。本發明包含五靈脂、生川烏、生草烏、當歸、紅花、乳香、黃芩、金銀花、連翹、龍膽草、沒藥、麝香、血竭、麻油、黃丹成分,各成分按重量份數計為五靈脂3-5、生川烏3-5、生草烏3-5、當歸3-5、紅花3-5、乳香3-5、黃芩3-5、金銀花3-5、連翹3-5、龍膽草3-5、沒藥3-5、麝香0.3-0.6、血竭0.3-0.6、麻油280-350、黃丹40-80。本發明是純中藥制劑,使用方便,對皮膚無不良反應,既攻毒又補身,既治標又治本,大大地縮短了療程,提高了療效。
5、本發明涉及一種止痛的外貼膏藥,特別是一種用于因風、寒、濕而起的腰腿痛、頸椎痛、腰椎痛、肌體麻木、及跌撲損傷的外用黑色膏藥。由乳香、沒藥、丁香、木香、肉桂、血竭、兒茶等共58種中藥經粉碎、過篩、炸枯、去渣、濾過、收膏制備而成。
藥物組成生馬錢子、威靈仙、青皮、石見穿、生附子、桑枝、補骨脂、大紅袍、木腰子、桃仁、杜仲、大血藤、皂莢子、五加皮、天麻、苦參、蕓薹子、伸筋草、半枝蓮、自然銅、菟絲子、續斷、尋骨風、干姜、地膚子、川芎、烏藥、甘草、木鱉子、牛膝、金狗脊、老鶴草、五倍子、五靈脂、穿山甲、乳香、蛇床子、土鱉蟲、白芷、沒藥、蒼耳子、細辛、路路通、丁香天葵子、生川烏、小茴香、木香、羌活、生草烏、毛冬青、肉桂、獨活、赤芍、海浮、血竭、兒茶、白花蛇、舌草、麻油、黃丹。
發明內容
為了獲得止疼消炎效果好的膏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作方法,本發明提出一種治療疼痛的膏藥及其制作方法。該膏藥集多種具有止疼及消炎作用的藥物組合,達到對關節炎、腰腿疼、頸椎疼、肩周疼、胃疼、頭疼、跌打傷疼、炎癥疼痛、腸炎、痛經、婦科炎癥疼痛治療及輔助治療作用。其制作方法將主藥與附藥分別制成藥汁并與香油混合熬煮成為糊狀,獲得質地柔軟、滲透性強和保濕性好的藥物膏體。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方案是膏藥藥物組成以乳香、沒藥、肉桂、延胡索、丹參、川牛膝、穿山甲、五靈脂、川楝子、徐長卿、紅花、桃仁、川烏、草烏、馬錢子、麻黃、全蟲、水蛭、金毛狗脊、天南星、土元、透骨草、微靈仙、大黃、赤芍、千年健、追地風、樟腦、血竭、羌活、獨活和冰片作為主藥;以鮮姜、蔥白、大蒜、槐枝、柳枝、花椒和胡椒作為附藥。
膏藥制作方法將主藥各5~30g混合后放入鍋內,按藥水比1∶5~10的比例加入水在文火的狀態下進行熬煮,沸騰后保持微沸半小時,過濾出藥渣后加熱濃縮,使其體積減少2/3,剩余1/3,成為主藥藥汁。
將附藥各5~10g混合后按1∶3~5的比例加水熬煮,過濾濃縮剩余1/3成為附藥藥汁。
將主藥藥汁與附藥藥汁混合放入鍋內,以濃縮藥汁與香油1∶1比例在藥汁內加入香油,用文火熬制成為膏狀,趁熱涂抹在由纖維材料構成的基質兩側面上,冷卻后包裝成為本發明膏藥。
所用藥物的功效與主治乳香 功效活血止血,消腫生肌,調經。主治心腹諸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瘡癰腫痛,痛經,產后瘀血刺痛。
沒藥 功效散血去瘀,消腫定痛。主治跌損、金瘡、筋骨、心腹諸痛,癥瘕,經閉,癰疽腫痛,痔漏,目障。
肉桂 功效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主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泄瀉,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經閉癥瘕,陰疽,流注,及虛陽浮越,上熱下寒。
元胡(延胡索) 功效活血散瘀,理氣止痛。主治胸肋脘腹腰膝諸痛,經閉痛經,癥瘕,崩中,產后血暈,惡露不盡,跌打腫痛。
丹參 功效活血通經,祛瘀止痛,清心除煩。主治心絞痛,月經不調,痛經,經閉,血崩帶下,癥瘕,積聚,瘀血腹痛,熱痹疼痛,驚悸不眠,惡瘡腫毒,肝脾腫大。
川牛膝 功效逐瘀通經,通利關節,利尿通淋。主治風濕腰膝疼痛,大骨節病,小兒麻痹后遺癥,尿痛,尿血血淋,血瘀經閉,難產,胎衣不下,產后瘀血腹痛,癥瘕,跌撲損傷。
穿山甲片(生) 功效消腫潰癰、搜風活絡、通經下乳。主治治癰疽瘡腫,風寒濕痹,月經停閉,乳汁不通,外用止血。
五靈脂 功效活血行瘀止痛,(炒用)止血。主治心腹血氣諸痛,婦女經閉,產后瘀血作痛;外治蛇、蝎、蜈蚣咬傷;婦女經水過多,赤帶不絕。
川楝子 功效清肝行氣,止痛,驅蟲。主治胸脅、脘腹脹痛,疝痛,痛經,蟲積腹痛。
徐長卿 功效鎮痛,止咳,利水消腫,活血解毒。主治胃痛,牙痛,風濕疼痛,經期腹痛,慢性氣管炎,腹水,水腫,痢疾,腸炎,跌打損傷,濕疹,蕁麻疹,毒蛇咬傷。
紅花 功效活血通經,去瘀止痛。主治經閉,痛經,癥瘕,難產,死胎,產后惡露不行,瘀血作痛,痛腫,跌打損傷。
桃仁 功效破血行瘀,潤燥滑腸。主治經閉、癥瘕,熱病畜血,風痹、瘧疾,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血燥便秘。
生川烏(川烏頭) 功效去風除濕,溫經止痛。主治風寒濕痹,骨節疼痛,四肢麻木,手足拘攣,胃寒腹痛,大骨節病,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寒疝作痛,麻醉治痛,陰疽腫毒。
生草烏(草烏) 功效祛風除濕,散寒止痛,開痰,消腫。主治風寒濕痹,中風癱瘓,肢體關節冷痛,破傷風,偏正頭痛,腕腹冷痛,痰癖,氣塊,冷痢,喉痹,痛瘡腫毒。
生馬錢子(馬錢子) 功效散結消腫,通絡止痛。主治風濕頑痹,咽喉痹痛,痛疽腫痛,風痹疼痛,麻木癱瘓,跌打損傷;并治面神經麻痹,重癥肌無力,小兒麻痹后遺癥。
生麻黃(麻黃) 功效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主治傷寒表實,發熱惡寒,無汗,風水浮腫,小便不利,頭痛鼻塞,咳嗽氣喘,骨節疼痛,風邪頑痹,皮膚不仁,風疹瘙癢。
全蝎 功效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主治驚風抽搐,癲癇,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頭痛,風濕痹痛,破傷風,淋巴結結核,風疹瘡腫。
水蛭 功效破風,逐瘀,通經。主治蓄血癥,癥瘕,積聚,婦女經閉,干血成癆,跌打損傷,目赤痛,云翳。
金毛狗脊(金狗脊黃毛) 功效補肝腎,壯腰膝,祛風濕。主治腰肌勞損,風濕關節炎,外傷出血。
生南星(天南星) 功效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消腫散結。主治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驚風,破傷風;癲癇眩暈,喉痹,瘰癘,癰腫,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土元(土鱉蟲) 功效破淤血,續筋骨。主治筋骨拆傷,瘀血經閉,癥瘕痞塊。
透骨草 功效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止痛。主治風濕痹痛,筋骨攣縮,寒濕腳氣,瘡癬腫毒威靈仙 功效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消痰涎,散癖積。主治風寒痹痛,關節不利,四肢麻木,黃疸型肝炎,急性絲蟲病,扁桃體炎,瘧疾,破傷風,骨鯁咽喉,跌打損傷,牙齦腫痛。
生大黃(大黃) 功效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淤通經。主治實熱便秘,食積停滯,腸痛腹痛,濕熱黃疸,血瘀經閉,牙痛,衄血,目赤,咽腫,癥瘕積聚,時行熱疫,癰腫瘡瘍,化膿性皮膚病,跌打損傷,水火燙傷。
赤芍 功效行瘀,止痛,涼血,消腫。主治瘀滯經閉,疝瘕積聚,腹痛,脅痛。衄血,血痢,腸風下血,目赤,痛腫。
千年健 功效祛風濕,壯筋骨,活血止痛。主治風寒濕痹,腰膝冷痛,下肢拘攣麻木,半身不遂,胃痛,癰疽創腫。
追地風(追骨風) 功效活血散瘀。主治跌打損傷。
樟腦 功效通竅,殺蟲,止痛,辟穢。主治治心腹脹痛,腳氣,瘡瘍疥癬,牙痛,跌打損傷。
血竭 功效散熱定痛,止血生肌。主治跌打損傷,內傷瘀痛;外傷出血不止,瘰疬,臁瘡潰久不合。
羌活 功效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止痛。主治感冒風寒,發熱,頭痛無寒,風寒濕痹,項強筋急,骨節酸疼,風水浮腫,癰疽瘡毒,青光眼,蕁麻疹,皮膚瘙癢。
獨活 功效祛風,勝濕,散寒,止痛。主治治風寒濕痹,腰膝酸痛,手腳攣痛,慢性氣管炎,頭痛,齒痛。
冰片 功效通諸竅,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腫止痛。主治中風口噤,熱病神昏,驚癇痰迷,氣閉耳聾,喉痹,口瘡,中耳炎,癰腫,痔瘡,目赤翳膜,蟯蟲病。
鮮姜(生姜) 功效發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主治風寒感冒,胃寒嘔吐,咳喘痰飲,腹脹泄瀉;解半夏、天南星及魚蟹、鳥獸肉毒。
蔥白 功效發表,通陽,解毒。主治傷寒寒熱頭痛,陰寒腹痛,蟲積內阻,二便不通,痢疾,癰腫。
大蒜 功效暖脾胃,止痢,止咳,殺菌,驅蟲。主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肺結核,百日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腸炎,蟯蟲病,鉤蟲病,陰道滴蟲,急性闌尾炎,白禿癬瘡。
槐枝 主治崩漏帶下,心痛,目赤,痔瘡,疥瘡。
柳枝 功效祛風止痛,利尿消腫。主治傳染性肝炎,風濕性關節炎,淋病,白濁,帶下,尿閉,癰腫,疔瘡,齒齲,齦腫,丹毒。
川椒(花椒) 功效溫中散寒,除溫,脂痛,殺蟲,解魚腥毒。主治積食停飲,心腹冷痛,嘔吐,噫呃,咳嗽氣逆,風寒濕痹,泄瀉,痢疾,疝痛,齒痛,蛔蟲病,陰癢,瘡疥。
胡椒 功效溫中,祛寒,下氣,消痰,解毒。主治脘腹冷痛,寒痰食積,反胃,嘔吐清水,慢性氣管炎,泄瀉,冷痢。并解食物毒。
本發明方法有益效果是由于本發明的膏藥由主藥和附藥組合構成,具有相互協同的藥理藥性,通過各藥物的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結表散寒和去腐生肌功效的集合共同作用,達到對關節炎、腰腿疼、頸椎疼、肩周疼、胃疼、頭疼、跌打傷疼、炎癥疼痛、腸炎、痛經、婦科炎癥疼痛治療及輔助治療作用。又由于將主藥與附藥分別制成藥汁后再與香油混合熬制成的膏藥質地柔軟、滲透性強、且保濕性好。還由于膏藥涂抹在基質的兩側面上,可以充分利用基質,使用與更換方便。適宜治療人體疾病的外用貼膏藥物的生產使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
膏藥藥物組成主藥以乳香、沒藥、肉桂、延胡索、丹參、川牛膝、穿山甲、五靈脂、川楝子、徐長卿、紅花、桃仁、川烏、草烏、馬錢子、麻黃、全蟲、水蛭、金毛狗脊、天南星、土元、透骨草、微靈仙、大黃、赤芍、千年健、追地風、樟腦、血竭、羌活、獨活和冰片作為主藥;附藥以鮮姜、蔥白、大蒜、槐枝、柳枝、花椒和胡椒作為附藥。
膏藥制作方法a、將主藥各5~30g混合后放入鍋內,按藥水比1∶5~10的比例加入水在文火的狀態下進行熬煮,沸騰后保持微沸半小時,過濾出藥渣后加熱濃縮,使其體積減少2/3,剩余1/3,成為主藥藥汁。
B、將附藥各5~10g混合后按1∶3~5的比例加水熬煮,過濾濃縮剩余1/3成為附藥藥汁。
C、將主藥藥汁與附藥藥汁混合放入鍋內,以濃縮藥汁與香油1∶1比例在藥汁內加入香油,用文火熬制成為膏狀,趁熱涂抹在由纖維材料構成的基質兩側面上,冷卻后包裝成為本發明膏藥。
所選用的主藥利用乳香活血止血,消腫生肌,調經、沒藥散血去瘀,消腫定痛、肉桂通血脈、元胡(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氣止痛、丹參活血通經,祛瘀止痛、川牛膝逐瘀通經,通利關節、穿山甲片(生)消腫潰癰、搜風活絡、通經、五靈脂活血行瘀止痛、川楝子止痛、徐長卿鎮痛,利水消腫,活血解毒、紅花活血通經,去瘀止痛。桃仁破血行瘀、生川烏(川烏頭)去風除濕,溫經止痛、生草烏(草烏)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消腫、生馬錢子(馬錢子)散結消腫,通絡止痛、生麻黃(麻黃)發汗散寒,利水消腫、全蝎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水蛭破風,逐瘀,通經、干姜溫中散熱、金毛狗脊(金狗脊黃毛)祛風濕、生南星(天南星)祛風止痙,消腫散結、土元(土鱉蟲)破淤血,續筋骨、透骨草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止痛、威靈仙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散癖積、生大黃(大黃)解毒,逐淤通經、赤芍行瘀,止痛,消腫、千年健祛風濕,壯筋骨,活血止痛、追地風(追骨風)活血散瘀、樟腦通竅,止痛、血竭散熱定痛,止血生肌、羌活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止痛、獨活祛風,勝濕,散寒,止痛、冰片通諸竅,散郁火,消腫止痛的功效。
所選的附藥利用鮮姜(生姜)發表,散寒、蔥白發表,通陽,解毒、大蒜殺菌、槐枝療疥瘡、柳枝祛風止痛,消腫、川椒(花椒)溫中散寒、胡椒祛寒,解毒的功效。
通過主藥與附藥功效的相互協同作用,達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發表、散寒、祛風、除濕、止血、生肌、消腫、散結的作用,對由于風寒所致、血脈不通引起的關節炎、腰腿疼、頸椎疼、肩周疼、胃疼、頭疼、跌打傷疼、炎癥疼痛、腸炎、痛經、婦科炎癥疼痛產生治療或緩解疼痛的效果。
本發明的膏藥在使用時,貼于人體疼痛的患處,藥物通過人體皮膚的毛孔及皮質層滲透到人體內部的疼痛處,隨著微循環在人體內擴散,藥物的作用直接作用到人體產生藥物作用,促進和改善患處血液循環及生態微循環,刺激神經脈絡激發自身免疫功能,提高肌體的恢復能力,達到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結表散寒和去腐生肌的目的。由于所選用的藥物具有活血、止疼作用,所以治療關節炎、腰腿疼、頸椎疼、肩周疼、胃疼、頭疼、跌打傷疼、炎癥疼痛、腸炎、痛經、婦科炎癥疼痛具有明顯的效果。
本發明的膏藥在使用時貼于人體疼痛的患處,每天1貼,直至癥狀緩解或消失時為止。
臨床實驗治療實例1、治療關節炎高某,男,患風濕性關節炎多年,膝部腫脹,行路困難,在膝部貼用本發明的膏藥后,膝部腫脹消失,疼痛緩解,可以正常行走。
2、治療腰腿疼、頸椎疼、肩周疼于某,男,患有由風寒所致的腰腿疼、頸椎疼和肩周疼疾病,經過在疼痛處貼用本發明的膏藥半年后,疼痛癥狀消失。
3、治療胃疼范某,女,患有淺表性胃腸炎,經常胃腸疼痛,用本發明膏藥貼于患者的腹部,疼痛癥狀明顯減輕。
4、治療頭痛王某、女,由于出汗后淋雨導致頭痛,在頭部貼用本發明的膏藥10天后,頭痛病消失,達到了治愈的效果。
5、治療跌打損傷姜某,男,騎車摔倒,腿部擦破,局部紅腫,疼痛劇烈,在損傷部位貼用本發明的膏藥10天后,損傷面愈合,紅腫癥狀消失,繼續貼用10天后,損傷處與正常皮膚無明顯區別,患者自覺無疼痛感。
6、治療炎癥疼痛及腸炎孫某,女,同時患有咽喉炎和腸炎,在喉部及腹部貼用本發明的膏藥9天后,咽喉內紅腫現象消失,無疼痛感。由于腸炎導致的便淌現象消失。
7、治療痛經肖某,女,患有痛經病多年,每當經期來臨時,腹部疼痛嚴重,甚至不能正常學習和工作,必須休息,同時服用止疼藥才能堅持活動。在小腹部及后腰部同時貼用本發明的膏藥,疼痛癥狀可以立即緩解,并可以正常學習和工作。
8、治療婦科炎癥侯某,女,患有附件炎,時常腹部疼痛,在小腹部貼用本發明的膏藥后,疼痛癥狀減輕,可以正常工作和活動,經過貼用1個月后,疼痛癥狀消失,經醫院檢測,相關指標達到正常水平,說明已經治愈。
通過多例不同類型疼痛患者的治療試驗,其有效率達到98%,治愈率達到80%。說明本發明的膏藥對關節炎、腰腿疼、頸椎疼、肩周疼、胃疼、頭疼、跌打傷疼、炎癥疼痛、腸炎、痛經、婦科炎癥疼痛具有治療效果。
實施例膏藥藥物組成主藥構成乳香、沒藥、肉桂、延胡索、丹參、川牛膝、穿山甲、五靈脂、川楝子、徐長卿、紅花、桃仁、川烏、草烏、馬錢子、麻黃、全蟲、水蛭、金毛狗脊、天南星、土元、透骨草、微靈仙、大黃、赤芍、千年健、追地風、樟腦、血竭、羌活、獨活和冰片。
附藥構成鮮姜、蔥白、大蒜、槐枝、柳枝、花椒和胡椒。
膏藥制作方法a、主藥量選擇各5g,共計160g,按1∶8比例加入水中,加水量1280g,熬煮后取出藥渣,并過濾,將濾液繼續濃縮,使其容積達到450ml,成為主藥藥汁;b、附藥量選擇各3g,共計21g,按1∶3比例加入水中,加水量63g,熬煮后取出藥渣,并過濾,將濾液繼續濃縮,使其容積達到25ml,成為附藥藥汁;c、將主藥藥汁與附藥藥汁混合后構成475ml的藥汁,按其容量比加入等量的香油,香油加入量為475ml,進行文火熬制成為300ml的糊狀時趁熱涂抹在棉布塊的兩側,并在每側分別覆裝蠟紙,包裝后成為成品膏藥。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疼痛的膏藥,由主藥和附藥構成,其特征在于主藥由乳香、沒藥、肉桂、延胡索、丹參、川牛膝、穿山甲、五靈脂、川楝子、徐長卿、紅花、桃仁、川烏、草烏、馬錢子、麻黃、全蟲、水蛭、金毛狗脊、天南星、土元、透骨草、微靈仙、大黃、赤芍、千年健、追地風、樟腦、血竭、羌活、獨活和冰片組成;附藥由鮮姜、蔥白、大蒜、槐枝、柳枝、花椒和胡椒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膏藥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a、將主藥各5~30g混合后放入鍋內,按藥水比1∶5~10的比例加入水在文火的狀態下進行熬煮,沸騰后保持微沸半小時,過濾出藥渣后加熱濃縮,使其體積減少2/3,剩余1/3,成為主藥藥汁;B、將附藥各5~10g混合后按1∶3~5的比例加水熬煮,過濾濃縮剩余1/3成為附藥藥汁;C、將主藥藥汁與附藥藥汁混合放入鍋內,以濃縮藥汁與香油1∶1比例在藥汁內加入香油,用文火熬制成為膏狀,趁熱涂抹在由纖維材料構成的基質兩側面上,冷卻后包裝成為本發明膏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出的是醫藥領域一種治療疼痛的膏藥及其制作方法。以乳香、沒藥、肉桂、延胡索、丹參、川牛膝、穿山甲、五靈脂、川楝子、徐長卿、紅花、桃仁、川烏、草烏、馬錢子、麻黃、全蟲、水蛭、金毛狗脊、天南星、土元、透骨草、微靈仙、大黃、赤芍、千年健、追地風、花椒、胡椒、樟腦、血竭、羌活、獨活、冰片作為主藥;以鮮姜、蔥白、大蒜、槐枝、柳枝、花椒、胡椒作為附藥。主藥與附藥分別制成藥汁與香油混合熬制成糊狀的膏藥,涂抹在基質的兩側。該膏藥對關節炎、腰腿疼、頸椎疼、肩周疼、胃疼、頭疼、跌打傷疼、炎癥疼痛、腸炎、痛經、婦科炎癥疼痛有治療作用。膏體質地柔軟、滲透性強、且保濕性好。
文檔編號A61P19/10GK1973882SQ20061013467
公開日2007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06年12月7日
發明者王永學 申請人:王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