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胃腸功能治療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保健器械,更具體地說是一種以單片機技術仿真模擬人體胃電、腸電的基本波形,將正常的胃腸電模擬信號,用治療電極輸送到胃體、胃竇、十二指腸起步點用以調整和平衡胃、腸電運動波形,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器械。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加,胃腸道疾病的發病率也呈上升勢頭。其臨床表現多為胃脘疼痛、脹滿、消化不良、身體消瘦,也可以導致貧血、四肢無力、腹痛便秘等。一般治療胃腸病大多采用藥物治療,但藥物治療起效較慢,具有毒副作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胃腸功能治療儀。以單片機技術仿真模擬人體胃電、腸電的基本波形,將正常的胃腸電模擬信號,用治療電極輸送到胃體、胃竇、十二指腸起步點用以調整和平衡胃、腸電運動波形,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是由機殼、中架和功能按鍵構成,在所述機殼的上方具有電極插孔及配套設置的輸出電極、機殼兩側分別有電源開關和充電電源插孔,機殼的正面有液晶顯示窗,功能按鍵位于機殼的正面;在所述中架上固定設置電路板和可充電電池;所述電路板以電極插孔為信號輸出端,在所述電極插孔上的輸出信號具有可選擇的分別模擬人體胃電和腸電的波形模式;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也在于所述模擬人體胃電和腸電的波形模式包括波形頻率為0.05Hz±15%的胃電波形模式和頻率分別為0.125Hz±15%和0.2Hz±15%腸電波形模式。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1、本實用新型在電極插孔上的輸出信號具有可選擇的分別模擬人體胃電和腸電的波形模式,通過電極對人體胃腸起搏點施加正常的胃腸電信號,促使紊亂的胃腸電活動產生跟隨效應,以恢復正常節律,從而達到有效治療各類功能性胃腸疾病的目的。
2、本實用新型設置頻率為0.05Hz±15%的胃電波形模式和頻率分別為0.125Hz±15%和0.2Hz±15%腸電波形模式,跟隨效應好、功能可靠、起效快。
3、本實用新型可廣泛應用于治療胃脹、胃痛、噯氣、早飽、厭食、FD、胃輕癱、胃下垂及胃節律紊亂綜合癥、腸功能紊亂、腸易激綜合癥、習慣性便秘等癥狀。
4、本實用新型使用方便,不會給人體帶來不良反應。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側視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剖視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電路原理示意圖。
圖中標號1機殼、2中架、3功能按鍵、4電極插孔、5液晶顯示窗、6電路板、7可充電電池、8電源開關、9充電電源插孔。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2、圖3和圖4,本實施方式由機殼1、中架2和功能按鍵3構成,在機殼1的上方具有電極插孔4及配套設置的輸出電極、機殼1的兩側分別有電源開關8和充電電源插孔9,機殼1的正面有液晶顯示窗5,功能按鍵3位于機殼1的正面。在中架2上固定設置電路板6和可充電電池7;電路板6以電極插孔4為信號輸出端,在電極插孔4上的輸出信號具有可選擇的分別模擬人體胃電和腸電的波形模式。
具體實施中,設置模擬人體胃電和腸電的波形模式分別為波形頻率為0.05Hz±15%的胃電波形模式、波形頻率為0.125Hz±15%的腸電波形模式I和波形頻率為0.2Hz±15%腸電波形模式II。
具體實施中,采用圖5所示的電路結構,具有主芯片IC1,在主芯片IC1的第12、13管腳上輸出脈沖信號,在主芯片IC1的第11管腳上輸出高頻信號,設置由三極管Q1、電阻R1、電容C1、C4、二極管D1和電感L1構成的升壓電路,主芯片IC1的第11管腳經電阻R1接三極管Q1的基極,以三極管Q1的集電極經由二極D1作為電壓輸出端V+。由交替導通的開關管Q2、Q4、Q6以及開關管Q3、Q5、Q7構成反向電路。其中,主芯片IC1的第12管腳經電阻R2接Q3的基極,主芯片IC1的第13腳經電阻R3接Q2的基極,輸出電極插孔OUT設置在共同的輸出回路中,主芯片IC1的第1、2、18管腳接液晶顯示器,以刷新顯示當前功能信息。
本實施例中,主芯片IC1是一個功能齊全的8位微處理器,內部具有看門狗定時器,內置DC振蕩器、復位電路。在其第12、13管腳分別輸出0.05-0.2Hz脈沖寬度為100μs的脈沖,在其第11管腳上輸出2KHz的高頻信號,通過電阻R1控制三極管Q1,使Q1按一定的規律通斷,利用電感L1對電容C1進行充電,從而在電容C1上得到一個有變化規律的電壓V+,調節功能鍵中關于強度的“+”“-”按鍵,可控制IC1第11管腳輸出高頻信號的脈沖寬度,即可控制電感L1的電流,進而控制輸出電壓的強度。具體實施中,通過相應的軟件設置,使得到的電壓V+為所需的模擬信號。
該電路中,根據芯片IC1第12、13管腳的輸出脈沖信號,三極管Q2、Q3交替導通/截止。當三極管Q2導通,電流由三極管Q5通過人體負載到Q7,此時,Q7導通接地,構成回路。而當三極管Q3導通,電流由三極管Q6通過人體負載到Q4,此時,Q4導通接地,構成電流方向與上述相反的回路,這樣,通過輸出電極,在人體上得到一個雙向的脈沖波形,輸出強度由V+所決定。
權利要求1.胃腸功能治療儀,其特征是由機殼(1)、中架(2)和功能按鍵(3)構成,在所述機殼(1)的上方具有電極插孔(4)及配套設置的輸出電極、機殼(1)的兩側分別有電源開關(8)和充電電源插孔(9),機殼(1)的正面有液晶顯示窗(5),功能按鍵(3)位于機殼(1)的正面;在所述中架(2)上固定設置電路板(6)和可充電電池(7);所述電路板(6)以電極插孔(4)為信號輸出端,在所述電極插孔(4)上的輸出信號具有可選擇的分別模擬人體胃電和腸電的波形模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胃腸功能治療儀,其特征是所述在電極插孔(4)上輸出的模擬人體胃電和腸電的波形模式包括波形頻率為0.05Hz±15%的胃電波形模式和波形頻率分別為0.125Hz±15%和0.2Hz±15%腸電波形模式。
3.根據權利要求上所述的胃腸功能治療儀,其特征是所述電路板采用主芯片IC1,設置由三極管Q1、電阻R1、電容C1、C4、二極管D1和電感L1構成的升壓電路,主芯片IC1的高頻信號端11腳經電阻R1接三極管Q1的基極,以三極管Q1的集電極經由二極D1作為電壓輸出端V+;由交替導通的開關管Q2、Q4、Q6以及開關管Q3、Q5、Q7構成反向電路,主芯片IC1的脈沖信號端12腳經電阻R2接Q3的基極,主芯片IC1的另一脈沖信號端13腳經電阻R3接Q2的基極,輸出電極插孔OUT設置在反向電路共同的輸出回路中。
專利摘要胃腸功能治療儀,其特征是由機殼、中架和功能按鍵構成,在機殼的上方具有電極插孔及配套設置的輸出電極、機殼兩側分別有電源開關和充電電源插孔,機殼的正面有液晶顯示窗,功能按鍵位于機殼的正面;在中架上固定設置電路板和可充電電池;電路板以電極插孔為信號輸出端,在電極插孔上的輸出信號具有可選擇的分別模擬人體胃電和腸電的波形模式。本實用新型通過電極對人體胃腸起搏點施加正常的胃腸電信號,促使紊亂的胃腸電活動產生跟隨效應,以恢復正常節律,從而達到有效治療各類功能性胃腸疾病的目的。
文檔編號A61N1/00GK2930745SQ200620073630
公開日2007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9日
發明者顧新建, 曹亮明, 武斌, 趙志超 申請人:顧新建, 曹亮明, 武斌, 趙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