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肌腱泡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肌腱創傷手術后快速康復的泡藥,屬于純中藥。
背景技術:
在健身運動,體育競技,舞臺藝術,日常生活生產活動中,人類肌腱受創傷的幾率非常之高。統計表明,僅跟腱斷裂在人群中的發病率就達十萬分之八點九,而其他肌腱損傷發病率更高。使用現有藥品,術后康復時間長,費用高,且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滿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肌腱泡藥,根據術后不同階段病灶的性質差異,選擇合適的中藥及其用量配比,達到治療效果顯著的目的。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肌腱泡藥,其特征是它由以下組分組成伸筋草25-35g,尋骨風25-35g,透骨草25-35g,路路通25-35g,甘松25-35g,輔助中藥適量;其中,輔助中藥為三棱25-35克,莪術25-35g。
輔助中藥還可以為水蛭15-30克,炙馬錢子15-30g。
輔助中藥還可以為骨碎補25-35克、自然銅25-35g。
本發明的中草藥根據傳統醫學及現代醫學分析,藥性及藥理作用如下伸筋草微苦、辛,溫。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用于關節酸痛,屈伸不利。
尋骨風味辛,苦,平。含有生物堿、揮發油、內酯、糖類。治風濕關節痛,腹痛,瘧疾,癰腫。祛風濕,通經絡,用于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跌打損傷,止痛。
透骨草味甘,辛,溫入肺、肝經。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止痛,解毒化疹。治風濕痹痛,筋骨攣縮,寒濕腳氣,瘡癬腫毒。
路路通苦,平。歸肝、腎經。祛風活絡,利水通經。用于關節痹痛,麻木拘攣,水腫脹滿。
甘松甘,溫。歸脾、胃經。理氣止痛,開郁醒脾。用于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嘔吐;外治牙痛,腳腫。
三棱辛、苦,平。歸肝、脾經。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于癥瘕痞塊,瘀血經閉,食積脹痛。
莪術性溫,味苦、辛。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于血瘀腹痛、肝脾腫大、血瘀閉經、飲食積滯。
水蛭咸苦、平,有毒。通經,破瘀消腫。主治月經閉止、癥瘕腹痛、蓄血、損傷瘀血作痛、癰腫丹毒等癥。
炙馬錢子苦、寒、有大毒,歸肝、脾經散結消腫,通絡止痛,治跌打損傷、癰疽腫痛,風濕頑痹、麻木癱瘓,重癥肌無力等。
骨碎補苦,溫。入肝、腎二經。補腎,活血,止血。治腎虛久瀉及腰痛,風濕痹痛,齒痛,耳鳴,跌打閃挫、骨傷,闌尾炎,斑禿,雞眼。
自然銅辛,平。散瘀,接骨,止痛,用于跌打腫痛,筋骨折傷。
本發明純屬中草藥配制而成,是一種外用泡洗中藥,對軟化筋節疤痕,消炎化瘀止疼作用均較明顯。主要適用于治療術后肌腱血淤腫脹,瘀聚凝結僵硬,促進快速康復。以跟腱斷裂術后康復尤佳。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一早期(術后3~4周,氣滯血瘀腫脹型)取伸筋草25g,尋骨風25g,透骨草25g,路路通25g,甘松35g,三棱25克,莪術25g。用布包包好,放入容器內,加水4-5升,武火加熱至沸,文火煮20-30分鐘,降溫至40-60度,用藥水泡腳(手等),沒過患處10厘米,將藥包敷在傷處,每次半小時左右。每日1-2次。
實施例二早期(術后3~4周,氣滯血瘀腫脹型)取伸筋草35g,尋骨風35g,透骨草35g,路路通35g,甘松25g,三棱35克,莪術35g。用布包包好,放入容器內,加水4-5升,武火加熱至沸,文火煮20-30分鐘,降溫至40-60度,用藥水泡腳(手等),沒過患處10厘米,將藥包敷在傷處,每次半小時左右。每日1-2次。
實施例三早期(術后3~4周,氣滯血瘀腫脹型)取伸筋草30g,尋骨風30g,透骨草30g,路路通30g,甘松30g,三棱30克,莪術30g。用布包包好,放入容器內,加水4-5升,武火加熱至沸,文火煮20-30分鐘,降溫至40-60度,用藥水泡腳(手等),沒過患處10厘米,將藥包敷在傷處,每次半小時左右。每日1-2次。
實施例四中期(術后5~6周,瘀聚凝結僵硬型)取伸筋草25g,尋骨風25g,透骨草25g,路路通25g,甘松35g,水蛭15克,炙馬錢子30g;用布包包好,放入容器內,加水4-5升,武火加熱至沸,文火煮20-30分鐘,降溫至40-60度,用藥水泡腳(手等),沒過患處10厘米,將藥包敷在傷處,每次半小時左右。每日1-2次。
實施例五中期(術后5~6周,瘀聚凝結僵硬型)取伸筋草35g,尋骨風35g,透骨草35g,路路通35g,甘松25g,水蛭30克,炙馬錢子15g;用布包包好,放入容器內,加水4-5升,武火加熱至沸,文火煮20-30分鐘,降溫至40-60度,用藥水泡腳(手等),沒過患處10厘米,將藥包敷在傷處,每次半小時左右。每日1-2次。
實施例六中期(術后5~6周,瘀聚凝結僵硬型)取伸筋草30g,尋骨風30g,透骨草30g,路路通30g,甘松30g,水蛭22克,炙馬錢子23g;用布包包好,放入容器內,加水4-5升,武火加熱至沸,文火煮20-30分鐘,降溫至40-60度,用藥水泡腳(手等),沒過患處10厘米,將藥包敷在傷處,每次半小時左右。每日1-2次。
實施例七晚期(術后7~8周,腎虛兼腫型)取伸筋草25g,尋骨風25g,透骨草25g,路路通25g,甘松35g,骨碎補25克、自然銅35g。用布包包好,放入容器內,加水4-5升,武火加熱至沸,文火煮20-30分鐘,降溫至40-60度,用藥水泡腳(手等),沒過患處10厘米,將藥包敷在傷處,每次半小時左右。每日1-2次。
實施例八晚期(術后7~8周,腎虛兼腫型)取伸筋草35g,尋骨風35g,透骨草35g,路路通35g,甘松25g,骨碎補35克、自然銅25g。用布包包好,放入容器內,加水4-5升,武火加熱至沸,文火煮20-30分鐘,降溫至40-60度,用藥水泡腳(手等),沒過患處10厘米,將藥包敷在傷處,每次半小時左右。每日1-2次。
實施例九晚期(術后7~8周,腎虛兼腫型)取伸筋草30g,尋骨風30g,透骨草30g,路路通30g,甘松30g,骨碎補30克、自然銅30g。用布包包好,放入容器內,加水4-5升,武火加熱至沸,文火煮20-30分鐘,降溫至40-60度,用藥水泡腳(手等),沒過患處10厘米,將藥包敷在傷處,每次半小時左右。每日1-2次。
以下是臨床使用療效情況。
以本發明的藥治療跟腱斷裂5例,手指肌腱損傷11例,結果表明本發明的藥組顯效率65%,總有效率90%。全部病例均為2006年7月-2007年2月萊州市醫院門診及病房患者。
權利要求
1.一種肌腱泡藥,其特征是它由以下組分組成伸筋草25-35g,尋骨風25-35g,透骨草25-35g,路路通25-35g,甘松25-35g,輔助中藥適量;其中,輔助中藥為三棱25-35克,莪術25-35g。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肌腱泡藥,其特征是輔助中藥為水蛭15-30克,炙馬錢子15-30g。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肌腱泡藥,其特征是輔助中藥為骨碎補25-35克、自然銅25-35g。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肌腱創傷手術后快速康復的泡藥的中藥組合物,它由以下組分組成伸筋草25-35g,尋骨風25-35g,透骨草25-35g,路路通25-35g,甘松25-35g。早期加三棱25-35克、莪術25-35g,中期加水蛭15-30克、炙馬錢子15-30g;晚期加骨碎補25-35克、自然銅25-35g。對軟化筋節疤痕,消炎化瘀止疼作用均較明顯。主要適用于治療術后肌腱血淤腫脹,淤聚凝結僵硬,促進快速康復。以跟腱斷裂術后康復尤佳。
文檔編號A61K33/34GK101032546SQ200710014120
公開日2007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28日
發明者周國生 申請人:周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