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口瘡的口服湯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口瘡的口服湯劑,屬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口瘡是一種以周期性反復發作為特點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潰瘍損害,可以自愈,可發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唇、頰、舌部多見,嚴重者可以波及咽部粘膜。不少患者隨著病程的延長,潰瘍面積增大,數目增多,疼痛加重,愈合期延長,間隔期縮短等,影響進食和說話。對口腔潰瘍的治療方法雖然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對癥治療,目的主要是減輕疼痛或減少復發次數,但不能完全控制復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治療的不足,在深入研究口瘡的發病機理的基礎上,針對脾胃積熱型口瘡,其癥見口舌多處糜爛生瘡,瘡面紅腫,灼熱疼痛,甚則口臭牙齦腫痛,伴口渴多飲,尿黃便秘,舌紅苔黃,脈滑數,進行清熱瀉火,蕩滌胃熱治療,效果確切,預后不易復發。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治療口瘡的口服湯劑,組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物按下述重量為木通10克,山梔10克,黃芩10克,連翹10克,大黃10克,生地15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黃連10克,竹葉10克,生甘草6克。
制備及服用方法是先將上述中草藥放入水中浸泡半小時,然后放到煎藥容器內,加水,加水量以超過藥面2~3cm為宜。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30分鐘后停火,去除藥渣,取湯劑口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飯后溫服。
本發明藥物能夠清熱瀉火,蕩滌胃熱,其中各組分中草藥的藥理藥效如下木通瀉火行水。通利血脈。
治小便赤澀,淋濁,水腫,胸中煩熱,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婦女經閉,乳汁不通。
山梔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的功效。
黃芩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濕熱瀉痢,黃痘,熱淋,吐、衄、崩。漏,目赤腫痛,胎動不安,癰腫疔瘡。
連翹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治溫熱,丹毒,斑疹,癰瘍腫毒,瘰疬,小便淋閉;咽喉腫痛,風疹。
大黃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
生地清熱涼血,用于血熱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養陰生津,內熱消渴。
芒硝瀉熱通便、潤燥軟堅、清水消腫。
黃連治時行熱毒,傷寒,熱盛心煩,痞滿嘔逆,菌痢,熱瀉腹痛,肺結核,吐、衄、下血,消渴,疳積,蛔蟲病,百日咳,咽喉腫痛,火眼,口瘡,癰疽瘡毒,濕疹,湯火燙傷。
薄荷止痛止癢、散熱,辟穢,解毒。治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食滯氣脹,口瘡,牙痛,瘡疥,癮疹。宣散風熱,清頭目,透疹。
竹葉甘、淡、寒。入心、肺、膽、胃經。清心利尿,用于心火熾盛引起的口舌生瘡、尿少而赤,或熱淋尿痛。清熱除煩,生津利尿,治熱病煩渴,小兒驚癔,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瘡。
甘草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熱,肺痿咳嗽,心悸,驚厥;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
本發明藥物對于口瘡的治療見效快、療效持久。且取材容易,制備方便,費用低廉。經臨床驗證有效率98%,現舉典型病例如下病例一王某,男,26歲。患口腔潰瘍多年,一直沒有得到正規治療,潰瘍面積大而深,疼痛難忍,口臭較重,經專家診斷為熱毒內攻,脾胃積熱等,即用本發明湯劑進行對癥治療,經服藥半個月,潰瘍等癥狀減輕,堅持服藥1個月臨床治愈,至今沒有復發。
病例二張某,男,20歲。患者口腔反復出現潰瘍三年,經多家醫院診治未能治愈,時常復發加重,影響生活與學習。檢查發現其口舌多處糜爛生瘡,瘡面紅腫,灼熱疼痛,伴口渴多飲。診斷為脾胃積熱型口瘡。宜進行清熱瀉火,蕩滌胃熱治療,遂服用本發明湯劑進行治療,服藥10天后,潰瘍處周圍紅腫消退,服藥15天后潰瘍處膿苔減少,口腔疼痛已不明顯,之后繼續服用一個月口腔潰瘍未再出現,臨床治愈停藥觀察到至今未復發。
具體實施例方式
例一一種治療口瘡的口服湯劑,組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物按下述重量為木通10克,山梔10克,黃芩10克,連翹10克,大黃10克,生地15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黃連10克,竹葉10克,生甘草6克。
制備及服用方法是先將上述中草藥放入水中浸泡半小時,然后放到煎藥容器內,加水,加水量以超過藥面2~3cm為宜。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30分鐘后停火,去除藥渣,取湯劑口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飯后溫服。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口瘡的口服湯劑,其特征在于,組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物按下述重量為木通10克,山梔10克,黃芩10克,連翹10克,大黃10克,生地15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黃連10克,竹葉10克,生甘草6克。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口瘡的口服湯劑,屬中藥領域。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治療的不足,主要針對脾胃積熱型口瘡,進行清熱瀉火,蕩滌胃熱的治療,效果確切,預后不易復發。該種治療口瘡的口服湯劑,組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物按下述重量為木通10克,山梔10克,黃芩10克,連翹10克,大黃10克,生地15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黃連10克,竹葉10克,生甘草6克。制備及服用方法是先將上述中草藥放入水中浸泡半小時,然后放到煎藥容器內,加水,加水量以超過藥面2~3cm為宜。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30分鐘后停火,去除藥渣,取湯劑口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飯后溫服。
文檔編號A61P1/00GK101085240SQ200710016110
公開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29日
發明者李永紅 申請人:李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