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鵝口瘡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鵝口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石榴皮6-8、萊菔子3-5、五倍子8-12、白茅根6-7、藿香2-4、茴香根2-4、酸漿草4-6、滿天星1-3、熟大黃8-10、夏枯草3-5、田基黃2-4、蘭花根1-2、黃柏7-9、冰片1-2、蓮蓬殼10-15、貓爪刺2-4、破石珠1-3、落花生葉4-6、蒜梗2-4、野煙1-3、牛尾泡2-4、刺楸樹皮5-7和千里光1-2;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用于治療鵝口瘡,具有涼血散瘀、消腫解毒、散郁火、消腫止痛和利濕消腫的功效,本發(fā)明配制簡單,吸收效果好,療效顯著,無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病患及時減輕病狀。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鵝口瘡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鵝口瘡的中藥組合物,屬于中藥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0002]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癥,又稱口腔念珠菌病,是嬰幼兒常見的口腔炎,尤其在新生兒期,該病較為常見,白色念珠菌在健康人皮膚上、腸道、陰道寄生,多由于乳具消毒不嚴,乳母奶頭不潔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也可在出生時經(jīng)產(chǎn)道感染;或見于腹瀉、使用廣譜抗菌素、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的患兒;目前,國內(nèi)治療鵝口瘡的藥物較多,主要以西藥為主,存在治療費用聞、治療效果不夠滿意等缺點。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鵝口瘡的中藥組合物。
[0004]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shù)方案:
治療鵝口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石榴皮6-8、萊菔子3-5、五倍子8_12、白茅根6_7、霍香2_4、茵香根2_4、酸衆(zhòng)草4_6、滿天星1-3、熟大黃8_10、夏枯草3_5、田基黃2-4、蘭花根1-2、黃柏7-9、冰片1-2、蓮蓬殼10-15、貓爪刺2_4、破石珠1_3、落花生葉4-6、蒜梗2-4、野煙1-3、牛尾泡2-4、刺楸樹皮5_7和千里光1_2。
[0005]治療鵝口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石榴皮7、萊菔子4、五倍子10、白茅根6.5、藿香3、茴香根3、酸漿草5、滿天星2、熟大黃9、夏枯草4、田基黃3、蘭花根
1.5、黃柏8、冰片1.5、蓮蓬殼12、貓爪刺3、破石珠2、落花生葉5、蒜梗3、野煙2、牛尾泡3、刺楸樹皮6和千里光1.5。`
[0006]制備及使用方法: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研磨粉碎,過篩,加入適量的水混合均勻,外涂敷于患處,每日一次,一周即可康復。
[0007]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用于治療鵝口瘡,具有涼血散瘀、消腫解毒、散郁火、消腫止痛和利濕消腫的功效,本發(fā)明配制簡單,吸收效果好,療效顯著,無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病患及時減輕病狀。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實施例1:治療鵝口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g)為:石榴皮7、萊菔子4、五倍子10、白茅根6.5、藿香3、茴香根3、酸漿草5、滿天星2、熟大黃9、夏枯草4、田基黃3、蘭花根1.5、黃柏8、冰片1.5、蓮蓬殼12、貓爪刺3、破石珠2、落花生葉5、蒜梗3、野煙
2、牛尾泡3、刺楸樹皮6和千里光1.5。
[0009]制備及使用方法: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研磨粉碎,過篩,加入適量的水混合均勻,外涂敷于患處,每日一次,一周即可康復。
[0010]典型病例:病例1:李某,男,2歲,喂奶時總是哭鬧,發(fā)現(xiàn)口腔里有一片片白色斑塊,診為鵝口瘡,涂敷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于患處,每日一次,涂敷一周后,痊愈。
[0011]病例2:林某,男,I歲半,常常會不明原因的哭鬧、拒食,檢查發(fā)現(xiàn)舌頭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狀的斑片,確診為鵝口瘡,涂敷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每日一次,涂敷5天后,痊愈。
[0012]病例3:嵇某,女,三個月,口唇部患有鵝口瘡10余天,哭鬧嚴重,拒食,家人甚是擔心,涂敷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每日一次,涂敷3天后,痊愈,至今沒有復發(fā)。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鵝口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石榴皮6-8、萊菔子3-5、五倍子8-12、白茅根6-7、藿香2-4、茴香根2_4、酸漿草4_6、滿天星1_3、熟大黃8-10、夏枯草3-5、田基黃2-4、蘭花根1-2、黃柏7-9、冰片1_2、蓮蓬殼10-15、貓爪刺2_4、破石珠1-3、落花生葉4-6、蒜梗2-4、野煙1-3、牛尾泡2-4、刺楸樹皮5_7和千里光1_2。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鵝口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石榴皮7、萊菔子4、五倍子10、白茅根6.5、藿香3、茴香根3、酸漿草5、滿天星2、熟大黃`9、夏枯草4、田基黃3、蘭花根1.5、黃柏8、冰片1.5、蓮蓬殼12、貓爪刺3、破石珠2、落花生葉5、蒜梗3、野煙2、牛尾泡3、刺楸樹`皮6`和千里光1.5。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3610959SQ201310518998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10月29日
【發(fā)明者】于巧媛 申請人:于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