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活性炭腸生物黏附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用于慢性腎功能衰竭、藥物中毒以及急、慢性鉛中毒治療的活性炭腸生物黏附制劑及其制備的方法。
背景技術:
活性炭屬于廣譜性吸附劑,可以吸附很多物質,在化學化工、環境工程等領域被廣泛應用,近年隨著材料技術和制劑技術的進步,活性炭在臨床應用也逐漸增多,特別在血液灌流方面已取得實質性進展;其普通片劑在臨床應用廣泛,主要用于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藥物中毒以及急、慢性鉛中毒等。由于其起效原理在于吸附,則需要活性炭充分與腸粘膜接觸,且需在腸道維持較長的時間,才能更好的發揮療效;而其普通片劑不具這些特點。
鑒于以上原因,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提高療效、減少劑量及用藥次數的活性炭腸生物黏附制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來實現的本發明制劑按重量百分比含如下組分活性炭 30~90%起生物黏附作用的輔料10~70%其它輔料余量本制劑的劑型包括丸劑、片劑、膠囊劑、顆粒劑。
上述起生物黏附作用的輔料為羥丙甲纖維素和/或殼聚糖和/或卡波姆和/或聚卡波非和/或丙烯酸乙酯和/或聚羧乙烯。包括其各種衍生物及各種規格的各種商品。
其它輔料為填充劑、崩解劑、潤濕劑、粘合劑、潤滑劑以及腸溶衣膜材料等。填充劑可用淀粉、維晶纖維素中的一種或數種;崩解劑可用羧甲基淀粉鈉、交聯PVP、低取代羥丙纖維素中的一種或數種;潤濕劑可用水、無水乙醇、乙醇中的一種或數種;潤滑劑可用硬脂酸鎂、微粉硅膠、滑石粉中的一種或數種;粘合劑可用羥丙甲纖維素、PVP中的一種或數種;腸溶衣膜材料可用聚乙烯醇醋酸苯二甲酸酯、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酞酸酯、丙烯酸樹脂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種或數種。
本發明活性炭腸生物黏附制劑,成分配比范圍為活性炭 30~90%起生物黏附作用輔料 10~70%
填充劑5~20%崩解劑3~5%粘合劑3~5%助流劑0.3~1%腸溶衣材料0~10%本發明活性炭腸生物黏附制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取配比量的填充劑、崩解劑與起生物黏附作用輔料,充分混勻,得輔料混合物;②取配比量的活性炭,加入上步輔料混合物,混勻;③取配比量的粘合劑加入上步混合物中,邊加邊攪拌,制成軟材;④將上步軟材采用現有制藥工業技術方法制成丸或顆粒;⑤將上步濕顆粒或丸于50-80℃干燥至含水量2%-5%的干顆粒或干丸;⑥將上步干顆粒包腸溶衣后分裝成顆粒劑;或直接將干顆粒充填于腸溶膠囊;或將干顆粒加入配比量的助流劑壓片后包腸溶衣;或將上步干丸包腸溶衣。即得。
本發明采用現有制藥工業技術方法制成丸或顆粒的方式,后經壓片、包衣或充填膠囊。以活性炭為主藥,配合以其他輔料,制成腸生物黏附制劑。與原制劑普通片劑相比,制劑穩定,療效顯著提高,具有腸定位和緩釋特征,能減少用藥劑量與次數,方便使用。
本發明制劑制成的活性炭腸生物黏附制劑,在體外人工模擬具有良好的腸生物黏附效果,經試驗1、活性炭腸生物黏附制劑對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治療起到較好的效果。
2、活性炭腸生物黏附制劑對藥物中毒以及急、慢性鉛中毒以及鉛性腎病的療效顯著。
活性炭腸生物黏附制劑的驅鉛作用1材料與方法1.1實驗動物,非純種狗24只,分籠喂養,體重12-15kg,健康狀況良好,動物適應1周后開始實驗。
1.2儀器和試劑醋酸鉛、HNO3、HClO4均為國產分析純,活性炭腸生物黏附片(300mg/片,自制),活性炭普通片劑(愛西特300mg/片,河北長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北京第二光學儀器廠)。
1.3實驗方法實驗過程中,喂給狗普通飼料,自由攝取飲用水,24只狗,隨機分成4組,每組6只,A組為正常對照組喂給蒸餾水;B組為染鉛對照組,喂給2.5mg.kg-1.d-1醋酸鉛,持續給鉛10天后,停止給鉛改喂蒸餾水;C組為染鉛+活性炭普通片劑組,喂給2.5mg.kg-1.d-1醋酸鉛,持續10天后,停止給鉛改喂活性炭普通片劑(每天2次,每次2片);D組為染鉛+活性炭腸生物黏附片劑組,喂給2.5mg.kg-1.d-1醋酸鉛,,持續10天后,停止給鉛改喂活性炭腸生物黏附片(每天2次,每次2片);實驗持續30天,分別收集狗第10、20、30天狗24小時內的尿液和糞便,并分別取狗第10、20、30天的靜脈血進行檢測。樣品均采用原子吸收光譜測定鉛的含量,糞便用混酸消化后檢測。各組進行比較。
1.4.數據處理各組數據均用x±s表示,各組內差異采用t檢驗;組間差異采用x2檢驗。
2結果2.1實驗第10天時各組狗血鉛含量、糞鉛、尿鉛的排出情況(見表1)表1第10天時各組狗血鉛含量、糞鉛、尿鉛的排出情況
B,C,D分別與A組比較,*p<0.05,**p<0.01各染鉛組與正常組比較,血鉛含量顯著增加,同時糞鉛、尿鉛排出量急劇增加,差異有顯著性(p<0.01),說明造模成功。
2.2實驗第20天時各組狗血鉛含量、糞鉛、尿鉛的排出情況(見表2)表2第20天時各組狗血鉛含量、糞鉛、尿鉛的排出情況
C,D分別與B組比較,*p<0.05,**p<0.01D與C組比較,△p<0.05,△△p<0.01C,D分別與B組比較,其中血鉛均明顯降低(p<0.01);糞鉛排出量顯著增加(p<0.01);尿鉛排量則顯著降低(p<0.05),說明兩種制劑均具較好的驅鉛作用,且主要通過腸道排鉛,而尿鉛排出量降低可能與體內鉛總量減少有關。
D與C組比較,活性炭腸生物黏附片劑組的血鉛含量顯著低于活性炭普通片劑組(p<0.01),同時糞鉛排出量也高于普通片劑組(p<0.05),而尿鉛排出量則無明顯差異。
2.3實驗第30天時各組狗血鉛含量、糞鉛、尿鉛的排出情況(見表3)
表3第30天時各組狗血鉛含量、糞鉛、尿鉛的排出情況
C,D分別與B組比較,*p<0.05,**p<0.01D與C組比較,△p<0.05,△△p<0.01C,D分別與B組比較,其中血鉛均進一步降低(p<0.01);糞鉛排出量較第20天有所下降,仍具顯著性(p<0.01);尿鉛排量也進一步降低(p<0.01);說明兩種制劑均具較好的驅鉛作用,且主要通過腸道排鉛,而自然排鉛主要通過尿鉛排出。
D與C組比較,活性炭腸生物黏附片組的血鉛含量顯著低于活性炭普通片劑組,同時糞鉛排出量也高于普通片劑組,而尿鉛排出量則無明顯差異。
實驗結果表明,活性炭腸生物黏附片劑較普通片劑驅鉛作用顯著增強。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是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采用制藥工業已知的方法制成的片劑(或膠囊、丸劑、顆粒劑)按重量百分比含如下組分活性炭 75%羥丙甲纖維素 14.5%羧甲基淀粉鈉 5%3%羥丙甲纖維素水溶液適量硬脂酸鎂 0.5%新型丙烯酸樹脂 5%制法1、取配比量的羥丙甲纖維素、羧甲基淀粉鈉,充分混勻,得輔料混合物;2、取配比量的活性炭,加入上步輔料混合物,混勻;3、取配比量的3%羥丙甲纖維素水溶液加入上步混合物中,邊加邊攪拌,制成軟材;4、將上步軟材采用現有制藥工業技術方法制成濕顆粒;5、將上步濕顆粒于50-80℃干燥至含水量2%-5%的干顆粒;6、將上步干顆粒加入配比量的硬脂酸鎂壓片后包腸溶衣,即得。
羥丙甲纖維素為親水性材料,吸水溶脹后具有很高的粘性,能很好的黏附在腸粘膜表面,增加活性炭與腸粘膜的接觸程度以及在腸粘膜停留的時間,充分發揮活性炭吸附腸道有毒物質的作用;羧甲基淀粉鈉為崩解劑,能使片劑進入腸道后快速崩解;新型丙烯酸樹脂為PH敏感材料,有使片劑經口服后直接輸送到十二指腸作用,達到提高療效、腸定位與緩釋的效果。
實施例2采用制藥工業已知的方法制成的膠囊(或顆粒劑、丸劑、片劑)按重量百分比含如下組分活性炭 65%殼聚糖 14.5%微晶纖維素 10%交聯PVP 5%3%羥丙甲纖維素水溶液 適量硬脂酸鎂0.5%制法1、取配比量的殼聚糖、微晶纖維素與交聯PVP,充分混勻,得輔料混合物;2、取配比量的活性炭,加入上步輔料混合物;3、取配比量的粘合劑加入上步混合物中,邊加邊攪拌,制成軟材;4、將上步軟材采用現有制藥工業技術方法制成濕顆粒;;5、將上步濕顆粒于50-80℃干燥至含水量2%-5%的干顆粒;6、將上步干顆粒加入配比量的助流劑充填于腸溶膠囊,即得。
殼聚糖為高分子親水性材料,吸水溶脹后具有很高的粘性,能很好的黏附在腸粘膜表面,增加活性炭與腸粘膜的接觸程度以及在腸粘膜停留的時間,充分發揮活性炭吸附腸道有毒物質的作用;交聯PVP為崩解劑,能使膠囊內容物進入腸道后快速崩解;腸溶膠囊有使片劑經口服后直接輸送到十二指腸作用,達到提高療效、腸定位與緩釋的效果。
實施例3采用制藥工業已知的方法制成的顆粒劑(或膠囊、丸劑、片劑)按重量百分比含如下組分活性炭 80%卡波姆 10%羧甲基淀粉鈉 5%3%羥丙甲纖維素水溶液適量新型丙烯酸樹脂 5%
制法1、取配比量的卡波姆、羧甲基淀粉鈉,充分混勻,得輔料混合物;2、取配比量的活性炭,加入上步輔料混合物,混勻;3、取配比量的3%羥丙甲纖維素水溶液加入上步混合物中,邊加邊攪拌,制成軟材;4、將上步軟材采用現有制藥工業技術方法制成濕顆粒;;5、將上步濕顆粒于50-80℃干燥至含水量2%-5%的干顆粒;6、將上步干顆粒過篩后包腸溶衣,分裝,即得。
卡波姆為高分子親水性材料,吸水溶脹后具有很高的粘性,能很好的黏附在腸粘膜表面,增加活性炭與腸粘膜的接觸程度以及在腸粘膜停留的時間,充分發揮活性炭吸附腸道有毒物質的作用;羧甲基淀粉鈉為崩解劑,能使顆粒劑進入腸道后快速崩解;新型丙烯酸樹脂為PH敏感材料,有使片劑經口服后直接輸送到十二指腸作用,達到提高療效、腸定位與緩釋的效果。
實施例4采用制藥工業已知的方法制成的丸劑(或膠囊、顆粒劑、片劑)按重量百分比含如下組分活性炭 60%聚卡波非30%低取代羥丙纖維素5%3%PVP水溶液適量新型丙烯酸樹脂 5%制法1、取配比量的聚卡波非、低取代羥丙纖維素,充分混勻,得輔料混合物;2、取配比量的活性炭,加入上步輔料混合物,混勻;3、取配比量的3%PVP水溶液加入上步混合物中,邊加邊攪拌,制成軟材;4、將上步軟材采用現有制藥工業技術方法制成濕丸;5、將上步濕顆粒于50-80℃干燥至含水量2%-5%的干丸;6、將上步干丸包腸溶衣,分裝,即得。
聚卡波非為高分子親水性材料,吸水溶脹后具有很高的粘性,能很好的黏附在腸粘膜表面,增加活性炭與腸粘膜的接觸程度以及在腸粘膜停留的時間,充分發揮活性炭吸附腸道有毒物質的作用;低取代羥丙纖維素為崩解劑,能使丸劑進入腸道后快速崩解;新型丙烯酸樹脂為PH敏感材料,有使丸劑經口服后直接輸送到十二指腸作用,達到提高療效、腸定位與緩釋的效果。
實施例5采用制藥工業已知的方法制成的片劑(或膠囊、丸劑、顆粒劑)按重量百分比含如下組分活性炭65%丙烯酸乙酯24.5%羧甲基淀粉鈉 5%3%PVP水溶液 適量硬脂酸鎂 0.5%新型丙烯酸樹脂5%制法1、取配比量的丙烯酸乙酯、羧甲基淀粉鈉,充分混勻,得輔料混合物;2、取配比量的活性炭,加入上步輔料混合物,混勻;3、取配比量的3%PVP水溶液加入上步混合物中,邊加邊攪拌,制成軟材;4、將上步軟材采用現有制藥工業技術方法制成濕顆粒;5、將上步濕顆粒于50-80℃干燥至含水量2%-5%的干顆粒;6、將上步干顆粒加入配比量的硬脂酸鎂壓片后包腸溶衣,即得。
丙烯酸乙酯為親水性材料,吸水溶脹后具有很高的粘性,能很好的黏附在腸粘膜表面,增加活性炭與腸粘膜的接觸程度以及在腸粘膜停留的時間,充分發揮活性炭吸附腸道有毒物質的作用;羧甲基淀粉鈉為崩解劑,能使片劑進入腸道后快速崩解;新型丙烯酸樹脂為PH敏感材料,有使片劑經口服后直接輸送到十二指腸作用,達到提高療效、腸定位與緩釋的效果。
實施例6采用制藥工業已知的方法制成的片劑(或膠囊、丸劑、顆粒劑)按重量百分比含如下組分活性炭60%聚羧乙烯 24.5%交聯PVP 5%微晶纖維素5%3%PVP水溶液 適量硬脂酸鎂 0.5%新型丙烯酸樹脂5%制法1、取配比量的聚羧乙烯、交聯PVP、微晶纖維素,充分混勻,得輔料混合物;
2、取配比量的活性炭,加入上步輔料混合物,混勻;3、取配比量的3%PVP水溶液加入上步混合物中,邊加邊攪拌,制成軟材;4、將上步軟材采用現有制藥工業技術方法制成濕顆粒;5、將上步濕顆粒于50-80℃干燥至含水量2%-5%的干顆粒;6、將上步干顆粒加入配比量的硬脂酸鎂壓片后包腸溶衣,即得。
聚羧乙烯為親水性材料,吸水溶脹后具有很高的粘性,能很好的黏附在腸粘膜表面,增加活性炭與腸粘膜的接觸程度以及在腸粘膜停留的時間,充分發揮活性炭吸附腸道有毒物質的作用;羧甲基淀粉鈉為崩解劑,能使片劑進入腸道后快速崩解;新型丙烯酸樹脂為PH敏感材料,有使片劑經口服后直接輸送到十二指腸作用,達到提高療效、腸定位與緩釋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活性炭腸生物黏附制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重量配比制成的活性炭 30~90%起生物黏附作用輔料 10~70%其它輔料余量
2.根據權利1所述的活性炭腸生物黏附制劑,其特征在于起生物黏附作用輔料為羥丙甲纖維素和/或殼聚糖和/或卡波姆和/或聚卡波非和/或丙烯酸乙酯和/或聚羧乙烯。
3.根據權利1所述的活性炭腸生物黏附制劑,其特征在于其它輔料為填充劑、崩解劑、潤濕劑、粘合劑、潤滑劑以及腸溶衣膜材料。
4.根據權利1所述的活性腸生物黏附制劑,其中各原輔料最佳配比范圍活性炭 75%起生物黏附作用輔料 15%其它輔料余量
5.根據權利1所述的活性炭腸生物黏附制劑,其特征在于所用的起生物黏附作用輔料最佳的是卡波姆。
6.根據權利1至5所述的活性炭腸生物黏附制劑,其特征在于制劑的劑型有丸劑、片劑、膠囊劑、顆粒劑。
7.根據權利1至6所述的活性炭腸生物黏附制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取配比量的填充劑、崩解劑與起生物黏附作用輔料,充分混勻,得輔料混合物;②取配比量的活性炭,加入上步輔料混合物,混勻;③取配比量的粘合劑加入上步混合物中,邊加邊攪拌,制成軟材;④將上步軟材采用現有制藥工業技術方法制成丸或顆粒;⑤將上步濕顆粒或丸于50-80℃干燥至含水量2%-5%的干顆粒或干丸;⑥將上步干顆粒包腸溶衣后分裝成顆粒劑;或直接將干顆粒充填于腸溶膠囊;或將干顆粒加入配比量的助流劑壓片后包腸溶衣;或將上步干丸包腸溶衣。即得。
8.根據權利1至7所述的活性炭腸生物黏附制劑,其特征在于該制劑用于慢性腎功能衰竭、藥物中毒以及急、慢性鉛中毒治療。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活性炭腸生物黏附制劑及其制備的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該制劑含活性炭30~90%,起生物黏附作用的輔料10~70%,其它輔料余量。起生物黏附作用的輔料為羥丙甲纖維素和/或殼聚糖和/或卡波姆和/或聚卡波非和/或丙烯酸乙酯和/或聚羧乙烯。其制備方法是將活性炭與生物黏附劑、填充劑、潤滑劑等藥用輔料混合制成芯材,并且在所述芯材上包一層或多層腸溶衣或充填于腸溶膠囊。本發明可制成丸劑、片劑、顆粒劑或膠囊等劑型。本發明制劑與活性炭普通制劑相比,經口服后直接輸送到十二指腸,并與腸壁產生生物黏附,具有腸定位和緩釋特征,能提高療效,減少用藥劑量與次數。主要用于慢性腎功能衰竭、藥物中毒以及急、慢性鉛中毒治療。
文檔編號A61P13/12GK101084921SQ20071003510
公開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12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12日
發明者肖平, 方平飛 申請人: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