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抑菌型活性炭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于水質凈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活性炭又稱活性炭黑,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中。活性炭有很強的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功能,而且還具有解毒作用。解毒作用就是利用了其巨大的面積,將毒物吸附在活性炭的微孔中,從而阻止毒物的吸收。同時,活性炭能與多種化學物質結合,從而阻止這些物質的吸收。活性炭吸附是指利用活性炭的固體表面對水中的一種或多種物質的吸附作用,以達到凈化水或空氣質量的目的。
納米二氧化鈦作為一種高效、無毒的光催化劑,在環保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抗菌材料納米二氧化鈦以其優異的抗菌性能成為開發研究的熱點之一,以期應用于水處理裝置、醫療設備、食品包裝、建材(如抗菌地磚、抗菌陶瓷衛生設施、抗菌砂漿、抗菌涂料等)、化妝品、幼織品、日用品以及家用電器等各個領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抑菌型活性炭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添加了納米二氧化鈦,安全環保,對人體無害,在水或空氣凈化處理中殺菌抑菌效果好,具有價格便宜,適用范圍廣,使用效果好的優點。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抑菌型活性炭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酸化活性炭70-80份,納米二氧化鈦5-20份,樹脂1-8份,硅酸鈉0.1-5份,分散劑0.05-1份。
進一步的,所述酸化活性炭的制備方法包括:
s1、將普通活性炭在稀硫酸中浸泡5-10小時并加熱至100℃,得到酸化活性炭初級產物;
s2、用大量水清洗酸化活性炭初級產物,并使用碳酸鈉調節ph至中性,干燥,即得酸化活性炭。
進一步的,所述稀硫酸由以下重量份數的組份組成:濃度98%的濃硫酸1-25份和水75-99份。
進一步的,所述樹脂是離子型交換樹脂。
進一步的,所述離子型交換樹脂是丙烯酸系樹脂。
進一步的,所述分散劑是乙二胺四乙酸或羥丙基甲基纖維素。
進一步的,所述原料的重量份數為酸化活性炭75-80份,納米二氧化鈦10-15份,樹脂3-8份,硅酸鈉0.1-5份,分散劑0.05-0.08份。
本發明還提供了抑菌型活性炭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
s1、將酸化活性炭研磨至粉末狀,干燥;
s2、依次加入納米二氧化鈦,交換樹脂,硅酸鈉,分散劑,攪拌均勻,塑型即得抑菌型活性炭組合物。
進一步的,所述塑型是將活性炭復合材料制成顆粒狀或棒狀。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添加納米二氧化鈦作為抗菌劑,抗菌廣譜、長效、安全穩定,并且對人體無害,可以循環再生使用;
本發明采用酸化活性炭,酸化過程不僅能夠去除活性炭中雜質,保持活性炭原有的活性,并且能夠避免后期制備過程中不必要的反應;
本發明能廣泛應用于日常水質和空氣凈化。生產成本低,適用范圍廣,使用效果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
實施例一
一種抑菌型活性炭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酸化活性炭70-75份,納米二氧化鈦5-10份,聚丙烯酸樹脂1-5份,硅酸鈉0.1-3份,羥丙基甲基纖維素0.05-0.08份。
其中,所述酸化活性炭制備方法包括:
s1、將普通活性炭在質量比為5%的稀硫酸中浸泡5小時并加熱至100℃,得到酸化活性炭初級產物;
s2、用大量水清洗酸化活性炭初級產物,并使用碳酸鈉調節ph至中性,干燥,得到酸化活性炭。
一種抑菌型活性炭組合物制備方法為:
s1、將酸化活性炭研磨至粉末狀,干燥;
s2、依次加入納米二氧化鈦,聚丙烯酸樹脂,硅酸鈉,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攪拌均勻,塑型成顆粒狀。
實施例二
一種抑菌型活性炭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活性炭75-80份,納米二氧化鈦10-15份,聚丙烯酸樹脂3-8份,硅酸鈉3-5份,羥丙基甲基纖維素0.05-0.08份。
其中,所述酸化活性炭制備方法包括:
s1、將普通活性炭在質量比為10%的稀硫酸中浸泡8小時并加熱至100℃,得到酸化活性炭初級產物;
s2、用大量水清洗酸化活性炭初級產物,并使用碳酸鈉調節ph至中性,干燥,得到酸化活性炭。
一種抑菌型活性炭組合物制備方法為:
s1、將酸化活性炭研磨至粉末狀,干燥;
s2、依次加入納米二氧化鈦,聚丙烯酸樹脂,硅酸鈉,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攪拌均勻,塑型成顆粒狀。
實施例三
一種抑菌型活性炭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活性炭75-80份,納米二氧化鈦15-20份,聚丙烯酸樹脂5-8份,硅酸鈉3-5份,羥丙基甲基纖維素0.08-1份。
其中,所述酸化活性炭制備方法包括:
s1、將普通活性炭在質量比為20%的稀硫酸中浸泡10小時并加熱至100℃,得到酸化活性炭初級產物;
s2、用大量水清洗酸化活性炭初級產物,并使用碳酸鈉調節ph至中性,干燥,得到酸化活性炭。
一種抑菌型活性炭組合物制備方法為:
s1、將酸化活性炭研磨至粉末狀,干燥;
s2、依次加入納米二氧化鈦,聚丙烯酸樹脂,硅酸鈉,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攪拌均勻,塑型成顆粒狀。
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尤其,對于設備實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實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