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及其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及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痿證是指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日久因不能隨意運動而肌肉萎縮為特征的一種難治病證。臨床上以下肢痿弱較為多見,故稱為痿躄。痿是指肢體痿弱不用,躄是指下肢軟弱無力,不能步履之意。不論內傷情志,或是外感濕熱、勞倦、色欲都能損傷內臟精氣,導致筋脈失養,產生痿證。可見,痿證是以臟氣內傷引起肢體失養,痿軟不能隨意任用的一種疾病。
肌萎縮癥在祖國醫學上屬于痿證、痿弱等范疇。痿證病變之本是肝腎虧虛,脾虛胃氣弱,肺熱傷津,五體失養(筋、脈、皮、肉、骨)則為本,外感溫熱毒邪、虛生內擾灼精耗血乃為標。脾胃為后天之本,素體脾胃虛弱,或久病成虛,中氣受損,則受納、運化、輸布的功能失常,氣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以致氣血津液虧虛,無以濡養五臟,運行血氣,以致筋骨、肌肉失養,關節不利,肌肉瘦削,而產生肢體痿弱不用。以上病機重點在脾胃二經,乃為虛證。脾胃虛弱,往往夾雜濕熱內滯,或痰濕之邪。脾虛則濕熱不化,流注于下,久則亦能損傷肝腎,導致筋骨失養。以上病機,發明人認為重點在肝腎二臟,乃為先天之本,后天之本重點在脾胃二經,則為后天不足之失養。可因肺燥、脾虛、濕熱久羈而致,臨床上與各型交叉摻雜的也不少見。由于真臟虧損,兩本皆虛,病多沉重深涸,尚為難治之頑疾。
痿癥雖在四經、五臟,其本主責于肝腎虧損,髓枯筋痿,素來“腎虛矣”。或因房色太過,乘醉入房,精損難復,或因勞役太過,罷極本傷,陰精虧損,導致腎中水虧火旺,筋脈失其營養,而產生痿證。其為先天本虛也。脾胃虧虛,精微不輸,脾胃為后天之本,素體“脾虛胃弱也”。或久病成虛,中氣受損,則受納、運化、輸布的功能失常,氣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無以濡養五臟運行氣血,以致筋骨失養,關節不利,肌肉瘦消痿縮,而產生痿弱不用。
痿證與現代西醫學的神經系統疾病,運動神經疾病,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原發性側索硬化癥,進行性肌萎縮,多發性神經炎,急性脊髓炎,重癥肌無力,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萎縮性肌強直,多發性肌炎以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并發軟癱的后遺癥都有一定的關系。凡肢體痿軟,臨床表現與痿病相似者,均可參考本篇辯證論治。
專利號為200410012137.5的已授權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治療肌肉萎縮的藥物組合物,該組合物中含有紫河車、醋龜甲等組分,但該藥物制取時需在較高溫度和壓力下壓濾出藥液,該藥的組方和生產方法與本發明均相差甚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療效好、治愈率高、組方合理能有效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還提供了該中藥組合物的生產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含有以下干燥的原料藥,以重量份表示,紫河車2~10份、醋龜甲15~45份、鹿筋3~20份、人參5~30份、黃芪20~90份、白術10~20份、當歸5~30份、熟地黃10~30份、鎖陽10~30份、牛夕5~20份。
所述的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其中紫河車3~8份、醋龜甲20~40份、鹿筋5~15份、人參8~25份、黃芪25~70份、白術10~17份、當歸8~25份、熟地黃12~25份、鎖陽12~25份、牛夕5~15份。
所述的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其中紫河車3~6份、醋龜甲25~35份、鹿筋6~12份、人參10~20份、黃芪30~60份、白術12~15份、當歸10~20份、熟地黃15~20份、鎖陽15~20份、牛夕6~12份。
所述的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其中紫河車2~5份、醋龜甲25~30份、鹿筋6~9份、人參12~18份、黃芪30~45份、白術12~15份、當歸5~15份、熟地黃15~18份、鎖陽15~18份、牛夕6~9份。
所述的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其中紫河車2~5份、醋龜甲30~45份、鹿筋10~20份、人參15~30份、黃芪20~50份、白術10~15份、當歸5~20份、熟地黃10~15份、鎖陽10~20份、牛夕5~10份。
所述的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其中紫河車5~10份、醋龜甲15~30份、鹿筋3~10份、人參5~15份、黃芪50~90份、白術15~20份、當歸20~30份、熟地黃15~30份、鎖陽20~30份、牛夕10~20份。
所述的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其中紫河車3~6份、醋龜甲30~45份、鹿筋3~10份、人參10~20份、黃芪30~60份、白術15~20份、當歸15~30份、熟地黃15~20份、鎖陽10~20份、牛夕10~15份。
一種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的生產方法,按各組配比分別將稱取紫河車、醋龜甲、鹿筋、人參、黃芪、白術、當歸、熟地黃、鎖陽和牛夕,再將各組分研成粒度為80~120目的粉末,然后混合均勻。
將此藥按配方研成粉未后制成丸劑,也可按常規方法制成散劑或膠囊劑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藥理分析本發明組方適用于中醫諸痿肌縮,腰膝酸軟,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日久不能隨意運動,久而不愈則導致的肌肉萎縮;以及肝腎虧損,髓枯筋痿,脾胃虧虛,精微不輸的病癥。痿證皆為精血虧虛,筋脈失養,肌肉不強,骨枯髓虧,津液生化,乏源之證。組方中重用血肉有情之品,以大補精血填髓,壯強筋骨,治以扶固其腎,助后天生化之源,水谷精微得旺,氣血津液得潤,五臟得養,筋脈肌肉得壯,治以補其脾。
紫河車,始載于《本草拾遺》,后世本草均有收載,為健康人之胎盤。其味甘、咸、溫,歸經于肝、腎、肺。凡男女諸病百損,五勞七傷,多由先天稟賦不足,腎氣虛弱,精血虧損。紫河車乃血肉有情之品,甘咸入腎,質潤氣雄,常用于腎元虧損之證。本品能溫腎益精,補氣養血,補而不膩,溫而不燥,主治虛勞贏瘦,神疲乏力,陽痿遺精,筋骨痿軟,腿足消瘦,步履乏力。伍人參大補腎元,則培補先天。以補后天之本以助脾,益先天之本,以固腎生精,以鼓舞脾氣以助生化之源。合人參甘溫,入脾經,補脾調中,紫河車乃稟受人之精血,甘溫平補,善能補益肝腎,養益精血,為助陽補精之上品。治先天不足,腎氣虧耗,氣血不足,精血衰少,生化乏源,以治瘦弱之肌痿。佐人參、熟地則補氣血,生血養血。
合龜甲,性甘、咸、寒,歸肝、腎、心經。本品滋補肝而有強健筋骨之能,又治肝腎不足。筋骨痿軟,腰膝痿痹、步履全廢,大內漸脫。本品又長于滋腎水,強筋骨,又培補先天,促助發育。合鹿筋甘咸溫,入腎肝經,本品為補腎陽,益精血,強健筋骨,又調沖任,兩藥相伍能補肝,腎虛損又助陽,補精生血。龜甲佐鹿筋、人參、紫河車、熟地,則能填補精血益髓,補益肝腎,強筋壯骨之能,多治先天不足,又醫后天失養。紫河車、鹿筋、龜甲三藥相伍乃為君藥。
方中人參大補元氣,能補后天促先天。合當歸、黃芪三藥相伍,則補氣生血、活血而養血。配味甘、苦溫之白術,能燥濕健脾,補益和中,為后天之本,又為氣血生化之源。人參、黃芪、白術三藥同伍,乃甘溫補脾益氣,以達補氣生血。歸芪相伍,一則補氣生血,一則補血益氣。歸芪合用則氣壯血生,陰平陽秘。伍熟地滋腎陰,益精髓,乃為脾腎雙補之功。故人參、當歸、黃芪、熟地黃、白術五藥相合為輔藥。
方中鎖陽,又名不老草,又叫不老藥,見《國藥的藥理學》;地毛球《中藥志》。能補虛益氣、清肝潤腸,甘溫壯陽益精;伍鹿筋能強壯筋骨,則養筋潤燥,乃興陽固精,強精益髓;配白芍柔肝養筋;佐白術、人參,理氣健脾和中,以防黃柏苦寒,敗胃之弊。合熟地相伍,以滋陰降火,又堅腎固精,能滋養補而不滯,乃瀉而不傷,三藥相伍,乃為佐藥。方中牛夕,酸平,入肝腎二經。性善下行,直達肝腎二經,善能補肝腎,堅強筋骨,為使藥。
本發明的積極有益效果(1)本發明根據中醫傳統理論,經過發明人二十多年的摸索和經驗總結,經過幾千人次的臨床試驗,才總結出具有補腎養肝清熱、強壯筋骨生髓并具有補脾強肌復力功效的中藥組合物。經臨床試驗證明該配方合理,配伍有度,藥用精專,諸藥合用,能達固本治痿起廢之功,故該中藥組合物暫命名為固本治痿起廢丸;該藥能標本兼治,并且療效鞏固,治愈后不反彈;并且該藥療效好,治愈率高,治愈率達81.7%,有效率4.2%,顯效率14.1%,無無效病例。
(2)本發明產品在治療萎癥方面療效獨特,多年來經治愈的患者來自全國各地,用本發明的產品結合其他常規中藥煎湯服用,治愈了一批患病多年而用西藥、中藥久治不愈的患者,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痛苦甚至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該藥在患者中反應良好,深得患者的好評。
(3)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經臨床試驗表明,安全、無任何毒副作用。和用西藥相比,本發明的治療方法簡單,一般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療,并且療程短,療效好,患者花費少,大大減少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和精神痛苦。因此,本發明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很值得推廣應用。
(4)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的研制成功,使人們重視中藥,加強對中藥的研究、開發及應用,加強對中藥的獨特療效的認識,對弘揚我國的中醫藥事業,均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有利于人們對我國中醫藥研究的不斷深入探索和創新。
治療效果及療效統計發明人從1980年至2006年26年間,共收治全國19個省、市、自治區,100個縣的痿證患者3080余例。其中男、女患者比例為8∶2,年齡在10~45歲之間的2005名,占65.1%;45~65歲之間的308名,占10.0%;其余年齡段的767人,占24.9%。
療效統計3080余例患者中,經治療全愈的病例2516例,占81.7%;有效病例131例,占4.2%;顯效病例433例,占14.1%。無一例無效。
典型病例及分析病例一脊髓空洞癥李某,男,39歲,因四肢麻木乏力10年,伴有右下肢僵直5年。患者15年前無明顯誘因下感四肢乏力,呈進行性加重。經某醫院檢查以“風濕”、“中風病”治療,病情不見緩解;5年前感右下肢觸痛,溫覺逐漸減退,直致消失,右髖、膝、踝、趾關節不能自主活動。經MR1確認為(1)頸7-胸6段脊髓空洞癥;(2)胸3-胸6段水平血管畸形可疑。經其他藥物治療(用藥不詳),病情未能控制。否認結核病史,無家族史。入院檢查時,身高158cm,體重54Kg,神清,精神萎靡,少氣懶言,營養較差,面色無華,舌淡,苔白,舌邊尖有瘀點,脈沉澀。劍突下痛,觸、溫覺減退,右髖關節以下完全消失。皮膚少澤,指甲無華,髖、膝、趾關節不能自主伸屈,被動伸屈不受限,巴氏征陽性。患肢較左側明顯萎縮,體表冰涼,左側下肢無明顯異常。取仰臥位測雙側大腿、小腿圍,髕骨上22.5cm處右側38.5cm,左側51cm;髕骨下12cm處右側27.5cm,左側32cm。體溫、血壓、呼吸、脈搏均在正常范圍,三大常規、TCD、EEG、肝功能、出凝血時間均正常,ESR70mm/n。
中醫診斷痿證。西醫診斷脊髓空洞癥。
治法健脾補腎,益精填髓,補氣活血。
擬方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固本治痿起廢丸治療。用法丸藥一日3次,每次9g,用山棗湯送服。(山棗湯的制法山藥30g,紅棗10枚,附片3g,巴戟天5g,加水約1000毫升,小火熬至約700毫升,得一日用量的山棗湯,分3次送服丸藥。)服藥30天后,患肢漸有冷熱感覺;原方繼續治療2個月,右下肢痛、觸、溫覺完全恢復,髖、膝、趾關節活動自如。但感口苦、勞累,后指尖發紺。查舌質紅,苔薄黃,舌邊瘀點消失。
繼續服用原丸藥,在上述山棗湯中加當歸10g,丹參15g,鹿茸粉3g,肉桂3g,煎湯送服;一日2次,早晚分服。服用至今,無不良反應。測雙側大腿、小腿圍,髕骨上22.5cm處,右則50.8cm,左側52cm;髕骨下12cm處31.5cm,右側31.5cm,左側32.5cm。可見右側大腿、小腿圍恢復較好,效果明顯。
按語本例病人辯證為脊髓空洞癥(虛),氣不行血,治療選用固本治痿起廢丸,大隊肉有情之品和益氣健脾和胃養陰,益精填髓,佐以活血補氣,諸藥合用,能補腎生精,以填髓,補先天之本,以助后天之脾,健生化之源,則精微得旺,乃肢體得濡以復健。伍以大隊甘濕大熱之品,意在“益火之源以消陰翳”,陰生陽長,疴疾得瘳,偶獲奇效。
病例二進行性肌萎縮李某,男,45歲,1995年8月2日初診。
主訴肌肉跳動無力,已20年。
病史患者20多歲時出現兩手顫動,38歲左右兩腿無力,合谷處消瘦,舌肌萎縮5~6年,肌肉震顫,行走平路困難,上樓梯更無氣力,肌肉活檢為肌源損傷。
現癥狀四肢肌肉跳動無力,活動受限,部分肌肉萎縮,舌質淡紅,苔薄白,舌頭凹凸不平。
中醫診斷痿證。辯證屬脾腎兩虛,陰虛濕阻。
西醫診斷慢性進行性肌萎縮。
治法健脾復肌,祛濕養陰。
方藥固本治痿起廢丸,一日3次,每次9g,飯前用山棗湯送服(懷山藥30克、大棗十枚)。
按上方服藥,服至1995年8月30日。患者服藥后無不良反應,腿部力量比前好轉,肌肉跳動大大減輕,大腿未感發脹,舌頭和手伸出來未顫,舌質凹凸不平,合谷處肌肉萎縮,舌苔薄白,脈略細滑。
二診1995年9月2日,患者兩腿發脹(左腿明顯),影響睡眠,力量略降,又出現肌肉跳動,右手無名指、小指無力,舌質中間有些凹凸不平,舌苔薄黃,脈細略滑。
繼續服用本發明的固本治痿起廢丸,1日3次,每次9g,用山棗湯加菟絲子30g,蒼術15g,薏米30g,白芍15g,合煎,用湯送服。
三診患者服藥后無不良反應,上方服至1995年10月2日。患者身上肌肉未有跳動,而面部肌肉略動,雙下肢無力,舌體凹凸不平,脈細弱。治以益氣健脾,健肌強力。
方藥固本治痿起廢丸,一日3次,每次9g,用山藥30g,大棗6g,蒼術15g,川續斷15g,桑寄生30g,合藥煎湯送服上丸藥。
四診1995年11月10日,服藥后無不良反應,患者肌肉及面部顫動基本消失,病情好轉,肌肉跳動消失,肌肉力量增加,伸舌肌肉跳動基本消失,舌質凹凸比前減輕,舌苔薄,脈細。以鞏固療效,仍服用固本治痿起廢丸,用山棗湯煎湯送服。
按語本案始終本著《內經》“治痿獨取陽明”之訓,以健脾復肌,以促先天之不足。乃脾不僅主肌肉,且善運濕,本案患者或兼有陰虛,初診、二診均健脾、養陰祛濕并進。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二者互相影響,案中數診均參入溫腎陽之法。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脾虛可致血不榮筋,案中常不離養血強肌,補腎生精血,以壯其筋骨,乃肌萎筋弱,此疾乃為兩本皆虧所致,方從法立,藥隨證轉,前后診治三個月,肌萎縮證取得了較好的滿意療效。
病例三進行性肌營養不良(一般情況)魯某,15歲,1982年8月8日初診(主訴)雙上肢肌肉消瘦一年余。
(病史)患者全身瘦乏,走路身向前傾,臀部向后,呈鴨子步。蹲下起立時用手先撐雙膝部,納可眠善。
(現癥)患者全身疲乏,雙上肢肌肉消瘦,走路不穩,全身乏力。檢查頸軟,握力相等,上臂反射減低,膝反射下降,巴氏征(一)。
中醫診斷痿癥。辯證屬脾腎兩虛,氣血不足。
西醫診斷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治法益氣健脾以生血,補腎固本以生精,滋陰清熱以養血。
(處方)固本治痿起廢丸,一日3次,每次9克,用山棗煎湯送服,連服三個月。
二診于1982年12月2日,服上藥后患者癥狀減輕,停藥6天,又覺下肢疼痛,舌質略紅,苔黃脈沉細。檢查左大腿腿圍23.7cm,右大腿圍24cm。
治法藥方照前法,繼續服藥至1983年1月27號。服上藥后患者肘上部較前粗,而肘下部較前細,上肢較前能伸直。檢查左膝上腿腿圍30.5cm,右膝上腿圍30cm。患者照前方藥服至1983年5月10日,患者兩臂已能伸直,較治療前有力增粗,又繼服前方3個月,服法同上,效果較好。
按語本案與《素問·痿證》“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的記載吻合,屬脾之氣陰不足癥,乃為后天生化乏源,腎陰不足,陰陽互根,相互協調的整體,以陰為體,陽為用。陰精足則陽化,腎精足則五臟得養,能行走矯健,耳目聰明,乃筋骨肌肉強壯。腎陽虧虛,乃四肢痿軟無力,腰膝酸軟,冷痛,治療以助陽求陰。陽氣是人體運動的根本,它有溫煦臟腑、振奮精神的作用,有陽氣則有生命,陽氣絕則生命息。故《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若天與回,失其所則折奉而彰。”對于痿證之治療,陽氣同樣之重要。臂之能舉,腿之能所用,是肢體在陽氣作用下發揮出來的功能。根據進行性肌營養不良之痿證,乃屬中醫之兩本皆虧,益氣健脾以治陽氣之不足,以清熱滋陰,助陽藥以振奮之,陽中求陰,乃補腎之先天而不足,補先天助后天,以增生化之源,而痿證得以廖矣。
病例四進行性肌無力(一般情況)葉某,女,20歲,于1999年6月1日初診。
(主訴)四肢無力4年。
(病史)患者腿無力已4年之久,開始時走路無力,不能跑步,逐漸發展至走路摔跤,記憶力不集中,上肢無力。陰雨天左前肋部疼痛,有時頸部疼痛。
(現癥狀)患者四肢無力,時常摔跤,前肋部疼痛,有時頸部疼痛。舌苔薄白,舌質略呈粉色。檢查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72單位/升,肌酸磷酸激酶1300單位/升,乳酸脫氫酶247單位/升,免疫球蛋白G144克/升,免疫球蛋白A1.34克/升,免疫球蛋白M0.1克/升。
(中醫診斷)痿證。辯證屬脾虛濕阻,營衛失和。
(西醫診斷)進行性肌無力。
(治法)益氣健脾,調和營衛,燥濕祛痰。
(方藥)固本治痿起廢丸,一日2次,每次9g,煎湯送服,生黃芪30g,桂枝10g,蒼術15g,白術15g,大紅棗5枚,薏米仁30g,遠志6g,土貝母15g,當歸15g,川芎15g,,白芍15g,麥冬15g,五味子15g,生地黃20g,水煎得湯,用以送服。
二診于1999年6月15日,服藥后無不良反應,腰部有緊的感覺,前兩天腰痛,腰部、臂部有動感,本周未跌跤。舌苔薄白,根部薄黃,脈略滑。治法同前。固本治痿起廢丸,一日2次,每次9g,煎湯送服,服至1999年7月12日。
三診于1999年7月12日,服藥后無不良反應,患者坐位起立可不用扶物,但蹲下起立尚需要扶物,有時下樓尚摔倒,納佳、大便正常。治法服治痿起廢丸,一日3次,每次9g,用上述病例二的山藥、大棗煎湯送服,服藥至8月30日。
四診服藥無不良反應,近期無跌跤,上樓梯較前有力。食欲尚好,大便正常,無苔,脈滑,治法照三珍。于1999年10月12日,復查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17.6單位/升;肌酸磷酸激酶113單位/升,乳酸脫氫酶88單位/升。
按語健脾補腎,養血壯筋;一補后天之本,增加生化之源,強肌健力,二補先天之本,補腎生精血以養五臟,又強筋健骨,以療痼疾之愈矣。
病例五重癥肌無力楊某,女,11歲(主訴)雙眼臉下垂,睜眼困難1年余。服新斯的明等藥取效一時,但不能持久,因轉中醫求治。
(病史)于2001年3月6日,診見患兒形體適中,面色萎黃,雙眼臉抬舉不能,語言清晰。家屬代言其平素飲食較少,擇食較重,素食略多,不喜則拈筷即放。體質較差,肢體軟弱,動則乏力,不擬他孩好動。查舌質淡,舌苔白,脈沉細。
(中醫診斷)痿癥(脾氣虛弱,肌肉失養)。
(西醫診斷)重癥肌無力。
(治法)益氣健脾升陽,升陽益胃湯。
固本治痿起廢丸,一日2次,每次6g,口服,每日1劑。
黨參15g,白術10g,黃芪20g,半夏9g,陳皮10g,茯苓10g,澤瀉10g,防豐10g,羌活10g,柴胡10g,紅棗3枚,生姜6g,人參9g。上方加水1000ml,煎至700ml,每次200ml送服。
二診患者服藥無不良反應,服上方8劑(即8天),眼瞼下垂有明顯好轉,上午基本可以睜眼,午后仍差。繼續服上方月余,眼瞼無論上、下午均靈活抬舉,但看書較多時仍感眼瞼疲勞。
再診,上方去除茯苓、澤瀉,加薏仁30g、山藥30g,煎湯連服3個月,眼肌麻痹完全消失。飲食、精神、體力均隨之逐漸好轉。后囑其以補中益氣丸、固本治痿起廢丸間斷交替服用,以鞏固療效。追訪3年,病兒一直正常,已告痊愈。
按語《靈樞》謂“五臟六腑精所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裹者,包扎;擷為以帶承物,約束裹擷,即眼瞼肌之功能,為肌肉之精,而屬于脾,脾合肌肉。故本案治肌無力下垂,以補脾胃升陽為主,選用升陽益胃湯合固本治痿起廢丸,治之而獲滿意療效則頑疾得除矣。
病例六運動神經元病(一般情況)患者王某,41歲,于2004年12月8日初。
(主訴)兩手魚際肌萎縮2余年。兩臂肌肉跳動,下肢行走無力。
(病史)從2001年7月勞累后淋雨,全身乏力,病勢逐漸發展,曾經某醫院檢查,診斷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久經西醫治療未見效。
(現癥)患者除肌肉萎縮外,兼有腰痛,四肢冷,遺精,失眠,食少,舌質淡紅,邊紫,苔薄黃,脈細弱。
(中醫診斷)痿證(肝、腎、脾三臟具虛,精血虧耗,筋脈肌肉失養)。
(西醫診斷)運動神經元病。
(治法)益氣健脾,補腎養肝,養血濡筋。
(處方)固本治痿起廢丸,一日3次,每次9g。
用熟地30g,首烏30g,山藥30g,黨參30g,牛夕18g,當歸10g,木瓜9g,桑寄生15g,紅花4.5g,大棗6枚,加水800ml,煎至600ml,每次用200ml送服,每日一劑,一日3次,每次9g,送服丸藥。上方服2個月,病情有所好轉,下肢沉重較輕,行步稍穩,伸腰時小腿抽筋已愈,精神較好,食欲如常。但上肢仍無力上舉。治宗守前法、方。
二診于2005年2月16日,服上方2個月,服藥無不良反應,病情有所好轉。下肢沉重較輕,行步稍穩,伸腰時小腿抽筋已愈,精神尚好,飲食如常,但上肢仍無力上舉,上肢跳動稍減,晨醒后覺咽喉干燥,夜寐易醒,有時遺精,肌肉萎縮,尚無發展現象。
三診于2005年3月18日,服藥后無不良反應,病情略好轉,但晨醒后咽喉干燥。仍用前方,加入益氣滋陰之品。在前方中加入黃芪9g,元參9g,生甘草3g,煎湯送服固本治痿起廢丸,1日2次,每次9g,再服2個月。
四診服藥四個月后,服藥無不良反應,精神尚佳,夜寐亦安,遺精減少,上肢肌肉跳動已停止。肌肉上舉稍有力,行步尚穩,下肢肌肉略有復肌,病情基本穩定,癥狀有好轉。為鞏固療效,以固本治痿起廢丸繼續服了3個月,使久病之體漸漸得到恢復。病在恢復期注意飲食營養和鍛煉,以增強體質。
藥服8個月后,病情穩定,身體恢復基本正常。于2005年8月28日血常規及小便化驗血紅蛋白145gg/L,白細胞7.2×109/L,血小板106×109/L;小便化驗正常,糖(一)。
按語本例痿癥進行性運動神經元疾患,目前尚無特效療法。采用健脾益氣,活血化瘀,補氣養血,舒通經絡,開放微循環,改善下肢血運,從而治愈。
病例七汪某,男,43歲,于2005年3月18日初診。患者在2003年因胃潰瘍病行胃次切除。術后3年開始覺四肢麻木,雙下肢震顫,呈痙攣步態,后逐漸加重,出現四肢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來診時病理反射陽性,但無感覺障礙和小腦體征,舌質降,苔薄,脈絡滑數。
中醫診斷痿證。證屬氣血兩虛,瘀阻經絡。
西醫診斷脊髓性肌萎縮癥。
治法健脾益氣,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處方固本治痿起廢丸,用山藥30g,生地黃20g,枸杞子15g,汝歸15g,丹參20g,煎湯送服,1日3次,每次9g。服至3月28日。
二診于2005年3月28日,患者無不良反應。自覺雙下肢肌力稍有力,震顫減輕。無其他不適,按上方繼續服用18劑,每天一劑。
三診于2005年4月18日,患者自覺服藥后雙下肢肌力較前增加,肌震顫顯著消失,步態亦較穩,除偶有腓腸肌脹痛外,余無不良反應。查原有雙下肢巴彬斯基征,已轉為陰性,肌張力增高亦改善。即停服上方,繼服固本治痿起廢丸,連服2月余,病情顯著好轉而出院。隨訪至今,情況良好,已正常上班。
按語本例痿證,進行性運動神經元疾病,目前尚無特效療法。采用益氣健脾、活血化瘀,氣行血行,暢通經絡,開放微循環。其法合理,其方有度,其痼疾得除之。
病例八周期性麻痹李某,女,35歲,因勞倦過度發生四肢癱瘓,以下肢為甚,而伴有全身麻木,肌肉酸脹,下肢沉重無力而不痛。病后無畏寒及發熱,平時胃脘痞悶,飲食欠佳,口中乏味。二年來每隔2至3個月發作1次,每次持續5至7天。發作后兩下肢不能任地,兩上肢不能持物,呈癱瘓狀態。先后2次去醫院,診為周期性麻痹(低血鉀性)。用氯化鉀、強的松、VB等藥物治療,癱瘓等癥狀時輕時重。近1月發作頻繁(間隔5~6天),病情較重。診時神清醒,精神萎靡,面色晦滯,自述月經正常。查體四肢癱瘓,肌力III級,肌張力較低,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心率90次/分,律齊,血清鉀3.1mmol/L,心電圖正常。舌質紅,苔薄黃膩,脈細數。
中醫診斷痿證(脾氣虛弱)。
西醫診斷周期性麻痹(低血鉀)。
治法益氣健脾、補氣養血。
處方固本治痿起廢丸,用四君子湯(人參、白術、茯苓各9g、炙甘草6g)煎湯送服,一日3次,每次9g,一天1劑。
二診服上方10劑,(1)肢麻木及肌肉酸脹感減輕,癱瘓伴下肢沉重不減,舌質紅,舌苔薄黃,脈弦細而數。四診合參,辯證屬脾胃虛弱,肝腎不足,濕熱浸淫所致。治宜益氣健脾,清熱化濕,方藥以固本治痿起廢丸治之,一日3次,每次9g。用黨參、白術、茯苓各12g,薏米仁30g,黃柏6g,山藥3g,大棗5枚,煎湯送服。
三診服上方7劑(7天),四肢癱瘓程度減輕,全身麻木消失,飲食仍欠佳,胃脘不適,舌質淡紅,苔薄黃,脈弦細數。按上方加懷牛夕、陳皮各12g,煎湯繼續送服。
再診服上方8劑(8天),每天1劑。四肢癱瘓消失,肌張力恢復正常;食欲正常,胃脘舒適,舌質淡紅,苔白,脈弦細。為鞏固療效,繼續服上方10劑,全愈出院。出院后隨訪,未見復發,健康如常人。
按語發作期主要責于脾胃,間歇期主要責之肝腎。本候先后兩天不足,后天是生化乏源,飲食不節,傷及脾胃,或情志相激,而木旺伐土,脾氣受傷;或勞累耗氣,氣隨汗泄,脾胃受傷,運化失調,精微不布,筋肉失養而發為痿;先天稟賦不足,素來腎虛,他病日久,腎水耗傷,肝腎同源俱虧,筋脈失養而為痿,或外感寒濕;寒濕因傷脾陽或濕熱浸淫,氣血不運而致痿。
外本候治以益氣健脾、補氣養血,上方健脾以生化精微營養肢體而強肌,補腎氣肝血得養,兩本相固,則頑疾得愈之。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一種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及其生產方法原料藥為干燥的紫河車6份、醋龜甲20份、鹿筋10份、人參10份、黃芪40份、白術15份、當歸20份、熟地黃15份、鎖陽15份、牛夕12份。
分別按重量份稱取原料藥,烘干后研成粉末,粉末粒度為100~120目。其中白術宜先炒再烘干,牛夕宜先用酒浸后再烘干;熟地黃、當歸宜凍干。
醋龜甲的炮制取干凈砂置于鍋中炒熱,將生龜甲倒入鍋中拌炒,炒至龜甲表面呈淡黃色,取出;用醋淬(龜甲每100g,用醋20g),干燥后備用,即醋龜甲,用時搗碎研末用。鹿筋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四肢之肌腱。
將上述粉末混合均勻,按常規方法制成丸劑即可。
實施例二同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原料藥紫河車2份、醋龜甲15份、鹿筋3份、人參5份、黃芪20份、白術10份、當歸5份、熟地黃10份、鎖陽10份、牛夕5份。
將各原料藥烘干后研成100目的粉末,將粉末混合均勻,按常規方法制成散劑。
實施例三同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原料藥紫河車10份、醋龜甲45份、鹿筋20份、人參30份、黃芪90份、白術20份、當歸30份、熟地黃30份、鎖陽30份、牛夕20份。
將各原料藥烘干后研成110目的粉末,將粉末混合均勻,按常規方法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四生產方法同實施例一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原料藥紫河車3份、醋龜甲17份、鹿筋5份、人參7份、黃芪23份、白術12份、當歸7份、熟地黃12份、鎖陽12份、牛夕7份。
實施例五生產方法同實施例一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原料藥紫河車5份、醋龜甲19份、鹿筋7份、人參10份、黃芪25份、白術15份、當歸10份、熟地黃15份、鎖陽15份、牛夕9份。
實施例六生產方法同實施例一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原料藥紫河車6份、醋龜甲20份、鹿筋8份、人參9份、黃芪30份、白術16份、當歸12份、熟地黃17份、鎖陽15份、牛夕10份。
實施例七生產方法同實施例一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原料藥紫河車6份、醋龜甲25份、鹿筋10份、人參12份、黃芪35份、白術17份、當歸13份、熟地黃18份、鎖陽18份、牛夕12份。
實施例八生產方法同實施例一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原料藥紫河車8份、醋龜甲25份、鹿筋13份、人參15份、黃芪40份、白術18份、當歸15份、熟地黃18份、鎖陽20份、牛夕15份。
實施例九生產方法同實施例一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原料藥紫河車9份、醋龜甲30份、鹿筋15份、人參18份、黃芪45份、白術19份、當歸18份、熟地黃20份、鎖陽23份、牛夕18份。
實施例十生產方法同實施例一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原料藥紫河車10份、醋龜甲33份、鹿筋18份、人參20份、黃芪85份、白術20份、當歸20份、熟地黃23份、鎖陽25份、牛夕20份。
實施例十一生產方法同實施例一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原料藥紫河車10份、醋龜甲35份、鹿筋20份、人參25份、黃芪55份、白術17份、當歸25份、熟地黃30份、鎖陽30份、牛夕19份。
實施例十二生產方法同實施例一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原料藥紫河車10份、醋龜甲38份、鹿筋18份、人參23份、黃芪90份、白術19份、當歸28份、熟地黃25份、鎖陽25份、牛夕20份、白芍15份。
實施例十三生產方法同實施例一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原料藥紫河車7份、醋龜甲40份、鹿筋16份、人參28份、黃芪65份、白術18份、當歸30份、熟地黃20份、鎖陽20份、牛夕15份、白芍25份。
實施例十四生產方法同實施例一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原料藥紫河車5份、醋龜甲45份、鹿筋17份、人參30份、黃芪70份、白術20份、當歸28份、熟地黃30份、鎖陽22份、牛夕18份、白芍30份。
實施例十五生產方法同實施例一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原料藥紫河車8份、醋龜甲40份、鹿筋16份、人參26份、黃芪60份、白術11份、當歸10份、熟地黃12份、鎖陽25份、牛夕12份、白芍10份。
實施例十六生產方法同實施例一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原料藥紫河車7份、醋龜甲32份、鹿筋10份、人參12份、黃芪75份、白術19份、當歸28份、熟地黃28份、鎖陽22份、牛夕18份、白芍30份。
實施例十七生產方法同實施例一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原料藥紫河車6份、醋龜甲45份、鹿筋20份、人參30份、黃芪88份、白術18份、當歸25份、熟地黃15份、鎖陽24份、牛夕18份、白芍20份、黃柏12份。
實施例十八生產方法同實施例一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原料藥紫河車9份、醋龜甲40份、鹿筋15份、人參10份、黃芪80份、白術15份、當歸20份、熟地黃20份、鎖陽20份、牛夕15份、白芍30份、黃柏10份。
實施例十九生產方法同實施例一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原料藥紫河車5份、醋龜甲20份、鹿筋5份、人參7份、黃芪30份、白術12份、當歸10份、熟地黃25份、鎖陽15份、牛夕7份、白芍12份、黃柏3份。
實施例二十生產方法同實施例一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原料藥紫河車6份、醋龜甲30份、鹿筋12份、人參20份、黃芪55份、白術15份、當歸15份、熟地黃28份、鎖陽12份、牛夕12份、白芍20份、黃柏5份。
實施例二十一生產方法同實施例一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原料藥紫河車3份、醋龜甲17份、鹿筋8份、人參10份、黃芪30份、白術12份、當歸7份、熟地黃14份、鎖陽17份、牛夕6份、白芍13份、黃柏8份。
實施例二十二生產方法同實施例一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原料藥紫河車9份、醋龜甲40份、鹿筋18份、人參15份、黃芪70份、白術17份、當歸20份、熟地黃12份、鎖陽25份、牛夕16份、白芍20份、黃柏9份。
實施例二十三生產方法同實施例一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原料藥紫河車7份、醋龜甲33份、鹿筋10份、人參10份、黃芪50份、白術15份、當歸15份、熟地黃10份、鎖陽20份、牛夕10份、白芍15份、黃柏10份。
實施例二十四生產方法同實施例一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原料藥紫河車5份、醋龜甲25份、鹿筋15份、人參20份、黃芪40份、白術15份、當歸25份、熟地黃15份、鎖陽15份、牛夕15份、白芍25份、黃柏15份。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含有以下干燥的原料藥,以重量份表示,紫河車2~10份、醋龜甲15~45份、鹿筋3~20份、人參5~30份、黃芪20~90份、白術10~20份、當歸5~30份、熟地黃10~30份、鎖陽10~30份、牛夕5~2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其中紫河車3~8份、醋龜甲20~40份、鹿筋5~15份、人參8~25份、黃芪25~70份、白術10~17份、當歸8~25份、熟地黃12~25份、鎖陽12~25份、牛夕5~15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其中紫河車3~6份、醋龜甲25~35份、鹿筋6~12份、人參10~20份、黃芪30~60份、白術12~15份、當歸10~20份、熟地黃15~20份、鎖陽15~20份、牛夕6~12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其中紫河車2~5份、醋龜甲25~30份、鹿筋6~9份、人參12~18份、黃芪30~45份、白術12~15份、當歸5~15份、熟地黃15~18份、鎖陽15~18份、牛夕6~9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其中紫河車2~5份、醋龜甲30~45份、鹿筋10~20份、人參15~30份、黃芪20~50份、白術10~15份、當歸5~20份、熟地黃10~15份、鎖陽10~20份、牛夕5~10份。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其中紫河車5~10份、醋龜甲15~30份、鹿筋3~10份、人參5~15份、黃芪50~90份、白術15~20份、當歸20~30份、熟地黃15~30份、鎖陽20~30份、牛夕10~20份。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其中紫河車3~6份、醋龜甲30~45份、鹿筋3~10份、人參10~20份、黃芪30~60份、白術15~20份、當歸15~30份、熟地黃15~20份、鎖陽10~20份、牛夕10~15份。
8.一種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的生產方法,其特征是按權利要求1的組分配比分別將稱取紫河車、醋龜甲、鹿筋、人參、黃芪、白術、當歸、熟地黃、鎖陽和牛夕,再將各組分研成粉末,然后混合均勻。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的生產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粉末粒度為80~120目。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的生產方法,其特征是該中藥組合物混合均勻后,按常規方法制成丸劑,或散劑,或膠囊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痿證的中藥組合物及其生產方法。以重量份表示,含有以下干燥的原料藥,以重量份表示,紫河車2~10份、醋龜甲15~45份、鹿筋3~20份、人參5~30份、黃芪20~90份、白術10~20份、當歸5~30份、熟地黃10~30份、鎖陽10~30份、牛夕5~20份,將原料藥分別研成粉末,再混合均勻,制成丸劑。經臨床試驗證明該藥能標本兼治,并且療效鞏固,治愈后不反彈;并且該藥療效好,治愈率高,治愈率達81.7%;治療方法簡單,并且療程短,療效好,患者花費少,深得患者的好評。因此,本發明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很值得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A61P21/00GK101066319SQ20071005433
公開日2007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30日
發明者毛宏, 毛嘉成, 毛振興, 毛順卿 申請人:毛順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