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咽炎中藥組合物及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及生產方法,尤其是一種治療咽炎重要 組合物及生產方法,用于急、慢性咽炎的治療。
背景技術:
咽炎為一種臨床多見病,常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表現為咽峽 部位紅腫疼痛,吞咽唾液時更加明顯,它多與環境、飲食、生活習慣有 關,加上工業的持續發展,造成大氣環境污染,已深深影響到人們的正 常生活,因此發病人群持續增高。目前的治療方案多為抗生素治療,長 期服用容易產生耐藥性和引發腸胃不適等不良反應。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養陰清肺、化痰利咽的 藥物組合物及生產方法。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治療咽炎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它 的組分及重量配比為牛蒡子10-12%、干草3-5%、蟬蛻6-9%、薄荷3-5%、 川貝母10-12%、玄參17-19%、赤芍10-12%、牡丹皮10-12%、地黃17-19%、 桔梗4-6%。
一種治療咽炎中藥組合物的生產方法,其步驟為(1)按比例選取 藥物各組分,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2)將混合物加入8倍的75%乙醇 加熱回流提取一小時,將剩余部分再加入4倍的75%乙醇加熱回流提取 30分鐘,提取液合并后過濾,濃縮至密度為1.30 (80°C)的清膏,備用;(3)等冷卻到室溫后,在清膏內加入適量糊精、蔗糖制成顆粒后包裝。 本發明的優點是養陰清肺,化痰利咽,而且無副作用和不良反應。
實施例1:
一種治療咽炎中藥組合物及生產方法,其組分及重量配比為牛蒡
子10%、干草5%、蟬蛻6%、薄荷5%、川貝母10%、玄參19%、赤芍10%、 牡丹皮12%、地黃19%、桔梗4%。生產其步驟為(1)按比例選取藥物各 組分,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2)將混合物加入8倍的75%乙醇加熱回 流提取一小時,將剩余部分再加入4倍的75%乙醇加熱回流提取30分鐘, 提取液合并后過濾,濃縮至密度為1.30 (8(TC)的清膏,備用;(3)等 冷卻到室溫后,在清膏內加入適量糊精、蔗糖制成顆粒后包裝。 實施例2:
一種治療咽炎中藥組合物及生產方法,其組分及重量配比為牛蒡
子12%、干草3%、蟬蛻9%、薄荷3%、川貝母12%、玄參17%、赤芍12%、 牡丹皮10%、地黃17%、桔梗5%。其生產步驟為(1)按比例選取藥物各 組分,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2)將混合物加入8倍的75%乙醇加熱回 流提取一小時,將剩余部分再加入4倍的75%乙醇加熱回流提取30分鐘, 提取液合并后過濾,濃縮至密度為1.30 (80°C)的清膏,備用;(3)等 冷卻到室溫后,在清膏內加入適量糊精、蔗糖制成顆粒后包裝。 實施例3:
一種治療咽炎中藥組合物及生產方法,其組分及重量配比為牛蒡
具體實施方式
子11%、干草4%、蟬蛻8Q/。、薄荷4%、川貝母11%、玄參17%、赤芍10%、
牡丹皮11%、地黃18%、桔梗6%。其生產步驟為(1)按比例選取藥物各 組分,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2)將混合物加入8倍的75%乙醇加熱回 流提取一小時,將剩余部分再加入4倍的75%乙醇加熱回流提取30分鐘, 提取液合并后過濾,濃縮至密度為1.30 (80°C)的清膏,備用;(3)等 冷卻到室溫后,在清膏內加入適量糊精、蔗糖制成顆粒后包裝。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咽炎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它的組分及重量配比為牛蒡子10-12%、干草3-5%、蟬蛻6-9%、薄荷3-5%、川貝母10-12%、玄參17-19%、赤芍10-12%、牡丹皮10-12%、地黃17-19%、桔梗4-6%。
2、 一種治療咽炎中藥組合物的生產方法,其步驟為(1)按比例選取 藥物各組分,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2)將混合物加入8倍的75%乙醇加 熱回流提取一小時,將剩余部分再加入4倍的75%乙醇加熱回流提取30分 鐘,提取液合并后過濾,濃縮至密度為1.30 (80°C)的清膏,備用;(3) 等冷卻到室溫后,在清膏內加入適量糊精、蔗糖制成顆粒后包裝。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及生產方法,尤其是一種治療咽炎重要組合物及生產方法,用于急、慢性咽炎的治療。其組分及重量配比為牛蒡子10-12%、干草3-5%、蟬蛻6-9%、薄荷3-5%、川貝母10-12%、玄參17-19%、赤芍10-12%、牡丹皮10-12%、地黃17-19%、桔梗4-6%。其生產步驟為(1)按比例選取藥物各組分,研磨成細末,混合;(2)將混合物加入8倍的75%乙醇加熱回流提取一小時,將剩余部分再加入4倍的75%乙醇加熱回流提取30分鐘,提取液合并后過濾,濃縮至密度為1.30(80℃)的清膏;(3)在清膏內加入適量糊精、蔗糖制成顆粒后包裝。其優點是養陰清肺,化痰利咽,而且無副作用和不良反應。
文檔編號A61P11/00GK101439177SQ200810238460
公開日2009年5月27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19日
發明者呂夫杰 申請人:呂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