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頸椎牽引器,特別是頸 椎牽引器的頸托架。
背景技術:
自從1929年率先應用牽引方法治療頸椎病以來,牽引療法已成為 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病癥的傳統有效方法,至今仍被國內、外重視和 廣泛采用。
頸、腰椎間盤突出病癥的作用機理
正常頸椎間盤是在脊柱周圍肌肉提供外在穩定力,脊柱周圍韌帶 提供內在穩定力的條件下,滿足人體生理需要進行三維運動〈冠狀面的 屈伸、矢狀面的側彎、縱軸上的旋轉〉。隨著年齡的增大、運動量或勞 動持續時間過久、使活動越多頸椎及間盤所承受的聯合力越大。
一般人體更多作前屈動作,使脊柱椎體的前方產生壓應力,后方 產生牽引力,髓核易向后方擠壓、突出。由于間盤后部的纖維環一直 處于牽引狀態,而產生變性、松弛、破裂、扭轉時產生的剪力又可加 重髄核突出及纖維環破裂,以及造成椎體錯位,壓迫神經等稱頸椎病。
通過牽引治療,當把牽引力調整到大于頭部重量時椎間隙增大, 椎間盤內產生負壓,易使突出或膨出的髓核向里還納,通過一定牽引 療程后,使扭曲和錯位所引起的對神精根和椎動脈等組織的壓近與刺 激,得到緩解修復。
影響牽引療效的主要因素有牽引力大小、牽引的時間以及較重 要的角度牽引。醫學實驗證明,水平牽引療效不如角度牽引,但牽引
角度不適宜也可造成臨床癥狀加重,牽引角度不同,最大作用應力的 位置不同,當牽引角度小,最大應力在頸椎上段,當牽引力大,最大 應力在頸椎下段。頸椎病,頸椎生理屈曲角度改變時,牽引角度要相
應調整改變,如當牽引角度為5度時,在正常的生理曲度,最大應力 作用在C4、 5;而頸椎正常生理前凸消失時,則最大應力作用在C5、 6, 故臨床應用時可根據CD片病情結合,前曲后仰或中立及時間和力度來 牽引治療。
針對牽引器,目前市場上品種較多。通常,牽引器主要由兩部分 組成1、主體牽引有機械傳動功能,如座椅牽引、掛壁掛門框牽引、 置放肩上可自行運動牽引等等。在以上所有各式各樣牽引功能,但有 一點都離不開一個醫學上稱的固定頸椎套,沒有固定頸椎套將失去整 個牽引功能。
分析目前市場上所有生產傳統頸套,工藝制作方法都是一致的, 都由布料或皮料縫制而成,也就是說,它是由兩根布帶組成頸套。其 中一根布帶用于包住患者后腦勺,另一根布帶包住患者的下頜及周圍。 通過主體傳動,往上收緊頭部,即達到牽引的功能,但從病理學及使 用的角度是不大符合要求。因人體頭部尺寸形狀差異很大,使得人體 的下頜高低及斜度不一,后腦勺等形狀及中立位置即角度平行等,因 各不相同,而現所有生產牽引套大小差異形狀一概而論,無法作出適 應于患者頭部形狀的調整,當牽引受力收緊時,會勒著使用者的喉管 位置,使得使用者難以喘氣,以及在夏天使用時布帶包著頭部使使用 者感覺悶熱難受。上述的頸套在不需要受力部位同樣受力,受力接觸 點不對稱位,更無法對幾點牽引主要因素作出適應調整等,存在著種 種缺點。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 使用靈活方便、穩定性高的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頸椎牽引器
的頸托架,設在頸椎牽引器的主體支架中,頸托架與主體支架之間通 過兩根牽引繩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頸托架為具有剛性的框架, 框架由位于兩側的側桿、位于前部的前桿和位于后部的后桿所組成,
后桿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兩根側桿的后部,上述兩根牽引繩的分別固連 在兩根側桿的中部,所述的后桿處設有頸托,所述的前桿處設有下頜 托板,且前桿與側桿之間為可分離的結構。
在使用帶有本頸托架的頸椎牽引器時,將框架套在使用者的頸處 即可。也就是說,頸托架中的頸托與使用者的后腦勺接觸,而下頜托 板與使用者的下頜接觸,通過它們使得使用者的頭部抬起,從而對使 用者的頸椎起到牽引作用。當然,需要調節牽引力時,拉動牽引繩即 可實現。
另外,由于前桿與框架為可分離的結構,因此在佩帶本頸托架時
將前桿與框架分離,頸托架就可方便的套在使用者的頸項處;佩帶好 以后再將前桿與框架連接,本頸托架就可正常使用。
在上述的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中,所述的側桿上連接有中立角度 調節體,且在中立角度調節體與側桿之間設有能使中立角度調節體處 于側桿軸向上不同位置的調節裝置,上述的牽引繩固連在中立角度調 節體上。每個使用者頭部的形狀及大小差異較大。通過本調節裝置就 可使中立角度調節體處于側桿的不同位置,也就是說,使得中立角度 調節體能夠處于整個框架的受力重心處,使得佩帶本頸托架的使用者 的頭部能夠向上抬起。
作為第一種情況,在上述的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中,所述的調節 裝置為螺釘和沿側桿軸向開設的呈條形的連接孔,螺釘穿過連接孔連 接在上述的中立角度調節體上。在調節過程中,將螺釘松出,直至中 立角度調節體處于合適的位置時,再通過螺釘將中立角度調節體與側 桿固連即可。
作為第二種情況,在上述的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中,所述的調節 裝置為沿側桿軸向設置且可轉動的螺桿,中立角度調節體套在嫘桿上 且兩者通過螺紋相連接。
在調節時轉動螺桿,中立角度調節體就可沿著螵桿的軸向前后移動。
在上述的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中,所述的中立角度調節體處設有
測力表。通過測力表上所顯示的力度,使用者可直觀的了解頸椎牽引 器對使用者的牽引力大小。使用時,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設定 一個固定的牽引力,以達到較好的治療目的。
在上述的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中,所述的頸托為固連在后桿中部 的軟墊。這樣的結構,使用者的后腦勺可舒適的墊靠在頸托處。
作為另一種情況,在上述的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中,所述的頸托 為分別設在兩根側桿后部的后頸帶固定柱,兩根后頸帶固定柱向框架 上部伸出的且在兩者之間連接有后頸帶。使用者的后腦勺可墊靠在后 頸帶上,對使用者的后腦勺處起到支撐作用。同時,由于后頸帶具有 一定的韌性,這樣就使得頸托能自動適應于患者的頭部形狀,使得使 用舒適性較高。
在上述的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中,所述的后桿上沿其軸向設有呈 條狀的后調節孔,后調節孔內裝有螺釘,后桿通過螺釘連接在上述的 側桿上。通過這樣的結構,松動螺釘后桿即可向側桿靠攏,使得牽引 器在不使用時,整個框架可收攏,減少占用空間,便于儲藏及攜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由于是由前桿、后桿和 兩根側桿所組成的,它的強度較高,不易損壞,因此,它的使用穩定 性較高,使用壽命也較長。
同時,對使用者的后腦勺及下頜處支撐的分別是位于后桿處的頸 托和前桿處的下頜托板,顯然,相對布帶而言本頸托架與使用者的接 觸面積較小,特別是在夏天使用也不會導致使用者大量出汗。顯然, 它使用比較方便。
另外,由于中立角度調節體的位置可調整,這樣就使得本頸椎牽 引器中的頸托架能適應不同的使用者,使用靈活性較強。
圖1是具有本頸托架的頸椎牽引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中前桿與側桿連接在一起的立體結 構示意圖。
圖3是本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中前桿與側桿分離后的立體結構示 意圖。
圖4是本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中側桿與后桿處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中另一方向側桿與后桿處的立體結 構示意圖。
圖中,1、主體支架;2、牽引繩;3、框架;3a、側桿;3al、連
接孔;3b、前桿;3c、后桿;4、頸托;5、下頜托板;6、中立角度調 節體;7、后調節孔;9、后頸帶固定柱;10、后頸帶;11、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頸椎牽引器包括一個可固定在使用者的肩部的主體 支架l,本頸托架就設置在主體支架1上,頸托架與主體支架l之間
通過牽引繩2相連。拉動牽引繩2就可使頸托架相對于主體支架1上
下移動。
如圖2和圖3所示,頸托架為具有剛性的框架3,框架3是由一 根前桿3b、 一根后桿3c和兩根側桿3a組成的,這四根桿首尾相連。 其中前桿3b位于整個框架3的前部,后桿3c位于整個框架3的后部, 而兩根側桿3a則位于整個框架3的兩側,見圖4和圖5所示。本實施 例中,前桿3b、側桿3a和后桿3c均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
牽引繩2為兩根,它們分別連接在兩根側桿3a的中部,上述的后 桿3c處設有頸托4,前桿3b處設有下頜托板5,并且前桿3b與框架 3之間為可分離的結構。
本實施例中,頸托4為分別設在兩根側桿3a后部的后頸帶固定柱 9,兩根后頸帶固定柱9向框架3上部伸出的且在兩者之間連接有后頸 帶10。連接在兩根后頸帶固定柱9之間的后頸帶10具有一定柔性,
這樣就使得頸托4可適應不同使用者的各種形狀及大小的頭部。
當然,根據實際情況,將頸托4設為固連在后桿3c上的軟墊也是 可行的。
如圖1所示,使用者在佩帶本頸托架時,先將前桿3b與整個框架 3分離,待框架3套在使用者的頸項上后,再將前桿3b連接在框架3 上即可。當然,調節頸椎牽引器的牽引力時,拉動牽引繩2即可實現。
當使用者佩帶上頸托架后,為了使牽引繩2與框架3的連接處位 于整個框架3的重心處,在側桿3a上連接有中立角度調節體6,上述 的牽引繩2的其中一端就固連在中立角度調節體6上,并且在中立角 度調節體6與側桿3a之間設有調節裝置,通過調節裝置可使中立角度 調節體6處于側桿3a上的不同位置。
調節裝置為螺釘11和沿側桿3a軸向開設的呈條形的連接孔3al, 螺釘11穿過連接孔3al連接在上述的中立角度調節體6上。顯然,需 要調節中立角度調節體6處于側桿3a上的位置時,松開螺釘ll,直 至中立角度調節體6處于合適的位置時,再通過螺釘11將中立角度調 節體6與側桿3a固連在一起即可。本實施例中,為了能夠直觀的了解 頸椎牽引器對使用者的牽引力,在中立角度調節體6上設有測力表。
根據實際情況,調節裝置也可采用另一種方案,即調節裝置為沿 側桿3a軸向設置且可轉動的螺桿,中立角度調節體6套在螺桿上且兩 者通過蟝紋相連接。顯然,轉動螺桿就可使中立角度調節體6沿蠊桿 的軸向前后移動,從而達到調節中立角度調節體6位置的目的。
另外,在后桿3c上沿其軸向設有呈條狀的后調節孔7,螺釘11 穿過后調節孔7連接在側桿3a上。這樣的結構可使頸椎牽引器不使用 時,頸托架可收攏,減少占用空間,便于攜帶和儲藏。
權利要求1、一種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設在頸椎牽引器的主體支架中(1),頸托架與主體支架(1)之間通過兩根牽引繩(2)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頸托架為具有剛性的框架(3),框架(3)由位于兩側的側桿(3a)、位于前部的前桿(3b)和位于后部的后桿(3c)所組成,后桿(3c)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兩根側桿(3a)的后部,上述兩根牽引繩(2)的分別固連在兩根側桿(3a)的中部,所述的后桿(3c)處設有頸托(4),所述的前桿(3b)處設有下頜托板(5),且前桿(3b)與側桿(3a)之間為可分離的結構。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側桿(3a)上連接有中立角度調節體(6),且在中立角度 調節體(6)與側桿(3a)之間設有能使中立角度調節體(6)處 于側桿(3a)軸向上不同位置的調節裝置,上述的牽引繩(2)固 連在中立角度調節體(6)上。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調節裝置為螺釘(11)和沿側(3a)桿軸向開設的呈條形 的連接孔(3al),螺釘(11)穿過連接孔(3al)連接在上述的中 立角度調節體(6)上。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調節裝置為沿側桿(3a)軸向設置且可轉動的螺桿,中立 角度調節體(6)套在螺桿上且兩者通過螺紋相連接。
5、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立角度調節體(6)處設有測力表。
6、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頸托(4)為固連在后桿(3c)中部的軟墊。
7、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頸托(4)為分別設在兩根側桿(3a)后部的 后頸帶固定柱(9),兩根后頸帶固定柱(9)向框架(3)上部伸 出的且在兩者之間連接有后頸帶(10)。
8、根據權利要求l或2或3或4所述的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桿(3c)上沿其軸向設有呈條狀的后調節 孔(7),后調節孔(7)內裝有螺釘(11),后桿(3c)通過螺釘 (11)連接在上述的側桿(3a)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屬于機械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無法做適應性調整、舒適性較差的缺陷。本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設在頸椎牽引器的主體支架中,頸托架與主體支架之間通過兩根牽引繩相連,所述的頸托架為具有剛性的框架,框架由位于兩側的側桿、位于前部的前桿和位于后部的后桿所組成,后桿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兩根側桿的后部,上述兩根牽引繩的分別固連在兩根側桿的中部,所述的后桿處設有頸托,所述的前桿處設有下頜托板,且前桿與側桿之間為可分離的結構。本實用新型的頸椎牽引器的頸托架具有使用靈活方便、穩定性高的優點。
文檔編號A61F5/042GK201064507SQ20072010995
公開日2008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28日
發明者許西明 申請人:許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