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篩竇吸引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鼻內鏡鼻竇手術中使用的手術工具。該工具兼具有篩竇鉗及吸引器兩器械的功能。
背景技術:
功能性鼻內鏡鼻竇手術的重點是篩竇手術。按照鼻腔呼吸氣流的特點、氣流進入鼻腔,首先沖擊中鼻甲和中鼻道附近即前組篩竇區。因此篩竇炎尤其是前組篩竇的炎癥發病率最高,臨床患者數量較多。在對此病情患者手術治療過程中,大夫用篩竇鉗鉗夾炎癥區域,該區域會持續出血,當血液達到一定量后需要及時清理,否則會影響手術的視野。這時需要手術大夫換用吸引器或由助手持吸引器吸出血液。整個手術過程需要不斷切換使用篩竇鉗及吸引器,延長了手術時間,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篩竇鉗功能單一、使用不便的缺陷,提供一種篩竇吸引鉗,該工具兼具有篩竇鉗及吸引器兩器械的功能。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缺陷,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篩竇吸引鉗,其包括前手柄、后手柄、推桿、活動鉗頭及固定鉗頭;前手柄和后手柄以及前手柄和推桿由轉動鉸鏈副相互連接,固定鉗頭設置在后手柄的前端,活動鉗頭為空心環狀與固定鉗頭相匹配,活動鉗頭由轉動鉸鏈副分別與推桿、固定鉗頭相連接;固定鉗頭與后手柄成一體型,且兩者為空心結構,固定鉗頭上開有吸血孔,后手柄的后端設置有吸引器接口,吸血孔與吸引器接口連通。上述吸血孔位于固定鉗頭的前端面。
上述吸血孔的數量至少為一個。
上述吸引器接口表面設有環形倒刺。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篩竇吸引鉗,固定鉗頭與后手柄成一體型,且兩者為空心結構,固定鉗頭上開有吸血孔,后手柄的后端設置有吸引器接口,吸血孔與吸引器接口連通。此種結構兼具有篩竇鉗及吸引器的雙重功能,達到一工具兩用途的目的。在進行篩竇手術時,吸
血操作持續進行,能夠及時將血液吸出,使術野非常清晰,手術操作更加輕松,縮短手術時
間,減輕患者痛苦。
圖1為篩竇吸引鉗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固定鉗頭部位的左側放大視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圖2,篩竇吸引鉗包括前手柄101、后手柄201、推桿102、活動鉗頭103及固定鉗頭202。前手柄101和后手柄201以及前手柄101和推桿102由轉動鉸鏈副相互連接,固定鉗頭202設置在后手柄201的前端,活動鉗頭103為空心環狀與固定鉗頭202相匹配,活動鉗頭103由轉動鉸鏈副分別與推桿102、固定鉗頭202相連接。固定鉗頭202與后手柄201成一體型,且兩者為空心結構,固定鉗頭202上開有一個吸血孔203,吸血孔203位于固定鉗頭202的前端面。后手柄201的后端設置有吸引器接口 204,吸引器接口 204表面設有環形倒刺。吸血孔203與吸引器接口 204連通。
使用時,將吸引器接口 204與吸引器連接,手持前手柄101、后手柄201進行手術操作。在使用活動鉗頭103和固定鉗頭202鉗夾炎癥區域時,通過固定鉗頭202前端面的吸血孔203及時將血液吸出,使術野非常清晰,手術操作更加輕松,縮短手術時間,減輕患者痛苦。
手術結束后,吸血孔203要吸引生理鹽水,沖洗以免存留血痂,造成阻塞。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篩竇吸引鉗,其包括前手柄、后手柄、推桿、活動鉗頭及固定鉗頭;前手柄和后手柄以及前手柄和推桿由轉動鉸鏈副相互連接,固定鉗頭設置在后手柄的前端,活動鉗頭為空心環狀與固定鉗頭相匹配,活動鉗頭由轉動鉸鏈副分別與推桿、固定鉗頭相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鉗頭與后手柄成一體型,且兩者為空心結構,固定鉗頭上開有吸血孔,后手柄的后端設置有吸引器接口,吸血孔與吸引器接口連通。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篩竇吸引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血孔位于固定鉗頭的前端面。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篩竇吸引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血孔的數量至少為一個。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篩竇吸引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器接口表面設有環形倒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篩竇吸引鉗,其包括前手柄、后手柄、推桿、活動鉗頭及固定鉗頭。前手柄和后手柄以及前手柄和推桿由轉動鉸鏈副相互連接,固定鉗頭設置在后手柄的前端,活動鉗頭為空心環狀與固定鉗頭相匹配,活動鉗頭由轉動鉸鏈副分別與推桿、固定鉗頭相連接。固定鉗頭與后手柄成一體型,且兩者為空心結構,固定鉗頭上開有吸血孔,后手柄的后端設置有吸引器接口,吸血孔與吸引器接口連通。此種工具兼具有篩竇鉗及吸引器的雙重功能,達到一工具兩用途的目的。在進行篩竇手術時,吸血操作持續進行,能夠及時將血液吸出,使術野非常清晰,手術操作更加輕松,減輕患者痛苦。
文檔編號A61B17/24GK201275107SQ200820173449
公開日2009年7月2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27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27日
發明者丁桂偉, 瑛 石, 金福娥 申請人:瑛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