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超導磁共振成像設備的外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的影像診斷設備的配件,具體地說是一 種超導磁共振成像設備的外罩。
背景技術:
磁共振成像系統是一種先進的影像診斷設備。磁體外罩是磁共振 成像系統的配件,其不僅僅是系統的外觀造型設計,而且直接影響到 整個系統的穩定性。目前,現有的外罩與主機的裝配關系一般釆用的 是外罩獨立直接落地定位,或者是采用將外罩簡單的分成幾個大的部 分固接在磁體上,與磁體為一體結構,但由于外罩拆分的部件體積過
大、重量過沉,只起到定位的作用,其定位精度還不準確;而且安裝 中需要大量的人力,搬運也不方便,制作復雜、成本高,現場裝配復 雜、浪費人力。如果考慮到體積過大而將外罩分成體積過小的多個部 分,則導致一致性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磁體外罩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 定位精確,體積小,重量輕的超導磁共振成像設備的外罩。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由多塊被拆分的罩體組成,被拆分的罩體包括前罩、 后罩、側罩及頂罩,各罩體通過預埋件相連,前、后罩分別通過轉接 板安裝在磁體上。
其中所述前罩由第一 六前罩及擋板組成,第一前罩安裝在磁 體上,第二前罩設置在第一前罩的上方,第三、四前罩分別設置在第 一前罩下方的左右兩側,第五、六前罩分別設置在第三、四前罩之間, 第五前罩通過擋板與第六前罩相連;所述第二前罩的內壁上分別設有 第四、五、六預埋件,第二前罩通過第六預埋件插接在第一前罩上, 通過第四、五預埋件固接于磁體上的轉接板;第二前罩的連接邊緣均 布有多個通孔,第二前罩連接邊緣的內壁上設有多個與通孔相對應的 第十六預埋件,每個第十六預埋件上均開有螺紋孔;所述第三、四前 罩的內壁上分別設有第九、十預埋件,第三、四前罩分別通過第九預 埋件插接在第一前罩上,通過第十預埋件固接于磁體上的轉接板;第 三、四前罩的連接邊緣分別均布有多個通孔,第三、四前罩連接邊緣的內壁上分別設有多個與通孔相對應的第十六預埋件,每個第十六預 埋件上均開有螺紋孔;所述第五、六前罩結構對稱,內壁上分別設有 第三、十一預埋件,第五、六前罩分別通過第十一預埋件插接于第三、 四前罩及第一前罩上,分別通過第三預埋件與第三、四前罩的第十六
預埋件螺紋連接;第五、六前罩相對一側的連接邊緣分別均布有多個 通孔,第五、六前罩該側連接邊緣的內壁上分別設有多個與通孔相對 應的第十六預埋件,每個第十六預埋件上均開有螺紋孔;擋板兩側的 連接邊緣均布有多個通孔,連接邊緣的內壁上設有多個與通孔相對應 的第三預埋件,擋板通過第三預埋件分別與第五、六前罩上的第十六 預埋件螺紋連接;所述后罩由第一 四后罩組成,第一后罩安裝在磁 體上,第二后罩設置在第一后罩的上方,第四、三后罩分別設置在第 一后罩下方的左右兩側;第二后罩的內壁設置與第二前罩的內壁設置 相同;所述第三后罩內壁上分別設有第十二、十三預埋件,第三后罩 通過第十二預埋件插接于第一后罩上,通過第十三預埋件固接于磁體 上的轉接板;第三后罩兩側的連接邊緣均布有多個通孔,第三后罩兩 側連接邊緣的內壁上設有多個與通孔相對應的第十六預埋件,每個第 十六預埋件上均開有螺紋孔;所述第四后罩內壁上分別設有第十四、 十五預埋件,第四后罩通過第十五預埋件插接于第一后罩上,通過第 十四預埋件固接于磁體上的轉接板;—第四后罩兩側的連接邊緣均布有 多個通孔,第四后罩靠近第三后罩一側連接邊緣的內壁上設有多個與 該惻通孔相對應的第三預埋件,第四后罩通過第三預埋件與第三后罩 上的第十六預埋件螺紋連接,第四后罩另一側連接邊緣的內壁上設有 多個與該側通孔相對應的第十六預埋件,每個第十六預埋件上均開有 螺紋孔;所述側罩由第一 四側罩組成,第一 四側罩位于前后罩之 間的兩側,分別與前后罩相連;第一、四側罩結構相同,為弧形,在 內壁上分別設有第二預埋件,第一、四側罩分別通過第二預埋件鉤掛 于磁體上的轉接板,在第一、四側罩兩側的連接邊緣均布有多個通孔, 第一、四側罩連接邊緣的內壁上分別設有多個與通孔相對應的第三預 埋件,第一、四側罩通過第三預埋件分別與第二前、后罩上的第十六 預埋件螺紋連接;第二惻罩為弧形,在第二側罩內壁上設有第八預埋 件,第二側罩通過第八預埋件插接于磁體上的轉接板,在第二側罩兩 側的連接邊緣均布有多個通孔,第二側罩連接邊緣的內壁上設有多個 與通孔相對應的第三預埋件,第二側罩通過第三預埋件分別與第四前 罩及第三后罩上的第十六預埋件螺紋連接;第三側罩為板狀,在第三 側罩內壁上設有第七預埋件,第三側罩通過第七預埋件插接于磁體上 的轉接板,在第三側罩兩側的連接邊緣均布有多個通孔,第三側罩連
6接邊緣的內壁上設有多個與通孔相對應的第三預埋件,第三側罩通過第三預埋件分別與第三前罩及第四后罩上的第十六預埋件螺紋連接;所述頂罩由第一、二頂罩組成,第一、二頂罩位于第二前、后罩的上方,在第一頂罩的內壁上設有第一預埋件,第一頂罩通過第一預埋件與第二頂罩相插接;在第一、二頂罩的連接邊緣均布有多個通孔,在第一、二頂罩連接邊緣的內壁上分別設有多個與通孔相對應的第三預埋件,第一、二頂罩通過第三預埋件分別與第二前、后罩上的第十六
預埋件螺紋連接;該外罩可根據磁體的大小來確定罩體被拆分的數量,各罩體之間的連接關系不變。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與積極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的外罩拆分成的罩體體積小,重量輕,預埋件設計巧妙,裝配簡單,安裝時釆用鉤掛或插接的方式,不僅可以起到精確定
位的作用,還可減少大量的人力,降低成本;此外,在操作面還避免了緊固標準件的外露,外觀更具觀賞性。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第一頂罩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第一 (四)側罩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1中第二前罩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1中第三側罩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1中第二側罩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1中第三前罩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1中第五前罩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圖1中第三后罩的結構示意圖;圖IO為圖1中第四后罩的結構示意其中l為第一前罩,2為第一后罩,3為第二前罩,4為第三前罩,5為第四前罩,6為第五前罩,7為第六前罩,8為擋板,9為第二后罩,IO為第三后罩,ll為第四后罩,12為第一側罩,13為第二側罩,14為第三側罩,15為第一頂罩,16為第二頂罩,U為第四側罩,18為第一預埋件,19為通孔,20為第二預埋件,21為第三預埋件,22為第四預埋件,23為第五預埋件,24為第六預埋件,25為第七預埋件,26為第八預埋件,27為第九預埋件,28為第十預埋件,29為第十一預埋件,30為第十二預埋件,31為第十三預埋件,32為第十四預埋件,33為第十五預埋件,34為第十六預埋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如圖l所示,本實用新型由多塊被拆分的罩體組成,被拆分的罩
體包括前罩、后罩、側罩及頂罩,前罩由第一 六前罩1、 3、 4、 5、6、 7及擋板8組成,后罩由第一 四后罩2、 9、 10、 ll組成,側罩由第一 四側罩12、 13、 14、 17組成,頂罩由第一、二頂罩15、 16組成;各罩體通過預埋件相連,前、后罩分別通過轉接板安裝在磁體上。
第一前罩1安裝在磁體上,第二前罩3設置在第一前罩1的上方,第三、四前罩4、 5分別設置在第一前罩1下方的左右兩側,第五、六前罩6、 7分別設置在第三、四前罩4、 5之間,第五前罩6通過擋板8與第六前罩7相連。
如圖4所示,第二前罩3的內壁上分別設有第四、五、六預埋件22、 23、 24,第二前罩3通過第六預埋件24插接在第一前罩1上,通過第四、五預埋件22、 23固接于磁體上的轉接板;第二前罩3的連接邊緣均布有多個通孔19,第二前罩3連接邊緣的內壁上設有多個與通孔19相對應的第十六預埋件34,每個第十六預埋件34上均
開有螺紋孔,用以與其他被拆分的前罩體及側罩體螺紋連接。
如圖7所示,第三、四前罩4、 5的內壁設置相同,第三、四前罩4、 5的內壁上分別設有第九、十預埋件27、 28,第三、四前罩4、5分別通過第九預埋件27插接在第一前罩1上,通過第十預埋件28固接于磁體上的轉接板;第三、四前罩4、 5的連接邊緣分別均布有多個通孔19,第三、四前罩4、 5連接邊緣的內壁上分別設有多個與通孔19相對應的第十六預埋件34,每個第十六預埋件34上均開有螺紋孔,用以分別螺紋連接第五、六前罩6、 7及第三、二側罩14、13。
如圖8所示,第五、六前罩6、 7結構對稱,內壁上分別設有第三、十一預埋件21、 29,第五、六前罩6、 7分別通過第十一預埋件29插接于第三前罩4與第一前罩1上及第四前罩5與第一前罩1上,第五、六前罩6、 7上開有多個與第三預埋件21相對應的通孔19,第五、六前罩6、 7通過第三預埋件21分別與第三、四前罩4、 5上的第十六預埋件34用螺釘螺紋連接,即第三、四前罩4、 5上的第十六預埋件34與第五、六前罩6、 7上的第三預埋件21通過螺釘把緊,螺釘的頂部由第三預埋件21卡住定位;第五、六前罩6、 7相對一惻的連接邊緣分別均布有多個通孔19,第五、六前罩6、 7該側連接邊緣的內壁上分別設有多個與通孔19相對應的第十六預埋件34,每個第十六預埋件34上均開有螺紋孔;擋板8兩側的連接邊緣均布有多個通孔19,連接邊緣的內壁上設有多個與通孔19相對應的第三預埋件21,擋板8通過第三預埋件分別與第五、六前罩6、 7上的第十六預埋件34螺紋連接。
第一后罩2安裝在磁體上,第二后罩9設置在第一后罩2的上方,第四、三后罩ll、 IO分別設置在第一后罩2下方的左右兩側;第二后罩9的內壁設置與第二前罩3的內壁設置相同。
如圖9所示,第三后罩10內壁上分別設有第十二、十三30、 31預埋件,第三后罩10通過第十二預埋件30插接于第一后罩2上,通過第十三預埋件31固接于磁體上的轉接板;第三后罩10兩側的連接邊緣均布有多個通孔19,第三后罩10兩側連接邊緣的內壁上設有多個與通孔19相對應的第十六預埋件34,每個第十六預埋件34上均開有螺紋孔,用以與第四后罩11及第二側罩13螺紋連接。
如圖10所示,第四后罩11內壁上分別設有第十四、十五預埋件32、 33,第四后罩11通過第十五預埋件33插接于第一后罩2上,通過第十四預埋件32固接于磁體上的轉接板;第四后罩11兩側的連接邊緣均布有多個通孔19,第四后罩11靠近第三后罩10 —側連接邊緣的內壁上設有多個與該惻通孔19相對應的第三預埋件21,第四后罩11通過第三預埋件21與第三后罩10上的第十六預埋件34用螺釘螺紋連接,第四后罩11另一側連接邊緣的內壁上設有多個與該側通孔19相對應的第十六預埋件34,每個第十六預埋件34上均開有螺紋孔,用以與第三側罩14螺紋連接。
第一 四側罩U、 13、 14、 17位于前后罩之間的兩側,分別與前后罩相連;如圖3所示,第一、四側罩12、 17結構相同,為弧形,在內壁上分別設有第二預埋件20,第一、四側罩12、 17分別通過第二預埋件20鉤掛于磁體上的轉接板,在第一、四側罩12、 17兩側的連接邊緣均布有多個通孔19,第一、四側罩12、 17連接邊緣的內壁上分別設有多個與通孔19相對應的第三預埋件21,第一、四側罩12、17通過第三預埋件21分別與第二前、后罩3、 9上的第十六預埋件34用螺釘螺紋連接。
如圖6所示,第二側罩13為弧形,在第二惻罩13內壁上設有第八預埋件26,第二側罩13通過第八預埋件26插接于磁體上的轉接板,在第二側罩13兩側的連接邊緣均布有多個通孔19,第二側罩13連接邊緣的內壁上設有多個與通孔19相對應的第三預埋件21,第二惻罩13通過第三預埋件21分別與第四前罩5及第三后罩10上的第
十六預埋件用螺釘螺紋連接。
如圖5所示,第三側罩14為板狀,在第三側罩14內壁上設有第七預埋件25,第三側罩14通過第七預埋件25插接于磁體上的轉接板,在第三側罩14兩側的連接邊緣均布有多個通孔19,第三側罩14連接邊緣的內壁上設有多個與通孔19相對應的第三預埋件21,第三側罩14通過第三預埋件21分別與第三前罩4及第四后罩11上的第十六預埋件34用螺釘螺紋連接。
第一、二頂罩15、 16位于第二前、后罩3、 9的上方,如圖2所示,在第一頂罩15的內壁上設有第一預埋件18,第一頂罩15通過第一預埋件18與第二頂罩16相插接,在第一、二頂罩15、 16的連接邊緣均布有多個通孔19,在第一、二頂罩15、 16連接邊緣的內壁上分別設有多個與通孔19相對應的第三預埋件21,第一、二頂罩15、16通過第三預埋件21分別與第二前、后罩3、 9上的第十六預埋件34用螺釘螺紋連接。
在第三預埋件21對應的通孔插入螺釘后,釆用膠堵密封,既避免了緊固標準件外露,又使外罩的整體外觀具有觀賞性。
本實用新型的安裝如下
將第一前罩1通過螺釘固定安裝在磁體的轉接板上;然后安裝第三、四前罩4、 5,分別將第三、四前罩4、 5通過第九預埋件27插接在第一前罩1上,再通過第十預埋件28用螺釘把緊在磁體的轉接板上;安裝第二前罩3,通過第六預埋件24插接于第一前罩1,再通過第四、五預埋件22、 23用螺釘固接在磁體的轉接板上;安裝第一、二后罩2、 9,其步驟與安裝第一、二前罩l、 3相同;依次安裝第三、四后罩IO、 11,先將第三后罩IO通過第十二預埋件30插接于第一后罩2,再通過第十三預埋件31用螺釘把緊在磁體的轉接板上,將第四后罩11通過第十五預埋件33插接于第一后罩2,再通過第十四預埋件32用螺釘把緊在磁體的轉接板上;第四后罩11通過其上的第三預埋件21與第三后罩10上的第十六預埋件34用螺釘螺紋連接;安裝第一、二頂罩15、 16,第二頂罩16上的子板插入第一頂罩15的第一預埋件18內,再通過第三預埋件21分別與第二前、后罩3、9上的第十六預埋件34用螺釘螺紋連接;安裝第一、四側罩12、 17,通過第二預埋件20將第一、四側罩12、 17鉤掛在磁體的轉接板上,再通過第三預埋件21分別與第二前、后罩3、 9上的第十六預埋件34用鏍釘螺紋連接;依次安裝第二、三側罩13、 14,先將第二側罩13通過第八預埋件26插接于磁體的轉接板,再通過第三預埋件21分別與第四前罩5及第三后罩10上的第十六預埋件34用鏍釘螺紋連接,將第三側罩14通過第七預埋件25插接于磁體的轉接板,再通過第三預埋件21分別與第三前罩4及第四后罩11上的第十六預埋件34用鏍釘螺紋連接;對設備進行調試,最后安裝第五、六前罩6、 7,將第五前罩6通過第十一預埋件29分別鉤掛到第三前罩4及第一前
罩1上,并通過第三預埋件21與第三前罩4上的第十六預埋件34用鏍釘螺紋連接,再將第六前罩7通過第十一預埋件29分別鉤掛到第四前罩5及第一前罩1上,并通過第三預埋件n與第四前罩5上的第十六預埋件34用鏍釘螺紋連接,擋板8通過其上的第三預埋件n分別與第五、六前罩6、 7上的第十六預埋件34用鏍釘螺紋連接;然后,在各個第三預埋件21對應的通孔19內用膠堵密封,至此,外罩安裝完畢。
由于超導磁共振成像設備的主要部件位于第三側罩14的內部,第三側罩14是經常被拆卸的;在首次安裝外罩時,第三側罩"安裝好后,需要調試設備,然后再安裝第五、六前罩6、 7;而在平時進行維護,可按前罩、后罩、頂罩、側罩的順序進行安裝。
本實用新型可通過改變外罩外型尺寸的大小,使得開放度在視覺上顯得更大。
本實用新型可根據磁體的大小來確定罩體被拆分的數量,各罩體之間的連接關系不變。
ii
權利要求1. 一種超導磁共振成像設備的外罩,其特征在于由多塊被拆分的罩體組成,被拆分的罩體包括前罩、后罩、側罩及頂罩,各罩體通過預埋件相連,前、后罩分別通過轉接板安裝在磁體上。
2. 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導磁共振成像設備的外罩,其特征在 于所述前罩由第一 六前罩(1、 3、 4、 5、 6、 7)及擋板(8)組 成,第一前罩(1 )安裝在磁體上,第二前罩(3 )設置在第一前罩(1) 的上方,第三、四前罩(4、 5)分別設置在第一前罩(1)下方的左 右兩側,第五、六前罩(6、 7)分別設置在第三、四前罩(4、 5)之 間,第五前罩(6)通過擋板(8)與第六前罩(7)相連。
3. 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超導磁共振成像設備的外罩,其特征在 于所述第二前罩(3)的內壁上分別設有第四、五、六預埋件(22、 23、 24 ),第二前罩(3 )通過第六預埋件(24 )插接在第一前罩(1 ) 上,通過第四、五預埋件(22、 23)固接于磁體上的轉接板;第二前 罩(3)的連接邊緣均布有多個通孔(19),第二前罩(3)連接邊緣 的內壁上設有多個與通孔(19)相對應的第十六預埋件(34),每個 第十六預埋件(34)上均開有螺紋孔。
4. 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超導磁共振成像設備的外罩,其特征在 于所述第三、四前罩(4、 5)的內壁上分別設有第九、十預埋件(27、 28),第三、四前罩(4、 5)分別通過第九預埋件(27)插接在第一 前罩(l)上,通過第十預埋件(28)固接于磁體上的轉接板;第三、 四前罩(4、 5)的連接邊緣分別均布有多個通孔(19),第三、四前 罩(4、 5)連接邊緣的內壁上分別設有多個與通孔(19)相對應的第 十六預埋件(34),每個第十六預埋件(34)上均開有螺紋孔。
5. 按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超導磁共振成像設備的外罩,其特 征在于所述第五、六前罩(6、 7)結構對稱,內壁上分別設有第三、 十一預埋件(21、 29),第五、六前罩(6、 7)分別通過第十一預埋 件(29)插接于第三、四前罩(4、 5)及第一前罩(1)上,分別通 過第三預埋件(n)與第三、四前罩(4、 5)的第十六預埋件(34) 螺紋連接;第五、六前罩(6、 7)相對一側的連接邊緣分別均布有多 個通孔(19),第五、六前罩(6、 7)該側連接邊緣的內壁上分別設 有多個與通孔U9)相對應的第十六預埋件(34),每個第十六預埋 件(34)上均開有螺紋孔;擋板(8)兩側的連接邊緣均布有多個通 孔(19),連接邊緣的內壁上設有多個與通孔(19)相對應的第三預埋件(21),擋板(8)通過第三預埋件(21)分別與第五、六前罩(6、 7)上的第十六預埋件(34)螺紋連接。
6. 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導磁共振成像設備的外罩,其特征在 于所述后罩由第一 四后罩(2、 9、 10、 ll)組成,第一后罩(2) 安裝在磁體上,第二后罩(9)設置在第一后罩(2)的上方,第四、 三后罩(11、 10)分別設置在第一后罩(2)下方的左右兩側;第二 后罩(9)的內壁設置與第二前罩(3)的內壁設置相同。
7. 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超導磁共振成像設備的外罩,其特征在 于所述第三后罩(10)內壁上分別設有第十二、十三(30、 31)預 埋件,第三后罩(10 )通過第十二預埋件(30 )插接于第一后罩(2 ) 上,通過第十三預埋件(31)固接于磁體上的轉接板;第三后罩(IO) 兩側的連接邊緣均布有多個通孔(19),第三后罩(10)兩側連接邊 緣的內壁上設有多個與通孔(19)相對應的第十六預埋件(34),每 個第十六預埋件(34)上均開有螺紋孔。
8. 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超導磁共振成像設備的外罩,其特征在 于所述第四后罩(11)內壁上分別設有第十四、十五預埋件(32、 33),第四后罩(11)通過第十五預埋件(33)插接于第一后罩(2) 上,通過第十四預埋件U2)固接于磁體上的轉接板;第四后罩(ll) 兩側的連接邊緣均布有多個通孔(19),第四后罩(11)靠近第三后 罩(10) —側連接邊緣的內壁上設有多個與該側通孔(19)相對應的 第三預埋件(21),第四后罩(11)通過第三預埋件(21)與第三后 罩(10)上的第十六預埋件(34)螺紋連接,第四后罩(11)另一側 連接邊緣的內壁上設有多個與該側通孔(19 )相對應的第十六預埋件(34),每個第十六預埋件(34)上均開有螺紋孔。
9. 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導磁共振成像設備的外罩,其特征在 于所述側罩由第一 四側罩(12、 13、 14、 17)組成,第一~四側 罩(12、 13、 14、 17)位于前后罩之間的兩側,分別與前后罩相連; 第一、四側罩(12、 17)結構相同,為弧形,在內壁上分別設有第二 預埋件(20),第一、四側罩(l2、 l7)分別通過第二預埋件(20) 鉤掛于磁體上的轉接板,在第一、四側罩(12、 17)兩側的連接邊緣 均布有多個通孔(19),第一、四側罩(12、 17)連接邊緣的內壁上 分別設有多個與通孔(19)相對應的第三預埋件(21),第一、四側 罩(12、 17)通過第三預埋件(n)分別與第二前、后罩(3、 9)上 的第十六預埋件(34)螺紋連接;第二側罩(13)為弧形,在第二側 罩(13)內壁上設有第八預埋件(26),第二側罩(13)通過第八預 埋件(26)插接于磁體上的轉接板,在第二側罩(13)兩側的連接邊緣均布有多個通孔(19),第二側罩(13)連接邊緣的內壁上設有多個與通孔(19)相對應的第三預埋件(21),第二側罩(13)通過第 三預埋件(n)分別與第四前罩(5)及第三后罩(10)上的第十六 預埋件(34)螺紋連接;第三側罩(l4)為板狀,在第三側罩(14) 內壁上設有第七預埋件(25 ),第三惻罩(14 )通過第七預埋件(25 ) 插接于磁體上的轉接板,在第三側罩(14)兩側的連接邊緣均布有多 個通孔(19 ),第三側罩(14 )連接邊緣的內壁上設有多個與通孔(19 ) 相對應的第三預埋件(21),第三側罩U4)通過第三預埋件(n) 分別與第三前罩(4)及第四后罩(11)上的第十六預埋件(34)螺 紋連接。
10. 按權利要求l所述的超導磁共振成像設備的外罩,其特征在 于所述頂罩由第一、二頂罩(15、 16)組成,第一、二頂罩(15、 16)位于第二前、后罩(3、 9)的上方,在第一頂罩(15)的內壁上 設有第一預埋件(18),第一頂罩(15)通過第一預埋件(18)與第 二頂罩(16)相插接;在第一、二頂罩(15、 16)的連接邊緣均布有 多個通孔(19),在第一、二頂罩(15、 16)連接邊緣的內壁上分別 設有多個與通孔(19)相對應的第三預埋件(21),第一、二頂罩(15、 16)通過第三預埋件(21)分別與第二前、后罩(3、 9)上的第十六 預埋件(34)螺紋連接。
11. 按權利要求l所述的超導磁共振成像設備的外罩,其特征在 于該外罩可根據磁體的大小來確定罩體被拆分的數量,各罩體之間 的連接關系不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的影像診斷設備的配件,具體地說是一種超導磁共振成像設備的外罩,由多塊被拆分的罩體組成,被拆分的罩體包括前罩、后罩、側罩及頂罩,各罩體通過預埋件相連,前、后罩分別通過轉接板安裝在磁體上。本實用新型的外罩拆分成的罩體體積小,重量輕,預埋件設計巧妙,裝配簡單,安裝時采用鉤掛或插接的方式,不僅可以起到精確定位的作用,還可減少大量的人力,降低成本;此外,在操作面還避免了緊固標準件的外露,外觀更具觀賞性。
文檔編號A61B5/055GK201303941SQ20082023168
公開日2009年9月9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15日
發明者孫建勇, 玥 王, 胡紅兵 申請人:東軟飛利浦醫療設備系統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