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白塞氏病的藥物組方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白塞氏病的藥物組方。
背景技術:
白塞氏病類似祖國醫學的狐惑病,其病機關鍵是濕熱之邪,其邪彌漫三焦,上下內 外無處不到,侵犯上焦,主要表現為火熱之邪,侵犯中、下焦,主要表現為濕熱之邪,現代醫 學認為,此病將出現皮膚、胃腸道、血管、中樞神經各系統的一系列臨床表現。
發明內容
為了更有效地治療此病,本發明提供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白塞氏病的藥物組方, 其擬治法為清熱利濕活血化瘀、解毒消癰、去腐生肌,處方為黃苓20克,黃連10克,黃柏10克,大黃8克,桅子15克,薏米仁30克,川彎20克, 菊花15克,連翹15克,元參20克,沒藥5克,乳香5克,丹參20克,蘇木15克,白術20克, 山藥30克,白芨20克,白斂20克,,絡石藤15克,敗莧草20克,黃芪20克,生甘草15克, 生地20克,丹皮15克,枳實15克。將上述藥物粉碎,制成10克重的丸藥,一次三丸,一日三次,一月為一療程,服用 三個以上療程,一般能收到較好的療效。
具體實施例方式將上述藥物粉碎,制成10克重的丸藥,一次三丸,一日三次,一月為一療程,服用 三個以上療程,一般能收到較好的療效。方中黃苓、黃連、黃柏、桅子、甘草俱有清熱利濕的作用,據現代醫學研究,桅子、 甘草俱有免疫抑制作用,黃苓有抑制過敏性炎癥介質的釋放大黃苦寒瀉下,配枳實行氣消 痞,使濕熱之邪從大便而解,菊花、連翹、元參俱有清熱解毒養陰的作用,能治療咽喉部位的 疾病,川芎、丹參活血化瘀,據現代研究,有擴張心腦血管的作用,從而能治療心腦血管部位 的疾病,薏米仁滲濕利尿,使濕熱之邪從小便而解,蘇木、乳香、沒藥俱有活血消腫的作用, 能改善胃腸道及全身各關節的病變,其中,蘇木據現代研究,蘇木有免疫抑制的作用,白術、 山藥、黃芪、生地俱有健脾補腎的作用,能提高胃腸道潰瘍愈合的能力,其中,生地能防止活 血化瘀過度傷陰耗液的作用,據現代研究,黃芪有抗自由基,防止細胞惡變的作用,敗莧草、 丹皮、白斂、白芨、絡石藤俱有清熱解毒,利濕消癰,散瘀排膿,斂瘡生肌、止血消腫的作用, 從而能有效地治療胃腸道的潰瘍病變。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治療白塞氏病的藥物組方,其特征是黃苓20克,黃連10克,黃柏10克, 大黃8克,桅子15克,薏米仁30克,川芎20克,菊花15克,連翹15克,元參20克,沒藥5 克,乳香5克,丹參20克,蘇木15克,白術20克,山藥30克,白芨20克,白斂20克,,絡石 藤15克,敗莧草20克,黃芪20克,生甘草15克,生地20克,丹皮15克,枳實15克。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白塞氏病的藥物組方,其特征是黃苓20克,黃連10克,黃柏10克,大黃8克,梔子15克,薏米仁30克,川芎20克,菊花15克,連翹15克,元參20克,沒藥5克,乳香5克,丹參20克,蘇木15克,白術20克,山藥30克,白芨20克,白斂20克,絡石藤15克,敗莧草20克,黃芪20克,生甘草15克,生地20克,丹皮15克,枳實15克。
文檔編號A61K36/8994GK101991797SQ200910170998
公開日2011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25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25日
發明者張志通 申請人:張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