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白塞氏病及白塞氏綜合癥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藥領域,特別是一種治療白塞氏病及白塞氏綜合癥的中藥。
背景技術:
白塞氏病及白塞氏綜合癥是一種慢性血管炎癥性疾病(統稱白塞病),與其他血管炎疾病不同,它可累及全身大、中、小血管,其中以靜脈受累最多。主要臨床表現為復發性口腔潰瘍、生殖性潰瘍、眼炎及皮膚損害等,也可累及血管、神經系統、消化道、關節、肺、 腎、附睪等器官,為一系統性疾病。若累及到眼、中樞神經及大血管后多預后不佳。EB病毒、 單純皰疹病毒、鏈球菌、結核菌感染,以及免疫遺傳因素(HLA — B51)可能與本病發病有關。 根據病史和癥狀目前一般將該病分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兩種。具備口、眼、生殖器三聯征者為完全型。據我們觀察,即使是完全型患者,其口、眼、生殖器三聯征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中醫學很早就認識到系統因素與口腔粘膜病的密切關系,例如“心肝有熱常患口瘡”《外臺秘要》□瘡者,心肝有熱,氣沖上焦,熏發□舌,故作瘡也”;又“胃氣弱,谷氣少, 虛陽上發而為口瘡”《圣濟總錄》。明代薛已在《口齒類要》中提到“口瘡上焦實熱,中焦虛寒,下焦陰火,個經傳變所致,當分別而治之”。說明上中下三焦虛實寒熱都能引起口瘡,且各臟腑經絡病變可以相互傳變。目前對白塞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確。有人認為是病毒感染或對感染因素產生過敏反應引起,但還未得到充分的證明。白塞病除常見的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睛的損害外,皮損是一種特異性較高的一種表現。患者消化系統的表現與一般的消化道疾病的病變很容易混淆,治療上如不積極控制原發病而按一般的消化道疾病治療,也不能獲得滿意的療效。白塞病病程長,有的可達數十年,各種癥狀可能反復發作,而又可自行緩解。白塞病的皮損發病率很高,可達98%, 表現多種多樣。口腔及皮膚病損愈后無后遺癥。眼部病損嚴重者有失明的危險。少數患者因嚴重內臟或神經損害而導致死亡。目前雖然有多種治療白塞氏病及白塞氏綜合癥的藥物,但由于種種原因,其治療效果都不盡如人意,因此,對治療白塞氏病及白塞氏綜合癥藥物的創新勢在必行。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為解決現有技術之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治療白塞氏病及白塞氏綜合癥的中藥,可有效解決對白塞氏病及白塞氏綜合癥的治療用藥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該中藥是由重量計的冬蟲夏草13_17g,黃連13_17g,黃芩13-17g,黃柏13-17g,金銀花18-22g,連翹18_22g,赤芍ll_13g,牡丹皮ll_13g,紫草 ll_13g,知母9-llg,石膏9-llg制成,其中將冬蟲夏草、黃岑、黃連、黃柏、連翹、金銀花分別粉碎成粉,過300目篩,混勻成細藥粉,備用;將石膏、知母、紫草、赤芍、牡丹皮共5味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沒煎煮2次,每次煎煮I. 5小時,合并兩次的煎液,濃縮至50°C時相對密度為I. 20-1. 30的浸膏;將上述細藥粉與浸膏混合,和成藥坨,制成藥丸,80°C干燥至水分小于5%后,取出,按常規方法進行包衣、分裝與包裝。
本發明根據需要可采用常規方法制成湯劑、粉劑(散劑)、片劑、丸劑或膠囊服用, 有效用于治療白塞氏病及白塞氏綜合癥,療效好,無毒性副作用,安全可靠。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詳細說明。本發明在具體實施中可由以下實施例給出。實施例I
本發明在具體實施中由以下重量計的冬蟲夏草15g,黃連15g,黃芩15g,黃柏15g,金銀花20g,連翹20g,赤芍12g,牡丹皮12g,紫草12g,知母10g,石膏IOg制成,其中將冬蟲夏草、黃芩、黃連、黃柏、連翹、金銀花分別粉碎成粉,過300目篩,混勻成細藥粉,備用;將石膏、知母、紫草、赤芍、牡丹皮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沒煎煮2次,每次煎煮I. 5小時,合并兩次的煎液,濃縮至50°C時相對密度為I. 20-1. 30的浸膏;將上述細藥粉與浸膏混合,和成藥坨,制成藥丸,80°C干燥至水分小于5%后,取出,將干燥的丸粒置糖衣鍋內轉動鍋,加入適量的糖漿,攪拌均勻,待丸粒表面呈毛刺狀且丸心潤透時,加入適量的滑石粉,攪拌均勻,使滑石粉全部裹附于丸粒表面,再加糖漿,加滑石粉,如此反復,用吹風機將丸粒吹干,然后停止吹風,再加入糖漿,攪拌,使丸粒表面均勻一致為準,待丸粒表面略干時,再加熱吹風將丸吹干,然后加入蠟粉,轉動摩擦至丸表面極為光亮為止,出鍋,放置室溫,置凈容器中,將藥丸按90g /瓶分裝,在標簽上準確清晰地加蓋批號后貼簽,進行包裝。實施例2
本發明在具體實施中由以下重量計的冬蟲夏草13g,黃連13g,黃芩13g,黃柏13g, 金銀花18g,連翅18g,赤茍Hg,牡丹皮llg,紫草llg,知母9g,石膏9g制成,其中將冬蟲夏草、黃芩、黃連、黃柏、連翹、金銀花分別粉碎成粉,過300目篩,混勻成細藥粉,備用;將石膏、知母、紫草、赤芍、牡丹皮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沒煎煮2次,每次煎煮I. 5小時,合并兩次的煎液,濃縮至50°C時相對密度為I. 20-1. 30的浸膏;將上述細藥粉與浸膏混合,和成藥坨,制成藥丸,80°C干燥至水分小于5%后,取出,將干燥的丸粒置糖衣鍋內轉動鍋,加入適量的糖漿,攪拌均勻,待丸粒表面呈毛刺狀且丸心潤透時,加入適量的滑石粉,攪拌均勻,使滑石粉全部裹附于丸粒表面,再加糖漿,加滑石粉,如此反復,用吹風機將丸粒吹干,然后停止吹風,再加入糖漿,攪拌,使丸粒表面均勻一致為準,待丸粒表面略干時,再加熱吹風將丸吹干,然后加入蠟粉,轉動摩擦至丸表面極為光亮為止,出鍋,放置室溫,置凈容器中,將藥丸按90g /瓶分裝,在標簽上準確清晰地加蓋批號后貼簽,進行包裝。實施例3
本發明在具體實施中由以下重量計的冬蟲夏草16g,黃連16g,黃芩16g,黃柏16g,金銀花19g,連翹19g,赤芍12g,牡丹皮12g,紫草12g,知母10g,石膏IOg制成,其中將冬蟲夏草、黃芩、黃連、黃柏、連翹、金銀花分別粉碎成粉,過300目篩,混勻成細藥粉,備用;將石膏、知母、紫草、赤芍、牡丹皮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沒煎煮2次,每次煎煮I. 5小時,合并兩次的煎液,濃縮至50°C時相對密度為I. 20-1. 30的浸膏;將上述細藥粉與浸膏混合,和成藥坨,制成藥丸,80°C干燥至水分小于5%后,取出,將干燥的丸粒置糖衣鍋內轉動鍋,加入適量的糖漿,攪拌均勻,待丸粒表面呈毛刺狀且丸心潤透時,加入適量的滑石粉,攪拌均勻,使滑石粉全部裹附于丸粒表面,再加糖漿,加滑石粉,如此反復,用吹風機將丸粒吹干,然后停止吹風,再加入糖漿,攪拌,使丸粒表面均勻一致為準,待丸粒表面略干時,再加熱吹風將丸吹干,然后加入蠟粉,轉動摩擦至丸表面極為光亮為止,出鍋,放置室溫,置凈容器中,將藥丸按90g /瓶分裝,在標簽上準確清晰地加蓋批號后貼簽,進行包裝。實施例4
本發明在具體實施中由以下重量計的冬蟲夏草17g,黃連17g,黃芩17g,黃柏17g,金銀花22g,連翹22g,赤芍13g,牡丹皮13g,紫草13g,知母llg,石膏Ilg制成,其中將冬蟲夏草、黃芩、黃連、黃柏、連翹、金銀花分別粉碎成粉,過300目篩,混勻成細藥粉,備用;將石膏、知母、紫草、赤芍、牡丹皮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沒煎煮2次,每次煎煮I. 5小時,合并兩次的煎液,濃縮至50°C時相對密度為I. 20-1. 30的浸膏;將上述細藥粉與浸膏混合,和成藥坨,制成藥丸,80°C干燥至水分小于5%后,取出,將干燥的丸粒置糖衣鍋內轉動鍋,加入適量的糖漿,攪拌均勻,待丸粒表面呈毛刺狀且丸心潤透時,加入適量的滑石粉,攪拌均勻,使滑石粉全部裹附于丸粒表面,再加糖漿,加滑石粉,如此反復,用吹風機將丸粒吹干,然后停止吹風,再加入糖漿,攪拌,使丸粒表面均勻一致為準。待丸粒表面略干時,再加熱吹風將丸吹干,然后加入蠟粉,轉動摩擦至丸表面極為光亮為止,出鍋,放置室溫,置凈容器中,將藥丸按90g /瓶分裝,在標簽上準確清晰地加蓋批號后貼簽,進行包裝。實施例5
本發明在具體實施中由以下重量計的冬蟲夏草Hg,黃連14g,黃芩14g,黃柏14g,金銀花21g,連翹21g,赤芍12g,牡丹皮12g,紫草12g,知母llg,石膏Ilg制成,其中將冬蟲夏草、黃芩、黃連、黃柏、連翹、金銀花分別粉碎成粉,過300目篩,混勻成細藥粉,備用;將石膏、知母、紫草、赤芍、牡丹皮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沒煎煮2次,每次煎煮I. 5小時,合并兩次的煎液,濃縮至50°C時相對密度為I. 20-1. 30的浸膏;將上述細藥粉與浸膏混合,和成藥坨,制成藥丸,80°C干燥至水分小于5%后,取出,將干燥的丸粒置糖衣鍋內轉動鍋,加入適量的糖漿,攪拌均勻,待丸粒表面呈毛刺狀且丸心潤透時,加入適量的滑石粉,攪拌均勻,使滑石粉全部裹附于丸粒表面,再加糖漿,加滑石粉,如此反復,用吹風機將丸粒吹干,然后停止吹風,再加入糖漿,攪拌,使丸粒表面均勻一致為準。待丸粒表面略干時,再加熱吹風將丸吹干,然后加入蠟粉,轉動摩擦至丸表面極為光亮為止,出鍋,放置室溫,置凈容器中,將藥丸按90g /瓶分裝,在標簽上準確清晰地加蓋批號后貼簽,進行包裝。本發明在具體配伍時,還可根據病人的病情不同,適當對組方進行調整,該中藥為常規方法制成的湯劑、粉劑、片劑、丸劑或膠囊的一種。本發明所述的藥物中
冬蟲夏草除去外層膜皮,曬干生用。功能主治補腎益肺,止血化痰、止咳平喘、補腎固體、補肺益衛之功,平補肺腎陰陽、為諸癆虛損及免疫性疾病之要藥。黃連除去雜質、潤透后切薄片晾干、生用。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心火亢盛,心煩不寐,牙痛,消渴,癰腫疔瘡;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于目赤,口瘡、抗潰瘍。黃芩切制除去雜質,置蒸容器內蒸半小時,取出,涼干切薄片,干燥。功能主治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抗菌抗炎及提高免疫功能。黃柏鹽制取黃柏絲,用鹽水拌勻,燜透,置鍋內文火炒干。取出,放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瀉火解毒,抗菌抗潰瘍。金銀花鮮品陰干生用。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生藥味甘微苦,性寒,善清解上焦和肌表之毒邪。主要用于溫病及癰疽疔毒,金銀花自古有“瘍科之圣藥”之稱。常與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合用,能增強解毒消腫作用。對于癰疽癤毒,紅腫疼痛,無論潰膿還是未潰膿者,使用金銀花(用量宜重)均能起到極佳效果。是抗菌消炎、抗病毒及增強免疫功能之佳品。連翹去除雜質,去梗、蒸熟、曬干。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疏散風熱。解毒、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有“瘡家之圣藥”。赤芍揀去雜質,分開大小條,用水洗泡約七、八成透,撈出,曬晾,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曬干。功能主治祛瘀、止疼、涼血、消腫。藥理研究有很好的抗炎、抗血栓、抗血小板凝聚及保肝作用。牡丹皮揀去雜質,除去木心,洗凈,潤透,切片,晾干。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活血祛瘀。現代藥理研究本品有抗炎殺菌、抗潰瘍、抗動脈粥樣硬化及抗血小板凝集作用。紫草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活血,解毒透診。 用于血熱毒勝,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用于血熱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瘡瘍、濕疹、水火燙傷。清熱涼血,用于麻疹,熱病癍疹,濕疹,尿血,血淋,血痢,瘡瘍,丹毒,燒傷,熱結便秘, 瘡瘍久潰不斂。知母.鹽制取知母片,用鹽水拌勻或噴灑均勻,燜透,置鍋內文火沙干,取出,放涼。每知母片100kg,用食鹽2kg。功能主治滋陰降火,潤燥滑腸。治煩熱消渴,骨蒸勞熱, 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溫熱病。現代藥理研究本品有解熱、抗腫瘤及抗多種病源微生物。石膏洗凈,干燥,打碎,除去雜石、研粗粉。功能主治解肌清熱,除煩止渴。熱病壯熱不退;心煩神昏;譫語發狂;口渴咽干;肺熱喘急;中暑自汗;胃火頭痛;胃火牙痛;熱毒壅盛;發斑發疹;口舌生瘡;癰疽瘡瘍;潰不收口 ;湯火燙傷。由上諸藥配伍可知,本發明經驗總結具有清內熱、袪濕毒斂瘡生肌增強免疫功能。 適用于各類型白塞氏及白塞氏綜合癥的治療,服用方便、簡單、效果好,臨床資料充分證明。 具體有關本發明的臨床資料如下
白塞氏病的臨床表現有以下幾種1、反復口腔潰瘍;2、皮膚病變結節紅斑、皮下栓塞性靜脈炎、毛囊炎樣皮疹、痤瘡樣皮疹;3、眼病變虹膜睫狀體炎、視網膜炎;4、外陰潰瘍;
5、無畸形關節炎;6、附睪炎;7、回盲部潰瘍為主的消化系統病變;8、血管病變;9、中度以上的中樞神經病變。白塞氏病特殊癥狀有1、關節疼痛,少數有紅腫,多侵犯膝、腕、肘、踝等大關,無明顯游走性,但易復發,為特殊癥狀中最常見的癥狀;2、心血管損害可發生于心臟, 引起心臟擴大、心肌炎和心包炎等。動、靜脈血管均可發生病變,導致血管梗塞或動脈瘤等, 引起身體各部位如肺、腎等相應的癥狀,如咯血、腎性高血壓等。3、非特異性消化道潰瘍及消化道出血,有腹痛、腹瀉、腹脹等癥狀。4、由于血管的病變可引起咳嗽、咯血、胸痛、肺間質纖維化。肺部X線檢查出現陰影等為肺梗塞的表現;5、中樞神經系統癥狀較周圍神經的損害多見,主要表現為腦膜腦炎綜合癥、腦干綜合征或器質性精神錯亂綜合癥,其癥狀早期有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以后有語言障礙、共濟失調、頸強直、偏癱等發生,嚴重時引起呼吸麻痹而死亡;6、部分病人有反復發熱病史,呈高熱或低熱。此類病人當伴有結節性紅斑或關節、肺部癥狀時,易被誤診為風濕病或結核等。出現4個基本癥狀或者出現2個基本癥狀和 2個以上特殊癥狀,為完全型;出現3個基本癥狀或者出現眼的癥狀及另一個基本癥狀,為不完全型。白塞氏病、白塞氏綜合癥的診斷標準
I.臨床表現病程中有醫生觀察和記錄到的復發性口腔潰瘍、眼炎、生殖器潰瘍以及特征性皮膚損害,另外出現大血管或神經系統損害高度提示BD的診斷。 2.實驗室檢查本病無特異性實驗室異常。活動期可有血沉增快、C 一反應蛋白升高;部分患者冷球蛋白陽性。血小板凝集功能增強。HLA — B 51陽性率57%—88%,與眼、消化道病變相關。 3.特殊檢查神經白塞病常有腦脊液壓力增高,白細胞數輕度升高。腦
CT及磁共振(MRI)檢查對腦、腦干及脊髓病變有一定幫助,急性期MRI的檢查敏感性高達 96. 5%,可以發現在腦干、腦室旁白質和基底節處的增高信號。慢性期行MRI檢查應注意與多發性硬化相鑒別。MRI可用于神經白塞病診斷及治療效果隨訪觀察。胃腸鋇劑造影及內窺鏡檢查、血管造影、彩色Doppler有助診斷病變部位及范圍。肺X線片可表現為單或雙側大小不一的彌漫性滲出或圓形結節狀陰影,肺栓塞時可表現為肺門周圍的密度增高的模糊影。高分辨的CT或肺血管造影、同位素肺通氣(灌注)掃描等均有助于肺部病變診斷。
4.針刺反應試驗(Pathergy test) 用20號無菌針頭在前臂屈面中部垂直刺人約O. 5cm沿縱向稍做捻轉后退出,24-48h后局部出現直徑>2mm的毛囊炎樣小紅點或膿皰疹樣改變為陽性。此試驗特異性較高且與疾病活動性相關。靜脈穿刺或皮膚創傷后出現的類似皮損具有同等價值。本發明所述配方經多次臨床試驗,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關實驗資料如下
治療方案
患者口服本發明中藥,每日三次,每次9g,兒童酌減,飯后半小時服用,不完全型白塞氏綜合癥通常2個月為一個療程,完全型的白塞氏綜合癥3個療程統計治療結果。療效評定標準
臨床治愈1、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睛潰瘍、關節疼痛、結節性紅斑完全消失;2、 免疫功能恢復正常不易復發;3、未行其它任何治療。顯效口腔、生殖器、眼睛潰瘍面愈合、關節不疼、紅斑消失等癥狀明顯減輕。有效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睛潰瘍、關節、結節性紅斑等癥狀均較治療前減輕。無效無任何體征改善表現。統計處理
經對150例白塞氏病、白塞氏綜合癥患者觀察,臨床治愈即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睛潰瘍等癥狀消失。免疫力恢復正常,隨訪停藥后無復發者73例;顯效即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睛潰瘍、關節、結節性紅斑等癥狀均明顯減輕者41例;有效即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睛潰瘍、關節、結節性紅斑等癥狀均較治療前減輕者23例,總有效率達到94%,而且有較好的遠期效果。本病大多是免疫功能低下導致,長期反復發作,體質虛弱,全身性免疫功能失調,治療需長期,療程長,效果較好。但有些病人往往不遵醫囑,飲食不節或難以堅持而影響療效。另外,凡一年內多次反復發作者較重,腦部白塞氏和神經白塞氏療效較差。這些有待于進一步改進。由上述資料表明,本發明能改善白塞氏病、白塞氏綜合癥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痛苦,延長壽命,對心、肝、腎無損害,用藥安全,療效穩定,是治療白塞氏病、白塞氏綜合癥的有效藥物,易生產制造,攜帶方便,效果好,費用低,有實際的臨床意義,為白塞氏病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療條件,是中醫藥學的一大創造,造益于社會。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白塞氏病及白塞氏綜合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該中藥是由重量計的 冬蟲夏草13-17g,黃連13-17g,黃芩13-17g,黃柏13_17g,金銀花18_22g,連翹18_22g,赤芍 ll_13g,牡丹皮ll_13g,紫草ll_13g,知母9-llg,石膏9-llg制成,其中將冬蟲夏草、黃芩、 黃連、黃柏、連翹、金銀花分別粉碎成粉,過300目篩,混勻成細藥粉,備用;將石膏、知母、紫草、赤芍、牡丹皮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沒煎煮2次,每次煎煮I. 5小時,合并兩次的煎液,濃縮至50°C時相對密度為I. 20-1. 30的浸膏;將上述細藥粉與浸膏混合,和成藥坨,制成藥丸, 80°C干燥至水分小于5%后,包衣、分裝。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白塞氏病及白塞氏綜合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該中藥是由重量計的冬蟲夏草15g,黃連15g,黃芩15g,黃柏15g,金銀花20g,連翹20g,赤芍12g, 牡丹皮12g,紫草12g,知母10g,石膏IOg制成,其中將冬蟲夏草、黃芩、黃連、黃柏、連翹、金銀花分別粉碎成粉,過300目篩,混勻成細藥粉,備用;將石膏、知母、紫草、赤芍、牡丹皮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沒煎煮2次,每次煎煮I. 5小時,合并兩次的煎液,濃縮至50°C時相對密度為I. 20-1. 30的浸膏;將上述細藥粉與浸膏混合,和成藥坨,制成藥丸,80°C干燥至水分小于5%后,包衣、分裝。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白塞氏病及白塞氏綜合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該中藥是由重量計的冬蟲夏草13g,黃連13g,黃芩13g,黃柏13g,金銀花18g,連翹18g,赤芍llg, 牡丹皮llg,紫草llg,知母9g,石膏9g制成,其中將冬蟲夏草、黃芩、黃連、黃柏、連翹、金銀花分別粉碎成粉,過300目篩,混勻成細藥粉,備用;將石膏、知母、紫草、赤芍、牡丹皮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沒煎煮2次,每次煎煮I. 5小時,合并兩次的煎液,濃縮至50°C時相對密度為I. 20-1. 30的浸膏;將上述細藥粉與浸膏混合,和成藥坨,制成藥丸,80°C干燥至水分小于5%后,包衣、分裝。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白塞氏病及白塞氏綜合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該中藥是由重量計的冬蟲夏草16g,黃連16g,黃芩16g,黃柏16g,金銀花19g,連翹19g,赤芍12g, 牡丹皮12g,紫草12g,知母10g,石膏IOg制成,其中將冬蟲夏草、黃芩、黃連、黃柏、連翹、金銀花分別粉碎成粉,過300目篩,混勻成細藥粉,備用;將石膏、知母、紫草、赤芍、牡丹皮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沒煎煮2次,每次煎煮I. 5小時,合并兩次的煎液,濃縮至50°C時相對密度為I. 20-1. 30的浸膏;將上述細藥粉與浸膏混合,和成藥坨,制成藥丸,80°C干燥至水分小于5%后,包衣、分裝。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白塞氏病及白塞氏綜合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該中藥是由重量計的冬蟲夏草17g,黃連17g,黃芩17g,黃柏17g,金銀花22g,連翹22g,赤芍13g, 牡丹皮13g,紫草13g,知母llg,石膏Ilg制成,其中將冬蟲夏草、黃芩、黃連、黃柏、連翹、金銀花分別粉碎成粉,過300目篩,混勻成細藥粉,備用;將石膏、知母、紫草、赤芍、牡丹皮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沒煎煮2次,每次煎煮I. 5小時,合并兩次的煎液,濃縮至50°C時相對密度為I. 20-1. 30的浸膏;將上述細藥粉與浸膏混合,和成藥坨,制成藥丸,80°C干燥至水分小于5%后,包衣、分裝。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白塞氏病及白塞氏綜合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該中藥是由重量計的冬蟲夏草14g,黃連14g,黃芩14g,黃柏14g,金銀花21g,連翹21g,赤芍12g, 牡丹皮12g,紫草12g,知母llg,石膏Ilg制成,其中將冬蟲夏草、黃芩、黃連、黃柏、連翹、金銀花分別粉碎成粉,過300目篩,混勻成細藥粉,備用;將石膏、知母、紫草、赤芍、牡丹皮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沒煎煮2次,每次煎煮I. 5小時,合并兩次的煎液,濃縮至50°C時相對密度為I. 20-1. 30的浸膏;將上述細藥粉與浸膏混合,和成藥坨,制成藥丸,80°C干燥至水分小于5%后,包衣、分裝。
7.根據權利要求I或2-6所述的任何一項治療白塞氏病及白塞氏綜合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為常規方法制成的湯劑、粉劑、片劑、丸劑或膠囊的一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治療白塞氏病及白塞氏綜合癥的中藥,可有效解決對白塞氏病及白塞氏綜合癥的治療用藥問題,其解決的技術方案是,由重量計的冬蟲夏草13-17g,黃連13-17g,黃芩13-17g,黃柏13-17g,金銀花18-22g,連翹18-22g,赤芍11-13g,牡丹皮11-13g,紫草11-13g,知母9-11g,石膏9-11g制成,其中將冬蟲夏草、黃芩、黃連、黃柏、連翹、金銀花分別粉碎成粉,過300目篩,混勻成細藥粉,備用;將石膏、知母、紫草、赤芍、牡丹皮共5味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沒煎煮2次,每次煎煮1.5小時,合并兩次的煎液,濃縮成浸膏;將上述細藥粉與浸膏混合,和成藥坨,制成藥丸,80℃干燥至水分小于5%后,包衣、分裝,本發明有效用于治療白塞氏病及白塞氏綜合癥,療效好,無毒性副作用,安全可靠。
文檔編號A61K9/28GK102579778SQ20121006140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0日
發明者楚小培 申請人:楚小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