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醫用循環式冰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冷敷器,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醫療物理降溫方面的冰囊。
背景技術:
目前常用的物理降溫采用冰袋冷敷,對于不同患處的治療比較麻煩、治療效果不 明顯、容易對患處產生剌激、舒適度較低、功能范圍較小且患者在使用過程中行動不方便, 不易于護理人員操作,保冷效果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現有冰袋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保冷效果 好的醫用循環式冰囊,它有8個不同部位(手腕部、肩部、肘部、背部髖部肋部、大腿部、膝 部、小腿部、踝部)的冰囊,可以滿足不同患處的治療需求;采用循環加壓冷療原理在冷敷 的同時對患處進行加壓,有效提高了降溫消腫的效果;冰囊依照人體解剖學原理設計,與患 處緊密貼合,保證了最佳的治療效果,并且安全舒適,對患處無剌激;在使用的同時不影響 患者的行動,使用方便,易于操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的,它包括有外層1、保溫層2、隔 膜3、內層4、連接管5、冰桶6、閥門7構成。即;將連接管5于冰桶6相連,在冰桶6內加 入冰水的混合物。將冰囊固定在冷療部位,內層4貼著患處,連接管5接通冰囊。打開閥 門7,冰桶6放置高于冰囊,冰桶6內的冰水混合物沿著連接管5流入冰囊,容量適宜后,關 閉冰桶6上的閥門7。如果需要行動取下連接管5便可。當冰囊內的冰水混合物變暖時, 接好連接管5,打開閥門7,降低冰桶6的高度,使之低于冰囊,此時,冰囊內的水流回冰桶6 中。升高冰桶6,使之高于冰囊,冰桶6內的冰承混合物沿著連接管5又流入冰囊,整個過程 可以循環不斷操作。8個不同部位(手腕部、肩部、肘部、背部髖部肋部、大腿部、膝部、小腿 部、踝部)的冰囊,可以滿足不同患處的治療需求;采用循環加壓冷療原理在冷敷的同時對 患處進行加壓,有效提高了降溫消腫的效果;冰囊依照人體解剖學原理設計,與患處緊密貼 合,保證了最佳的治療效果,并且安全舒適,對患處無剌激;在使用的同時不影響患者的行 動,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可廣泛用于醫療機構和各個家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連接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具體結構作進一步的描述。如圖1,本實用 新型醫用循環式冰囊的結構包括以下部分由外層1、保溫層2、隔膜3、內層4、連接管5、冰桶6、閥門7構成。首先將連接管5于冰桶6相連,在冰桶6內加入冰水的混合物。然后將 冰囊固定在冷療部位,內層4貼著患處,連接管5接通冰囊。最后打開閥門7,冰桶6放置 高于冰囊,冰桶6內的冰水混合物沿著連接管5流入冰囊,容量適宜后,關閉冰桶6上的閥 門7。如果需要走動取下連接管5便可。當冰囊內的冰水混合物變暖時,接好連接管5,打 開閥門7,降低冰桶6使之低于冰囊,此時,冰囊內的水流回冰桶6中。升高冰桶6,使之高 于冰囊,冰桶6內的冰水混合物沿著連接管5又流入冰囊,整個過程可以循環操作,使用方 便,易于操作,可廣泛用于醫療機構和各個家庭。
權利要求一種醫用循環式冰囊,其特征在于,由外層(1)、保溫層(2)、隔膜(3)、內層(4)、連接管(5)、冰桶(6)、閥門(7)構成,外層(1)、保溫層(2)、隔膜(3)、內層(4)是按從外到內的順序設置,隔膜(3)與內層(4)之間設置有冰水儲存層。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醫用循環式冰囊,其特征在于,閥門(7)設置在冰桶(6)靠近桶底的位置。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醫用循環式冰囊,其特征在于,保溫層(2)采用高密度的保溫材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醫用循環式冰囊,包括有外層1、保溫層2、隔膜3、內層4、連接管5、冰桶6、閥門7構成。其中外層1、保溫層2、隔膜3、內層4是按從外到內的順序設置。隔膜3與內層4之間設置有一冰水層;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8個不同部位(手腕部、肩部、肘部、背部髖部肋部、大腿部、膝部、小腿部、踝部)的冰囊,可以滿足不同患處的治療需求;采用循環加壓冷療原理在冷敷的同時對患處進行加壓,有效提高了降溫消腫的效果;冰囊依照人體解剖學原理設計,與患處緊密貼合,保證了最佳的治療效果,并且安全舒適,對患處無刺激;在使用的同時不影響患者的行動,使用方便,易于操作。
文檔編號A61F7/10GK201481640SQ20092017673
公開日2010年5月26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14日
發明者吳曉蓉 申請人:吳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