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涉及一種用于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痹證(Bi syndrome)是由風、寒、濕、熱等引起的以肢體關節及肌肉酸痛、麻木、重 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等為主癥的一類病證。本病與外感風寒濕熱之邪和人體正 氣不足有關。風寒濕等邪氣,在人體衛氣虛弱時容易侵入人體而致病。汗出當風、坐臥濕 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風寒濕等邪氣侵入機體經絡,留于關節,導致經脈氣血閉阻不同,不 通則痛,正如《素問 痹論》所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备鶕惺苄皻獾南鄬p重, 常分為行痹(風痹)、痛痹(寒痹)、著痹(濕痹)。若素體陽盛或陰虛火旺,復感風寒濕邪, 邪從熱化,或感受熱邪,留注關節,則為熱痹。總之,風寒濕熱之邪侵入機體,痹阻關節肌肉 筋絡,導致氣血閉阻不通,產生本病。雖然治療痹證的藥物繁多,但是仍有不足。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制備簡單、療效高、鑒別準備的用于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中藥 制劑。本發明的用于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中藥,是由按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青風藤1600-2000份黑骨藤1000-1400份追風傘920-1120份。本發明的用于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中藥,其中原料的重量份配比為青風藤1800份黑骨藤1200份追風傘1020份。本發明的用于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中藥,其中原料的重量份配比為青風藤1600份黑骨藤1400份追風傘1020份。本發明的用于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中藥,其中原料的重量份配比為青風藤2000份黑骨藤1000份追風傘920份。本發明的用于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中藥顆粒劑,還包括羧甲基淀粉鈉450份、阿斯 帕坦30份。本發明的用于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取青風藤粉碎成細粉,備用;剩余的青風藤與黑骨藤、追風傘加水煎煮三次,第一 次加水8倍量浸漬2小時,煎煮2. 5小時,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2小時,第三次加水6倍 量煎煮1. 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在80°C下相對密度為1. 25 1. 30的清膏,加 入上述細粉、適量糊精及羧甲基淀粉鈉、阿斯帕坦,混勻,制粒,干燥,制成1000袋。本發明的用于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中藥的鑒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取本品內容物 5. 6份,研細,加氨試液Iml與三氯甲烷2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醇 I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青藤堿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Iml含Img的溶液,作為對 照品溶液;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 10 μ 1,分別點 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配比為7 2 1的苯-醋酸乙酯-二乙胺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在105°C加熱20分鐘,放冷,噴以碘化鉍鉀試液;供 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本發明藥材來源黑骨藤(Periploca forrestii Schlechter)的干燥根或全株,具有通經絡,祛風 濕,活血,消炎的功效。青風藤(Caulis Sinomenii)為防己科植物青藤及毛青藤的干燥藤莖,具有祛風 濕、通經絡的功能。追風散(Lysimachia trientaloides Hemsl.)的全草,多年生草本,具有祛風通 絡、活血止痛的功能。本發明中藥的優點如下1、吸收速度攜帶及服用方便,口感較好,方便服用;2、工藝中常壓干燥代替減壓干燥,干燥溫度范圍高,工藝中加水量更多,提取的有 效成分更加充分,克服了干燥溫度越低越好及加水量不宜太多的技術偏見,產生了意外的 臨床效果;服用本發明藥物的試驗組顯效率71%,總有效率為93. 9%。3、鑒別試驗更加準確。試驗例1、加水的倍數的選擇試驗按照平行試驗法,分為9組試驗,每組藥材量為按照100制劑單位投料。表1加水的倍數的選擇試驗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中藥,其特征在于,是由按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青風藤1600-2000份黑骨藤1000-1400份追風傘920-1120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的重量份 配比為青風藤1800份黑骨藤1200份追風傘1020份。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的重量份 配比為青風藤1600份黑骨藤1400份追風傘1020份。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的重量份 配比為青風藤2000份黑骨藤1000份追風傘920份。
5.如上述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用于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中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羧 甲基淀粉鈉450份、阿斯帕坦30份,制成顆粒劑。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取青風藤粉碎成細粉,備用;剩余的青風藤與黑骨藤、追風傘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8倍量浸漬2小時,煎煮2. 5小時,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2小時,第三次加水6倍量煎 煮1. 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在80°C下相對密度為1. 25 1. 30的清膏,加入上 述細粉、適量糊精及羧甲基淀粉鈉、阿斯帕坦,混勻,制粒,干燥,制成1000袋。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中藥的鑒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取本品內容物5. 6份,研細,加氨試液Iml與三氯甲烷2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醇I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青藤堿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Iml 含I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 液各5 10 μ 1,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配比為 7:2: 1的苯-醋酸乙酯-二乙胺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在105°C加熱20分鐘,放 冷,噴以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用于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中藥,該中藥是由按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青風藤1600-2000份、黑骨藤1000-1400份、追風傘920-1120份。還提供該中藥的顆粒劑型及其更加簡單的制法,以及該中藥的準確的鑒別方法。本發明中藥的優點如下1、吸收速度快,攜帶及服用方便,口感較好,方便服用;2、工藝中常壓干燥代替減壓干燥,干燥溫度不限,工藝中加水量更多,提取的有效成分更加充分,克服了技術偏見,產生意外效果;服用本發明藥物的試驗組顯效率71%,總有效率為93.9%。
文檔編號A61P19/00GK102058671SQ20101014258
公開日2011年5月18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8日
發明者姜紅成 申請人:姜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