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82788閱讀:19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特別涉及在內窺鏡黏膜下層剝離術(ESD)中使用 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
背景技術
內窺鏡的黏膜切除術作為早期胃癌、早期大腸癌這樣的腫瘤性黏膜病變部的根治 術,作為低侵襲且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法,其有用性被認識。近年來,作為利用內窺鏡黏膜切 除可切實地一并摘除向大范圍擴散的病變部的方法,開發有被稱為內窺鏡黏膜下層剝離術 (ESD)的方法,并逐漸普及。該方法是如下所述的方法,即,切開腫瘤周圍的黏膜后,將該黏 膜和固有筋層間的黏膜下層切斷,從而一并摘除腫瘤黏膜。該方法可按目標劃出切開線,可 切實地進行腫瘤摘除,但另一方面,存在技術難度高、需要熟練的處置、處置時間長的問題。為了消除上述問題,提案有各種內窺鏡用處置工具。例如,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內 窺鏡用處置工具是由彎曲棒形成前端的高頻電極的曲刃(hookknife),通過將該曲刃的前 端掛在黏膜組織上引入到筒(sheath)內,從而切除黏膜組織。另外,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 內窺鏡用處置工具是在針狀手術刀的前端安裝有絕緣體的IT刃,根據絕緣體可防止刺入 固有筋層。通過使用這些內窺鏡用處置工具,或多或少都可降低內窺鏡黏膜下層剝離術的 技術難度。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4-275641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平8-299355號公報。

發明內容
但是,專利文獻1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有可能因前端部的角度或姿勢而損傷固有 筋層,存在操作難的問題。另外,專利文獻2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因在內窺鏡的觀察圖像的 范圍之外進行處置,故存在需要熟練的技術的問題。這樣,以往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存在如 下問題,即,在進行內窺鏡黏膜下層剝離術時難以操作,難以迅速且安全地進行處置。特別 是,以往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存在難以迅速且安全地切斷(剝離)黏膜下層的問題。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開發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內窺鏡黏膜下層剝離 術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在插入體內的插入部的 前端具有處置部,該處置部具有切斷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處置部的前端側和基端側設 有山部和谷部,在該谷部設有所述切斷設備。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第二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在插入體內的插入部的 前端具有處置部,該處置部具有切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置部由配置成放射狀的多個板狀體構成,該板狀體的前端側及基端側因外周部突出并形成有山部,故在中央部形成有 谷部,在該谷部設有所述切斷設備。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第三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在插入體內的插入部的 前端具有處置部,該處置部具有切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置部形成為交替地具有山部和谷部的齒輪狀,在所述谷部設有所述切斷設備。
本發明的發明人著眼于黏膜及固有筋層與黏膜下層的物理性狀顯著不同這一點, 利用切斷對象即黏膜下層是網狀的纖維質、且柔軟并具有伸縮性的特點,可僅切斷黏膜下 層。即,因本發明第一、第二、第三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在處置部設有山部和谷部,在 該谷部設有切斷設備,故在將處置部壓入黏膜下層時,山部進入到黏膜下層的纖維質中,并 且黏膜下層的纖維質集中到谷部,黏膜下層被切斷設備切斷。這種結構的內窺鏡用處置工 具在將處置部壓入固有筋層或黏膜時,即便山部與固有筋層或黏膜抵接也不與切斷設備接 觸,故不會損傷固有筋層或黏膜。因此,可迅速且安全地僅切斷作為切斷對象的黏膜下層。 另外,根據第一、第二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因切斷設備設于基端側,故通過進行使處 置部向基端側移動的牽引操作,可將纖維質的黏膜下層集中到谷部并將其切斷。本發明第四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在第一 第三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的 基礎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斷設備是與高頻電流供給設備連接的導體。根據第四方面的內 窺鏡用處置工具,通過對作為切斷設備的導體通電高頻電流,可切斷黏膜下層,與電手術刀 等的情況同樣地,可進行切斷而不會對人體的各組織帶來強烈影響。另外,作為高頻處置工 具,既可為導體構成一對電極中的一個的單極型,也可為導體構成一對電極中的雙方的雙 極型。單極型的高頻處置工具可提供結構簡單、且便宜的處置工具。另外,雙極型的高頻處 置工具不需要安裝在被檢測者身上的極板,可提供安全性高的處置工具。本發明第五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在第一 第三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的 基礎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斷設備照射激光而進行切斷。根據第五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 具,通過照射激光,可安全地切斷黏膜下層。本發明第六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在第一 第三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的 基礎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斷設備通過振蕩超聲波而進行切斷。根據第六方面的內窺鏡用 處置工具,通過振蕩超聲波,可安全地切斷黏膜下層。本發明第七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在第一 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內窺鏡 用處置工具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置部插通到內窺鏡的鉗子管道中。根據第七方面 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可相對于內窺鏡的鉗子管道將內窺鏡用處置工具插入或拔出。因此, 可與其他處置工具進行替換,可容易地進行內窺鏡黏膜下層剝離術等處置。本發明第八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在第一 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內窺鏡 用處置工具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置部的所述山部彼此間的間隔擴大或縮小。根據 第八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通過使山部彼此間的間隔擴大并將谷部擴大,從而擴大通 過一次操作可切斷處理的范圍,可迅速地進行處置。另外,通過使山部彼此間的間隔縮小, 可縮小處置部,例如可使其插通到內窺鏡的鉗子管道中。本發明第九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在第一 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內窺鏡 用處置工具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置部經由調節該處置部的姿勢的活動機構被支 承。根據第九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因經由活動機構支承處置部,故可自由地調節處置部的姿勢,可容易地進行處置。本發明第十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在第一 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內窺鏡 用處置工具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谷部設有多個切斷設備,并且,設有從該多個切 斷設備中選擇要使用的切斷設備的選擇設備。根據第十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因在處 置部設有多個切斷設備,可選擇使用的切斷設備,故例如可調節切斷深度。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在第一 第十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內窺 鏡用處置工具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斷設備配置于從所述處置部的厚度方向的端 面離開的位置。根據第十一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因在從厚度方向的端面離開的位置 配置有切斷設備,故在使厚度方向的端面與固有筋層或黏膜接觸時,也不會切斷固有筋層 或黏膜。本發明第十二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在第一 第i^一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內 窺鏡用處置工具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山部形成為其前端側逐漸變細的前端細的形 狀,并且其前端倒圓角而具有非切開性。因此,根據第十二方面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容易 將山部插入纖維質的黏膜下層,并且,可防止山部切斷固有筋層。另外,非切開性指的是僅 抵靠而不被切斷。根據本發明,因由山部和谷部構成處置部,并僅在谷部設置切斷設備,故可僅切斷 纖維質的黏膜下層,可迅速且安全地進行內窺鏡黏膜下層剝離術。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圖2是圖1的處置部的主視圖;圖3是表示沿圖2的3-3線的剖面的、處置部的剖面圖;圖4是表示沿圖2的4-4線的剖面的、處置部的剖面圖;圖5是表示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的操作方法的說明圖,圖5A表示在病變部的周圍進 行標記的狀態,圖5B表示使病變部膨脹隆起的狀態,圖5C表示黏膜切開中的狀態,圖5D表 示黏膜切開后的狀態,圖5E表示黏膜下層的切斷中的狀態,圖5F表示黏膜下層的切斷后的 狀態;圖6是表示切斷狀態的剖面圖;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圖8是表示圖7的處置部的剖面圖;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的第三實施方式的處置部的主視圖;圖10是圖9的處置部的剖面圖;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的第四實施方式的處置部的主視圖;圖12是表示圖11的處置部的剖面圖;圖13是表示本發明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的第五實施方式的處置部的立體圖;圖14是表示圖13的處置部的分解立體圖;圖15是表示本發明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的第六實施方式的處置部的立體圖;圖16是圖15的處置部的側視圖;圖17是沿圖16的17-17線的、處置部的剖面圖18是說明圖15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的操作方法的說明圖;圖19是表示活動自如地支承處置部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的剖面圖;圖20是表示使圖19的彎曲部彎曲的狀態的剖面圖;圖21是表示具有與圖19不同結構的活動機構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的剖面 圖;圖22是說明與圖3結構不同的處置部的說明圖,圖22A表示將山部30A、30A、30A 的間隔縮小的狀態,圖22B表示將山部30A、30A、30A的間隔擴展的狀態;圖23是表示具有與圖3、圖4的處置部形狀不同的山部的處置部的圖,圖23A表示 處置部的平面剖面圖,圖23B表示處置部的側面剖面圖;圖24是表示具有與圖16、圖17的處置部形狀不同的山部的處置部的圖,圖24A表 示處置部的側視圖,圖24B表示處置部的平面剖面圖;圖25是表示本發明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的第七實施方式的處置部的立體圖;圖26是圖25的處置部的平面剖面圖;圖27是圖25的處置部的側面剖面圖;圖28是圖25的處置部的后視圖;圖29是表示本發明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的第八實施方式的處置部的立體圖;圖30是圖29的處置部的平面剖面圖;圖31是圖29的處置部的主視圖;圖32是圖31的處置部的后視圖;圖33是表示本發明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的第九實施方式的處置部的立體圖;圖34是圖33的處置部的側視圖;圖35是表示圖33的處置部的變形狀態的平面剖面圖;圖36是表示圖33的處置部的變形狀態的平面剖面圖;圖37是表示圖1的處置部的變形狀態的立體圖。附圖標記說明10內窺鏡用處置工具12插入部14便攜式操作部16撓性筒18導線20處置部30本體30A山部30B谷部30D山部30E谷部32電極板33電極板80內窺鏡用處置工具82處置部84本體84A山部84B谷部86B電極部130處置部132 本體132A 山部132B 谷部132C 山部132D谷部134電極板136電極板140處置部142 本體142A 山部
142B 谷部142C 山部142D谷部144電極板146電極板150處置部152 本體152A 山部152B 谷部152C 山部152D谷部154電極體156電極體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的優選實施方式。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10的立體圖。如該圖所示,內窺鏡 用處置工具10主要由插入體腔內的插入部12和與插入部12連接設置的便攜式操作部14 構成,插入部12其結構包括非導電性的撓性筒16、插通配置于該撓性筒16的內部的導電 性的導線18、安裝于撓性筒16前端的處置部20。導線18的前端與處置部20連接,導線 18的基端與便攜式操作部14的接線柱22連接。接線柱22電連接有供給高頻電流的高頻 電流供給裝置(未圖示)。另外,便攜式操作部14的把持部24上設有操作按鈕26,通過按 壓操作該操作按鈕26,導線18被通電高頻電流。如上所述構成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10如 下操作,即,把持便攜式操作部14的把持部24,將插入部12插入內窺鏡的鉗子管道(未圖 示)或從中拔出。圖2是從箭頭A方向看圖1的處置部20的主視圖。另外,圖3是沿圖2的3_3線 的、處置部20的平面剖面圖,圖4是沿圖2的4-4線的、處置部20的側面剖面圖。處置部20的本體30由陶瓷或塑料等非導電性材料構成,并且形成為鋸齒狀,該鋸 齒狀具有前端側的兩個山部30A、30A、設于該山部30A、30A之間的谷部30B、基端側的兩個 山部30D、30D、設于該山部30D、30D之間的谷部30E。山部30A、30A的前端形成為非鋒利的 鈍形狀,構成為即便將山部30A、30A抵接后述的黏膜34或固有筋層36(參照圖6)也不會 切斷組織。即,山部30A、30A構成為相對黏膜34或固有筋層36具有非切斷性。在本體30的谷部30B設有電極板32。電極板32由金屬等導體構成,如圖3所示, 與導線18電連接。導線18如前所述與圖1的接線柱22電連接,通過將接線柱22與高頻 電流供給設備(未圖示)連接,可使高頻電流在電極板32中流動。另外,第一實施方式的 內窺鏡用處置工具10是在處置部32僅設置一個電極的單極性類型,另一個電極(極板) 安裝于被檢測者。如圖3所示,電極板32設于谷部30B,電極板32的前端配置于山部30A的頂點和 谷部30B的底部之間的大致中間位置。因此,在使山部30A、30A與黏膜或固有筋層抵接時, 谷部30B的電極板32與黏膜或固有筋層不接觸。另外,電極板32也可不形成在山部30A, 其形成范圍并未特別地限定。因此,既可將電極板32僅僅形成在谷部30B的底部,也可形 成在除山部30A的頂點附近以外的寬廣范圍內。另外,如圖2、圖4所示,電極板32在本體30的厚度方向上配置于本體30的大致 中間位置。即,電極板32以距本體30的下面30C的距離h為本體30的厚度t的1/2的方 式配置。因此,在使本體30的下面30C例如與固有筋層抵接時,因電極板32從固有筋層離開距離h,故不會損傷固有筋層。另外,電極板32的高度位置(即距離h)并不限定于本體 30的厚度t的1/2,可設定在從本體30的下面30C離開的任意位置,可在高度方向上自由 地設定根據電極板32的切斷位置。山部30D、谷部30E及設于谷部30E的電極板33分別與山部30A、谷部30B及電極 板32具有相同的結構,省略其說明。接著,基于圖5A、5B、5C、5D、5E及5F說明使用上述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10進行 內窺鏡黏膜下層剝離術的方法。以下的實施方式是這樣的手術,即,在黏膜34存在病變部 34A,以不損傷固有筋層36的方式除去該病變部34A。首先,根據設于內窺鏡插入部40的觀察光學系統(未圖示)確認病變部34A。此 時,從內窺鏡插入部40的噴射口散布靛藍胭脂紅等色素而將病變部34A染色即可。接著,如圖5A所示,在病變部34A的周圍以規定間隔進行標記42、42...。標記42 的方法并未特別地限定,例如使用前端為針狀的高頻手術刀44。高頻手術刀44是將細金屬 導線插通到絕緣管的內部并使該金屬導線的前端從絕緣管的前端突出規定長度的手術刀, 金屬導線的突出部分成為電極,根據高頻電流的流動,切開或切除體腔內壁。接下來,如圖5B所示,使注射針46插通到內窺鏡插入部40的鉗子管道中并從前 端導出。利用該注射針46,將藥液局部注射到病變部34A周圍的黏膜34的黏膜下層38 (參 照圖6)。作為藥液,一般是生理鹽水,但也可使用粘性大的透明質酸鈉。這樣,通過在病變 部34A的整個周圍進行局部注射,病變部34A整體變為大的膨脹隆起的狀態。接下來,從內窺鏡插入部40的鉗子管道拉拔注射針46,使高頻手術刀44插通。如 圖5C所示,沿標記42、42...的位置,使用高頻手術刀44切開病變部34A外周的黏膜34。 當結束切開操作時,則如圖5D所示,病變部34A的黏膜34收縮,可看到黏膜下層38。接下來,從內窺鏡插入部40的鉗子管道拉拔高頻手術刀44,使本實施方式的內窺 鏡用處置工具10插通到鉗子管道中,導出處置部20。從切開位置將該處置部20壓入黏膜 下層38。接著,如圖6所示,使處置部20抵接到病變部34A下方的黏膜下層38。此時,因 處置部20的山部30A、30A進入到黏膜下層38的纖維質中,故黏膜下層38的纖維質進入到 山部30A、30A之間、即谷部30B中。因黏膜下層38的纖維質與切斷設備即電極板32接觸, 故高頻電流集中流動,黏膜下層38被切斷。通過反復進行該操作,如圖5E所示,病變部34A 逐漸從黏膜下層38剝離。由此,如圖5F所示,可切除病變部34A。在進行上述的黏膜下層38的切斷(剝離)作業時,即便本體30的下面30C與固 有筋層36抵接,由于電極板32從下面30C離開距離h,因而不會與固有筋層36接觸。因 此,在固有筋層36中高頻電流不會集中地流動,故可防止固有筋層36的損傷。另外,在按壓處置部20時,當本體30的山部30A、30A與固有筋層36或黏膜34抵 接時,因不是纖維質的固有筋層36或黏膜34不進入谷部30B,故固有筋層36或黏膜34不 會被切斷。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進行使處置部20向基端側移動的拉回操作時,也可進 行切斷。即,在處置部20的拉回操作時,本體30的谷部30D、30D插入纖維質的黏膜下層38 之間,黏膜下層38集中到谷部32E并與電極板33接觸,故可安全地切斷黏膜下層38。此 時,因邊拉回處置部20邊進行切斷,故對處置部20容易施加力,可迅速且安全地切斷黏膜 下層38。
這樣,因內窺鏡用處置工具10僅切斷是纖維質的黏膜下層38,故不會誤切斷固有 筋層36或黏膜34,可迅速且安全地進行黏膜下層38的切斷。另外,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在處置部20的前端側和基端側設置山部30A、30D、谷部 30B、30E以及電極板32、33,但也可如圖37所示,僅在處置部20的前端側設置山部30A、谷 部30B、電極板32。另外,省略圖示,也可僅在處置部20的基端側設置山部30D、谷部30E、 電極板33。無論是那種情況,都可安全地進行黏膜下層38的切斷。
接著,參照圖7、圖8說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圖7是表示第二實 施方式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的立體圖,圖8是表示該處置部的側面剖面圖。在圖7、圖8中, 雖然表示僅在前端側設置切斷部(山部、谷部及電極板)的例子,但在基端側也設置有與前 端側相同結構的切斷部。既可如圖7、圖8所示僅在前端側設置切斷部,也可僅在基端側設 置切斷部(未圖示)。如這些圖所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50在處置部20的谷部30B設 有三個電極板32、32、32。電極板32、32、32分別以距本體30的下面30C不同的距離平行地 配置。另外,電極板32、32、32分別與不同的導線18、18、18連接,該三條導線18、18、18與 便攜式操作部14的切換開關52連接。切換開關52構成為以擇一地選擇三條導線18、18、 18中的一條的方式與接線柱22連接。因此,通過操作切換開關52,可選擇電極板32、32、32 中的任一個而使高頻電流在其中流動。另外,導線18、18、18或用非導電性部件的外皮包覆 以使其不短路、或以通過非導電性的分隔部件隔開的狀態進行配置。如上所述構成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50因可選擇三個電極板32、32、32中的一個而 使高頻電流在其中流動,故可在處置部20的本體30的厚度方向選擇切斷位置。即,根據內 窺鏡用處置工具50,可在三階段調整切斷深度,可在穩定的深度進行剝離。另外,在第二實施方式中,雖然設置三個電極板32、32、32,但電極板32的個數并 不限于此,也可選擇設置兩個或四個以上的電極板32。接著,參照圖9、圖10說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圖9、圖10分別是 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處置部54的主視圖、平面剖面圖。另外,在圖9、圖10中,雖然表示僅 在前端側設置切斷部(山部、谷部及電極板)的例子,但在基端側也設置有與前端側相同結 構的切斷部。既可如圖9、圖10所示僅在前端側設置切斷部,也可僅在基端側設置切斷部 (未圖示)。第三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是在處置部54設置用于使高頻電流流動的一 對電極的雙極型處置工具。即,在處置部54,兩個電極板32A、32B設置于本體30的谷部 30B。如圖9所示,各電極板32A、32B配置成與本體30的下面30C相距規定距離h。另外, 如圖10所示,該兩個電極板32A、32B對置地配置于谷部30B的側面,各電極板32A、32B電 連接有導線18A、18B。導線18A、18B與便攜式操作部14(參照圖1)的接線柱22連接,通過 在接線柱22連接未圖示的高頻電流供給設備,可對兩個電極板32A、32B通電高頻電流。另 夕卜,兩條導線18A、18B或用非導電性部件的外皮包覆以使其不短路、或利用非導電性的分 隔部件隔開地設置。如上所述構成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通過在一對電極板32A、32B之間使高頻電流 流動而切斷體組織。因此,僅切斷進入到谷部30B的纖維質的黏膜下層38,故不會切斷黏膜 34或固有筋層36,可安全且迅速地切斷黏膜下層38。
另外,因上述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為雙極型,故不需要安裝在被檢測者身上的極板 (未圖示),并且,穿孔的風險小且高頻電流對周圍部位的影響小。另外,兩個電極板32A、32B的配置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例如也可將兩個電極 板32A、32B在不同的高度(深度)位置平行地設置。接下來參照圖11、圖12說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圖11、圖12分 別是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處置部56的主視圖及平面剖面圖。在圖11、圖12中,雖然表示僅 在前端側設置切斷設備的例子,但在基端側也設置有與前端側相同結構的切斷部(山部、 谷部及電極板)。既可如圖11、圖12所示僅在前端側設置切斷部,也可僅在基端側設置切 斷部(未圖示)。在這些圖所示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的處置部56中,本體30形成為具有三個山部30A、30A、30A和兩個谷部30B、30B的鋸齒狀,在谷部30B、30B分別設有電極板32、32。各電 極板32、32經由金屬板58與一條導線18電連接,該導線18與便攜式操作部14 (參照圖1) 的接線柱22連接。因此,通過在接線柱22連接高頻電流供給設備(未圖示),可從兩個電 極板32、32同時流動高頻電流。如上所述構成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由于可在兩個谷部30B、30B同時切斷黏膜下層38(參照圖6),故切斷面積增大,可有效地進行黏膜下層38的切斷。另外,谷部30B、30B的個數并不限于一個或兩個,也可設置三個以上的谷部30B, 在各谷部30B設置電極板32。這樣,這樣通過設置多個谷部30B,切斷范圍變寬廣,可進一 步迅速地進行黏膜下層38的切斷。即便是設置多個谷部30B、30B的情況,也可如第二實施 方式那樣,構成為在各谷部30B設置多個電極板32并選擇切斷深度,或在一個谷部30B設 置兩個電極而構成雙極型。接下來參照圖13、圖14說明第五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圖13、圖14分 別是表示第五實施方式的處置部60的立體圖及分解立體圖。如這些圖所示,處置部60主要由上片62、下片64及承載臺66構成。承載臺66固 定在撓性筒16的前端。另外,在承載臺66上設有搖動自如地支承上片62及下片64的軸 體68。在軸體68的上端設有凸緣68A,通過與后述的上片62卡合,可防止上片62的脫落。 并且,在承載臺66上豎直設置有用于限制上片62及下片64的搖動范圍的限制銷72、74。上片62形成為大致V字形狀,具有山部62A、62A和谷部62B。在谷部62B設有電 極板32,在將上片62安裝到承載臺66時,該電極板32與導線18電連接。另外,在上片62 設有孔62D,通過使承載臺66的軸體68插通該孔62D,上片62搖動自如地被承載臺66支 承。在上片62形成有限制槽62E,在該限制槽62E中卡合有前述的限制銷72,上片62的搖 動范圍被限制。在上片62的下面62C形成有槽62F,在其內部配設有后述的彈簧76。下片64與上片同樣地形成為大致V字形狀,具有山部64A、64A和谷部64B。在谷 部64B設有電極板32,在將下片64安裝到承載臺66時,該電極板32與導線18電連接。另 夕卜,在下片64形成有孔64D,通過使承載臺66的軸體68插通該孔64D,下片64搖動自如地 被承載臺66支承。在下片64形成有限制槽64E,在該限制槽64E中卡合有前述的限制銷 74,下片64的搖動范圍被限制。在下片64的上面64C形成有槽64F,在該槽64F的內部配 設有彈簧76。通過將彈簧76配置在上片62的槽62F和下片64的槽64F的內部,如圖13 所示,上片62和下片64向寬廣的方向施加作用力。
如上所述構成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其上片62及下片64被搖動自如地支承。因此, 通過將上片62和下片64重合,可縮小處置部56,使處置部56插通到內窺鏡插入部40 (參 照圖5)的鉗子管道中。另外,在將處置部56從鉗子管道導出時,因上片62和下片64根據彈簧76的作用 力而打開,故電極板32、32的切斷范圍變寬廣,可有效地進行切斷作業。上述第五實施方式構成為通過使上片62和下片64搖動,山部彼此間的間隔或打開或關閉,但其結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例如,圖22A及圖22B所示的內窺鏡處置工具 的處置部20其本體30由非導電性的橡膠構成,電極板32、32由導電性的橡膠構成,電極板 32、32與本體30粘接。本體30在沒有負荷的狀態下如圖22B所示,山部30A、30A、30A彼此 間的間隔打開。如圖22A所示,該本體30可彈性變形以使山部30A、30A、30A彼此間的間隔 縮小,在該狀態下可使其插通到內窺鏡的鉗子管道(未圖示)中。處置部20在從鉗子管道 導出時,如圖22B所示,本體30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山部30A、30A、30A彼此間的間隔擴展。 因此,因谷部30B、30B擴展,故可根據電極板32、32在寬廣的范圍內進行黏膜下層38的切 斷。另外,上述第一 第五實施方式通過將山部30A和谷部30B排列成直線狀而將處 置部20的本體30形成為鋸齒狀,但本體30的形狀并不限于此,也可將山部30A和谷部30B 配置成圓周狀而將本體30形成為齒輪狀。以下,說明該實施方式。圖15是表示第六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80的立體圖。另外,圖16是該處 置部82的側視圖,圖17是沿圖16的17-17線的、處置部82的剖面圖。如這些圖所示,在撓性筒16的前端安裝有處置部82的本體84。處置部82的本體 84形成為齒輪狀,在本體84的外周面上,U狀或V狀的多個谷部(槽)84B以一定間隔形成。 艮口,在本體84的外周面上,山部84A和谷部84B相互交替地反復形成。在各谷部84B設有 由金屬等導體構成的電極部86B。如圖17所示,電極部86B通過埋入本體84內部的一張 金屬板86而構成,通過使該金屬板86的一部分在谷部82B向外部露出而形成電極部86B。 金屬板86與導線18電連接,該導線18被插通到撓性筒16中,與便攜式操作部14的接線 柱22連接。因此,通過在接線柱22連接未圖示的高頻電流供給設備,可向各電極部86B通 電高頻電流。如圖16所示,電極部86B配置成與本體84的底面84C相距規定距離h,在使底面 84C與固有筋層36(參照圖6)抵接時,電極部86B與固有筋層36不接觸。另外,電極部 86B、86B...也可構成為在各谷部84B分別配置導體。如上所述構成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80如圖18所示,從內窺鏡插入部40的鉗子管 道導出處置部82,將該處置部82向導出方向(箭頭A方向)擠出,相對于切開后的黏膜下 層38而靠近。接著,使處置部82對應每個內窺鏡插入部40向本體84的徑向(箭頭B方 向)移動。由此,本體84的山部84A、84A...進入黏膜下層38的纖維質,該黏膜下層38的 纖維質集中到谷部84B、84B...。接下來,因黏膜下層38的纖維質與谷部84B的電極部86B 接觸,故在黏膜下層38高頻電流集中地流動而將其切斷。這樣,內窺鏡用處置工具80僅通過使處置部82沿本體84的徑向移動即可容易地 切斷黏膜下層38。此時,因處置部82始終配置于內窺鏡插入部40的前方,故可始終根據內 窺鏡觀察切斷作業,可容易地進行操作。
另外,因內窺鏡用處置工具80在本體84的谷部84B設有電極部86B,故可僅切斷是纖維質的黏膜下層38。即,在不是纖維質的黏膜或固有筋層36這種情況下,因不會與山 部84A、84A...抵接而進入谷部84B、84B,故不會因電極部86B而損傷黏膜34或固有筋層 36。并且,因內窺鏡用處置工具80中將電極部86B配置成與本體84的下面84C相距規定 的距離h,故即便本體84的下面84C與固有筋層36抵接,固有筋層36也不會被切斷。因 此,根據內窺鏡用處置工具80,可安全且迅速地僅切斷黏膜下層38。另外,因內窺鏡用處置工具80向從鉗子管道導出的導出方向擠出并向黏膜下層 38靠近,故容易向切斷部分靠近,操作性良好。在上述內窺鏡用處置工具80的情況下,既可構成為如第二實施方式那樣可調節 切斷深度,也可構成雙極型處置工具。另外,在上述第一 第六實施方式中,山部30A、62A、64A、84A的形狀并未特別地 限定,優選為如下形狀,即,可容易地插入是纖維質的黏膜下層38、且可防止固有筋層36的 切斷。例如,如圖23A、圖23B所示,前端側的山部30A、30A形成為越靠近前端則變得越細 的大致圓錐狀的前端細的形狀,并且山部30A、30A的前端倒圓角而形成,具有非切開性。由 此,可容易地將山部30A、30A插入到是纖維質的黏膜下層38中,并且,當山部30A、30A與固 有筋層36抵接時,可防止損傷固有筋層36。另外,圖23A、圖23B表示僅在前端側設置切開 設備的例子,優選在基端側也設置相同結構的切斷設備。即,將基端側的山部30D、30D(參 照圖3、圖4)形成為越靠近前端則變得越細的大致圓錐狀的前端細的形狀、且在前端設置 圓角而具有非切開性。另外,在僅在基端側設置切斷設備的情況下也可同樣地構成。同樣地,也可將圖16、圖17所示的山部84A、84A形成為圖24A、圖24B所示的形狀。 圖24A、圖24B所示的山部84A、84A形成為越靠近前端則變得越細的大致圓錐狀的前端細的 形狀,并且其前端倒圓角而具有非切開性。由此,可容易地將山部84A、84A插入到是纖維質 的黏膜下層38中,并且,當山部84A、84A與固有筋層36抵接時,可防止損傷固有筋層36。接下來,基于圖25 圖28說明第七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圖25 圖27 分別是表示第七實施方式的處置部130的立體圖、平面剖面圖、側面剖面圖,圖28是從基端 方向看處置部130的后視圖。如這些圖所示的第七實施方式的處置部130在非導電性本體132的前端側和基端 側分別設有切斷設備。即,在本體132的前端側設有電極板134,在本體132的基端側設有 電極板136。處置部130的本體132在前端側具有兩個山部132A、132A,在該山部132A、132A之 間形成有谷部132B,并且,在基端側具有兩個山部132C、132C,在該山部132C、132C之間形 成有谷部132D。另外,前端側的山部132A、132A的間隔形成為比基端側的山部132C、132C 的間隔小,在整個本體132中,前端側形成為比基端側小。另外,本體132的大小實質上形 成為比內窺鏡的鉗子管道的內尺寸小,可插通到內窺鏡的鉗子管道中。如圖26的平面圖及圖27的側視圖所示,山部132A及山部132C構成為,形成前端 逐漸變細的大致圓錐狀的前端細的形狀,并且其前端倒圓角而具有非切開性。因此,可順暢 地將山部132A和山部132C插入纖維質的黏膜下層38,并且,在將山部132A、132C與固有筋 層36抵接時,可防止固有筋層36被切斷。在谷部132B、谷部132D分別設有電極板134、136。如圖27所示,電極板134、136設置于本體132厚度方向的大致中間位置,在固有筋層36與本體132的上下面接觸時,固有筋層36與電極板134、136不接觸。另外,如圖26所示,電極板134、136配置于谷部132B、 132D的內部、即從山部132A的頂點或山部132C的頂點離開的位置,在將山部132A的頂點 或山部132C的頂點與固有筋層36抵接時,電極板134、136與固有筋層36不接觸。另外, 電極板134和電極板136通過導體138電連接,進而與導線18連接。如上所述構成的第七實施方式的處置部130在切斷黏膜下層38時,首先,通過使 本體132向前端側移動而壓入黏膜下層38的內部。由此,前端側的山部132A、132A被插入 纖維質的黏膜下層38,黏膜下層38集中到谷部132B而與電極板134接觸。由此,高頻電流 在黏膜下層38中流動,黏膜下層38被切斷。因此,可邊切斷黏膜下層38邊將處置部130 向前端側前進。在將整個本體132壓入黏膜下層38后,使本體132向基端側移動,進行退回操作。 由此,本體132的基端側的山部132C、132C插入纖維質的黏膜下層38間,黏膜下層38集中 到谷部132D而與電極板136接觸。由此,高頻電流在黏膜下層38中流動,黏膜下層38被 切斷。因此,可邊切斷黏膜下層38邊將處置部130向前端側前進。接著,進行再次將處置部130向前端側前進并切除黏膜下層38的壓入切除操作, 此后,進行將處置部130向基端側拉回并切除黏膜下層38的退回切除操作。這樣,通過反 復進行壓入切除操作和退回切除操作,黏膜下層38被切斷。因此,根據第七實施方式,因在 處置部130壓入時和退回時都切斷黏膜下層38,故可迅速地進行黏膜下層38的切斷。特別是,在第七實施方式中,因邊退回處置部130邊切斷黏膜下層38,故力容易地 傳遞到黏膜下層38,可切實地切斷黏膜下層38。另外,在邊退回邊切斷時,因在處置部130 的基端側進行切斷,故可邊從內窺鏡的觀察光學系統觀察切斷部分邊進行操作。另外,上述第七實施方式在處置部130的前端側和基端側都設置切斷設備,但也 可僅在基端側設置切斷設備。即,在圖25 圖28的處置工具中,也可將本體132的前端側 形成為前端側變小的前端細的形狀、且其前端倒圓角的形狀。此時,在使本體132向前端側 移動并壓入纖維質的黏膜下層38后,通過將本體132退回,從而可切斷黏膜下層38。另外, 在上述第七實施方式中,也可僅在前端側設置切斷設備。此時,基端側優選為退回時不形成 大的阻力的形狀。接下來,基于圖29 圖32說明第八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圖29 圖32 分別是表示第八實施方式的處置部140的立體圖、平面剖面圖、從前端側看的主視圖、從基 端側看的后視圖。如這些圖所示的第八實施方式的處置部140的非導電性本體142形成為使四個板 部件組合成十字狀的形狀。即,本體142以90°間隔配置四個板部件,形成在處置部140的 中心軸側連結的十字狀。本體142的前端側因各板部件的外周部分向前端側突出而形成有四個山部142A、 142A...。在山部142A、142A...間、即中央部分形成有谷部142B。同樣地,本體142的基 端側因各板部件的外周部分向基端側突出而形成有山部142C、142C...,在這些山部142C、 142C...間形成有谷部142D。如圖31所示,在前端側的谷部142B設有十字狀的電極板144。電極板144從各山 部142A的頂點分離而配置,即便山部142A與固有筋層36接觸,電極板144也不與固有筋層36接觸。同樣地,如圖32所示,在基端側的谷部142D設有十字狀的電極板146。電極 板146從各山部142C分離而配置,即便山部142C與固有筋層36接觸,電極板146也不與 固有筋層36接觸。如圖30所示,電極板144和電極板146由導體148電連接,進而,電極 板146與導線18電連接。另外,本體142形成為其前端側比基端側小,容易將本體142壓入黏膜下層38。另 夕卜,本體142的各山部142A、142C形成為前端側變小、且其前端倒圓角而具有非切開性。因 此,容易將山部142A和山部142C壓入纖維質的黏膜下層38,并且可防止因山部142A和山 部142C而損傷固有筋層36。另外,本體142的大小實質上形成為比內窺鏡的鉗子管道的內 尺寸小,可無障礙地插通到內窺鏡的鉗子管道中。如上所述構成的第八實施方式與第七實施方式同樣地,通過反復進行邊將處置部 140向前端側靠近邊切斷黏膜下層38的壓入切斷操作、和邊將處置部140向基端側退回邊 切斷黏膜下層38的退回切斷操作,從而切斷黏膜下層38。因此,因在處置部140的壓入時 和退回時都切斷黏膜下層38,故可迅速地切斷黏膜下層38。另外,根據第八實施方式,因電極板144、146配置于處置工具140的中央(中心軸 側),故即便處置工具140繞軸線旋轉,電極板144、146也始終配置于中央。因此,不受處置 部140的姿勢的影響,可進行黏膜下層38的切斷。另外,上述第八實施方式在處置部140的前端側和基端側都設有切斷設備,但也 可僅在基端側設置切斷設備。即,也可將本體142的前端側形成為前端側變小的前端細的 形狀、且其前端倒圓角的形狀。另外,上述第八實施方式將四個板狀部件組合而形成本體142,但板狀部件的個數 也可為三個或五個以上。無論是那種情況,優選為以相等的角度間隔配置板狀部件。接下來,基于圖33 圖36說明第九實施方式的內窺鏡處置工具。圖33、圖34分 別是表示第九實施方式的處置部150的平面剖面圖、側視圖。圖35表示向前端側移動時的 處置部150,圖36表示向基端側移動時的處置部150。這些圖所示的處置部150的本體152由非導電性橡膠等彈性部件形成工字狀(或 H形狀)。因此,本體152在前端側具有山部152A、152A,在它們之間形成有谷部152B,并 且,在基端側具有山部152C、152C,在它們之間形成有谷部152D。如圖33及圖34所示,各 山部152A及各山部152C構成為前端側逐漸變細的前端細的形狀、且其前端倒圓角而具有 非切開性。在谷部152B、152D分別設有電極體154、156。電極體154、156在本體152的厚度 方向配置于大致中間位置。另外,電極體154、156配置成不與山部152A或山部152C的頂 點接觸。電極體154和電極體156由導體158連接,進而,電極體156與導線18連接。電 極體154、156由導電性橡膠等具有導電性的彈性部件構成,與本體152同時彈性變形。在本體152的內部埋入有剛體160、160。剛體160配置于與前端側的山部152A和 基端側的山部152C連接的位置。因此,由彈性部件構成的本體152,除剛體進入的部分之 夕卜,其余部分彈性變形。具體地說,或如圖35所示,以前端側的山部152A、152A的間隔擴展 而基端側的山部152C、152C的間隔縮小的方式彈性變形,或如圖36所示,以前端側的山部 152A、152A的間隔縮小而基端側的山部152C、152C的間隔擴展的方式彈性變形。另外,在自 然狀態下,如圖33所示,剛體160、160相互平行,處置部150的最大外徑尺寸變得最小。
如上所述構成的第九實施方式的處置部150在黏膜下層38的內部向前端側靠近時,黏膜下層38成為阻擋,如圖35所示,山部152A、152A彼此間的間隔自動擴展。因此,可 在前端側的谷部152B集中大范圍的黏膜下層38,通過谷部152B的電極體154可迅速地切 斷黏膜下層38。另外,若將處置部150在黏膜下層38的內部向基端側靠近,則基端側的黏膜下層 38成為阻擋,如圖36所示,山部152C、152C彼此間的間隔自動擴展。因此,可在前端側的 谷部152D集中大范圍的黏膜下層38,通過谷部152D的電極體156可迅速地切斷黏膜下層 38。根據第九實施方式的處置部150,因切斷后的本體152恢復到圖34所示的自然狀 態,故本體152的最大外徑尺寸變小,可容易地使處置部150插通到內窺鏡的鉗子管道中。另外,在上述第九實施方式中,優選構成為可在處置部150的最大外徑尺寸最小 的狀態下(即圖33的狀態)進行固定。例如,在山部152C、152C設置從基端側嵌入的環狀 的嵌合部件,沿筒16滑動自如地設置該嵌合部件,并且在便攜式操作部14設置嵌合部件的 滑動操作設備即可。此時,因可使用嵌合部件固定處置部150的山部152C、152C,故可在處 置部150的最大外徑尺寸最小的狀態下固定,可切實地使處置部150插通到內窺鏡的鉗子 管道中。上述第一 第九實施方式將各處置部20、54、56、60、82、130、140、150緊固在撓性 筒16的前端,但不并限于此,也可經由活動機構支承各處置部20、54、56、60、82、130、140、 150。圖19是在處置部82和撓性筒16間設置彎曲部92 (活動機構)的內窺鏡用處置 工具90的剖面圖。如圖所示,處置部82被由多個(例如五個)杯狀部件100、100...構成的彎曲部 92支承。在各杯狀部件100形成有孔100A,在該孔100A中插通有導線18。導線18其前端 固定于處置部82的本體84,并且,基端與便攜式操作部14的滑塊94連結?;瑝K94被便攜 式操作部14的本體96滑動自如地支承,通過操作設于滑塊94的鎖定螺釘98,可進行滑塊 94和本體96的鎖定及鎖定解除。另外,在滑塊94形成有用于放置手術大夫的食指和中指 的凸緣94A,在本體96的基端形成有用于放置手術大夫的大拇指的環部96A。撓性筒16的基端緊固于便攜式操作部14的本體96,其前端緊固于最基端側的杯 狀部件100。另外,撓性筒16具有合適的剛性,在使滑塊94向基端側滑動而增大導線18的 張力時,撓性筒16不折斷或壓壞。彎曲部92被由橡膠等軟性材料構成的包覆管102包覆。包覆管102的前端緊固 于處置部82的本體84,包覆管102的基端安裝于撓性筒16的基端。如上所述構成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90使便攜式操作部14的滑塊94相對于本體 96向前端側滑動,從而降低導線18的張力,各杯狀部件100彼此間的摩擦減小。因此,可使 彎曲部92自由彎曲,例如可如圖20所示進行彎曲。與此相反,若使滑塊94向本體96的基端側滑動,則導線18的張力上升,各杯狀部 件100彼此間的摩擦增大。因此,彎曲部92以該形狀被固定。由此,在使彎曲部92彎曲時, 可保持其彎曲形狀地固定。在該狀態下,通過緊固鎖定螺釘98,可維持彎曲狀態。這樣,根據內窺鏡用處置工具90,因可使彎曲部92彎曲,故可自由地調節并固定處置部82的姿勢。由此,處置部82向黏膜下層38的靠近變得容易,并且,可容易地進行黏膜下層38的切斷作業。另外,各處置部20、54、56、60、82、130、140、150的活動機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 式,例如,也可如圖21所示構成。圖21所示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110的處置部82經由彎 曲部112而被支持。彎曲部112具有圓筒狀的多個調節環114、114...,調節環114彼此通 過銷116旋轉自如地連結。多個調節環114中位于前端的調節環114緊固于處置部82,在 該調節環114固定有操作導線118、118的前端。操作導線118、118被插通到撓性筒16內 并卷繞在便攜式操作部14的帶輪120上。因此,利用旋鈕(未圖示)等使帶輪120旋轉, 從而對操作導線118、118進行推拉操作,調節環114、114...轉動,彎曲部112被彎曲操作。根據如上所述構成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110,可使彎曲部112自由地彎曲,可自由 調整處置部82的姿勢。因此,處置部82向黏膜下層38的靠近變得容易,并且,可容易地進 行黏膜下層38的切斷作業。另外,在圖21中,雖然表示了僅在兩方向(上和下)彎曲的彎曲結構,但彎曲方向 并不限于此,也可構成在上下左右四個方向彎曲的結構。各處置部20、54、56、60、82、130、140、150的活動機構例如或使用齒條和小齒輪使
處置部82轉動,或使用由形狀記憶材料構成的線狀部件支承處置部82,對該線狀部件通電 加熱而使其變形,從而改變處置部82的姿勢。另外,上述實施方式的切斷設備使高頻電流流動而進行切斷,但切斷設備的種類 并不限于此,也可使用利用激光或超聲波的切斷設備。例如,在上述電極板32、33、86B、134、 136、144、146、154、156的位置配置光纖的前端部,使該光纖插通到撓性筒16中,并且,使光 纖的基端部與激光振蕩裝置連接。由此,因激光照射到進入谷部的黏膜下層38,故可使用激 光切斷黏膜下層38。此時,激光的照射設備可以設置于谷部內部的一山部側而向另一山部 側照射激光。由此,可切實地僅切斷進入谷部的黏膜下層38。另外,在使用根據超聲波的切 斷設備時,在上述電極板32、33、86B、134、136、144、146、154、156的位置配置超聲波振蕩元 件,使與其連接的導線插通到撓性筒16的內部,并與外部的驅動電路連接。由此,朝進入谷 部的黏膜下層38振蕩超聲波,黏膜下層38因超聲波而被切斷。在上述第一 第九實施方式中,各處置部20、54、56、60、82、130、140、150的大小 優選形成為比內窺鏡的鉗子管道實質上小,可插通到內窺鏡的鉗子管道中。實質上,小指的 是可無障礙地將各處置部20、54、56、60、82、130、140、150引入到內窺鏡的鉗子管道中,例 如,使用橡膠等彈性材料構成本體30、84、132、142、152,并且,在其外周部設置圓角時,即使 本體30、84、132、142、152的外尺寸比鉗子管道的內尺寸大10%左右也可無障礙地引入到 鉗子管道中,故處置部20、54、56、60、82、130、140、150的優選大小為相對于鉗子管道內尺 寸的大約110%以下。
權利要求
一種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在插入體內的插入部的前端具有處置部,該處置部具有切斷設備,所述內窺鏡用處置工具的特征在于,所述處置部由配置成放射狀的多個板狀體構成,該板狀體的前端側及基端側因外周部突出形成山部,而在中央部形成有谷部,在該谷部設有所述切斷設備。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斷設備是與高頻電流 供給設備連接的導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斷設備通過照射激光 而進行切斷。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斷設備通過振蕩超聲 波而進行切斷。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置部插通到內窺鏡的 鉗子管道中。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置部的所述山部彼此 間的間隔擴大或縮小。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置部經由調節該處置 部的姿勢的活動機構被支承。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谷部設有多個切斷設 備,并設有從該多個切斷設備中選擇要使用的切斷設備的選擇設備。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斷設備配置于從所述 處置部的厚度方向的端面離開的位置。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山部形成為其前端側逐 漸變細的前端細的形狀,并且其前端倒圓角而具有非切開性。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在內窺鏡黏膜下層剝離術中適用于切斷黏膜下層的內窺鏡用處置工具,該內窺鏡用處置工具在插入體內的插入部的前端具有處置部,該處置部具有切斷設備。處置部的本體形成為具有山部和谷部的鋸齒狀,在該谷部設有作為切斷設備的電極板。
文檔編號A61B17/94GK101803949SQ20101014331
公開日2010年8月18日 申請日期2006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26日
發明者山本博德 申請人:學校法人自治醫科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利县| 兰州市| 江口县| 太仆寺旗| 鄄城县| 托克逊县| 邯郸市| 汕尾市| 潞城市| 贞丰县| 盘锦市| 修水县| 嘉善县| 景宁| 文水县| 宣恩县| 永登县| 印江| 环江| 临泉县| 黑河市| 三门峡市| 临泽县| 西青区| 高尔夫| 伊金霍洛旗| 岳阳市| 津市市| 望城县| 龙南县| 民权县| 新建县| 黑龙江省| 宿松县| 新蔡县| 辽源市| 虎林市| 克拉玛依市| 珠海市| 郴州市| 长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