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靜脈注射器接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一種靜脈注射器接口。
背景技術:
通過輸液器向患者體內靜脈輸液是醫生為患者治療疾病最常使用的治療方法。在 輸液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還要根據治療的需要向輸液瓶中臨時添加某些藥物以提高治療 效果。有時也要直接通過輸液針向靜脈中推注藥液。現有技術靜脈輸液器的結構是輸液管 的一端設置輸液瓶插針,用于將輸液瓶中的液體引出,在輸液管的中間設置節流閥和過濾 器,用于控制輸液的流速和過濾掉液體中的雜質,避免雜質隨液體進入人體后形成肉芽腫, 引發靜脈炎等疾病,過濾器設置在輸液管的下端通過其出口的錐形管接頭與帶喇叭口管接 頭的頭皮針相接。現有技術的輸液器在使用中所存在的不足是輸液器的所有部件都是固定在一起 的,只能做輸液器使用,由于頭皮針和注射器上不帶過濾器,醫護人員在必須通過頭皮針進 行藥物靜脈推注時很容易將藥物中的雜質顆粒推注進患者體內而引發其他疾病。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即可作為普通輸液器使用又 可通過過濾器和皮針的組合直接為病人注射的靜脈注射器接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實現的,其結構是由過濾器、大輸液進口和藥物 注射口組成,大輸液進口和藥物注射口的出液口與過濾器進液口連接,大輸液進口上連接 有內封蓋,藥物注射口上連接有外封蓋,藥物注射口的管口內設置有膠塞。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是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一物多用, 在輸液的同時還可以通過過濾器上的藥物注射口用注射器向輸液中注射其他抗生藥物,避 免了傳統向輸液中加其他藥物時需要將輸液管拔下單獨操作造成藥物污染的弊端,同時也 給醫護人員提供了方便和減輕了勞動強度和醫療事故風險。
附圖1為靜脈注射器接口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過濾器1、藥物注射口 2、外封蓋3、膠塞4、大輸液進口 5、內封蓋6。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靜脈注射器接口作以下詳細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靜脈注射器接口,其結構是由過濾器1、大輸液進口 5和藥物注射口 2組成,大輸液進口 5和藥物注射口 2的出液口與過濾器1進液口連接,大輸液進口 5上連 接有內封蓋6,藥物注射口 2上連接有外封蓋3,藥物注射口 2的管口內設置有膠塞4。本實用新型的靜脈注射器接口其加工制作非常簡單方便,按說明書附圖所示按現有技術輸液器的制作工藝和材料加工制作即可。將過濾器的其他部分不變,只在過濾器的進液口上設計兩個喇叭口分別可以同時 與兩種藥物的輸液管相接,過濾器的出液口上固定頭皮針的針頭,做輸液器使用時,則通過 輸液管依次連接輸液瓶插針、節流閥與過濾器的進液口相接,藥液則經過過濾器和針頭滴 注入患者體內。輸液管可與其它醫療器械配合靈活搭配使用,如作灌腸管、引流管或導尿管 使用等。最主要的是在需要靜脈推注時,可通過注射器與過濾器上的帶膠塞的藥物注射口 注射藥物,經頭皮針將藥物與大輸液進口注入的藥物混合過濾后直接注入患者體內。由于 輸液器的各個部分可相互組合,因而使用領域將更加廣泛。本實用新型的靜脈注射器接口的使用更為方便,醫護人員可根據治療方案的需要 將輸液器拆開重新組合。完全克服了現有技術的輸液器只能單一使用的弊端。本實用新型的靜脈注射器接口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靈 活方便、一物多用等特點,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廣使用價值。除說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征外,均為本專業技術人員的已知技術。
權利要求靜脈注射器接口,其特征在于是由過濾器、大輸液進口和藥物注射口組成,大輸液進口和藥物注射口的出液口與過濾器進液口連接,大輸液進口上連接有內封蓋,藥物注射口上連接有外封蓋,藥物注射口的管口內設置有膠塞。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靜脈注射器接口,其結構是由過濾器、大輸液進口和藥物注射口組成,大輸液進口和藥物注射口的出液口與過濾器進液口連接,大輸液進口上連接有內封蓋,藥物注射口上連接有外封蓋,藥物注射口的管口內設置有膠塞。本實用新型的靜脈注射器接口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靈活方便、一物多用等特點,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廣使用價值。
文檔編號A61M5/31GK201744001SQ20102023924
公開日2011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8日
發明者孫艷麗, 董華, 馬曉雯 申請人:馬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