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次性注射器,具體涉及一種排空式注射器。
背景技術:
一次性注射器是目前醫療機構應用最廣泛的器械之一,因其能夠有效地減少注射過程中交叉感染的發生,是護理工作中最為常見的物品。隨著醫療事業的進步,自毀式安全注射器、無針注射器、可回縮注射器、預棄型注射器等新一代注射器相繼被推出。
傳統的一次性注射器包括針筒、針頭及活塞桿,針筒內設置有暫置藥液的暫置腔,活塞桿由滑移于暫置腔的活塞及驅動活塞移動的桿體,針筒前端設置有用于安裝針頭的針筒乳頭,使用時,桿體帶動活塞向針筒后端移動,利用氣壓將藥液吸入暫置腔,然后,將針頭扎入人體需注射位置,桿體帶動活塞向針筒前端移動,將暫置腔的藥液從針頭推出并注入人體內,從而實現注射的功能,當然該使用方式也適用于其他活體。然而一次性注射器雖廣泛應用于臨床,卻因注射器乳頭處和暫置腔前端存在無效腔,不能使藥物完全排空,造成藥物浪費,尤其是特殊貴重藥物的不排空注射,不僅較明顯地影響其療效,而且增加患者經濟負擔。
為解決上述問題,研發出一種無死腔注射器,該注射器的針頭與針筒一體設置,因而取消了用于安裝針頭的針筒乳頭,因而由針筒乳頭形成的無效腔則不再存在,從而解決無效腔造成藥物浪費及注射劑量偏差的問題,然而這種注射器仍存在如下缺點:①無法更換針頭,造成單一注射器應用范圍有限;②該種注射器僅能小劑量藥物注射,例如注射胰島素、皮試等;③暫置腔前端和活塞之間仍存在無效腔,該部分無效腔無法避免。
為解決上述問題,進而研究出一種適用普通注射器的改進抽吸方法,在針筒抽吸藥液之前預先抽吸空氣,在注射時將這部分空氣保留于針筒內,則可將藥液完全排除,但此種抽吸方法難度大,抽吸結果具有較大偶然性,由于空氣在大部分情況下不能注入體內,故并不適用于靜脈注射,易出現醫療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將藥液完全注射且可更換針頭的排空式注射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包括針筒、針頭及主活塞桿,所述的針筒前端設置有用于安裝針頭的針筒乳頭,針筒內設置有暫置藥液的主暫置腔,所述的主活塞桿由密封滑移于主暫置腔的主活塞及驅動主活塞移動的主桿體組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副活塞桿,所述的主桿體內設置有暫置排空液的副暫置腔,所述的副活塞桿由密封滑移于副暫置腔的副活塞及驅動副活塞移動的副桿體組成,所述的主桿體安裝主活塞的端部設置有與副暫置腔聯通的第一聯通口,所述的主活塞轉動設置于主桿體端部并設置有與主暫置腔聯通的第二聯通口,所述的主暫置腔內設置有限制主活塞周向轉動的限位件,所述的第一聯通口與第二聯通口位置相對時主暫置腔與副暫置腔相聯通。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使用過程中,推動主活塞桿,先將主桿體的主活塞推至主容置腔末端,主暫置腔內大部分的藥液注射至人體內,在針腔內、針筒乳頭處及暫置腔前端和主活塞之間仍存在一定量無法推出的藥液,此時,轉動主桿體,由于主活塞受到限位件的周向限位,主桿體端部與主活塞產生軸向偏移,直至第一聯通口與第二聯通口位置相對應時主暫置腔與副暫置腔相聯通,即排空液流入主暫置腔,然后,推動副活塞桿,將副暫置腔的排空液推入主暫置腔,擠壓原本殘留于主暫置腔和針筒乳頭都藥液繼續注射,直至藥液全部注射至患者體內,實現藥液的完全注射。該種結構的注射器存在以下優點:①經濟實用,由于實現了藥液的完全注射,增加了藥物總注射量,即增加藥物的療效,與此同時,由于單位體積的藥物價格相同,注射入更多的藥液也減輕了患者經濟負擔;②安全有效,相較背景技術中提及的適用普通注射器的改進抽吸方法,該種方法針筒內不會出現空氣,即避免了由于預留氣泡所帶來的系列問題,還降低藥液外滲的概率,減少注射并發癥;③應用范圍廣,相較背景技術中提及的無死腔注射器,該種結構的注射器保留了安裝針頭的針筒乳頭,單一針筒能夠適用于多種注射方式,其次,并不會受到體積的限制,可制造各種規格的針筒,滿足不同劑量藥物注射的需要;④成本低廉,注射器以塑料、橡膠為主要原料,成本低廉,有較好的市場前景;通過更換主活塞桿即可對傳統針筒進行升級;⑤操作簡單,相較普通針筒的普通注射方法,增加的步驟有限,便于推廣及教學。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限位件為沿主活塞滑移方向的條形塊,所述的主活塞外周面與條形塊對應設置有與條形塊形狀相適配的條形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條形塊伸入條形槽后,當主活塞體隨主桿體相對針筒轉動時,條形槽壁與條形塊相抵阻止其主活塞體周向轉動,進而第一聯通口與第二聯通口周向位置產生偏移,可將兩者相對應或相交錯。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主桿體安裝主活塞的端部設置有與主活塞轉動配合的密封件,所述的第一聯通口設置于該密封件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密封件代替光滑的主桿體端部,避免在第一聯通口與第二聯通口未對應時,藥液從主容置腔反滲入副容置腔,從而增加密封性能,該密封件可為現有的具有密封功能的部件代替,在本發明中優選醫學中常用的膠塞。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第一聯通口與第二聯通口呈與主活塞轉動中心同心設置的扇形狀。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第一聯通口與第二聯通口設置為扇形,使單位角度內第一聯通口與第二聯通口的截面積達到最大,便于排空液從副容置腔快速輸出的同時大大增加避免誤開啟的轉動角度。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的剖視立體圖;
圖3為圖2中A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3所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排空式注射器,包括針筒1、針頭3及主活塞桿2,針筒1前端設置有用于安裝針頭的針筒乳頭12,針筒1內設置有暫置藥液的主暫置腔11,主活塞桿2由密封滑移于主暫置腔11的主活塞21及驅動主活塞21移動的主桿體22組成,還包括副活塞桿23,主桿體22內設置有暫置排空液的副暫置腔221,副活塞桿23由密封滑移于副暫置腔221的副活塞231及驅動副活塞231移動的副桿體232組成,主桿體22安裝主活塞21的端部設置有與副暫置腔221聯通的第一聯通口222,主活塞21轉動設置于主桿體22端部并設置有與主暫置腔11聯通的第二聯通口211,主暫置腔11內設置有限制主活塞21周向轉動的限位件,第一聯通口222與第二聯通口211位置相對時主暫置腔11與副暫置腔221相聯通,在使用過程中,推動主活塞21桿2,先將主桿體22的主活塞21推至主容置腔末端,主暫置腔11內大部分的藥液注射至人體內,在針腔內、針筒1乳頭處及暫置腔前端和主活塞21之間仍存在一定量無法推出的藥液,此時,轉動主桿體22,由于主活塞21受到限位件的周向限位,主桿體22端部與主活塞21產生軸向偏移,直至第一聯通口222與第二聯通口211位置相對應時主暫置腔11與副暫置腔221相聯通,即排空液流入主暫置腔11,然后,推動副活塞231桿23,將副暫置腔221的排空液推入主暫置腔11,擠壓原本殘留于主暫置腔11和針筒1乳頭都藥液繼續注射,直至藥液全部注射至患者體內,實現藥液的完全注射。該種結構的注射器存在以下優點:①經濟實用,由于實現了藥液的完全注射,增加了藥物總注射量,即增加藥物的療效,與此同時,由于單位體積的藥物價格相同,注射入更多的藥液也減輕了患者經濟負擔;②安全有效,相較背景技術中提及的適用普通注射器的改進抽吸方法,該種方法針筒1內不會出現空氣,即避免了由于預留氣泡所帶來的系列問題,還降低藥液外滲的概率,減少注射并發癥;③應用范圍廣,相較背景技術中提及的無死腔注射器,該種結構的注射器保留了安裝針頭的針筒1乳頭,單一針筒1能夠適用于多種注射方式,其次,并不會受到體積的限制,可制造各種規格的針筒1,滿足不同劑量藥物注射的需要;④成本低廉,注射器以塑料、橡膠為主要原料,成本低廉,有較好的市場前景;通過更換主活塞21桿2即可對傳統針筒1進行升級;⑤操作簡單,相較普通針筒1的普通注射方法,增加的步驟有限,便于推廣及教學。
限位件為沿主活塞21滑移方向的條形塊111,主活塞21外周面與條形塊111對應設置有與條形塊111形狀相適配的條形槽212,條形塊111伸入條形槽212后,當主活塞21體隨主桿體22相對針筒1轉動時,條形槽212壁與條形塊111相抵阻止其主活塞21體周向轉動,進而第一聯通口222與第二聯通口211周向位置產生偏移,可將兩者相對應或相交錯。
主桿體22安裝主活塞21的端部設置有與主活塞21轉動配合的密封件223,第一聯通口222設置于該密封件223上,由密封件223代替光滑的主桿體22端部,避免在第一聯通口222與第二聯通口211未對應時,藥液從主容置腔反滲入副容置腔,從而增加密封性能,該密封件223可為現有的具有密封功能的部件代替,在本發明中優選醫學中常用的膠塞,上述的主活塞和副活塞也可采用膠塞。
第一聯通口222與第二聯通口211呈與主活塞21轉動中心同心設置的扇形狀,將第一聯通口222與第二聯通口211設置為扇形,使單位角度內第一聯通口222與第二聯通口211的截面積達到最大,便于排空液從副容置腔快速輸出的同時大大增加避免誤開啟的轉動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