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胃病的中草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胃病的中草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草藥物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治療各種胃病的中藥藥物比比皆是,但是治療效果而言卻有千差萬別,有的療效好,有的卻很差,目前市場上主要治胃病的藥如“三九胃泰”“胃康寧膠囊”等,也確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服藥就好,不服藥就痛,甚至吃不下東西,治療效果不理想,不令人滿意。
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胃病的中草藥物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的藥物系粉末型,易服用,易根治,治療效果好,治愈率高,采用的是純中草藥,無副作用。本發明的一種治療胃病的中草藥物,它由以下中草藥物按重量份配比為香椽8-10g、香附12-15g、順楝子16-18g、青木香8-10g、山楂18_20g、雞內金23_25g、黃苓 6-10g、黃蓮 ll_13g。本發明的一種治療胃病的中草藥物的制備方法將上述重量份配比的八味中草藥分別粉碎,將黃苓、黃蓮久蒸久曬共九次;又將香椽、香附、川楝子、青搢蒸三次,每次蒸一小時,再曬干;再將山楂、雞內金用白酒浸泡M小時后,去汁取渣,蒸兩小時曬干打粉,再與上述六味藥渣混合后再粉碎成粉末,即得該中草藥物。本發明中草藥物的服用方法是每天三次,每次三至五克,用溫開水或米湯吞服。經對180例胃病患者治療情況的統計,以十天為一個治療療程,經治療在一個療程內自覺疼痛癥狀緩解,在二至六個療程后痊愈。采用本中草藥物治療各種胃病,其有益效果是療效確切,療效好,療程短,患者樂于服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結合下面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述實施例1本發明的一種治療胃病的中草藥物,它由以下中草藥物按重量份配比為香椽 9g、香附13. 5g、順楝子17g、青木香9g、山楂19g、雞內金Mg、黃苓8g、黃蓮12g。其制備方法是將上述重量份配比的八味中草藥分別粉碎,將黃苓、黃蓮久蒸久曬共九次;又將香椽、香附、川楝子、青搢蒸三次,每次蒸一小時,再曬干;再將山楂、雞內金用白酒浸泡M小時后,去汁取渣,蒸兩小時曬干打粉,再與上述六味藥渣混合后再粉碎成粉末,即得該中草藥物。實施例2本發明的一種治療胃病的中草藥物,它由以下中草藥物按重量份配比為香椽8g、香附12g、川棟子18g、青木香10g、山楂18g、雞內金23g、黃苓6g、黃蓮12g。其制備方法按實施例1。本發明中草藥物的服用方法是每天三次,每次三至五克,用溫開水或米湯吞服。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胃病的中草藥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中草藥物按重量份配比為香椽8-10g、香附12-15g、順楝子16-18g、青木香8-10g、山楂18_20g、雞內金23_25g、黃苓 6-10g、黃蓮 ll_13g。
2.一種制備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草藥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重量份配比的八味中草藥分別粉碎,將黃苓、黃蓮久蒸久曬共九次;又將香椽、香附、川楝子、青搢蒸三次,每次蒸一小時,再曬干;再將山楂、雞內金用白酒浸泡M小時后,去汁取渣,蒸兩小時曬干打粉,再與上述六味藥渣混合后再粉碎成粉末,即得該中草藥物。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草藥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中草藥物按重量份配比為香椽9g、香附13. 5g、順楝子17g、青木香9g、山楂19g、雞內金Mg、黃苓8g、黃蓮12g。按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草藥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中草藥物按重量份配比為香椽Sg、香附12g、川楝子18g、青木香10g、山楂18g、雞內金23g、黃苓6g、黃蓮12g。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胃病的中草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它的中草藥組份按重量配比為香椽8-10g、香附12-15g、順梀子16-18g、青木香8-10g、山楂18-20g、雞內金23-25g、黃苓6-10g、黃蓮11-13g。其制備方法是將上述重量份配比的八味中草藥分別粉碎,將黃苓、黃蓮久蒸久曬共九次;又將香椽、香附、川楝子、青楿蒸三次,每次蒸一小時,再曬干;再將山楂、雞內金用白酒浸泡24小時后,去汁取渣,蒸兩小時曬干打粉,再與上述六味藥渣混合后再粉碎成粉末,即得該中草藥物。該藥每天服三次,每次3至5克,用溫開水或米湯吞服,治療胃病效果顯著。
文檔編號A61K35/37GK102366507SQ201110251628
公開日2012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30日
發明者陳永洪 申請人:陳永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