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糖尿病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糖尿病的中藥,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中藥成分:黃芪:12%~13.6%;葛根:12%~13.6%;麥冬:2.8%~4.7%;生地:2.8%~4.7%;玄參:3.8%~5.2%;女貞子:3.8%~5.2%;花粉:12%~13.6%;山藥:3.8%~5.2%;川芎:3.8%~5.2%;紅花:3.8%~5.2%;丹參:11%~13.6%;枸杞:9.5%~11.8%;桑椹:3.8%~5.2%;丹皮:2.8%~4.8%;甘草:2.8%~4.7%。本發明純中藥濃縮提取而成的,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時有效及根本上的治療,預防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此藥主要功能是30%降糖,70%對抗并發癥。勿需忌口,使糖尿病患者回歸正常人的生活。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糖尿病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治療糖尿病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多發病、常見病,在普通人群中發病率很高,嚴重危害了人們的正常生活,給人們造成了極大的危害,也給患者本人造成很大的傷害。因此,積極開展糖尿病的研究已經成為目前一項重要課題。目前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很多,西藥主要有胰島素等組成,用于對癥治療,不能很好的穩定血糖,而且費用較高,并且患者用后具有很大的依賴性,最主要是西藥不能很好的預防和控制并發癥,而糖尿病的關鍵就是在穩定好血糖的同時還能有效的控制并發癥的發生,這樣的藥才算是效果良好的藥物。然而這一點西藥做不到,我們只能用中藥控制。中藥雖然沒有西藥降糖速度快,但是中藥是以修復人體的肝、腎功能為根本,從而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這樣才能很好的控制糖尿病的病情,使其不再往下延伸。
[0003]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中胰島素抵抗普遍存在,幾乎占90%以上。
[0004]I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后的5年內很少有慢性并發癥的出現。
[0005]2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之前就已經有慢性并發癥發生。據統計,有50%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慢性并發癥,有些患者是因為并發癥才發現患糖尿病的。糖尿病并發癥表現 為:視網膜癥、腎病和神經障礙以及動脈硬化等癥,血液中過剩的葡萄糖逐漸腐蝕全身器官及其組織的惡果。
[0006]因此,糖尿病的藥物治療應針對其病因,注重改善胰島素抵抗,以及對胰腺β細胞功能的保護,必須選用能改善胰島素抵抗的藥物。
【發明內容】
:
[0007]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2型糖尿病而提供一種中藥及其制備方法,解決患者在肝、腎功能受損的情況下還能繼續服藥的困難,服藥后不但不刺激肝、腎功能,還能在最大程度上去修復受損的肝、腎功能,從而達到穩定血糖,有效預防和控制并發癥的發生。
[0008]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9]一種治療糖尿病的中藥,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中藥成分:
[0010]黃芪:12%~13.6% ;
[0011]葛根:12%~13.6% ;
[0012]麥冬:2.8%~4.7% ;
[0013]生地:2.8%~4.7% ;
[0014]玄參:3.8%~5.2% ;
[0015]女貞子:3.8%~5.2% ;
[0016]花粉:12%~13.6% ;[0017]山藥:3.8%~5.2% ;
[0018]川芎:3.8%~5.2%
[0019]紅花:3.8%~5.2% ;
[0020]丹參:11%~13.6% ;
[0021]枸杞:9.5%~11.8% ;
[0022]桑椹:3.8%~5.2% ;
[0023]丹皮:2.8%~4.8% ;
[0024]甘草:2.8%~4.7%。
[0025]作為優選,重量百分比的中藥成分:
[0026]黃芪:12.5%;
[0027]葛根:12.5%; [0028]麥冬:3.6%;
[0029]生地:3.6%;
[0030]玄參:4.25%;
[0031]女貞子:4.25%;
[0032]花粉:12.5%;
[0033]山藥:4.25%;
[0034]川芎:4.25%;
[0035]紅花:4.25%;
[0036]丹參:12.5%;
[0037]枸杞:10%;
[0038]桑堪:4.25% ;
[0039]丹皮:3.7%;
[0040]甘草:3.6%。
[0041]其他成分可選范圍:
[0042]黃芪:12%;
[0043]葛根:12%;
[0044]麥冬:2.8%;
[0045]生地:2.8%;
[0046]玄參:3.8%;
[0047]女貞子:3.8%;
[0048]花粉:12%;
[0049]山藥:3.8%;
[0050]川芎:3.8%;
[0051]紅花:3.8%;
[0052]丹參:11%;
[0053]枸杞:9.5%;
[0054]桑椹:3.8%;
[0055]丹皮:2.8%;[0056]甘草:2.8%。
[0057]再可選范圍:
[0058]黃芪:13.6%;
[0059]葛根:13.6%;
[0060]麥冬:4.7%;
[0061]生地:4.7%;
[0062]玄參:5.2%;
[0063]女貞子:5.2%;
[0064]花粉:13.6%;
[0065]山藥:5.2%;
[0066]川芎:5.2%;
[0067]紅花:5.2%;
[0068]丹參:13.6%;
[0069]枸杞:11.8%;
[0070]桑椹:5.2%;
[0071]丹皮:4.8%;
[0072]甘草:4.7%;
[0073]根據中藥配伍,劑量適中即可,成分中君、臣、佐、使各施其效,各補其短,相互作用,方可達到最佳治療效果,這樣均能有效的控制和穩定血糖。
[0074]成分中以黃芪、葛根、麥冬為君組藥。具有補氣健脾,利尿消腫,生津止渴,養陰潤肺,益胃生津的作用。黃芪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增強心肌收縮力,保護心血管系統,抗心律失常,擴張冠狀動脈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壓,降血脂、抗衰老、保肝等作用;葛根入脾胃經,能擴展冠脈血管和腦血管,增加冠脈血流量和腦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氧供應,并有輕微降血糖作用;麥冬入胃、肺、心經,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的作用。能調高免疫功能,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作用,提高機體適應性。
[0075]以生地、玄參、女貞子、花粉、山藥為臣藥,養陰生津、滋補肝腎、生津止渴、補脾肺腎等作用。生地有激素調節作用,能調劑糖代謝紊亂。玄參和生地相須能養陰生津,并且有抗炎、鎮靜等作用。而女貞子具有強心、利尿、降血糖及保肝作用。花粉入肺、胃經,花粉水提物的非滲透部位能降低血糖活性。山藥入脾、肺、腎經,具有益氣養陰,補脾肺腎的作用。并且能起到很好的降血糖作用。以上五位臣藥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去以外邪,正本清源。
[0076]以紅花、川芎、丹參、枸杞為佐藥,活血通經、活血行氣、滋補肝腎等作用。紅花入心、肝經。紅花能保護和改善心肌缺血,縮小心肌梗死范圍,擴張周圍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川芎入肝、膽、心包經。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氧供應,并降低心肌的耗氧量等作用。丹參入心、心包、肝經。丹參具有改善腎功能、保護缺血性腎損傷的作用,具有抗炎的作用。枸杞入肝、腎經。枸杞對免疫有促進作用,同時具有免疫調節作用,還有抗衰老、抗突變、降血脂、保肝及抗脂肪肝、降血糖、降血壓作用。
[0077]以桑椹、丹皮、甘草為使藥組,平衡諸藥,緩解藥性,整體劃一,提高療效。桑椹入肝、腎經。具有生津止渴、津傷口渴的作用。丹皮入心、肝、腎經。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并解百藥之毒。[0078]本發明君、臣、佐、使各施其效,各補其短,相互作用,具有明顯修復肝功能和腎功能的作用,達到了從根本上修復人體肝、腎功能,控制血糖的目的,因為對人體其它器官的保護作用,從而有效的對抗了并發癥。抑制病毒和炎癥的發生,有效的降低血糖,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效果非常明顯,治療周期短且復發率低。
[0079]本發明的制劑臨床試驗結果如下:
[0080]經220例觀察,將此220例病例隨機分為2組,其中120例用本發明的治療糖尿病的膠囊劑治療,100例用格列齊特西藥物治療。治療前及開始后每I~2周檢查一次血糖、尿糖以觀察其變化,要求患者必須堅持服藥一個療程以上,兩個月為一個療程,治療期間繼續保持飲食及體力活動不變,禁止加服其他降血糖的中、西藥物,觀察期間要求適當控制飲食,連續服用本方兩個療程后,總有效率達95%。
[0081 ] 本發明的治療糖尿病膠囊劑組(120),每次口服2~3粒,每天3此,兩個月為一個療程。
[0082]格列齊特治療組(100人):每次口服40mg,每日2~3次。
[0083]2組220例病例治療療效對比如下表:
[0084]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糖尿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中藥成分: 黃芪:12%~13.6% ; 葛根:12%~13.6% ; 麥冬:2.8%~ 4.7% ; 生地:2.8%~4.7% ; 玄參:3.8%~5.2% ; 女貞子:3.8%~5.2% ; 花粉:12%~13.6% ;` 山藥:3.8%~5.2% ; 川芎:3.8%~5.2% 紅花:3.8%~5.2% ; 丹參:11%~13.6% ; 枸杞:9.5%~ 11.8% ; 桑椹:3.8%~5.2% ; 丹皮:2.8%~4.8% ; 甘草:2.8%~ 4.7%o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糖尿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中藥成分: 黃芪:12.5% ; 葛根:12.5% ; 麥冬:3.6% ; 生地:3.6% ; 玄參:4.25% ; 女貞子:4.25% ; 花粉:12.5% ; 山藥:4.25% ; 川芎:4.25% ; 紅花:4.25% ; 丹參:12.5% ; 枸杞:10% ; 桑椹:4.25% ; 丹皮:3.7% ; 甘草:3.6%。
【文檔編號】A61P3/10GK103751512SQ201110308885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3日
【發明者】胡鯨波 申請人:胡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