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身心能量整合療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保健用品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將中醫經絡學、西醫的心理治療法、 全息醫學及物理學相結合用于對人體進行全身性保健的身心全息經絡電磁復位整合通絡的治療系統、身心能量整合療法及其身心能量整合療法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已經越來越重視自身的健康水平,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各種保健方法,增強自身的體質,提高生活質量,因此,各式各樣的保健療法、保健設施、保健器具及保健用品應運而生。很多人有這樣的感受去醫院體檢,各項指標都沒問題,完全符合正常標準,可是有時候身體某個部位會有不正常的反應,會有一些疼痛,這是哪里出了問題?身體在欺騙我們?還是醫院在欺騙我們?我們處在這個信息社會里,并非一個個體生命,而是承載了很多的信息,比如,我們會受到大街上陌生人的責罵或贊揚,我們也會幫助一個素昧平生的人,這一切的聯系都決定我們是一個時時刻刻接收信息能量的載體,我們的喜怒哀樂,不單純來源于自身了,更多的是來源于其它,肖然的身心整合療法,讓我們對于健康,對于自己和身體,有了重新的認識,我們也因此不能忽略身體和情緒的關系。疾病的產生跟患者的個性特質、生活方式、處事模式、家庭環境、社會背景、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尤其是心理因素對疾病的影響非常大。身心能量是交互作用的。如果單純解決身體層面的問題,不改變患者對健康的認識,不促使其在日常采用良好的生活方式,并不能真正達到根治疾病的目的。只有從身心兩方面著手,讓患者成為自己的醫生,健康才是真正有保證的。身心能量整合療法借鑒《道德經》中“三德七善”的水的柔軟智慧,追求身體的柔軟,心靈的至善,提倡用接納,包容、柔軟的心面對身體每個信息,打通郁結的能量,恢復身心能量的交融,重獲幸福與快樂。一、身心能量整合療法治療的過程,是一個和身體對話的過程1、在能量治療中,治療師采用一定的手法,把能量阻塞的部位疏通開。也就是把能量阻塞后出現的結鎖、包塊經過按摩后,使其變成柔軟、具有彈性的正常組織,從而在身體內形成一個暢通的能量通道,使能量可以正常的流動到人體內的各個器官,這樣能量就恢復了自然的流動;2、當能量可以重新自然的流動,并正常供給器官之后,器官的自我痊愈的功能就能夠得到恢復,可以自行修復損傷,人體也就可以自行恢復健康。比如你憤怒時感覺腰痛,那么你可能有恐懼;如果后背痛可能你有壓力;頭疼可能有未達成的目標。——身體的感覺可以引領你看到問題的真相,這就是身體智慧。二、身心能量整合療法治療的過程,也是一個對自己的人生經歷進行一次深入梳理的過程1、我們的身體是智慧的,就像一個賬本,記載著我們一生的經歷;
2、一個疾病或疼痛的背后,往往隱藏著一段經歷或是一個事件;3、我們生命能量的一部分停滯在那個時刻,形成一種糾結,在體表組織形成相應的結鎖反應;4、發生在身體不同部位的不同性質的結鎖,就代表了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情緒;5、這些結鎖的存在,阻滯了生命能量的正常流動,從而引發不同的病癥;6、當進行身心能量整合治療時,就是重新梳理人生,與生命做深層對話的過程。往往是當我們發現了生命的真相,改變就已經在發生了。現實生活中,保健足道是已被人們接受的一種保健設施和療法;現有的保健足道一般是在公園內或社區內露天修筑一條專門用于健身的道路,該道路由不規則分布在水泥面上的多個卵石組成。這種足道的不足之處是不衛生,不安全,不能調節刺激強度故對體弱者易造成傷害而不能確保療效、不能使保健持之以恒,且功能單一只限于機械作用沒有其他物理因子的作用,沒有根據不同人體狀況進行調節的結構,不能產生針對性的療效;只能對足底進行刺激,不能對足內/外側、足跟/足尖、足背進行刺激,更不能對全身經絡全息的穴/區進行刺激;沒有對機體的“體衡”(即對人體“經絡全息/臟腑/氣/血/津液”的八綱平衡)進行保健,也沒有對機體的“體能”(即對人體“經絡全息/臟腑/氣/血/津液”的八綱能量強度)進行保健。另一種保健足道是在一基板/墊毯上固定有多個不規則分布的類卵石的塑料凸頭。該器具可以置于家中,但仍有上述卵石足道的不足之處。至于火針療法,它是中國傳統中醫療法中的一支奇葩,在中醫皮膚科,內科,外科美容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是一種有效的針灸治療方法。古稱火針為“燔針”早在《內經》就有“悴刺者,刺燔針以取痹也”。闡明了火針的治療機理及適應癥,其后歷代均有發展。《針灸大成》總結了明以前的治療方案,但是限于當時的科學發展水平火針針具直到解放后才有了較大的改進。首先是針具材質從單一金屬變為不銹鋼及其多種合金制造;其次加熱方式上從明火加熱到電加熱的改進等。使用火針進行針刺治療時,用燒紅的針具,迅速刺入選定的穴位內,即迅速出針。對針刺深度的控制尤為重要,《針灸大成·火針》中說刺針“切忌太深,恐傷經絡,太淺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因此火針療法對操作技巧的要求特別高,非專業的針灸醫師不能掌握其操作要領,這使得火針療法這一瑰寶僅囿于少數醫院的針灸治療室中長期得不到很好的發展。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今雖然從針具材質到加熱方式有了諸多的創新和發展,但具體操作時的手動模式使這些創新仍未能從根本上改變火針對操作的專業性要求,令眾多醫者望而卻步,患者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中國古典經絡醫學中的時間針灸理論對人體經絡氣血隨時間的運動變化進行研究,總結出了周期性規律,以口訣的方式流傳至今,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子午流注”和“靈龜八法”。然而這樣的方式口訣難以記憶,根據日期時辰的推算方法也非常復雜,只有對此有相當深入研究的專家才能掌握運用。目前現有的實用新型專利972^130. 4“子午流注多功能治療儀”,雖然體現了中醫時間針灸的精髓,但鑒于本身條件所限,有待提高的方面也很多就產品本身而言,由于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采用的單片機芯片速度比較慢,存儲器件容量也比較小,操作比較復雜,屏幕展示方式比較單一和粗糙,已滿足不了用戶的實際使用需求。
雖然具備了一定的穴位與疾病資料,但彼此間沒有聯系,僅僅單純顯示內容,起不到智能分析和判斷的作用,從而無法實現中醫強調的辯證施治的特色。中醫針灸由于其具有范圍廣、見效快、副作用小等特點,越來越受到醫患的關注, 市面上也出現了很多的針灸治療設備,超聲針灸以其獨特的無創性更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采用的超聲針灸治療方式主要有超聲波輻照穴位、利用超聲振動帶動銀針實現捻針、以及超聲波藥物導入等。目前臨床上進行超聲針灸時大都采用平面超聲換能器。如公開號為CN 1803221A 和授權公告號為CN 1206005C的中國專利中公開的超聲針灸裝置都采用的是平面超聲換能器,而這種換能器由于輸出面積大,能量不集中,在穴位治療上療效不顯著,超聲輻照總劑量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又如中國專利(專利號CN 92101460. 0)中公開的電子超聲針灸多用儀,該專利中雖然采用了聚能式超聲換能輸出頭,包括聲阻抗大的材料制成的背蓋板,中間是平面換能器,前面采用低聲阻抗材料制成的聚能片,解決了平面超聲治療能量不集中的問題,但是中醫穴位治療中,由于各個穴位的深度不一致,且在治療中需要對銀針進行捻針,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但該專利沒有解決這些問題;此外由于其采用的是透鏡式的聚能換能器, 存在交界面的超聲波反射,容易給其他穴位帶來不必要的損傷,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超聲波的衰減也較大。此外,公開號為CN 1803221A的中國專利中公布的針灸儀,它是利用超聲波的振動來實現“捻”的目的,但它這里的“捻”實質上是對穴位進行軸向上的上下運動,沒有周向上的運動,而傳統針灸的捻既包括了軸向上的運動同時也包括了周向上的運動,因此上述這些設備都不能很好的滿足超聲針灸的要求。更為重要的是頭頸處于人體上部,是人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頭腦處于人體之巔,是人體的“中樞司令部”,人體的一切活動以及工作學習等無時無刻不受到大腦的控制、 指揮與協調。脖頸上接頭部中樞大腦,下接身軀四肢百骸、五臟六腑,是大腦中樞發出的各種指令和身體各部分、各系統及各臟腑信息反饋給大腦的各種信息的神經信息高速公路。 在頭頸醫療保健范圍內有二種重要的方面,一是臉面的美容保健,二是頭頸疾患的康復治療,如中風等的康復治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努力保持代表人形體美的面部健美,幾乎是男女老少人人重視。為了維持面部的健美,從古到今,人們采用了很多方法,普遍使用的有按摩、溫熱、膏液面膜敷貼、藥物薰洗及各種護膚品的使用等。設想,如果上述方法能同時使用則效果更好。 特別是按摩,能促進血液循環和皮膚的新陳代謝。這些方法如果能在人的整個臉面部同時進行則延緩皮膚衰老的護膚作用會更好。但是,由于人的臉面是一個不規則的曲線體,臉面上的口、鼻、眼等器官大小不一、凸凹不平,不是在同一水平面上,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臉面也有很大的差異,如高低、胖瘦、男女之間、不同臉型等,很難找到一種使整個臉面肌肉皮膚都同時得到按摩的方法及器具。因此,現在的按摩方法及器具一般都是局部按摩、按摩面小,而人臉部肌肉皮膚組織是一個有機體,如果能同時得到按摩、電子針灸、溫熱、護膚品等的作用,效果會更好。從人體生理構造及解剖學的角度看,臉面的皮膚肌肉血管神經和整個頭部及頸部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密不可分的。而現在一般常用的美容保健方法及器具,一般都是在臉面局部進行的,卻忽略了頭部及頸部,因此,美容保健效果必大打折扣。中風即腦
6血管病是由各種血管性病因引起的血液循環障礙,表現為以腦部為主的一組疾病,臨床上表現為頭痛、頭暈、偏癱、偏身感覺障礙等癥狀,致殘率,死亡率都很高,是目前世界上各種疾病公認的三大死因之一。中風的發生一大部分緣于腦部血管疾患,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頸部血管病變引起的。對于中風的救治,一般采用內科方法(如應用中西醫藥物治療)、 外科方法及康復療法等,康復療法還包括中醫針灸療法及應用一些醫療器械等。上述療法, 互有所長、各有千秋,但從療效上講還不盡如人意,并且有些療法還存在著費用高、副作用大、不易普及等缺點。如中醫針灸治療中風,幾千年來一直是我國中醫救治中風的有效方法,但針灸只有極少數的有經驗的專業醫務人員才能操作,由于針刺屬于創傷性療法,患者大多怕痛不愿接受針刺療法。另外,在現代社會由于艾滋病、乙肝等血行傳染病的存在,使一些病人對針灸療法望而卻步,也使針灸療法有逐漸萎縮失去醫療市場的危險。傳統用于穴位針灸的,主要是銀針,單獨用銀針刺激穴位,效果較差,實際運用中, 常常輔助以某些手段a、藥療在某些能滲透藥物的穴位針刺部位,放上藥膏等,讓藥物滲透到穴位,來達到穴位藥療的目的。b、灸在銀針末端點燃灸,銀針發熱,達到熱療即灸的目的。C、拔火罐穴位位置較深時,需淺化,拔火罐能使穴位淺化,然后予以熱療疏通經絡。d、捻手拿住銀針末端,來回轉動,以加強銀針對穴位的刺激。e、電療給銀針以脈沖電,磁化穴位,來加快疏通經絡等。這些輔助手段,操作不方便,唯以調節,沒有疊加效應,效果仍較差。本世紀,頸椎病作為多發病,它是頸椎疾病的一部分,是脊椎骨關節炎骨關頸椎間盤脫出癥、增生性頸椎周圍轉組織炎性及水腫一系列所致的神經根綜合征,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椎部分交感神經等組織,并引起各種各樣癥狀和體征的綜合征。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的原因有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內因是椎間盤本身退行性變或椎間盤有發育上的缺陷;外因則有損傷、勞累以及受寒著涼等。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1)急性閃挫,氣滯血瘀;(2)外感風寒濕邪,經絡閉塞;(3)久病勞損,腎虛型。目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方法包括1、臥床休息2、藥物治療3、牽引療法4、 物理治療5、推拿治療6、針灸治療7、封閉療法8、小針刀療法9、手術治療。其中藥物治療包括治療性藥物和緩解癥狀類藥物,由于腰椎間盤的特殊結構決定很多一般藥物難有治療作用,因此一般中西藥物也只有止痛功能,緩解臨床癥狀為主,達不到根治椎間盤突出癥的目的;牽引療法只適合于單純的腰椎間盤膨出患者,而且必須在癥狀不重時采用,以緩解臨床癥狀為目的,禁用于腰椎間盤突出、脫出,伴隨椎管狹窄的病人,和腰突癥急性期的病人;物理治療包括電療、紅外線照射、熱療等方法,和推拿、針灸等治療目的基本相同。就是以緩解病人的臨床癥狀為主,而非根治手段。由于腰突癥的病人多數伴隨慢性腰肌勞損,梨狀肌肉緊張,腰椎間盤突出物壓迫的神經隨神經走過的部位肌肉痙攣造成腰腿痛,一般醫院會用理療、推拿、針灸等治療手段來緩解肌肉的緊張和痙攣。所以做過理療的病人都知道,在做理療時會舒服一點,不做后又會和從前一樣。所以說,理療、推拿、針灸等治療方法, 只用于腰突癥的配合治療;封閉治療分兩種應用方法,一種為椎管內封閉,一種為神經根封閉。顧名思義,椎管內封閉是直接用藥物注射到椎管內,神經根封閉是把藥物注射在神經根周圍。注射的藥物以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加局部麻醉為主。在激素的作用下,可以減輕和消除神經根的無菌性炎癥和水腫;麻醉藥物則為止痛,麻醉神經使其敏感性降低。我們都知道, 腰突癥為什么會導致腰腿痛,主要是由于腰椎間盤髓核壓迫神經后導致神經根發生水腫和無菌性炎癥,所以封閉的效果就是止痛,突出物壓迫無法解決,當封閉藥效過后腰腿痛癥狀馬上又恢復;小針刀治療其實就是一種封閉療法的改良,其治療效果等同封閉。由于在治療過程中運用到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因此不可多用。激素的副作用會引起如骨質疏松、胃腸反應、痤瘡多毛,向心性肥胖等,而且同時伴隨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禁用;手術治療包括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經腹椎間盤手術、椎體融合術等,手術的目的是直接切除病變腰椎間盤髓核,解除神經根壓迫而達到治療目的。由于腰椎的特殊生理位置的限制,因此手術破壞了正常的腰椎骨生理結構,造成手術損傷大,易造成腰椎術后失穩,術后瘢痕組織粘連,術中誤傷神經根等一系列不良反應,所以多數病人懼怕手術,加之手術費用高,也會給患者造成經濟上的負擔。 近幾年出現了一種穴位埋藥線療法,該療法是根據針灸學理論、中藥學和現代物理學相結合的產物,它通過針具和藥線在穴位內產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學變化,將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藥通過經絡傳入體內,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實際上埋線療法是一種融多種療法,多種效應于一體的復合性治療方法。藥線作為一種異體蛋白,埋入穴位以后相當于異種組織移植,可使人體產生變態反應,使淋巴細胞致敏,其細胞又配合體液中的抗體,巨噬細胞等,反過來破壞分解、液化藥線,使之變成多肽、氨基酸等,最后被吞噬吸收,同時產生多種淋巴因子。這些抗原刺激物對穴位產生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學刺激,使局部組織產生變態反應和無菌性炎癥,及至出現全身反應,從而對穴位局部產生刺激作用的同時提高人體的應激能力,激發人體免疫功能,調節身體有關臟腑器官功能,使活動趨于平衡,疾病得到治愈。從淵源上說,穴位埋線療法是中醫針灸的一個分支,由起源于20世紀 50年代的穴位埋藏療法改良而來。針灸或點穴時,外力對穴位產生刺激,一旦針或手指離開穴位以后,對穴位的刺激就隨之消失了,例如當胃潰瘍發作時患者疼痛難忍,中醫大夫就采用針灸治療在患者“足三里”的穴位處扎一針,即刻就會緩解疼痛,但是起針后,疼痛依然會發作。后來醫生就把一根針埋在病人的“足三里”穴中,讓它長期刺激穴位,這就是最初的穴位埋藏療法。從這個角度講,穴位埋藏療法是一種長效針灸療法,彌補了針灸原有的扎針時間短、扎針次數多、療效不持久、病愈后不易鞏固的缺陷。隨著科學的發展,以一種動物蛋白載體,比如羊腸線,代替銀針埋在穴位中通過羊腸線對穴位產生持續有效的刺激作用, 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由于載體在一段時間內會自然溶解,被人體吸收,穴位埋線療法也因之得名。除針和羊腸線以外,穴位埋藏療法使用的載體還有鋼圈和磁塊等。在專利號為 02132660. 6的文獻中公開的“一種治療骨質增生疾病的藥線及其應用”,選用羊腸線載體經藥物泡制后形成藥線,主要是針對骨質增生疾病及由骨質增生引起的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癥,對于其他原因引起的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癥,其治療效果不明顯,而且藥線的制備也較為復雜。在長期的臨床工作中發現由其他原因引起的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數眾多,而現有穴位埋藥線療法還沒有專門針對由其他原因引起的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藥線,在公開的文獻中也沒有相關的記載。 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周圍神經粗纖維電刺激療法,Transcua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是通過皮膚將特定的低頻脈沖電流輸入人體以治療疼痛的電療方法。這是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一種電療法,在止痛方面收到較好的效果,已被證實對20余種神經功能失調疾病具有確切的療效。因而在臨床上(尤其在歐、美國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逐步被國內外普遍使用。 神經電刺激療法與中醫針灸療法相結合形成了針灸電針療法。這種療法將針刺入腧穴得氣后,在針灸針具上通以接近人體生物電的微電流,利用針和電兩種刺激相結合以防治疾病。其優點是能代替人作較長時間的持續運針,節省人力。在中醫針灸治療中,電針儀的廣泛使用起于上世紀70 80年代,目前在臨床上使用的針療儀(或稱電針儀)雖然種類很多,但從原理上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1、蜂鳴式電針儀,是一種利用電鈴振蕩原理,將直流電轉換成脈沖電流,最后作用于人體。這種脈沖電流波形較窄,如針尖狀,且不對稱。由于耗電量大,有噪音,現在已很少使用。2、降壓式交流電針儀,是一種以一般市電交流電源經變壓器將電壓降至25V以下,再經電阻和電位器加以調控輸出,以獲得適當的刺激強度。由于頻率不可調,現在也很少使用。3、音頻振蕩電針儀,是一種利用音頻振蕩器,在20 200Hz范圍內,產生頻率可調的正弦波電針儀。雖然頻率與輸出強度可調,但波形單純,療效較差,因此目前亦很少應用。4、晶體管噪音式電針儀。此種電針儀的電源為直流6V,噪音頻率為15000 20000Hz,調制頻率為3 30Hz,輸出電壓為0 50V。主要用于針麻與鎮痛治療等,但在治療中易對針灸針造成電化學反應,引發意外。5、聲波電針儀,即聲電針,是將音波發生器所產生的多種聲源,如音樂、戲劇、歌曲、廣播等聲波輸入電針儀,輸出通過導線與刺入穴位的針灸針相連,從而產生一種錯綜復雜、參差不齊、隨機瞬變的復合聲電波刺激,故不易引起人體的適應性,從而長時間治療時其作用不衰減。由于無較強的基波干擾,刺激較舒適,患者易接受,而且聲電流比一般脈沖波鎮痛效果好。6、脈沖式電針儀,是目前國內外應用最廣的一種電針儀。它采用間歇振蕩為脈沖發生器,由可變電阻改變電路的時間常數,控制脈沖頻率。在振蕩變壓器上繞有多組相互隔離的輸出繞組,繞組的輸出經電位器分壓后輸出。由多諧振蕩器輸方波,可獲得疏密波以及斷續波與脈沖波型。但是這兩種波形的頻率是不可調的,方波產生的起伏信號可調制其幅度,可獲得起伏波以及鋸齒波等脈沖波型。在中醫針灸治療中,電針和手法運針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刺激,電針是依賴外加電流(電壓)的作用來興奮穴位組織,易產生效應疲勞(傳入神經發放穩定地衰減),而手法運針則是借助提插捻轉等機械動作達到刺激穴位組織的目的。因此電針與手法運針的針感與傳入神經纖維類別不同,前者以麻為主,主要經以II類為主的粗纖維傳入中樞,后者以酸脹感為主,主要經以III類為主的細纖維傳入中樞。實驗證明,手法運針在提高皮膚溫度、鎮痛針麻、調整胃電、促進淋巴細胞轉化、抑制癇樣放電、降低癲癇狀態下升高的皮層 Ach和K+活度、提高癇癥狀態下降低的Na+活度等方面均較電針為佳,而電針對促進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和對與前阿皮素有關的多肽的影響方面則較手法運針為好。因此近幾年來,國內外中醫針灸界均在普遍研究如何提高電針的臨床效果,換句話說就是研究開發既能節省人力,代替人作較長時間的持續運針,體現電針療法優點和作用,又能吸收手法運針效果,客觀地控制刺激量的新型中醫針灸方法和針療儀(或稱電針儀)。這已成為目前中醫針灸治療和保健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至今國內外尚無不通電、高能量、高穿透力、永久性功能、可隨身攜帶使用、連續長時間作用于人體經絡穴位起到無針針炙作用(無針刺感)的安全、高效、速效、長效、實用、 方便、溫和、舒適、經濟的自我理療保健產品。目前,國內外現有的物理保健冶療技術,雖有一定的優點和效果,但還存在以下不足1、激光、微波、超聲波、電脈沖、電針、電脈沖交變電磁場、靜電場等療法,其通電的不確定性,會對人體帶來電氣污染和安全隱患,發達國家對此更為重視。有些療法還可能產生組織損傷等危害;2、現有的物理治療(非針炙穴位經絡),是短時間作用于人體局部組織,其效果是局部的、短暫的,不能整體性的改善人體的生理活動;此外,現有的手工金屬針針炙,電脈沖電針針炙、微波針炙等,只能短時間(半小時左右)作用于人體穴位經絡,尤其是需通電的理療儀器,不能隨身攜帶、連續長時間使用,因此其治療慢性疾病的周期較長(需1 3個月或更長的時間),而且需要在一定的場所,占用工作、生活時間,須固定體位由專業人員進行治療。手工金屬針炙雖有獨特的療效, 但還存在不足之處由于施針者的經驗不同,選穴、針穴的精確度不同,針刺深度、力度和手法不同等因素,其治療效果也不同,還可產生組織損傷(刺破皮膚、肌肉、血管、神經、淋巴管等)、交叉感染、疼痛、緊張等隱患和不適。又如現有的電脈沖電針針炙能產生靜電污染、 穴位電位失衡、痙攣、疼痛和緊張。近年來,國內外現有的傳統遠紅外光療及恒定直流磁場的磁療(這種生物光、 磁、電是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雖對人體有益無害,但還存在以下不足1、國內外傳統遠紅外光療的主要不足之處①傳統陶瓷遠紅外輻射材料及其制成的醫療保健用品發射的遠紅外光的波長為4 14微米,只是少部份被經絡穴位組織傳輸、吸收,只能改善局部的微循環,不能整體性改善人體生理活動;②國內外傳統的陶瓷遠紅外粉(如中國專利 ZL91100557. 9)中含有10%左右的有放射性的氧化鋯和有毒性的氧化鉻,這是保健產品不允許的。③陶瓷遠紅外粉的遠紅外輻射特性不夠好(遠紅外輻射功率和輻射效率較低。遠紅外光的波段分散性較大、穩定性較差)。④國內外陶瓷遠紅外化纖中陶瓷遠紅外粉的含量太少(受陶瓷粉脆硬的限制,其含量不得超過7% ),陶瓷遠紅外化纖與其他化纖混紡成的織物中的陶瓷遠紅外粉的含量更少,只是我們的新型遠紅外涂層織物的1/5 1/8。因此,其遠紅外輻射能量太小,經權威部門檢測,含有陶瓷遠紅外化纖的織物的遠紅外輻射率比不含陶瓷遠紅外化纖的原化纖織物只提高2%。因而其醫療、保健、保溫效果不明顯。另外,國內外傳統遠紅外陶瓷粉是用高溫燒結復雜工藝制成,耗電量很大,生產成本很高是我們應用化學合成、人工組合的生命波遠紅外輻射材料的6倍(國產) 30倍 (日本產);而國內外傳統磁療用的磁具,存在以下不足之處(1) 一直存在著以檢測磁具的表面磁感應強度GS值來表示其磁力能量大小的偏見。我們通過大量模擬人體的檢測和臨床實驗證明在磁場有效刺激深層的穴位經絡組織能起到無針針炙的理療保健作用時, 磁具的表面磁感應強度與磁力作用的有效深度及其強度是成反比的,現有傳統磁療器具的有效作用深度只有2 15mm,在深層穴位經絡處的磁場強度只是高能生物磁無針針炙要求的1/10 1/30。所以,傳統磁療效果不明顯、不確切,根本不可能起到無針針炙的理療保健作用,這是個重要的發現。它可以解釋國外發達國家醫療權威部門多次報導傳統磁療器具的療效是安慰性的根本原因。(2)傳統的高磁永磁材料制成的磁片,由于該材料脆硬和易銹,一直存在著高能磁片因吸力大而撞擊損壞及防銹電鍍層不耐磨、起殼、脫落、銹蝕以及磁片周圍的尖邊處不能加工成大的圓角,造成高能磁片在使用中易夾傷皮膚、手指,使消費者害怕使用和易引發傷害賠償糾紛。上述不足影響到磁片的使用壽命和使用安全,至今尚無完善的解決辦法。(3)現有的熱療未能與遠紅外光療結合,不能充分發揮遠紅外光療的潛能。現有的熱袋只是用于病痛處熱敷,使用壽命短,安全性差,而且規格單一,不具有手控自動二次加熱的功能,熱能保持時間短,不能即用即熱,影響實用性。在疾病治療上,利用脈沖等方式作用于人體,達到治病目的儀器有很多種。常見有采用物理輸出或物體代替針灸而達到治療效果的方式,一般采用的是磁針、靜電脈沖束以及電震或紅外射線,這些方式作為物理療法能達到其治療的效果,但這些產品僅僅依據普通的物理原理或簡單的中醫常識,沒有將現代電子技術與中醫理論的精髓相結合,因而達不到突出的治療效果。中國專利1103321公開了一種子午流注電針治療儀,由單片機系統,經絡經穴圖動態顯示系統和電針治療系統組成,經絡經穴圖繪制在面板上,由發光二極管顯示各經絡經穴點的開穴狀態,電針治療系統可產生不同的信號,同時輸出8路,可完成補瀉治療,對同一條經上各穴位可按順序依次定時施加電脈沖信號。它是利用子午流注原理去尋找開穴的穴位,實施簡單的電脈沖刺激和共振實現某些疾病的診治,而按子午流注原理,具有選擇開穴的模糊性及多樣性,因而不能辨癥治療。中國專利1030599公開了另外一種子午流注治療儀依據時間醫學理論,用電腦按納甲法和靈龜八法選取開穴進行治療,治療電極采用內裝磁片的觸頭銅盒使之兼有電針和磁療效果。仍然需尋找開穴的穴位,實施治療,同樣具有選擇開穴的模糊性及多樣性,不能辨癥治療的缺點。現有的聲、光、電、磁、熱、藥療及按摩設備,或功能單一,只能利用其中的一種或少數幾種能量進行治療;或原理簡單,只能運用固定頻率、固定幅度,或單一調頻,或單一調幅的信號進行理療;或作用范圍有限,只能定點或局部區域進行理療;一言以蔽之,沒有更多的選擇方案和綜合治療能力。更重要的是沒有音樂、語言、圖象等的聽、視覺誘導,使接受治療者都處于被動狀態,未能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未能提高接受者的心理素質及自我調適能力,未能調動受治者的自我潛能,提高其自身的免疫功能,未能快速地打通其全身經絡,離開理療儀后就無法進行自我調節治療。現有的電子理療設備都有一個公共的參考電極,所有的刺激都是相對于一個參考電極施加的,當多個刺激源同時或依次施加刺激時,它們都將匯流于同一公共參考電極,這將因公共電極的匯流集中使局部刺激過重,而路徑長的刺激點又刺激不足。或者,當多點循環或步進式刺激時,由于每一個刺激點都以同一公共電極為施加刺激的參考點,這就難于避免各刺激點通過不同路徑同時指向公共電極的無序狀態,不能用它來實現按指定路線循經走穴,打通受體全身經絡而調動自身潛能的目的。現有的理療設備未把受體的整體,包括生理、心理、病理等諸多因素及環境因素當成一個統一的大系統來處理,不免失之片面。針對上述不足,發明人在繼承祖傳中醫的基礎之上,系統地學習了西醫和中醫。經過二十五年的探索和發展,將傳統的中醫與西方的心理治療相結合,對于人體運行的深層規律,對人體、健康和疾病形成了一套新的觀點和理論,創立了新穎的療法,也形成了全新的“身體觀”、“疾病觀”、“身心能量觀”、“家庭五行觀”、“新冰山理論”等觀念。發明人以人體能量系統理論為核心,從能量流動的角度來看待疾病的形成和消解,并依照局部和整體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制定出治療策略的治療體系;同時把心理治療和身體推拿治療技術融合在一起,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身心治療的方法——身心能量整合療法。發明人把受體的生理、心理、病理檢測參數和外圍條件相關,不只是著眼于某個局部,而是把所有因素的影響都納入的一個巨系統,進行全面的調適和進一步的探索與開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種身心全息經絡電磁復位整合通絡的治療系統、身心能量整合療法或身心能量整合療法系統,可使得十二大經絡得到充分按摩以達到放松肌肉,疏通經肪以促使糾結的經脈順通,從而將使用者的堵塞經脈的部分排出體外實現經絡全息物理保健功能。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發明的一種身心全息經絡電磁復位整合通絡的治療系統、身心能量整合療法或身心能量整合療法系統,具有板式體床板部;其特征在于設置在所述板式體床板部縱向中央區域的十二個通過氣流或水流的進出進行膨脹、收縮的體積大小均不相同的氣囊,其中,前述氣囊均為立方體,體積大小為3375 15625cm3 ;以及對十二個氣囊的氣流或水流的進出進行控制的十二個對應的空氣壓力傳感控制裝置,所述空氣壓力傳感控制裝置均為薄膜芯片狀,設置在各個氣囊的面部上;上述十二個氣囊基本分布在平躺于所述板式體床板部的人體背部的十二大經絡所大致對應的部位,各個氣囊的底部與所述板式體床板部之間設置有可向前后左右移動的其下部帶有滑輪和定位栓的傳動板,以便根據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可移動的調節各個氣囊的位置;上述薄膜芯片狀的空氣壓力傳感控制裝置上表面上均勻設置有9 25個穴位電磁探測頭、4 9個電磁壓力理療刺激頭;所述穴位電磁探測頭內置有依次連接的帶有軟磁芯的電感應線圈、電阻為4. 6 4. 9歐姆的平衡電阻器、帶有電絕緣的加熱器件、產生軸向對稱聲場的聲場調節單元的超聲換能器、帶有低電阻的軟磁芯電感、遠紅外輻射感應器、 電磁傳感接收器,上述聲場調節單元包括與所述超聲換能器連接的旋轉驅動機構,所述超聲換能器中采用軸向對稱的換能器片;所述電磁壓力理療刺激頭內置有依次連接的帶有軟磁芯的電感應線圈、電阻為23. 2 23. 9歐姆的平衡電阻器、帶有高電阻的軟磁芯電感、壓力感應器、壓力傳感接收器,其中,壓力感應器的感應范圍的分布直徑為可連續調節,為逐位依序分布、或偶跳位分布、或一為順時針一為逆時針分布,每位為單能量的或多能量的; 所述電磁壓力理療刺激頭的頭部安裝有與內置的所述壓力感應器連接的按摩裝置,所述按摩裝置由下至上依次通過導線連接的有磁性按摩針體、導電橡膠片條、遠紅外發熱裝置、 微電子振動器;該按摩裝置的內置電源通過導線分別和磁性按摩針體、導電橡膠片條、遠紅外發熱裝置、微電子振動器并聯連接組成工作電路;將上述氣囊及其上述薄膜芯片狀的空氣壓力傳感控制裝置連接板式體床板部外置的生理、心理或病理參數的檢測及其自適應良性反饋控制設備,全息攝影設備、經絡顯示的傳感及仿真圖像設備、三維動畫與數字設備進行實時監控實現經絡全息物理保健功能。作為一個優選方式,所述氣囊均為立方體,體積大小為3375cm3。作為一個優選方式,所述氣囊均為立方體,體積大小為4096cm3。作為一個優選方式,所述氣囊均為立方體,體積大小為15625cm3。本發明的一種上述任一的身心全息經絡電磁復位整合通絡的治療系統、身心能量整合療法或身心能量整合療法系統,通過理療師的肘部力量對使用者的經絡按摩疏通放松肌肉的身心能量整合療法,其特征是經絡按摩疏通放松肌肉的身心能量整合療法分為男女兩類不同的整合療法女子經絡疏通按摩整合療法步驟依次如下在空腹的狀態下進行按摩;(1)理療師使用肘部的力量按腹部五分鐘;( 理療師使用左手肘部按百會穴,右手肘部按天突穴,璇璣穴,華蓋穴,四寸膻中穴;雙手肘部按壓腹點按上脘,中脘,健理,水分; (4)臍下1.5寸氣海、關元和曲骨每一寸使用肘部按壓一次;( 以上脘至曲骨為一條經絡旁開1. 5寸,以1寸的距離向下按依次;(6)右手按合谷,左手按養老,外關上一寸支溝,手三呈、曲池,云門,中府,交換按另一側;(7)放松腿部按摩,點按髕骨內側上對丘海穴,上四寸箕門穴對應外側伏兔穴,犢鼻穴以小腿骨兩側一些穴位,其中每寸一個,至腳上太沖穴; (8)揉按背部五分鐘;(9)頸椎點旁開1. 5寸以1寸的規律下按,肩甲骨開3寸以1寸的規律向下按;(10)揉按臀部五分鐘;(11)點按環跳穴;(1 揉按大腿提臀,按風市穴再以承扶至昆侖為一條線以1寸的距離向下按及腳心足臨泣、地五會、俠溪三個穴位階梯式按,然后敲腳心左腳以上到下右腳從下到上;(1 拍打背部五條經絡;男子經絡疏通按摩整合療法步驟依次如下在空腹的狀態下進行按摩;(1)揉按腹部五分鐘;(2)左手按百會穴,右手按天突穴,璇璣穴,華蓋穴,四寸膻中穴;(3)雙手中指指腹點按上脘,中脘,健理,水分;(4) 臍下1. 5寸氣海,關元;(5)以上脘至關元為一條經絡旁開2. 5寸以1寸的距離向下按,然后再以以上脘旁開1. 5寸,以1寸的距離向下按;(6)脘至關元為一條經絡旁開3寸以3寸的距離向下按;(7)右手按合谷,左手按養老,外關上一寸支溝,手三呈曲池,云門,中府,交換按另一側;(8)放松腿部按摩,點按風市穴,再按犢鼻穴以小腿骨兩側一些穴位,及腳上太沖穴;(9)揉按拍打腿部按過的穴位;(10)揉按背部五分鐘;(11)頸椎點旁開1. 5寸以1 寸的規律下按,肩甲骨開3寸以1寸的規律向下按;(12)揉按臀部五分鐘;(13)點按環跳穴;(14)揉按大腿提臀,按風市穴再以承扶至昆侖為一條線以1寸的距離向下按及腳心足臨泣、地五會、俠溪三個穴位階梯式按,然后敲腳心左腳以上到下右腳從下到上;(1 拍打背部五條經絡。本發明的優點和效果不僅能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并有新的用途和效果,它是將安全、高效、速效、長效的現代理療保健技術與現代經絡學說相結合。在用途、功能、形狀、結構上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經過發明人的研究和在國內外多例的臨床病例驗證及試用組多年的使用驗證和
13實驗探索,對穴位經絡的物質基礎及其功能性特征的重大發現的具有重要的原創性意義的現代經絡理論。本發明不僅具有鎮痛、消炎、消腫、鎮靜的及時效果,該身心全息經絡電磁復位整合通絡的治療系統及其身心能量整合療法,對腰間盤凸出、腰頸椎增生、骨質增生、風濕、類風濕、植物神經紊亂、心律失常、高血壓、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內分泌失調引起的肥胖、黃褐斑、更年期綜合癥、乳腺增生、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失眠等,都有很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提高穴位經絡的功能即增強人體自身固有的自我調整(平衡、扶正)——免疫力——修復能力——人體固有的自然治愈力。從發揮我國現代經絡學說的優勢及中西醫學互補的創新可見是具有獨創性的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從與現有技術對比分析和臨床效果可見本發明是現代健康大產業中的一項比較實用、便宜、受老百姓歡迎的防治疾病保持健康的新技術、新發明;這種身心全息經絡電磁復位整合通絡的治療系統及其身心能量整合療法,還適用于各種由于心理壓力過大或嚴重的心理創傷后出現的各種生理功能的紊亂和失調,特別是對于長期從事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工作或其他工作所導致的負性情緒的積累,身心失調,包括由于工作壓力過大導致的職業枯竭(心理倦怠)等癥狀。目前受益于這種調理方法的海內外患者達十萬余人。即從傳統磁療發展為高能生物磁無針針灸理療保健是革命性的突破和質的飛躍,是具有原創性意義的高新技術。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實施例1 一種身心全息經絡電磁復位整合通絡的治療系統、身心能量整合療法或身心能量整合療法系統,具有板式體床板部;其特征在于設置在所述板式體床板部縱向中央區域的十二個通過氣流或水流的進出進行膨脹、收縮的體積大小均不相同的氣囊,其中,前述氣囊均為立方體,體積大小為3375cm3 ;以及對十二個氣囊的氣流或水流的進出進行控制的十二個對應的空氣壓力傳感控制裝置,所述空氣壓力傳感控制裝置均為薄膜芯片狀,設置在各個氣囊的面部上;上述十二個氣囊基本分布在平躺于所述板式體床板部的人體背部的十二大經絡所大致對應的部位,各個氣囊的底部與所述板式體床板部之間設置有可向前后左右移動的其下部帶有滑輪和定位栓的傳動板,以便根據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可移動的調節各個氣囊的位置;上述薄膜芯片狀的空氣壓力傳感控制裝置上表面上均勻設置有9 25個穴位電磁探測頭、4 9個電磁壓力理療刺激頭;所述穴位電磁探測頭內置有依次連接的帶有軟磁芯的電感應線圈、電阻為4. 6 4. 9歐姆的平衡電阻器、帶有電絕緣的加熱器件、產生軸向對稱聲場的聲場調節單元的超聲換能器、帶有低電阻的軟磁芯電感、遠紅外輻射感應器、 電磁傳感接收器,上述聲場調節單元包括與所述超聲換能器連接的旋轉驅動機構,所述超聲換能器中采用軸向對稱的換能器片;所述電磁壓力理療刺激頭內置有依次連接的帶有軟磁芯的電感應線圈、電阻為23. 2 23. 9歐姆的平衡電阻器、帶有高電阻的軟磁芯電感、壓力感應器、壓力傳感接收器,其中,壓力感應器的感應范圍的分布直徑為可連續調節,為逐位依序分布、或偶跳位分布、或一為順時針一為逆時針分布,每位為單能量的或多能量的; 所述電磁壓力理療刺激頭的頭部安裝有與內置的所述壓力感應器連接的按摩裝置,所述按摩裝置由下至上依次通過導線連接的有磁性按摩針體、導電橡膠片條、遠紅外發熱裝置、 微電子振動器;該按摩裝置的內置電源通過導線分別和磁性按摩針體、導電橡膠片條、遠紅外發熱裝置、微電子振動器并聯連接組成工作電路;將上述氣囊及其上述薄膜芯片狀的空氣壓力傳感控制裝置連接板式體床板部外置的生理、心理或病理參數的檢測及其自適應良性反饋控制設備,全息攝影設備、經絡顯示的傳感及仿真圖像設備、三維動畫與數字設備進行實時監控實現經絡全息物理保健功能。實施例2:一種身心全息經絡電磁復位整合通絡的治療系統、身心能量整合療法或身心能量整合療法系統,具有板式體床板部;其特征在于設置在所述板式體床板部縱向中央區域的十二個通過氣流或水流的進出進行膨脹、收縮的體積大小均不相同的氣囊,其中,前述氣囊均為立方體,體積大小為4096cm3 ;以及對十二個氣囊的氣流或水流的進出進行控制的十二個對應的空氣壓力傳感控制裝置,所述空氣壓力傳感控制裝置均為薄膜芯片狀,設置在各個氣囊的面部上;上述十二個氣囊基本分布在平躺于所述板式體床板部的人體背部的十二大經絡所大致對應的部位,各個氣囊的底部與所述板式體床板部之間設置有可向前后左右移動的其下部帶有滑輪和定位栓的傳動板,以便根據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可移動的調節各個氣囊的位置;上述薄膜芯片狀的空氣壓力傳感控制裝置上表面上均勻設置有9 25個穴位電磁探測頭、4 9個電磁壓力理療刺激頭;所述穴位電磁探測頭內置有依次連接的帶有軟磁芯的電感應線圈、電阻為4. 6 4. 9歐姆的平衡電阻器、帶有電絕緣的加熱器件、產生軸向對稱聲場的聲場調節單元的超聲換能器、帶有低電阻的軟磁芯電感、遠紅外輻射感應器、 電磁傳感接收器,上述聲場調節單元包括與所述超聲換能器連接的旋轉驅動機構,所述超聲換能器中采用軸向對稱的換能器片;所述電磁壓力理療刺激頭內置有依次連接的帶有軟磁芯的電感應線圈、電阻為23. 2 23. 9歐姆的平衡電阻器、帶有高電阻的軟磁芯電感、壓力感應器、壓力傳感接收器,其中,壓力感應器的感應范圍的分布直徑為可連續調節,為逐位依序分布、或偶跳位分布、或一為順時針一為逆時針分布,每位為單能量的或多能量的; 所述電磁壓力理療刺激頭的頭部安裝有與內置的所述壓力感應器連接的按摩裝置,所述按摩裝置由下至上依次通過導線連接的有磁性按摩針體、導電橡膠片條、遠紅外發熱裝置、 微電子振動器;該按摩裝置的內置電源通過導線分別和磁性按摩針體、導電橡膠片條、遠紅外發熱裝置、微電子振動器并聯連接組成工作電路;將上述氣囊及其上述薄膜芯片狀的空氣壓力傳感控制裝置連接板式體床板部外置的生理、心理或病理參數的檢測及其自適應良性反饋控制設備,全息攝影設備、經絡顯示的傳感及仿真圖像設備、三維動畫與數字設備進行實時監控實現經絡全息物理保健功
臺匕實施例3 一種身心全息經絡電磁復位整合通絡的治療系統、身心能量整合療法或身心能量整合療法系統,具有板式體床板部;其特征在于設置在所述板式體床板部縱向中央區域的十二個通過氣流或水流的進出進行膨脹、收縮的體積大小均不相同的氣囊,其中,前述氣囊均為立方體,體積大小為15625cm3 ;以及對十二個氣囊的氣流或水流的進出進行控制的十二個對應的空氣壓力傳感控制裝置,所述空氣壓力傳感控制裝置均為薄膜芯片狀,設置在各個氣囊的面部上;上述十二個氣囊基本分布在平躺于所述板式體床板部的人體背部的十二大經絡所大致對應的部位,各個氣囊的底部與所述板式體床板部之間設置有可向前后左右移動的其下部帶有滑輪和定位栓的傳動板,以便根據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可移動的調節各個氣囊的位置;上述薄膜芯片狀的空氣壓力傳感控制裝置上表面上均勻設置有9 25個穴位電磁探測頭、4 9個電磁壓力理療刺激頭;所述穴位電磁探測頭內置有依次連接的帶有軟磁芯的電感應線圈、電阻為4. 6 4. 9歐姆的平衡電阻器、帶有電絕緣的加熱器件、產生軸向對稱聲場的聲場調節單元的超聲換能器、帶有低電阻的軟磁芯電感、遠紅外輻射感應器、 電磁傳感接收器,上述聲場調節單元包括與所述超聲換能器連接的旋轉驅動機構,所述超聲換能器中采用軸向對稱的換能器片;所述電磁壓力理療刺激頭內置有依次連接的帶有軟磁芯的電感應線圈、電阻為23. 2 23. 9歐姆的平衡電阻器、帶有高電阻的軟磁芯電感、壓力感應器、壓力傳感接收器,其中,壓力感應器的感應范圍的分布直徑為可連續調節,為逐位依序分布、或偶跳位分布、或一為順時針一為逆時針分布,每位為單能量的或多能量的; 所述電磁壓力理療刺激頭的頭部安裝有與內置的所述壓力感應器連接的按摩裝置,所述按摩裝置由下至上依次通過導線連接的有磁性按摩針體、導電橡膠片條、遠紅外發熱裝置、 微電子振動器;該按摩裝置的內置電源通過導線分別和磁性按摩針體、導電橡膠片條、遠紅外發熱裝置、微電子振動器并聯連接組成工作電路;將上述氣囊及其上述薄膜芯片狀的空氣壓力傳感控制裝置連接板式體床板部外置的生理、心理或病理參數的檢測及其自適應良性反饋控制設備,全息攝影設備、經絡顯示的傳感及仿真圖像設備、三維動畫與數字設備進行實時監控實現經絡全息物理保健功能。實施例4 一種上述任一的身心全息經絡電磁復位整合通絡的治療系統、身心能量整合療法或身心能量整合療法系統,通過理療師的肘部力量對使用者的經絡按摩疏通放松肌肉的身心能量整合療法,其特征是經絡按摩疏通放松肌肉的身心能量整合療法分為男女兩類不同的整合療法女子經絡疏通按摩整合療法步驟依次如下在空腹的狀態下進行按摩;(1) 理療師使用肘部的力量按腹部五分鐘;( 理療師使用左手肘部按百會穴,右手肘部按天突穴,璇璣穴,華蓋穴,四寸膻中穴;雙手肘部按壓腹點按上脘,中脘,健理,水分;(4)臍下 1. 5寸氣海、關元和曲骨每一寸使用肘部按壓一次;(5)以上脘至曲骨為一條經絡旁開1. 5 寸,以1寸的距離向下按依次;(6)右手按合谷,左手按養老,外關上一寸支溝,手三呈、曲池,云門,中府,交換按另一側;(7)放松腿部按摩,點按髕骨內側上對丘海穴,上四寸箕門穴對應外側伏兔穴,犢鼻穴以小腿骨兩側一些穴位,其中每寸一個,至腳上太沖穴;(8)揉按背部五分鐘;(9)頸椎點旁開1. 5寸以1寸的規律下按,肩甲骨開3寸以1寸的規律向下按;(10)揉按臀部五分鐘;(11)點按環跳穴;(1 揉按大腿提臀,按風市穴再以承扶至昆侖為一條線以1寸的距離向下按及腳心足臨泣、地五會、俠溪三個穴位階梯式按,然后敲腳心左腳以上到下右腳從下到上;(1 拍打背部五條經絡;男子經絡疏通按摩整合療法步驟依次如下在空腹的狀態下進行按摩;(1)揉按腹部五分鐘;( 左手按百會穴,右手按天突穴,璇璣穴,華蓋穴,四寸膻中穴;C3)雙手中指指腹點按上脘,中脘,健理,水分;(4)臍下1.5寸氣海,關元;(5)以上脘至關元為一條經絡旁開2.5寸以1寸的距離向下按,然后再以以上脘旁開1. 5寸,以1寸的距離向下按;(6)脘至關元為一條經絡旁開3寸以3寸的距離向下按;(7)右手按合谷,左手按養老,外關上一寸支溝,手三呈曲池,云門,中府,交換按另一側;(8)放松腿部按摩,點按風市穴,再按犢鼻穴以小腿骨兩側一些穴位,及腳上太沖穴; (9)揉按拍打腿部按過的穴位;(10)揉按背部五分鐘;(11)頸椎點旁開1. 5寸以1寸的規律下按,肩甲骨開3寸以1寸的規律向下按;(12)揉按臀部五分鐘;(13)點按環跳穴;(14) 揉按大腿提臀,按風市穴再以承扶至昆侖為一條線以1寸的距離向下按及腳心足臨泣、地五會、俠溪三個穴位階梯式按,然后敲腳心左腳以上到下右腳從下到上;(1 拍打背部五條經絡。本發明為了保證涉及內容的權威性,本發明中所應用的關于針灸醫學時間針灸原理、數據與原理,辨證治療疾病與處方的數據,均來源于國家標準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參見如下列國家標準GB 12346-1990 經穴部位GB/T 15657-1995中醫病癥分類與代碼GB/T 16751. 1-1997中醫臨床診療術語疾病部分GB/T 16751. 2-1997中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GB/T 16751. 3-1997中醫臨床診療術語治法部分經絡針灸學科教材《針灸學》石學敏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年4月印刷《針灸治療學》王啟才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年10月印刷《經絡腧穴學》沈雪勇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年6月印刷《實驗針灸學》李忠仁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年1月印刷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及其實質情況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本發明作出各種相應改變和變形。這些相應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身心全息經絡電磁復位整合通絡的治療系統,具有板式體床板部;其特征在于設置在所述板式體床板部縱向中央區域的十二個通過氣流或水流的進出進行膨脹、收縮的體積大小均不相同的氣囊,其中,前述氣囊均為立方體,體積大小為3375 15625cm3 ; 以及對十二個氣囊的氣流或水流的進出進行控制的十二個對應的空氣壓力傳感控制裝置, 所述空氣壓力傳感控制裝置均為薄膜芯片狀,設置在各個氣囊的面部上;上述十二個氣囊基本分布在平躺于所述板式體床板部的人體背部的十二大經絡所大致對應的部位,各個氣囊的底部與所述板式體床板部之間設置有可向前后左右移動的其下部帶有滑輪和定位栓的傳動板,以便根據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可移動的調節各個氣囊的位置;上述薄膜芯片狀的空氣壓力傳感控制裝置上表面上均勻設置有纊25個穴位電磁探測頭、4、個電磁壓力理療刺激頭;所述穴位電磁探測頭內置有依次連接的帶有軟磁芯的電感應線圈、電阻為4. 6 4. 9歐姆的平衡電阻器、帶有電絕緣的加熱器件、產生軸向對稱聲場的聲場調節單元的超聲換能器、帶有低電阻的軟磁芯電感、遠紅外輻射感應器、電磁傳感接收器,上述聲場調節單元包括與所述超聲換能器連接的旋轉驅動機構,所述超聲換能器中采用軸向對稱的換能器片;所述電磁壓力理療刺激頭內置有依次連接的帶有軟磁芯的電感應線圈、電阻為23. 2 23. 9歐姆的平衡電阻器、帶有高電阻的軟磁芯電感、壓力感應器、壓力傳感接收器,其中,壓力感應器的感應范圍的分布直徑為可連續調節,為逐位依序分布、或偶跳位分布、或一為順時針一為逆時針分布,每位為單能量的或多能量的;所述電磁壓力理療刺激頭的頭部安裝有與內置的所述壓力感應器連接的按摩裝置,所述按摩裝置由下至上依次通過導線連接的有磁性按摩針體、導電橡膠片條、遠紅外發熱裝置、微電子振動器;該按摩裝置的內置電源通過導線分別和磁性按摩針體、導電橡膠片條、遠紅外發熱裝置、微電子振動器并聯連接組成工作電路;將上述氣囊及其上述薄膜芯片狀的空氣壓力傳感控制裝置連接板式體床板部外置的 生理、心理或病理參數的檢測及其自適應良性反饋控制設備,全息攝影設備、經絡顯示的傳感及仿真圖像設備、三維動畫與數字設備進行實時監控實現經絡全息物理保健功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身心全息經絡電磁復位整合通絡的治療系統,所述氣囊均為立方體,體積大小為3375cm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身心全息經絡電磁復位整合通絡的治療系統,所述氣囊均為立方體,體積大小為4096cm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身心全息經絡電磁復位整合通絡的治療系統,所述氣囊均為立方體,體積大小為15625cm3。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身心全息經絡電磁復位整合通絡的治療系統的身心能量整合療法,通過理療師的肘部力量對使用者的經絡按摩疏通放松肌肉的身心能量整合療法,其特征是經絡按摩疏通放松肌肉的身心能量整合療法分為男女兩類不同的整合療法女子經絡疏通按摩整合療法步驟依次如下在空腹的狀態下進行按摩;(1)理療師使用肘部的力量按腹部五分鐘;(2)理療師使用左手肘部按百會穴,右手肘部按天突穴,璇璣穴,華蓋穴,四寸膻中穴;雙手肘部按壓腹點按上脘,中脘,健理,水分;(4)臍下1. 5寸氣海、 關元和曲骨每一寸使用肘部按壓一次;(5)以上脘至曲骨為一條經絡旁開1. 5寸,以1寸的距離向下按依次;(6)右手按合谷,左手按養老,外關上一寸支溝,手三呈、曲池,云門,中府,交換按另一側;(7)放松腿部按摩,點按髕骨內側上對丘海穴,上四寸箕門穴對應外側伏兔穴,犢鼻穴以小腿骨兩側一些穴位,其中每寸一個,至腳上太沖穴;(8)揉按背部五分鐘;(9)頸椎點旁開1. 5寸以1寸的規律下按,肩甲骨開3寸以1寸的規律向下按;(10)揉按臀部五分鐘;(11)點按環跳穴;(12)揉按大腿提臀,按風市穴再以承扶至昆侖為一條線以 1寸的距離向下按及腳心足臨泣、地五會、俠溪三個穴位階梯式按,然后敲腳心左腳以上到下右腳從下到上;(13)拍打背部五條經絡;男子經絡疏通按摩整合療法步驟依次如下在空腹的狀態下進行按摩;(1)揉按腹部五分鐘;(2)左手按百會穴,右手按天突穴,璇璣穴, 華蓋穴,四寸膻中穴;(3)雙手中指指腹點按上脘,中脘,健理,水分;(4)臍下1. 5寸氣海, 關元;(5)以上脘至關元為一條經絡旁開2. 5寸以1寸的距離向下按,然后再以以上脘旁開 1. 5寸,以1寸的距離向下按;(6)脘至關元為一條經絡旁開3寸以3寸的距離向下按;(7) 右手按合谷,左手按養老,外關上一寸支溝,手三呈曲池,云門,中府,交換按另一側;(8)放松腿部按摩,點按風市穴,再按犢鼻穴以小腿骨兩側一些穴位,及腳上太沖穴;(9)揉按拍打腿部按過的穴位;(10)揉按背部五分鐘;(11)頸椎點旁開1. 5寸以1寸的規律下按,肩甲骨開3寸以1寸的規律向下按;(12)揉按臀部五分鐘;(13)點按環跳穴;(14)揉按大腿提臀,按風市穴再以承扶至昆侖為一條線以1寸的距離向下按及腳心足臨泣、地五會、俠溪三個穴位階梯式按,然后敲腳心左腳以上到下右腳從下到上;(15)拍打背部五條經絡。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身心全息經絡電磁復位整合通絡的治療系統、身心能量整合療法或身心能量整合療法系統,通過板式體床板部、設置在所述板式體床板部縱向中央區域的十二個體積大小均不相同的氣囊、各個氣囊對應的空氣壓力傳感控制裝置、生理、心理或病理參數的檢測及其自適應良性反饋控制設備,全息攝影設備、經絡顯示的傳感及仿真圖像設備、三維動畫與數字設備進行實時監控實現經絡全息物理保健功能,使十二大經絡得到充分按摩達到放松肌肉,疏通經肪以促使糾結的經脈順通,從而將使用者的堵塞經脈的部分排出體外實現經絡全息物理保健功能。
文檔編號A61N2/02GK102397156SQ20111035142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9日
發明者肖然 申請人:肖然文化傳播(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