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藥物技術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以中草藥為原料制備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月經不調是泛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月經改變,中醫認為經水出諸腎,指出月經病和腎功能有關,和脾、肝、氣血、沖脈、任脈、子宮也相關。主要分為兩種一是虛證,即“不榮則痛”,是由于氣血虛弱或肝腎虧損造成的;二是實證,即“不通則痛”,是由于氣血運行不暢造成。其包括初潮年齡的提前,延后,周期、經期與經量的變化,是婦女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 根據多例臨床驗證,月經不調會令許多婦女面部出現色斑、暗瘡,甚至是一些癌癥、肝硬化等病癥的外在表現。如果不及早診治,不但影響美容,而且會影響身體健康。月經不調的癥狀有以下幾點,一、月經過多,出血有周期性,常伴有經期延長。二、 月經周期縮短,月經量多。三、不規則出血。其中不管哪一種,都可由于長期月經過多或不規則出血,導致失血性貧血,出現頭暈、乏力、心慌、氣急等現象。很多原因可引起月經不調,如內分泌失調或自身某些疾病都可引起月經不調,還有一些不良習慣如作息時間小規律、貪涼、勞累過度、過度節食、嗜好煙酒、情緒異常,壓力大等,服用某些藥物也可引起月經不調。并且,現代社會中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容易造成女性焦慮、抑郁、煩躁,女性以血為主,而血又隨氣行,由于情緒的變化所引發的月經不調。婦科疾病蓋出七情內傷,六淫外侵,飲食失節,起居失宜,脾胃虛損,心火妄動,則月經不調,或因兩種寡居,獨陰無陽,欲心萌而多不遂,是以陰陽交爭,乍寒乍熱,全類溫瘧,久則為勞,或經水為紫,黑,淡白,如煙塵水,如屋漏水,如豆汁,或黃濁模糊,或以塊作片。有月水或多或少,有月水不利,有月水不斷,或前或后,或過期不止,或經病疼痛(有經事來而作痛者,有經水將來作痛者)或經行腹瀉等。月經長期不調,還可能引起女性早年經閉、未老先衰以及其他婦科疾病,這些都為女性帶來了痛苦。當前西藥治療主要是一般止血措施,不能根本上從調節內分泌入手,治療周期較長,治療方案成本高,且傷身體,易復發,療效不明顯。祖國醫學認為,調經應重在理氣,扶脾,補腎,疏肝,中醫重在調經以治本,以疏肝理氣、清熱涼血、健脾益氣、調理沖任氣血為治則,使肝氣舒達,經血流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標本兼治、無副作用、安全方便、價格低廉的純中藥復方藥物。本申請發明人結合祖傳秘方根據前人經驗及自己多年的行醫實踐,通過對傳統中藥的研究,并結合辯證論證,多方收集眾家之長,尋求最佳治療方案,從祖國醫學寶庫中,篩選出養血斂陰,疏肝理氣,健脾益氣的天然中藥,按中醫理論組方,提取精華,結合傳統中醫技術精心配制成本發明的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對月經不調有快速治愈的功效。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其由下述重量配比原料制備而得,益母草12份、延胡索8份、當歸12份、紅花10份、寄生黃7份、雞血藤10份、牛膝8份、川芎7份、白芍9份、熟地7份、花椒7份、蒲公英5份、桂枝5份、陳皮8份,合歡皮5份、麥芽3份、白果5份、牡蠣5份。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其制備及服用方法為取上述重量份數的原料藥(配比單位克)混合均勻,水煎服,每日兩劑,分早晚兩次服用。具體操作為1)稱取各原料藥,備用;2)將步驟1)中的原料藥用水浸泡(水漫過藥面2 3cm為宜)15 30分鐘后, 武火煮沸,文火煎20 30分鐘,冷卻、過濾后得到濾液和藥渣;3)將步驟2)中所得到的藥渣加水煎煮,加水量以沒過藥渣面1 2cm,武火煮沸, 文火煎15 20分鐘,冷卻、過濾后得到濾液和濾渣,4)合并兩次濾液后即得所述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的藥藥組合物也可以制作成膠囊,其方法為,取上述質量份數的原料藥混合均勻,加入清水,煎3次,將3次煎液合并,過濾,濃縮成密度為1. 2g/ml的清膏,于 50-60°C干燥后,粉碎成100-120目的藥粉,裝入膠囊中,滅菌消毒制得膠囊劑產品,每次口服3-5粒,一日兩次。本發明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其使用結果表明,有下述優點1、本發明選用純天然中藥原料,各組分符合藥政法規定,利用各味中藥的綜合作用,對月經不調有治愈的功效,無化學添加劑,對人體無毒無害。2、本發明標本兼治、無副作用、價格低廉,制作簡便。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一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其由下述重量配比原料制備而得,益母草12份、延胡索8份、當歸12份、紅花10份、寄生黃7份、雞血藤10份、牛膝8份、川芎7份、白芍9份、熟地7份、花椒7份、蒲公英5份、桂枝5份、陳皮8份,合歡皮5份、麥芽3份、白果5份、牡蠣5份。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其制備及服用方法為取上述重量份數的原料藥(配比單位克)混合均勻,水煎服,每日兩劑,分早晚兩次服用。具體操作為1)稱取各原料藥,備用;2)將步驟1)中的原料藥用水浸泡(水漫過藥面2 3cm為宜)15 30分鐘后, 武火煮沸,文火煎20 30分鐘,冷卻、過濾后得到濾液和藥渣;
3)將步驟2)中所得到的藥渣加水煎煮,加水量以沒過藥渣面1 2cm,武火煮沸, 文火煎15 20分鐘,冷卻、過濾后得到濾液和濾渣,4)合并兩次濾液后即得所述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實施例2一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其由下述重量配比原料制備而得,益母草12份、延胡索8份、當歸12份、紅花10份、寄生黃7份、雞血藤10份、牛膝8份、川芎7份、白芍9份、熟地7份、花椒7份、蒲公英5份、桂枝5份、陳皮8份,合歡皮5份、麥芽3份、白果5份、牡蠣5份。取上述質量份數的原料藥混合均勻,加入清水,煎3次,將3次煎液合并,過濾,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2g/ml的清膏,于50-60°C干燥后,粉碎成100-120目的藥粉,裝入膠囊中,滅菌消毒制得膠囊劑產品,每次口服3-5粒,一日兩次。實施例3臨床資料臨床資料共100例其中年齡18 30歲40例,31 40歲39例,41 50歲21 例,平均年齡35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13年,平均病程5. 1年;月經先期23例,月經后期28例,月經先后無定期10例,月經過多15例,月經過少24例。適應癥月經不調。所有病例診斷均參照1994年國家中藥局頒發的《中醫藥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月經不調的診斷標準進行。月經先期月經周期提前7天以上;月經后期月經周期推后7天以上;月經先后無定期月經不按周期來潮,或前或后;月經過多月經周期正常,而經量超過正常月經者;月經過少月經周期正常,而經量明顯減少,或行經時間縮短或點滴即凈。治療方法服用實施例1獲得的中藥組合物,每日一付藥,分2次服用,早晚飯前各空腹口服1次。2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療效標準治愈月經血量、月經周期恢復正常,停藥后5個月經周期無反復。顯效月經血量、月經周期基本正常,有明顯改善,停藥后5個月經周期無反復。無效月經血量、月經周期無明顯改善。治療結果中藥組痊愈58例,顯效33例,無效9例,有效率(痊愈+顯效)91% ; 本發明調理月經的中藥組合物效果顯著,有效率高。實施例4典型實施例1李某,女,25歲,行經期每月提前3-4天,經行不暢,胸脅、乳房及小腹脹痛,服用實施例1所述的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兩個療程,行經期恢復到發病前正常狀態,病情穩定,再未復發。2吳某,女,33歲,患月經提前,經血量多婦科病一年有余,服用調經片、益母膏等療效甚微。2010年3月開始服用實施例2所述的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膠囊制劑,每次口服3-5粒,一日兩次。4月份經期,乳房脹痛明顯減輕,行經期比上月提前二天,經血量也有所減少,當月又服同樣膠囊制劑。5月份經期,乳房脹痛癥狀基本消失,行經期比5月份
5提前一天,經血量明顯減少,6月再以同樣劑量服用,7月份行經期,乳房脹痛、經血量多、月經提前等癥狀均未發生,此后再未復發。3陳某,女,49歲,患經血量多、血塊多婦科病10余月,神疲乏力,腰骶酸痛,頭暈耳鳴。查體面色黃,消瘦。曾用西醫治療效果不佳。服用實施例1所述的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兩個療程后,次月行經期,月經血量、血塊明顯減少,上述病癥完全消失,再未復發。本發明采用的上述各中藥互作配伍,能發揮其協同治病作用,所用中藥原料各成分之間具有藥效相互交織相互促進和協調效能,經臨床驗證,對月經不調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本申請人近十年的醫療實踐中,治愈的病例數目眾多,均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成本低廉,減輕患者的負擔。本申請的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成本低廉,療效顯著,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其由下述原料制備而得, 益母草、延胡索、當歸、紅花、寄生黃、雞血藤、牛膝、川彎、白芍、 熟地、花椒、蒲公英、桂枝、陳皮,合歡皮、麥芽、白果、牡蠣。
2.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由下述重量配比原料制備而得, 益母草12份、延胡索8份、當歸12份、紅花10份、寄生黃7份、雞血藤10份、牛膝8份、川芎7份、 白芍9份、熟地7份、花椒7份、蒲公英5份、 桂枝5份、陳皮8份,合歡皮5份、麥芽3份、 白果5份、牡蠣5份。
3.權利要求1或2所述中藥組合物的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上述質量份數的原料藥混合均勻,加入清水,煎3次,將3次煎液合并,過濾,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2的清膏,于 60°C干燥后,粉碎成120目的藥粉,裝入膠囊中。
4.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月經不調藥物中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其由下述重量配比原料制備而得,益母草12份、延胡索8份、當歸12份、紅花10份、寄生黃7份、雞血藤10份、牛膝8份、川芎7份、白芍9份、熟地7份、花椒7份、蒲公英5份、桂枝5份、陳皮8份,合歡皮5份、麥芽3份、白果5份、牡蠣5份。本發明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組合物對月經不調有治愈的功效,對人體無毒無害,標本兼治、無副作用、價格低廉,制作簡便,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文檔編號A61K36/8998GK102357218SQ201110355569
公開日2012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1日
發明者趙秋棠 申請人:趙秋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