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防治心絞痛的中藥貼膏及其制備方法

文檔序號:844812閱讀:60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防治心絞痛的中藥貼膏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貼膏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預防和緩解心絞痛發作的中藥貼膏。
背景技術
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以發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適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癥。發病機制是由于冠狀動脈的供血與心肌的需血之間發生矛盾,冠狀動脈血流量不能滿足心肌代謝的需要所引起的。因此,任何能夠改善冠脈供血的方法都能夠有效緩解心絞痛癥狀,并且通過預防性治療也可以減少心絞痛的發作。其中,中醫的外治法就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途徑,并且由于其通過皮膚吸收,作用持久,在預防心絞痛發作方面更具優勢。本貼膏就是基于中醫的經絡腧穴理論以及發明人多年的臨床經驗,并結合現代藥理和藥劑研究成果而發明的一種中藥外用膏劑。發明人從事心血管疾病的臨床工作已近30年,診治了無數心絞痛患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并總結治療經驗,發現在口服藥物的基礎上配合中醫外治法,通過皮膚給藥途徑, 能夠起到內外合治,減毒增效的效果,尤其在預防心絞痛發作方面療效顯著。通過反復的臨床試驗,發明人最終以“活血止痛,溫通心絡、芳香開竅”為組方原則,確定了本方。中醫理論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通過經絡系統將五臟六腑,五官九竅,五體, 四肢百骸聯系到一起,使它們在生理上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病理上相互影響。經絡是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為臟腑所系,藥物借由經絡的傳輸作用將有效成分輸送且作用于所系臟腑,調節人體臟腑功能,這也成為了“病在內者可取之于外”的理論基礎。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特殊部位,即是疾病的反應點。腧穴既可以治療所在部位病癥,又可以循經而治,同時,具有雙向調節作用。發明人選取了足太陽膀胱經的心俞穴、手厥陰心包經的內關穴、任脈的膻中穴以及足陽明胃經的足三里穴作為貼敷部位,通過內外與上下、整體與局部兼顧的配穴方法,使藥物通過經絡作用于心脈,起到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的作用。 應用時可根據患者情況,在上述基礎穴位基礎上辨證取穴。本貼膏通過皮膚特定穴位給藥, 可避免肝臟的首過效應,藥物的吸收不受胃腸道因素影響,使用方便,可隨時中斷給藥,減少耐藥性,降低了毒副反應。但是,由于皮膚角質層的限速屏障作用,大多數藥物的透皮性很差,透皮給藥后,滲透速率和滲透量達不到治療要求。所以,尋找合適的方法來改善皮膚的透過性,提高藥物透過皮膚的量就成了關鍵。在對眾多劑型進行對比之后發現,巴布劑避免了上述缺點。巴布劑是采用高分子材料作基質,具有藥物容量高、劑量準確,透皮性、貼敷性、保濕性好,貼著舒適,不污染衣物,無致敏與刺激性等特點。因此,發明人將本心絞痛貼膏制成了巴布貼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治心絞痛的中藥貼膏,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治心絞痛的中藥貼膏的制備方法。本貼膏具有良好的預防心絞痛發作以及有效緩解心絞痛癥狀的作用,本貼膏的制作方法合理,有利于藥物充分發揮作用。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防治心絞痛的中藥貼膏包括藥物、基質、裱背材料和防粘層。藥物主要是由川芎45-55g、丹參45-55g、薄荷腦15_25g、麝香0. 5-1. 5g、蘇合香 20-30g、檀香7-8g、小茴香15-25g、冰片10_20g、制乳香(燈芯制)20_30g、制沒藥(燈芯制) 20-30g、香附20-30g、元胡20-30g和生姜汁5_15g制備而成。生姜汁為鮮姜直接榨汁過濾所得。基質由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CMC-Na)、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PVPK30)、聚丙烯酸鈉(PANa)、高嶺土、甘油、聚乙二醇400 (PEG400)和氮酮制備而成。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 (CMC-Na)、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PVPK30 )、聚丙烯酸鈉(PANa)、高嶺土、甘油、聚乙二醇400 (PEG400)和氮酮的質量比為3 4 3 3. 5 4 20:10 2。 藥物和基質混合后涂于裱背材料上,裱背材料為已知的裱褙材料。然后蓋上已知的防粘層封裝。一種防治心絞痛的中藥貼膏的制備方法,包括下列工藝步驟1、藥物的制備
①、取川芎45-55g、丹參45-55 g、香附20_30g、元胡20_30g和小茴香15_25g,碎成粗粉,過10目篩,置于滲漉筒內,加入65%乙醇,乙醇用量為藥材量的70%,濕潤4 后,用65% 乙醇按3ml/min速度滲漉,當滲滴液顏色極淺或滲漉液的體積相當于原藥材重的10倍時, 收集滲漉液采用真空濃縮罐減壓蒸發制成浸膏,備用。上述的百分數均為質量百分數。②、取制乳香(燈芯制)20-30g、制沒藥(燈芯制)20-30g、薄荷腦15_25g、蘇合香 20-30g和檀香7-8g,碎成細粉,過180目篩,加入麝香0. 5-1. 5g、冰片10_20g和生姜汁 5-15g混合均勻后,加入步驟①制成的浸膏混合均勻,即得藥物備用。2、基質的制備 按質量比為
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CMC-Na)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PVPK30)聚丙烯酸鈉 (PANa)高嶺土 甘油聚乙二醇 400 (PEG400)氮酮=3 4 3 3. 5 4 20 10 2的配比取料,備用。將氮酮溶于甘油中,制成甘油混合液備用。取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聚乙烯吡咯烷酮K30、聚丙烯酸鈉加適量水浸泡,在70°C水浴上加熱溶漲,待溫度降至室溫后,把制成的甘油混合液、聚乙二醇400加入溶漲液中混合均勻,再加入高嶺土混勻,制成基質。3、將藥物和基質按照質量比為1 :3攪拌研磨均勻,均勻涂布于裱褙材料上,每張 10g,真空恒溫干燥箱干燥,蓋上已知的防粘層,封裝即得。所述的裱褙材料可為無紡布,所述的防粘層可為聚乙烯薄膜。方解
川芎辛溫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達巔頂;又入血分,下行可達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廣泛,適宜瘀血阻滯的各種病癥。丹參苦,微寒。歸心、肝經。功效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薄荷辛,涼。功效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麝香味辛,性溫。歸心、肝、脾經。香烈竄散,可升可降,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散結, 止痛消腫的功效。蘇合香辛,溫。歸心經、脾經。功效開竊,辟穢,止痛。
檀香辛,溫。歸脾、胃、心、肺經。行心溫中,開胃止痛,具有安撫神經、輔助冥思、 提神靜心之功效。小茴香性溫,味辛。歸肝、腎、脾、胃經。功效溫肝腎、暖胃氣、散塞結、散寒止痛、 理氣和胃。冰片辛苦,涼。入心、肺經。功效通諸竅,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腫止痛。乳香性辛、苦、溫。入心、肝、脾經。本品辛散走竄,味苦通泄,既入血分,又入氣分,能行血中氣滯,化瘀止痛,內能宣通臟腑氣血,外能透達經絡,可用于一切氣滯血瘀之痛證。沒藥苦,辛,平。功效散血去瘀,消腫定痛。《醫學衷中參西錄》“乳香、沒藥,二藥并用,為宣通臟腑、流通經絡之要藥,故凡心胃脅腹肢體關節諸疼痛皆能治之”。香附味辛、甘、微苦,性平。歸肝、三焦經。氣香行散,可升可降,具有理氣解郁,調經止痛作用。元胡性溫,味辛苦。入心、脾、肝、肺經。是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稱于世。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歸納元胡有“活血,利氣,止痛,通小便”四大功效,并推崇元胡“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一身上下諸痛”。生姜辛、微溫。歸肺、脾、胃經。功效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諸藥合用,共奏“活血止痛,溫通心絡、芳香開竅”之效。川芎、丹參長于活血化瘀為君;薄荷、麝香、蘇合香、檀香、小茴香、冰片芳香開竅醒神,疏通經絡為臣藥;制乳香(燈芯制)、制沒藥(燈芯制)偏于活血止痛,香附、元胡長于止痛兼有活血理氣之功與乳香、沒藥共為佐藥,佐助君藥理氣活血,增強止痛之功;姜汁調和諸藥為使藥,生姜辛、溫可增強全方通行,發散之力。現代藥理研究
川芎含生物堿,如川芎嗪、黑麥草靈等;含揮發油,如十五酸乙酯、十六酸乙酯等; 含內酯類化合物,如丁基酜內酯、丁烯基酜內酯等;含有機酸,如阿魏酸、瑟丹酸、葉酸等; 亦含苯酞類化合物4-羥基-3- 丁基苯酞以及苯酞衍生物,如川芎內酯、川芎酚等以及雙苯酞衍生物。藥理作用川芎嗪有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同時能降壓并有強心作用。丹參主含脂溶性的二萜類成分和水溶性的酚酸成分,還含黃酮類,三萜類,甾醇等其他成分。藥理作用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臟功能, 調節心律,并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能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有抗凝血,促進纖溶, 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能降低血脂,抑制冠脈粥樣硬化形成。薄荷莖、葉含揮發油,有薄荷香氣,味辛辣清涼,油中主含1-薄荷醇(薄荷腦)約 77% 87 1-薄荷酮約10%。藥理作用薄荷制劑局部應用可使皮膚粘膜的冷覺感受器產生冷覺反射,引起皮膚粘膜血管收縮;薄荷油可慢慢滲透入皮膚內,外用能麻醉神經末梢, 具有清涼、消炎、止痛和止癢作用;薄荷及其有效成分均有解痙作用。薄荷腦系由薄荷的葉和莖中所提取,白色晶體,又名薄荷醇、薄荷冰。麝香主含麝香酮,含量約0.9% 3%,為無色液體,具麝香特有的香氣,并含麝香吡啶及11種雄留烷衍生物類。藥理作用有興奮中樞神經和蘇醒作用,可興奮呼吸,加速心率,升高血壓,有強心作用。蘇合香含揮發油,又含齊墩果酮酸,3-表齊墩果酸。藥理作用抗血小板聚集,蘇合香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成分是順式桂皮酸,并能明顯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檀香含揮發油,其主成分為α及β-檀香烯、檀萜、檀萜酮、α-檀萜醇、檀香酮、 檀香酸、檀油酸。放松效果絕佳,可安撫神經緊張及焦慮。小茴香含揮發油,主要為茴香醚、小茴香酮、甲基胡椒酚、茴香醛等成分。對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冰片本品為從龍腦香的樹脂和揮發油中取得的結晶,是近乎純粹的右旋龍腦,含有多種萜類成分。有明顯的鎮痛和鎮靜作用;能使冠狀竇血流量回升,減慢心率,降低心肌氧耗量,有利于冠脈痙攣的防治,并可減輕缺血引起的心肌損傷。乳香含樹脂60% 7096,樹膠27% 3596,揮發油3% 8%。藥理作用有較顯著的鎮痛作用。沒藥含樹脂25% 35%、樹膠57% 65%、揮發油2. 5% 9%。藥理作用含油樹脂部分,有降低血膽固醇含量的作用。香附揮發油中主要為香附子烯、香附醇、異香附醇等,亦含三萜類、黃酮類及生物堿等。藥理作用香附總生物堿、甙類、黃酮類和酚類化合物的水溶液有強心和減慢心率作用,并且有明顯的降壓作用。此外,具有提高痛閾的作用。元胡含有多種生物堿d—紫堇堿,dl—四氫巴馬亭,原鴉片堿,1一四氫黃連堿, dl—四氫黃連堿,黃連堿等。藥理作用紫堇堿、四氫巴馬亭有鎮痛作用,四氫巴馬亭鎮痛指數較高。生姜含有辛辣和芳香成分。辛辣成分為一種芳香性揮發油脂中的姜油酮。藥理作用正常人口嚼生姜lg,可使收縮壓平均升高11. 2mm汞柱,舒張壓上升14mm汞柱,對脈率則無顯著影響。酒精提取液對血管運動中樞及呼吸中樞有興奮作用,對心臟也有直接興奮作用。取穴
心俞經屬足太陽膀胱經。取穴一般可以采用正坐或俯臥姿勢,穴位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或左右約1. 5寸)。主治心經及循環系統疾病。內關穴歸手厥陰心包經,為本經絡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陰維脈。位于腕臂內側,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腕橫紋上2寸處。主治本經經病和胃、心、心包絡疾患以及與情志失和、氣機阻滯有關的病變。膻中是任脈、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經三焦經的交會穴,也是宗氣聚會之處。位于胸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平第四肋間處。具有寬胸理氣、活血通絡、清肺止喘、舒暢心胸等功能。《黃帝內經》認為“氣會膻中”,也就是說膻中可調節人體全身的氣機。此外,它有阻擋邪氣、宣發正氣的功效。現代研究發現膻中穴位于人體胸腺的部位,可參加機體的細胞免疫活動;該穴可影響心血管神經的調節中樞,促進全身血液的重新分配,改善冠狀血流量。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在循環系統,可以改善心功能,調節心律。貼敷方法取雙側心俞、內關、足三里以及膻中穴,每日每穴一貼,貼敷2-4小時。 應用時可根據患者情況,在上述基礎穴位基礎上辨證取穴。
臨床治療觀察
對120例不穩定型心絞患者進行臨床觀察,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60 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齡(65. 77士8. 37);對照組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 平均年齡(65. 96士7. 69)。治療組予心絞痛常規治療加心絞痛貼膏,常規治療包括①西藥治療抗血栓,擴冠,減少心肌耗氧。②中藥治療生脈注射液60ml及舒血寧注射液20ml日一次靜注。心絞痛貼膏穴位貼敷,取雙側心俞、內關、足三里以及膻中穴,每日每穴一貼,貼敷2-4小時,共2周;對照組單純予常規治療。二組患者在心絞痛發作時均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二組患者均每日記錄心絞痛癥狀、硝酸甘油用量,并于治療前、治療后一周及治療結束時分別記錄心電圖變化。同時,二組患者在治療前后均檢查血、尿常規及肝腎功等安全性指標。治療后心絞痛癥狀比較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治心絞痛的中藥貼膏包括藥物、基質、裱背材料和防粘層,其特征在于藥物主要是由川芎45-55g、丹參45-55 g、薄荷腦15_25g、麝香0. 5-1. 5g、蘇合香20_30g、檀香7_8g、小茴香15-25g、冰片10-20g、制乳香20_30g、制沒藥20_30g、香附20_30g、元胡 20-30g和生姜汁5-15g制備而成;生姜汁為鮮姜直接榨汁過濾所得;基質由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聚乙烯吡咯烷酮K30、聚丙烯酸鈉、高嶺土、甘油、聚乙二醇400和氮酮制備而成;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聚乙烯吡咯烷酮K30、聚丙烯酸鈉、高嶺土、甘油、聚乙二醇400 和氮酮的質量比為3 4 3 3. 5 4 20 10 2 ;藥物和基質混合后涂于裱背材料上,裱背材料為已知的中藥貼膏裱背材料;然后蓋上已知的防粘層封裝。
2.一種防治心絞痛的中藥貼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工藝步驟 1 )、藥物的制備①、取川芎45-55g、丹參45-55g、元胡20_30g和小茴香15_25g,碎成粗粉,過10目篩, 置于滲漉筒內,加入65%乙醇,乙醇用量為藥材量的70%,濕潤4 后,用65%乙醇按:3ml/ min速度滲漉,當滲滴液顏色極淺或滲漉液的體積相當于原藥材重的10倍時,收集滲漉液采用真空濃縮罐減壓蒸發制成浸膏,備用;上述的百分數均為質量百分數;②、取制乳香20-30g、制沒藥20-30g、香附20-30g、薄荷腦15_25g、蘇合香20_30g和檀香7-8g,碎成細粉,過180目篩,加入麝香0. 5-1. 5g、冰片10_20g和生姜汁5_15g混合均勻后,加入步驟①制成的浸膏混合均勻,即得藥物備用;2)、基質的制備按質量比為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聚丙烯酸鈉高嶺土 甘油聚乙二醇400 氮酮=3 4 3 3. 5 4 2010 2的配比取料,備用;將氮酮溶于甘油中,制成甘油混合液備用;取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聚乙烯吡咯烷酮 K30、聚丙烯酸鈉加適量水浸泡,在70°C水浴上加熱溶漲,待溫度降至室溫后,把制成的甘油混合液、聚乙二醇400加入溶漲液中混合均勻,再加入高嶺土混勻,制成基質;3)、將藥物和基質按照質量比為1:3攪拌研磨均勻,均勻涂布于裱褙材料上,每張10g, 真空恒溫干燥箱干燥,蓋上已知的防粘層,封裝即得。
全文摘要
一種防治心絞痛的中藥貼膏的藥物包括川芎、丹參、薄荷腦、麝香、蘇合香、檀香、小茴香、制乳香、制沒藥、香附、元胡、冰片和生姜汁。基質包括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聚乙烯吡咯烷酮K30、聚丙烯酸鈉、高嶺土、甘油、氮酮和聚乙二醇400。制法川芎、丹參、香附、元胡和小茴香碎成粗粉,滲漉筒內乙醇濕潤后滲漉,收集滲漉液并制浸膏,后混入制乳香、制沒藥、薄荷腦、蘇合香、檀香細粉及麝香、冰片、生姜汁。氮酮溶于甘油中制甘油混合液,明膠、CMC-Na、PVPK30、PANa加水浸泡,水浴上加熱溶漲,把甘油混合液、PEG400加入混勻,加入高嶺土混勻,再加入制得的藥物,磨勻涂于裱背材料上,干燥封裝。本貼膏可以防治心絞痛,無毒副作用。本制法利于藥物充分發揮作用。
文檔編號A61K31/045GK102397521SQ20111037481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3日
發明者楊關林, 王鳳榮, 王帥, 鄭嫻 申請人:王鳳榮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葫芦岛市| 界首市| 海安县| 高州市| 墨江| 平乡县| 和林格尔县| 怀远县| 开封县| 宿迁市| 广丰县| 卫辉市| 句容市| 乌拉特后旗| 宝应县| 离岛区| 大同市| 高州市| 高唐县| 鄂托克前旗| 恭城| 揭阳市| 星子县| 城步| 房山区| 莲花县| 博白县| 阜康市| 土默特左旗| 明星| 南乐县| 新绛县| 永善县| 阿尔山市| 麟游县| 房山区| 周宁县| 柳江县| 太保市| 大厂| 沙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