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外用熱敷藥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外用熱敷藥及其使用方法,屬于中藥應用領域。
背景技術: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由于腰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 馬尾神經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和體征,俗稱“腰突癥”,是臨床的常見病和引起腰腿痛最主要的原因,常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諸多痛苦,甚至造成殘疾,喪失勞動能力。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為骨科臨床最為多見的疾患之一。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最多見的癥狀為疼痛,可表現為腰背痛、坐骨神經痛,典型的坐骨神經痛表現為由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外側至跟部或足背的放射痛。據臨床統計,約95%的腰突癥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痛,80%的患者有下肢痛。特別是腰痛,不僅是腰椎間盤突出最常見的癥狀,也是最早出現的癥狀之一。疼痛發生主要是由于突出、變性的髓核對鄰近組織(主要為竇椎神經及脊神經根)的刺激與壓迫,同時髓核內糖蛋白等生物物質溢出,釋放組胺等引起局部化學性炎癥,引起的化學性和機械性神經根炎所致,引起或輕或重的慢性腰腿痛。而且腰椎的退變也往往同時發生在腰部的其他組織,如腰椎間小關節,韌帶,腰部肌肉等,造成這些組織局部的慢性炎癥,引起疼痛。兩個因素相互作用,互相加重,使腰腿痛進行性發展。椎管狹窄一般分先天性(原發性)和后天性(繼發性)。按部位分為頸椎管狹窄、 腰椎管狹窄、胸椎管狹窄。按解剖部位分可分為中央型狹窄、側隱窩狹窄、神經根孔狹窄。 先天性椎管狹窄是由于在脊柱的生長形成中,包括營養外傷等因素造成椎管發育的先天性狹窄致病。大部分患者開始無癥狀,到中年后由于脊柱的一些退行性病變或損傷,從而導致椎管狹窄的癥狀及體征出現。后天性椎管狹窄是由于椎間盤突出、椎體增生、椎體滑脫以及后縱韌帶、黃韌帶增生肥厚、鈣化或骨化等刺激脊髓神經及周圍血管,造成神經血管發生炎癥粘連、充血、水腫,從而導致椎管狹窄的發生。本癥好發于40 50歲之男性,尤其是腰椎4 5和腰5骶1最多見。其主要癥狀是腰腿痛,常發生一側或兩側根性放射性神經痛。 嚴重者可引起兩下肢無力,括約肌松弛、二便障礙或輕癱。椎管狹窄癥的另一主要癥狀是間歇性破行。多數患者當站立或行走時,腰腿痛癥狀加重,行走較短距離,即感到下肢疼痛、麻木無力,越走越重。當略蹲或稍坐后腰腿痛癥狀及破行緩解。引起間隙性破行的主要原因, 可能與馬尾或神經根受刺激或壓迫有關。1803年Portal最先注意到椎管前后徑縮小,可壓迫椎管內神經。1858年Charcot認為下肢血管病變導致骨骼肌供血不足也能引起間歇性跛行,故間歇性跛行又分為神經性間歇性跛行和血管性間歇性跛行兩大類。1949年Boyd 指出血管性間歇性破行癥僅在行走后才發生大腿或小腿肌肉痙攣性疼痛,經休息后臨床癥狀即可減輕。而因椎管狹窄癥使腰骶神經根受壓所引起的間歇性跛行又稱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癥。可由于體位的改變引起下肢放射性神經痛,尤其是每當腰椎過伸時,腰腿疼痛癥狀加重。因為當腰椎過伸時,腰椎椎間隙前部增寬,后方變窄常使腰椎間盤及纖維環向椎管內突出,使椎管進一步變窄,刺激或壓迫神經根。也由于腰椎過伸神經根變短變粗,容易受壓而產生神經根或馬尾刺激癥狀。在背伸的同時,腰椎的黃韌帶也松弛形成皺襞增厚使椎間孔變小也壓迫或刺激馬尾及神經根引起馬尾及神經根的刺激癥狀。上述臨床癥狀當腰椎前彎時,可因椎管后方的組織拉長椎管內容減小,脫出的間盤回縮等而減輕,也可于略蹲,稍坐或臥床休息而減輕。因此患腰椎管狹窄癥者,往往自覺癥狀較多,較重,而陽性體征則較少。因為病人于臥床檢查時其臨床體征或已緩解,或已消失之故。臨床常見的體征除腰部前屈時癥狀減輕,與腰椎背伸時腰腿痛癥狀加重外,還常有直腿抬高陽性或陰性,往往兩側相同,下肢知覺異常或減退。兩腿無力,膝跟腱反射不正常及括約肌無力,二便障礙等。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側和足外側發生的疼痛癥狀群。坐骨神經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經干。坐骨神經痛又屬于腰腿痛的范疇,有部分是由腰椎突出壓迫坐骨神經所致。坐骨神經痛患者首先要注意改變生活方式,平時應多做康復鍛煉;生活中盡可能避免穿帶跟的鞋,重心的稍許前移都會使疼痛癥狀加重,有條件的可選擇負跟鞋;日常生活中應臥硬板床,取平臥位,保持脊柱的穩定,減少椎間盤承受的壓力。坐骨神經由腰4 骶2神經根組成。按病損部位分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經痛兩種,前者多見根性坐骨神經痛病變位于椎管內,病因以腰椎間盤突出最多見,其次有椎管內腫瘤、腰椎結核、腰骶神經根炎等。干性坐骨神經痛的病變主要是在椎管外坐骨神經行程上,病因有骶骼關節炎、盆腔內腫瘤、妊娠子宮壓迫、臀部外傷、梨狀肌綜合征、臀肌注射不當以及糖尿病等。腰肌勞損是指以腰部隱痛反復發作,勞累后加重,休息后緩解等為主要表現的疾病。腰肌勞損是一種常見的腰部疾病,腰肌勞損是指腰部一側或兩側或正中等處發疼痛之癥,既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又可作為獨立的疾病,可見于現代醫學所稱之腎病、風濕病、類風濕病、腰肌勞損脊椎及外傷、婦科等疾病。主要癥狀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復發作, 疼痛可隨氣候變化或勞累程度而變化,時輕時重,纏綿不愈。醫院常用藥合盛堂宗合盛堂威等。患者盡可能不要穿帶跟的鞋,避免癥狀加重,有條件的可以選擇負跟鞋矯正姿勢,康復鍛煉。平時注意最好睡硬板床。腰肌勞損的主要癥狀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復發作,疼痛可隨氣候變化或勞累程度而變化,時輕時重,纏綿不愈。腰部可有廣泛壓痛,脊椎活動多無異常。急性發作時,各種癥狀均明顯加重,并可有肌肉痙攣,脊椎側彎和功能活動受限。部分患者可有下支牽拉性疼痛,但無串痛和肌膚麻目感。疼痛的性質多為鈍痛,可局限于一個部位,也可散布整個背部。腰部酸痛或脹痛,部分刺痛或灼痛。勞累時加重,休息時減輕,適當活動和經常改變體位時減輕,活動過度又加重。不能堅持彎腰工作。常被迫時時伸腰或以拳頭擊腰部以緩解疼痛。腰部有壓痛點,多在骶棘肌處,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點處或腰椎橫突處。腰部外形及活動多無異常,也無明顯腰肌痙攣,少數患者腰部活動稍受限。滑膜嵌頓是指關節在活動時,滑膜被夾在組成關節的骨骼之間,而形成嵌頓,明顯表現為疼痛劇烈,關節活動受限。目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椎管狹窄、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滑膜嵌頓等腰椎方面的頑固疾病時,往往通過做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但這種治療方式周期較長,患者需要忍受巨大的疼痛和煎熬。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外用熱敷藥及其使用方法,其能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椎管狹窄、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滑膜嵌頓等腰椎方面的頑固疾病。
4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外用熱敷藥,其特征在于,包括獨活、透骨草、防風、老鶴草、附子、豨簽草、蒼術、川椒和五加皮。優選的,所述獨活為9-21g、透骨草為l_12g、防風為9_21g、老鶴草為l_12g、附子為3-15g、豨簽草為l_12g、蒼術為9-21g、川椒為3_15g、五加皮為3_15g。優選的,所述獨活為9g、透骨草為lg、防風為9g、老鶴草為lg、附子為3g、豨簽草為 lg、蒼術為9g、川椒為3g、五加皮為3g。更優選的,所述獨活為21g、透骨草為12g、防風為21g、老鶴草為12g、附子為15g、 豨簽草為12g、蒼術為21g、川椒為15g、五加皮為15g。最優選的,所述獨活為15g、透骨草為6g、防風為15g、老鶴草為6g、附子為9g、豨簽草為6g、蒼術為15g、川椒為9g、五加皮為9g。一種外用熱敷藥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上述的外用熱敷藥與大蔥白和生姜混拌,再用米醋噴濕,然后放在鍋里炒熱;將炒熱后的混合藥物裝入布袋,然后將布袋焐于患處。優選的,所述的大蔥白的質量為250g,所述生姜的質量為250g。各藥用成分的功能主治1.獨活的功能主治祛風勝濕;散寒止痛。用于風寒濕痹;腰膝疼痛;少陰伏風頭痛,頭痛齒痛。2.透骨草的功能主治祛風濕,活血,舒筋,止痛。治風濕痛,閃挫傷,無名腫毒,陰
囊濕疹。3.防風的功能主治發表,祛風,勝濕,止痛。4.老鶴草的功能主治祛除風濕。用于風濕痹痛。5.附子的功能主治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6.豨簽草的功能主治祛除風濕,強健筋骨,清熱解毒。7.蒼術的功能主治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腳氣痿甓,風濕痹痛,風寒感冒,夜盲。8.川椒的功能主治使血管擴張,從而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服花椒水能去除寄生蟲;有芳香健胃、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的功效。9.五加皮的功能主治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活血脈。用于風寒濕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軟;小兒行遲;體虛贏弱;跌打損傷;骨折;水腫;腳氣;陰下濕癢。病例的診斷方法以X光、CT、核磁共振等專業器械結合望、問、觸等方法來診斷。 望診觀察五官氣色,借面部表情觀察病情嚴重與否。問診詢問致傷的原因,通過主訴判斷主力和客力。觸診利用手在傷部所觸到形象與聲音來判斷病情。臨床病例1.李某,男,32歲,因工作勞累導致腰椎間盤突出并伴有椎管狹窄有兩年之久,前期腰痛后期腳麻走路無力,使用本發明的外用熱敷藥敷于患處,用10副藥得以痊愈。2.馬某,男,51歲,因工作勞累導致腰椎間盤突出,使用本發明的外用熱敷藥敷于患處,用5副藥得以痊愈。 3.劉某,女,49歲,椎管狹窄,使用本發明的外用熱敷藥敷于患處,用4副藥得以痊愈。4.王某,男,觀歲,因運動過度導致腰肌勞損,使用本發明的外用熱敷藥敷于患處,用8副藥得以痊愈。5.陳某,女,76歲,腰椎壓迫坐骨神經,使用本發明的外用熱敷藥敷于患處,用10 副藥得以痊愈。6.馬某,女,45歲,滑膜嵌頓,使用本發明的外用熱敷藥敷于患處,用6副藥得以痊愈。7.韓某,男,18歲,因運動導致腰肌勞損,使用本發明的外用熱敷藥敷于患處,用2 副藥得以痊愈。8.張某,女,32歲,腰椎間盤突出并伴有椎管狹窄,使用本發明的外用熱敷藥敷于患處,用10副藥得以痊愈本發明提供一種外用熱敷藥及其使用方法,其能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坐骨神經、腰肌勞損、滑膜嵌頓等腰椎方面的頑固疾病,功效見效快,治療周期短,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無痛苦,成本低,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一種外用熱敷藥包括獨活9g、透骨草lg、防風9g、老鶴草lg、附子3g、豨簽草lg、 蒼術9g、川椒3g、五加皮3g。該外用熱敷藥的使用方法為將上述的外用熱敷藥與大蔥白 250g和生姜250g混拌,再用米醋噴濕,然后放在鍋里炒熱;將炒熱后的混合藥物裝入布袋, 然后將布袋焐于患處。一副藥可使用五次,每天晚上使用一次。實施例2 一種外用熱敷藥包括獨活21g、透骨草12g、防風21g、老鶴草12g、附子15g、豨簽草12g、蒼術21、川椒15g、五加皮15g。該外用熱敷藥的使用方法為將上述的外用熱敷藥與大蔥白250g和生姜250g混拌,再用米醋噴濕,然后放在鍋里炒熱;將炒熱后的混合藥物裝入布袋,然后將布袋焐于患處。一副藥可使用五次,每天晚上使用一次。實施例3 一種外用熱敷藥包括獨活15g、透骨草6g、防風15g、老鶴草6g、附子9g、豨簽草 6g、蒼術15g、川椒9g、五加皮9g。該外用熱敷藥的使用方法為將上述的外用熱敷藥與大蔥白250g和生姜250g混拌,再用米醋噴濕,然后放在鍋里炒熱;將炒熱后的混合藥物裝入布袋,然后將布袋焐于患處。一副藥可使用五次,每天晚上使用一次。實施例4 一種外用熱敷藥包括獨活18g、透骨草9g、防風18g、老鶴草9g、附子12g、豨簽草 9g、蒼術18g、川椒13g、五加皮13g。該外用熱敷藥的使用方法為將上述的外用熱敷藥與大蔥白250g和生姜250g混拌,再用米醋噴濕,然后放在鍋里炒熱;將炒熱后的混合藥物裝入布袋,然后將布袋焐于患處。一副藥可使用五次,每天晚上使用一次。實施例5 一種外用熱敷藥包括獨活13g、透骨草5g、防風13g、老鶴草5g、附子6g、豨簽草 5g、蒼術13g、川椒6g、五加皮6g。該外用熱敷藥的使用方法為將上述的外用熱敷藥與大蔥白250g和生姜250g混拌,再用米醋噴濕,然后放在鍋里炒熱;將炒熱后的混合藥物裝入布袋,然后將布袋焐于患處。一副藥可使用五次,每天晚上使用一次。
以上實施例目的在于說明本發明,而非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所有由本發明簡單變化而來的應用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外用熱敷藥,其特征在于,包括獨活、透骨草、防風、老鶴草、附子、豨簽草、蒼術、 川椒和五加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熱敷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獨活為9-21g、透骨草為 l-12g、防風為9-21g、老鶴草為l-12g、附子為3-15g、豨簽草為l-12g、蒼術為9-21g、川椒為 3_15g、五加皮為3-15g。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外用熱敷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獨活為9g、透骨草為lg、防風為9g、老鶴草為lg、附子為3g、豨簽草為lg、蒼術為9g、川椒為3g、五加皮為3g。
4.根據權利要求2任一項所述的外用熱敷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獨活為21g、透骨草為 12g、防風為21g、老鶴草為12g、附子為15g、豨簽草為12g、蒼術為21g、川椒為15g、五加皮為 15g。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外用熱敷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獨活為15g、透骨草為6g、防風為15g、老鶴草為6g、附子為9g、豨簽草為6g、蒼術為15g、川椒為9g、五加皮為9g。
6.一種外用熱敷藥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外用熱敷藥與大蔥白和生姜混拌,再用米醋噴濕,然后放在鍋里炒熱;將炒熱后的混合藥物裝入布袋,然后將布袋焐于患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外用熱敷藥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蔥白的質量為250g,所述生姜的質量為250g。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外用熱敷藥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獨活、透骨草、防風、老鶴草、附子、豨簽草、蒼術、川椒和五加皮。本發明提供一種外用熱敷藥及其使用方法,其能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坐骨神經、腰肌勞損、滑膜嵌頓等腰椎方面的頑固疾病,功效見效快,治療周期短,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無痛苦,成本低,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文檔編號A61P19/08GK102429989SQ201110400159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6日
發明者韓遠樂 申請人:韓遠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