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手術用開口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手術用開口鉗。
背景技術:
目前,臨床上在對于昏迷的病人或手術中的病人,為了便于檢查或防止其咬傷舌頭,通常使用開口鉗撬開病人的口腔,這種開口鉗是由上鉗體和下鉗體組成,上鉗體和下鉗體的前端分別設有環形撐開器,后端分別設有鉗柄,上鉗體和下鉗體交叉后經圓柱銷相連接,其不足是在為病人撐開口腔時,需要兩手撐開上鉗體和下鉗體后端的鉗柄,并且,在撐開后沒有定位裝置,前端的環形撐開器在病人口腔中容易旋轉變位,導致撐開口腔失敗,結構不合理,使用不方便、醫生勞動強度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新穎、使用方便、操作便捷的手術用開口鉗。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手術用開口鉗,設有上鉗體和下鉗體,上鉗體和下鉗體的前端分別設有環形撐開器,后端分別設有鉗柄,其特征在于上鉗體的中部內側設有左支板,下鉗體的中部內側設有右支板,上鉗體經鉸軸與下鉗體相對接,以利于一只手即可握持鉗柄,使撐開口腔,上鉗體后端內側設有定位桿,定位桿呈弧形,定位桿上設有齒牙,下鉗體后端設有通槽,通槽內壁對應定位桿的齒牙設有定位牙,以利于撐開口腔后的定位。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結構,具有結構新穎、使用方便、操作便捷等優點。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上鉗體1、下鉗體2、環形撐開器3、環形撐開器4、鉗柄5、鉗柄6、鉸軸7、 定位桿8、齒牙9。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如附圖所示,一種手術用開口鉗,設有上鉗體1和下鉗體2,上鉗體1和下鉗體2的前端分別設有環形撐開器3、4,后端分別設有鉗柄5、6,其特征在于上鉗體1的中部內側設有左支板,下鉗體2的中部內側設有右支板,上鉗體1經鉸軸7與下鉗體2相對接,以利于一只手即可握持鉗柄5、6,使之撐開口腔,上鉗體1后端內側設有定位桿8,定位桿呈弧形, 定位桿8上設有齒牙9,下鉗體2后端設有通槽,通槽內壁對應定位桿8的齒牙9設有定位牙,以利于撐開口腔后的定位。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手握鉗柄5、6,將鉗體1、2前端的環形撐開器3、4置入病人口中,然后用力握住鉗柄5、6,使鉗體1、2前端的環形撐開器3、4撐開病人的口腔,上鉗體1后端的定位桿8穿入下鉗體2上設有的通槽,當病人的口腔完全撐開后,上鉗體1和下鉗體 2經定位牙卡在定位桿8上的齒牙中,降低了醫生的勞動強度,達到操作便捷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結構,具有結構新穎、使用方便、操作便捷等優點。
權利要求1. 一種手術用開口鉗,設有上鉗體和下鉗體,上鉗體和下鉗體的前端分別設有環形撐開器,后端分別設有鉗柄,其特征在于上鉗體的中部內側設有左支板,下鉗體的中部內側設有右支板,上鉗體經鉸軸與下鉗體相對接,上鉗體后端內側設有定位桿,定位桿呈弧形,定位桿上設有齒牙,下鉗體后端設有通槽,通槽內壁對應定位桿的齒牙設有定位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手術用開口鉗,其設有上鉗體和下鉗體,上鉗體和下鉗體的前端分別設有環形撐開器,后端分別設有鉗柄,特征在于上鉗體的中部內側設有左支板,下鉗體的中部內側設有右支板,上鉗體經鉸軸與下鉗體相對接,以利于一只手即可握持鉗柄,使撐開口腔,上鉗體后端內側設有定位桿,定位桿呈弧形,定位桿上設有齒牙,下鉗體后端設有通槽,通槽內壁對應定位桿的齒牙設有定位牙,以利于撐開口腔后的定位,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結構,具有結構新穎、使用方便、操作便捷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B17/28GK202096257SQ201120180200
公開日2012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31日
發明者叢媛, 劉永芳, 周杰 申請人: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