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頸椎后路單開門側塊棘突鋼板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10270閱讀:76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頸椎后路單開門側塊棘突鋼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頸椎后路固定鋼板。
背景技術
目前臨床上各種諸如椎管狹窄,頸椎間盤突出,頸髓損傷等各種頸椎疾病往往需要后路的減壓。常規的減壓手術方法是行椎板切除減壓,用咬骨鉗將棘突和椎板咬除,暴露相應節段的椎管。用后路鋼板固定材料進行內固定。然而這種手術方式使得患者的頸椎活動功能丟失,術后常常引起頑固性疼痛,活動受限,影響手術療效。如果椎板減壓后不行鋼板固定,則又可能形成術后頸椎失穩和后凸畸形。近年來,在頸椎后路“單開門”手術作為椎板切除術的一種替代方式得到發展,不僅可以用于治療頸椎脊髓病,而且可以預防椎板切除術后頸椎失穩和后凸畸形。手術方法是在“開門側”(門縫)椎板與側塊聯合處磨出縱形骨槽,在“開門側”對側(“鉸鏈側”)相對應的部位作“V”形開槽,保留1.0mm厚度的松質骨和內層皮質骨。鉸鏈側開槽準備好后, 切斷開門區上下兩端的黃韌帶及椎板相互重疊的部分,分離囊壁軟組織和靜脈。依次打開各個節段椎板。頸椎后路“單開門”手術比后路內固定融合的好處在于可以保留頸椎的活動,尤其適用于長節段的手術。但“單開門”手術后“開門側”椎板容易閉合,引起“再關門”,重新引起椎管狹窄的臨床癥狀。何防止椎板“再關門”引起椎管再狹窄成為研究的焦點。但是在目前的脊柱后路中,尚無專用的適用于維持頸椎椎板開門位置,防止再關門的固定材料及器件。臨床上常用用鋼絲或絲線等綁扎固定,固定后很不可靠,影響手術后效果,或出現手術并發癥。為此,現有技術中出現了一些專門用于頸椎后路開門手術的器件,見專利號為 ZL201020135415.7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新型脊柱后路手術椎板復位固定部件》(授權公告號為CN201617932U),該固定部件由一個兩端帶螺紋孔的連接片和兩個特制螺釘組成; 均采用鈦合金為材料;在手術中連接片可以塑形。連接片一端用螺釘固定在沒有拿掉的椎板殘端,另一端用螺釘固定在剛復位的椎板上,椎板的左右兩側開縫處分別固定。又可以參考專利號為ZL200620125952. 7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頸椎開門固定板》 (授權公告號為CN201022741Y),該固定板由一塊窄長鋼板制成,具有椎板固定板、側塊固定板、連接板,連接板連接椎板固定板和側塊固定板,椎板固定板和側塊固定板上設置至少兩個螺釘固定孔。椎板固定板、側塊固定板及連接板呈拉伸了的Z形。進一步還具有一卡合椎板的卡板。這種固定板與ZL20102013M15. 7公開的固定板相比,術后穩定性大大提高, 但稍存在不足的地方,首先,由于頸椎椎板厚度一般為3 4mm左右,因此椎板固定時螺釘不僅較短,固定不牢固,而且可能突破椎板腹側皮質進入椎管侵犯頸髓;椎板開口處各個病人存在個體差異,如椎板厚度的差異,椎板開口角度及殘余椎板的長度等,而統一規格的固定板在安裝角度及卡板的卡接位置上均是唯一的,固定不變的,微調存在一定難度,因而整體術后的穩定性還不是最佳,可進一步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在頸椎后路單開門手術中用于連接側塊與棘突的固定鋼板。將現有3 4mm長度的椎板固定螺釘改為棘突螺釘,固定長度可達到12mm,由于棘突厚度大大超過椎板的厚度,使得棘突螺釘固定效果在生物力學上好于在椎板上垂直置釘的穩定性,且由于術中可以直視到棘突螺釘的釘尖,保證螺釘沒有侵犯椎管,損傷頸髓,提高了手術安全性。本發明所要解決又一個技術問題頸椎后路單開門側塊棘突鋼板的支撐椎板的卡板可以根據病人實際的椎板厚度的差異和殘余椎板的長度作出相應的調整。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頸椎后路單開門側塊棘突鋼板,該鋼板呈拉伸的Z型,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連接前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連接部,前述的第一固定部與連接部成一鈍角,前述的第二固定部與連接部也成一鈍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部包括置于椎板外壁的本體部及與棘突外壁相適配的棘突固定部,前述的棘突固定部由本體部的末端向上彎折而成并具有供棘突螺釘通過的第一通孔。所述的連接部一側設有一卡板,該卡板與前述的本體之間形成一供殘余椎板卡接的卡口。安裝時,本體部與殘余椎板外壁相扣,卡板托住殘余椎板的內壁,殘余椎板的頭部則設置于卡口內,卡板的設置使整體骨架更加穩固。為使卡板能適應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保證最大限度的安全性和穩固性,所述的卡板沿著連接部長度方向能移動地設置于連接部上。所述的連接部設置有一供撐開器撐開卡板時作為支點的支板部,該支板部位于卡板下方并靠近第二固定部。為使卡板準確快速設置,可以采用撐開器,撐開器由兩個中間相互轉動連接的第一撐開部和第二撐開部組成,卡板調節時,第一撐開部的前端位于卡板上, 第二撐開部的前端位于支板部上,通過控制第一撐開部的前端與第二撐開部的前端的距離,就能將卡板位置調到最佳狀態。卡板的調節結構優選如下設計所述的連接部沿著長度方向成型有一條形孔,對應地,所述的卡板的端部具有一能在條形孔內來回移動的凸頭部,該凸頭部內具有螺孔,一調節螺釘穿過前述的條形孔與該螺孔連接為一體。凸頭部適配于條形孔內壁,并且不能轉動,優選方形。所述的連接部沿著長度方向成型有一條形孔,一植骨塊設置于連接部上并沿著該條形孔能移動。植骨塊的調節設置優選如下結構所述的植骨塊端面具有一螺釘孔,一調節螺釘穿過所述的條形孔與該螺釘孔連接為一體。進一步,所述的第二固定部上成型有一供側塊螺釘通過的第二通孔。進一步,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孔道可以設計成喇叭口狀,便于螺釘置入時角度上的微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由于棘突厚度大大超過椎板的厚度,使得棘突螺釘打的更深,因而固定更加穩固,且不易侵犯頸髓,保證術后的安全性。此外,頸椎后路單開門側塊棘突鋼板的支撐椎板的卡板可以根據病人實際的椎板厚度的差異和殘余椎板的長度作出精確調整。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應用意義。


圖1為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圖2為實施例1分解裝配圖。圖3為實施例1安裝后狀態圖。圖4為圖3中A部的放大圖。圖5為實施例1中卡板位置調節時狀態圖。圖6為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圖7為實施例3結構示意圖。圖8為實施例4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實施例1,本實施例為最佳實施例,如圖1和圖2,本實施例中的頸椎后路單開門側塊棘突鋼板大體呈拉伸的ζ型,包括第一固定部1、第二固定部2及連接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2的連接部3,第一固定部1與連接部3成一鈍角,第二固定部2與連接部3也成一鈍角,第一固定部1包括置于椎板外壁的本體部11及與棘突外壁相適配的棘突固定部4, 棘突固定部4由本體部11的末端向上彎折而成并具有供棘突螺釘通過的第一通孔41。第二固定部2上成型有一供側塊螺釘通過的第二通孔21。本實施例中的第一固定部1、連接部3和第二固定部2為一體件。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孔道可以設計成喇叭口狀,便于螺釘置入時角度上的微調。連接部3 —側設有一沿著連接部長度方向能移動的卡板5,該卡板5與第一固定部 11之間形成一供殘余椎板卡接的卡口 53。連接部3設置有一供撐開器撐開卡板時作為支點的支板部7,支板部7位于卡板5下方并靠近第二固定部2。卡板的可調節結構設置如下連接部3沿著長度方向成型有一條形孔31,對應地, 卡板5的端部具有能在條形孔31內來回移動的凸頭部51,該凸頭部51內具有螺孔52,調節螺釘6穿過條形孔31與螺孔52連接為一體。凸頭部51為方形適配于條形孔31內壁, 并且不能轉動。如圖3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的頸椎后路單開門側塊棘突鋼板設置在其中一個頸椎10后的狀態,棘突固定部4位于棘突100外壁并通過棘突螺釘81固定,第二固定部2 位于側塊102上并通過側塊螺釘82固定。本體部11與殘余椎板101外壁相扣,卡板5托住殘余椎板101的內壁,殘余椎板101的頭部則設置于卡口 53內.結合圖5所示,撐開器103由兩個中間相互轉動連接的第一撐開部104和第二撐開部105組成,卡板5位置調節時,第一撐開部104的前端位于卡板5上,第二撐開部105 的前端位于支板部7上,通過控制第一撐開部104的前端與第二撐開部105的前端的距離, 就能將卡板5位置調到最佳狀態。調到合適的位置后用調節螺釘6將卡板5固定,取出撐開器103即可。實施例2,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沒有卡板和支板部設計,其他結構參考實施例
Io
實施例3,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卡板5與連接部3是一體成型的,不能調節的,也沒有支板部設計。其他結構參考實施例1。實施例4,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中的連接部3沿著長度方向成型有一條形孔31, 植骨塊9設置于連接部3上并沿著該條形孔31能移動。植骨塊9端面具有螺釘孔,調節螺釘91穿過條形孔31與螺釘孔連接為一體。本實施例沒有支板部設計,其他結構參考實施例1。
權利要求
1.一種頸椎后路單開門側塊棘突鋼板,該鋼板呈拉伸的Z型,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連接前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連接部,前述的第一固定部與連接部成一鈍角,前述的第二固定部與連接部也成一鈍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部包括置于椎板外壁的本體部及與棘突外壁相適配的棘突固定部,前述的棘突固定部由本體部的末端向上彎折而成并具有供棘突螺釘通過的第一通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頸椎后路單開門側塊棘突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部一側設有一卡板,該卡板與前述的第一固定部之間形成一供殘余椎板卡接的卡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頸椎后路單開門側塊棘突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板沿著連接部長度方向能移動地設置于連接部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頸椎后路單開門側塊棘突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部設置有一供撐開器撐開卡板時作為支點的支板部,該支板部位于卡板下方并靠近第二固定部。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頸椎后路單開門側塊棘突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部沿著長度方向成型有一條形孔,對應地,所述的卡板的端部具有能在條形孔內來回移動的凸頭部,該凸頭部內具有螺孔,一調節螺釘穿過前述的條形孔與該螺孔連接為一體。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頸椎后路單開門側塊棘突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部沿著長度方向成型有一條形孔,一植骨塊設置于連接部上并沿著該條形孔能移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頸椎后路單開門側塊棘突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骨塊端面具有一螺釘孔,一調節螺釘穿過所述的條形孔與該螺釘孔連接為一體。
8.根據權利要求1 7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頸椎后路單開門側塊棘突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固定部上成型有一供側塊螺釘通過的第二通孔。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頸椎后路單開門側塊棘突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孔道為喇叭口狀。
全文摘要
一種頸椎后路單開門側塊棘突鋼板,該鋼板呈拉伸的Z型,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連接前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連接部,前述的第一固定部與連接部成一鈍角,前述的第二固定部與連接部也成一鈍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部包括置于椎板外壁的本體部及與棘突外壁相適配的棘突固定部,前述的棘突固定部由本體部的末端向上彎折而成并具有供棘突螺釘通過的第一通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由于棘突厚度大大超過椎板的厚度,使得棘突螺釘固定效果在生物力學上好于在椎板上垂直置釘的穩定性,且由于術中可以直視到棘突螺釘的釘尖,保證螺釘沒有侵犯椎管,損傷頸髓,提高了手術安全性。
文檔編號A61B17/80GK102551868SQ201210006060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0日
發明者劉觀燚, 孫韶華, 徐榮明, 馬維虎 申請人:劉觀燚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县| 五常市| 永定县| 开平市| 独山县| 石渠县| 广东省| 贵德县| 朔州市| 黔南| 铜梁县| 洪泽县| 呼图壁县| 龙口市| 北海市| 广安市| 鹤庆县| 襄城县| 长顺县| 旺苍县| 喀喇沁旗| 麻阳| 沂源县| 商都县| 高碑店市| 辉南县| 沈丘县| 紫金县| 灵武市| 荥经县| 鄯善县| 错那县| 且末县| 浪卡子县| 沧源| 松滋市| 顺义区| 文化| 哈尔滨市| 双城市| 陇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