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補氣活血通絡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能應用于中風治療的補氣活血通絡中藥組合物。
技術背景
中風是以突然昏倒、意識不清、口渴、言蹇、偏癱為主癥的一種疾病。它包括現代醫學的腦出血、腦血栓、腦栓塞、短暫腦缺血發作等病,是一種死亡率較高的疾病。本病的發病年齡也趨向年輕化,是威脅人類生命和生活質量的重大疾患。其常留有程度不同的偏癱、麻木、言語蹇澀不利、口舌歪斜、癡呆等后遺癥狀。目前,臨床上以中性治療為主,適當給予甘露醇和地塞米松,對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消除自由基,增加腦組織對缺氧的耐受性,促進病變腦組織功能恢復有良好作用。但存在著治療周期長、效果不理想的不足,常見的中藥配伍雜亂,見效緩慢,而西藥只能暫時性緩解,治標不治本,且費用昂貴。
中醫認為中風為本虛標實之證,在本為陰陽偏勝,氣機逆亂;在標為風火相煽, 痰濁壅塞,瘀血內阻。常見的病因有憂思惱怒,飲酒無度,或恣食肥甘,縱欲勞累,或起居不慎等。中風之后,臟腑虛損,功能失調,病邪稽留日久,正氣定必耗損,以本虛癥較明顯,其中尤其以氣虛、肝腎陰虛、心脾陽虛突出。因此,治療中風當以采用滋陰健脾、活血化瘀之法。
活血化瘀是祛除瘀血流通血脈的方法,具有改善血液循環、止血、促進溢出之血吸收、消腫、消炎、改善神經營養等作用。不論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發病后其基本病理均為腦脈瘀滯不暢,活血化瘀可改善腦組織血管微循環,促進血腫吸收和側支循環的建立,有利功能恢復。多年的臨床實踐證實活血化瘀法可以應用于出血中風急性期的臨床治療,而且是用活血化瘀藥后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出血性中風的治療效果。對防治出血性中風及改善出血中風的預后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近年來,對活血化瘀藥物進一步研究發現,活血化瘀藥物對凝血機制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出血性腦血管病在急性發作期,用活血化瘀藥并不會導致再次出血而加重病情,相反,因瘀血祛除、血流通暢而有利于出血停止。 腦出血發病后,只要上逆之氣復返,氣復平順而不上逆(血壓穩定而無危象等),并無明顯出血傾向(無明顯凝血機制障礙等)就可以即時用活血化瘀治療,以促進腦水腫的消除和血腫的吸收,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促進側支循環建立,恢復各項功能,提高療效。但在治療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和出血性腦血管病對于活血化瘀藥要有一定的選擇性。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能應用于中風治療的補氣活血通絡中藥組合物。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補氣活血通絡中藥組合物, 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黃芪15 30,金櫻子10 15,雞血藤10 15,靈芝5 10,生山楂10 15,當歸5 10,丹參10 15,木瓜5 10,葛根10 20,桑寄生15 30,枸杞子10 15,大棗10 20。將原料研磨成細末制成膠囊或按常規方法制成片劑或煎劑。
作為最佳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黃芪22,金櫻子13,雞血藤12,靈芝8,生山楂12,當歸8,丹參12,木瓜7,葛根15, 桑寄生22,枸杞子8,大棗15。
本發明的藥理如下
黃芪益氣活血,促進新陳代謝,改善微循環,降低血小板粘附率,減少血栓形成和清除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作用。
金櫻子,金櫻子的多糖具有抑脂和抗氧化作用,對降低血糖、甘油三酯和減少肝及腸系膜中脂肪堆積有良好效果。對高膽固醇血癥具有明顯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雞血藤具有補血活血、舒筋活絡的功效。
靈芝益氣補虛,降脂降壓,抗血凝作用,改善心血管功效。
生山楂含有大量可以軟化血管的物質,從而降低器官中膽固醇的沉著,直到祛脂、 強心的作用,同時具有消食健胃的功效。
當歸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作用,并能促進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的生成,抗心肌缺血和擴張血管作用,能改善外周循環。
丹參擴張冠脈、增加心肌血流量,抗血栓形成,局部淤血減輕、血液循環改善。
木瓜具有舒筋活絡的作用,同時具有和胃化濕的功效。
葛根有改善腦血循環、改善冠脈循環和心肌營養、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血壓、降血糖、降溫及解熱、消炎鎮痛、松弛腸道平滑肌、J3 一腎上腺素受體阻滯作用。
桑寄生有降壓,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腦血管的血流量,具有降血脂及抗動脈粥樣硬化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枸杞子有抑制脂類在肝細胞內沉積和促進肝細胞新生.從而有抗脂肪肝及降血脂、降血壓的作用。大棗,補脾益氣、養血安神。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多味藥合理配伍、合力作用,在疏通全身經絡氣血,調和氣血,在促進癱瘓肢體運動、平衡協調功能等方面的恢復收到了很好的療效。 可以使腦血腫盡快吸收,阻塞之血管盡快疏通,改善腦血液循環,保護腦細胞,降低腦水腫, 改善腦供血,而且可以減輕大腦的損傷,使大腦功能逐漸恢復,對中風偏癱病人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本實施例為較佳的實施例,補氣活血通絡中藥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黃芪22g,金櫻子13g,雞血藤12g,靈芝8g,生山楂12g,當歸8g,丹參12g,木瓜7g,葛根15g,桑寄生22g,枸杞子8g,大棗15g。
用水煎服將上述12味中藥放入砂鍋內,第一煎加水600ml浸泡30分鐘,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30分鐘,取藥液約350ml ;第二煎加水500ml,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25分鐘,取藥液約350ml ;把兩煎藥液混合后分兩次服,早、晚各服一次,溫服。每日1 劑,水煎2次。早晚飯后Ih服。
92例患者住院32病例和門診60病例,其中男性48人,女性44人,年齡最大84 歲,最小39歲,平均59歲;腦梗塞52例,腦出血四例,腦血栓形成11例;右偏癱為主61例,左偏癱31例;病程最短者6個月,最長者2年6個月,平均病程8個月。1劑/d,10劑為1療程,休息2d進行下一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療效標準根據1996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科研協作組起草制定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進行臨床療效評定。痊愈語言清晰,患側肌力達V級,上下肢功能完全恢復正常,生活能自理;顯效語言稍有不利,患側肌力達IV級,上下肢功能明顯進步,但仍有輕癱;好轉語言有所改善,患側下肢肌力達IV級,上肢肌力達III級,功能僅有部分恢復;無效治療3個療程,癥狀體征無改善。治療結果基本痊愈56例、顯效 16例,有效1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5. 65 %。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中的補氣活血通絡中藥組合物由如下組分及其重量配比組成黃芪15g,金櫻子15g,雞血藤15g,靈芝10g,生山楂10g,當歸10g,丹參15g,木瓜10g, 葛根20g,桑寄生15g,枸杞子15g,大棗20g。
實施例3 本實施例中的補氣活血通絡中藥組合物由如下組分及其重量配比組成黃芪30g,金櫻子10g,雞血藤10g,靈芝5g,生山楂15g,當歸5g,丹參10g,木瓜5g,葛根 IOg,桑寄生30g,枸杞子IOg,大棗IOgo
權利要求
1.一種補氣活血通絡中藥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黃芪15 30,金櫻子10 15,雞血藤10 15,靈芝5 10,生山楂10 15,當歸5 10,丹參10 15,木瓜5 10,葛根10 20,桑寄生15 30,枸杞子10 15,大棗10 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補氣活血通絡中藥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黃芪22,金櫻子13,雞血藤12,靈芝8,生山楂12,當歸8,丹參12,木瓜7,葛根15,桑寄生22,枸杞子8,大棗15。
全文摘要
一種補氣活血通絡中藥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黃芪15~30,金櫻子10~15,雞血藤10~15,靈芝5~10,生山楂10~15,當歸5~10,丹參10~15,木瓜5~10,葛根10~20,桑寄生15~30,枸杞子10~15,大棗10~2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優點在于疏通全身經絡氣血,調和氣血,在促進癱瘓肢體運動、平衡協調功能等方面的恢復收到了很好的療效。
文檔編號A61P9/10GK102526343SQ20121002779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9日
發明者單偉光, 王群威, 肖鵬, 譚映, 譚曜, 馬中春, 龍再浩 申請人:譚曜